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味經典《大醫精誠》

今天不太忙, 翻開書, 再一次看到《大醫精誠》裡的這段話

“凡大醫治病, 必當安神定志, 無欲無求, 先發大慈惻隱之心, 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 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長幼妍媸, 怨親善友, 華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親之想, 亦不得瞻前顧後, 自慮吉凶, 護惜身命。 見彼苦惱, 若己有之, 深心悽愴, 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 一心赴救, 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

以上這段話的意思不難理解, 說出了對一個好醫生的要求標準, 但是在當今社會, 很有挑戰性, 有那個醫生能做到?

“安神定志, 無欲無求”, 現在的醫生能真正的做到嗎?當然大多醫生是好的, 能夠先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 但也有相當多的醫生在考慮經濟利益, 在考慮能掙到多少錢, 這種對金錢“欲”的追求一旦增加, 必然影響對患者的治療, 導致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等等。

“大慈惻隱之心”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德行, 就是所說的醫者仁心, 沒有一顆仁心, 是做不好醫生的。

“瞻前顧後, 自慮吉凶”這一點在當今醫療環境下令醫生們不得不慮, 有很多的治療方案自然存在風險, 但醫生面對醫鬧的風險, 不得不瞻前顧後,

但從職業道德來說醫生應首要考慮患者。

“見彼苦惱, 若己有之”這句話說的太好了, 看見病人的痛苦, 好像自己也有, 也就是設身處地的考慮病人。

“晝夜、寒暑、饑渴、疲勞, 一心赴救”這句話可以說是醫生的真實寫照, 有多少醫生累倒了, 也有醫生倒下後再也沒有起來!

做一個好醫生, 著實不易, 值得每一個醫生去追求, 每一個康復患者的笑臉是醫生不斷努力, 不斷探索的動力!

向好醫生致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