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將至,你在回鄉的路上了嗎?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

清明將翩然而至,

萬物復蘇, 空氣清朗, 草木滋長。

遠離家鄉的遊子總會千里迢迢歸鄉尋根,

緬懷親人、寄託鄉愁、祭祀祖先。

清明源起

據說清明起源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割股充饑”的介子推, 而定寒食節, 又定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由於日子相近, 經過漫長的幾代的演變,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的精華, 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 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

正是春風最溫柔的時分。

在寧靜中孕育著的,

是蓬勃的生的力量。

沉睡已久的心臟中流過溫熱的血液;

返程的雁陣, 在微涼的暮色中開啟輪回之路;

新生降臨世界。

然而,

伴隨著這春的新生,

又映襯著新陳代謝,

畢竟輪回的起點, 也意味著終結。

新與舊, 老與少, 生與死,

交織在同一瞬間, 往往難以辨別。

所謂踏青, 就是在春色輪回中尋找新生,

在誕生中懷念起逝去。

因為這種懷念,

所以有了祭祀,

祭祀已不是一種單純的儀式

而變成了文化。

提醒健在的人, 記住遠去的人。

所以清明的深意,

更是“珍惜”,

珍惜——

生命之可貴

比之于懷抱新生的喜悅,

追思逝去更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真。

一座低矮的土墳, 不是靈魂安息之地,

倒更像是一扇門, 連通生者與逝者的世界。

一次莊嚴的祭祀, 不是生者的喃喃,

而是與逝者的親密對話, 是對逝者無法釋懷的追思。

祭祀源起

祭祀, 最早出現在上古時候, 祭祀有“報本反始”的意含, 對於自身擁有的一切, 能夠心存感恩, 並且因而顯示謙卑恭敬之態度。 “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祀, 是為了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園;戎, 是為了保衛共同的生存家園。 而這一切, 都源于對祖先, 對這片共同生活的土地的依戀。

人生不過百年,

文化卻可以穿透歷史的長牆,

讓一切曾經絢爛過的, 再次絢爛,

讓曾經感動過的, 重新感動,

讓那永不磨滅的民族靈魂,

一次又一次煥發起生機!

或許時光變了, 或許景色變了, 或許人也變了。

畫樓朱牆, 成了街市高樓,

綾羅綢緞, 成了名牌時裝,

但卻有那些不變的東西,

他們是思念、是相伴, 是回鄉。

聽, 是心的聲音,

他們在訴說每一次清明的主題

。 。 。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 清明節對我們來說就是跟著大人, 一起踏青。 記憶中, 就是家人的陪伴、途中的風景、小夥伴們的嬉鬧。 清明是快樂的, 他承載著我與家人的共度時光, 承載著我與兄弟姐妹們的無憂無慮, 承載著童年無窮的歡笑。

後來離家上大學, 清明節的樂趣已經不能再吸引我們的注意。 或許因為回鄉路程的艱辛, 或許因為學業、戀愛、活動、找工作的繁忙,又或許清明已不再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年輕的我們選擇了待在異鄉,忘記了這個節日還等著我們的出場。

再後來,我們工作了,結婚,生子,當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忽然間就長大了,我們想到了也許在異地他鄉的父母,想到了或許已經不在人世的親人。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發現回鄉與父母和親人團聚是如此的重要。清明,再一次成了我們生命中的重點。

總有一天,我們也將老去,歲月讓我們長大,變聰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刻上皺紋,那時,我們也會期待兒孫的歸來。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說,已不再僅僅是為了祭拜逝去的人,而是對親情,對生命,對這世間我們所有在乎事物的珍惜和感激。

清明將至,你在回鄉的路上了嗎?

如果你不能回家, 是否準備給父母打一個電話?

無論怎樣,讓我們的心,

回鄉。。。。。。

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

——習近平

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編輯 | 婷一婷、楊雨潔

或許因為學業、戀愛、活動、找工作的繁忙,又或許清明已不再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年輕的我們選擇了待在異鄉,忘記了這個節日還等著我們的出場。

再後來,我們工作了,結婚,生子,當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忽然間就長大了,我們想到了也許在異地他鄉的父母,想到了或許已經不在人世的親人。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發現回鄉與父母和親人團聚是如此的重要。清明,再一次成了我們生命中的重點。

總有一天,我們也將老去,歲月讓我們長大,變聰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刻上皺紋,那時,我們也會期待兒孫的歸來。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說,已不再僅僅是為了祭拜逝去的人,而是對親情,對生命,對這世間我們所有在乎事物的珍惜和感激。

清明將至,你在回鄉的路上了嗎?

如果你不能回家, 是否準備給父母打一個電話?

無論怎樣,讓我們的心,

回鄉。。。。。。

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

——習近平

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編輯 | 婷一婷、楊雨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