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口邊洋村:大榕樹下憶革命先輩 花海旁奔向致富路

原題: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邊洋村:大榕樹下憶革命先輩 花海旁奔向致富路

走進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邊洋村民小組, 公路兩旁盡是連綿不斷的三角梅花田, 呈現出一番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抗戰時期, 這片花田曾是一片茂密叢林, 密林裡還隱蔽著瓊崖抗日總隊的一處軍械修理廠。 ” 86歲的村民梁定榮指著花田告訴記者, 革命戰爭年代, 邊洋村曾是我軍活動地之一, 村民為掩護我軍, 曾付出了重大的犧牲。

滄海桑田, 70多年過去了, 邊洋村的革命歷史故事常常在村口大榕樹下被一遍又一遍講述,

村民們對村裡的革命傳統感到驕傲——邊洋村經歷了浴火重生之後, 如今正闊步走向新的征程。

掩護革命力量遭日寇報復

時間回溯到70多年前, 在抗日戰爭時期, 邊洋村周邊遍佈密林, 瓊崖抗日總隊一部在此活動。 邊洋村的村民們發揚著“山不藏人人藏人”的革命傳統, 就在日偽軍眼皮子底下, 幫助我軍戰士隱匿了多年。

梁定榮就是其中一位曾經協助過我軍的村民。 從1939年起, 當時只有7歲的梁定榮, 跟著姐姐為藏在村口密林中的我軍戰士送了3年的飯。

梁定榮說:“那個時候, 村民都知道密林裡藏著我軍戰士, 還有一個軍械維修所, 但誰都不會說。 ”直到1942年春天, 在附近的日軍發現了它, 前來進攻的日軍被我軍擊退後, 從海口機場起飛五架飛機,

開始輪番對村子進行轟炸報復, 整個村莊陷入一片火海。

今年91歲高齡的村民陳玉才, 對那次日軍轟炸記憶猶新:被轟炸後, 村中大部分房屋都成了廢墟。

革命模範村浴火重生

那次轟炸後, 為了報復邊洋村村民, 日寇又對邊洋村進行了兩次進村屠殺, 整個村莊成為一片廢墟, 導致村中多年無人居住。

據統計,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 該村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有42名、革命群眾有10多名, 邊洋村先輩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51年, 邊洋村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模範村”的光榮稱號, 一面錦旗送到了村裡。 但那個時候, 邊洋村已經不足百人, 在革命先輩事蹟的感召下, 他們開始重建家園。

如今, 這個曾兩度被日寇摧毀的革命村莊, 已有93戶523人, 村裡土地肥沃, 水田面積282畝, 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橡膠、瓜菜, 一部分村民又開始發展檳榔、胡椒等經濟作物, 收入逐年提高, 不少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

花海旁走向幸福生活

近年來, 隨著花卉產業的發展, 村裡與一家園林花木公司洽談, 利用村中土地投資建設了三角梅種植基地。 基地的建成, 不僅改善了邊洋村的村貌, 還給邊洋村帶來了就業機會, 不少村民成為園林公司的員工, 他們足不出村, 就能通過工資增加收入。

如今, 每逢三角梅花開時節, 從外地驅車前往此處觀賞三角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三角梅花田已經成為當地一大特色, 邊洋村也正籌畫著利用這一資源,

在村中籌建農家樂旅遊項目, 用鄉村旅遊的方式帶動村民增收。

每逢午後, 村民們都會聚集在村口大榕樹下, 當老一輩村民說起邊洋村那段光榮的革命歷史, 村民們總有一股革命豪情在心中洶湧澎湃——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們相信,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 邊洋村的生活會越過越紅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