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銷量同比猛增167% 黑馬吉利是怎樣煉成的

2月車企銷量出爐, 憑著同比高達167%的銷量增速, 吉利汽車再度成為自主陣營中最亮眼的黑馬。 資料顯示, 2月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88976輛, 今年前兩月, 其累計銷量已超過19萬輛, 同比增長高達105%。

去年推出的三款SUV(博越、帝豪GS、遠景SUV)新車型是拉動吉利銷量快速攀升的關鍵性因素, 資料顯示, 2月份上述三款SUV車型銷量達到了38211輛, 在整體銷量中占比達到43%, 而在去年同期乃至2015全年, SUV在吉利銷量中的占比僅為10%左右。 快速補齊SUV短板讓吉利站上了快速上升的通道, 與此同時, 可以看到的是, 在其餘絕大多數自主品牌都表現較差的轎車領域,

吉利依然是轎車排名前十中唯一上榜的一家自主車企, 2月份新帝豪銷量超過2萬輛, 同比增長46%。

轎車和SUV兩條腿走路是吉利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 從前兩月就已經完成全年(100萬輛)目標的近兩成來看, 今年吉利汽車將有望再度提前完成銷量目標。 銷量增長的同時, 去年以來吉利汽車盈利的快速提升。 在此前官方發佈的盈利預告公告中, 吉利表示其2016年淨利潤將比2015年有超過100%的增長, 2015年其淨利潤達到22.6億元, 也就意味著2016年吉利的淨利潤將超過45.2億元。

按照財報披露的資料計算, 2015年吉利銷量為53.85萬輛, 淨利潤22.6億元, 單車利潤約為4197元。 而以2016年76.6萬輛的銷量、45.2億元的淨利潤計算, 2016年吉利單車利潤將超過5900元, 同比增長超過4成。

在2016年之前, 吉利主銷車型的售價在6-10萬元區間, 而去年投放的四款新車售價區間在8-16萬區間, 拉高了吉利的售價區間和盈利。

在過去的一年中, 吉利的股價上漲了近4倍, 市值一度破千億港元, 並在今年3月正式成為恒指唯一汽車藍籌股。 高盛曾發佈研報表示,

重申吉利汽車(00175)“確信買入”投資評級, 將其目標價鎖定在13.21港元。 同時稱吉利正從低端本地汽車生產商, 轉型為全球主流製造商。 高盛的報告在提及SUV產品對吉利銷量和毛利的促進的同時, 尤其強調了在富豪的支持之下, 去年新推出的Lynk& Co品牌將對吉利躍升為全球主流製造商的促進和拉動。

這種說法意味著, 在吉利與富豪汽車牽手近7年來, 二者之間1+1>2的聯合效應正逐漸獲得市場一致認可。 18億美元的收購資金以及後續的投入不僅讓富豪重新煥發了生機, 也為吉利這個此前處於“升級”困境中的自主品牌提供了持續的向上的動力。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便是吉利在B級車市場上的表現。 B級車市場一直是自主品牌難以立足的“價格高地”,

長期以來, 自主品牌轎車的平均成交價基本上集中在10萬元甚至以下的市場空間, 15萬元被業內認為是自主品牌難以突破的價格天花板。 此前, 包括上汽、廣汽、北汽以及一汽等眾多自主品牌都曾推出過試圖打破合資封鎖的B級車, 但都並未能在銷量上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 表現突出者最好的月銷成績也基本徘徊在千餘輛左右。

2015年4月9日上市的吉利博瑞(11.98萬~22.98萬元)交出了一份相對滿意的成績單。 來自全國乘聯會資料, 2016年博瑞以5.2萬台的成績單比肩合資品牌, 已超過日系和法系部分B級車銷量。 不僅如此, 第一財經記者從吉利汽車內部獲悉, 博瑞的主銷車型基本都集中在17萬元左右。

博瑞的成績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富豪的“反哺”,

這種反哺不僅限於技術支援、人員輸入, 還包括品牌理念和運作思路等方面。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15年的全球汽車論壇上表示:收購富豪確實讓吉利得到了更好的技術。 2012年, 富豪與吉利簽署汽車安全技術與車內空氣品質技術合作協定, 這然吉利在上述兩個方面獲得進步和提升。 從博瑞開始, 吉利汽車的行銷和賣點顯得更加的突出, 而“安全”和“智慧”已經開始逐漸成為它的一個標籤。

另外, 在動力總成等關鍵技術以及零部件協同上, 富豪也給予了吉利以支持。 據吉利動力總成研究院副院長趙福成介紹, 博瑞身上搭載的18TD發動機, 也是即將要上市的SUV吉利博越身上搭載的發動機, 在開發過程中就得到富豪的支持, 而這款發動機的有61%的零部件是由國際一流供應商提供,同時,這台發動機與富豪的發動機共用供應商的占比達到50%。

此外,吉利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告訴記者,富豪在一定程度上為吉利的技術提供了背書,包括這幾年吉利在歐洲建立的研發中心和造型中心(在全球有三個研發中心、四個造型中心),這些對吉利整體技術提升的帶動都非常大。

吉利和富豪之間的合作遠不止於此,二者還在汽車平臺化架構上展開合作。2013年9月,與富豪在瑞典哥德堡聯合成立了歐洲研發中心,共同打造緊湊型模組化基礎架構(CMA基礎架構模組)。這個平臺投資總額達到200億元左右,基於這個平臺,雙方可以再進一步的進行深度研發,衍生出系列產品。

基於這個平臺,吉利去年年底在歐洲發佈了定位較吉利旗下其餘車型更加高端的品牌——Lynk& Co,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以大眾旗下的奧迪、大眾、斯柯達三者之間的關係來對比吉利集團旗下三大品牌之間的關係,言外之意,未來吉利集團的富豪、LYNK & CO、吉利的關係就猶如它們,有交叉但更有區隔和梯度,LYNK & CO要做吉利的“大眾”,全面實現對主流合資品牌的對標。

吉利希望LYNK & CO能給吉利集團帶來的,遠不止銷量的累積和增加。就在去年年底,吉利集團正式發佈了“吉利汽車20200戰略”: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在此目標下,LYNK&CO的定位是作為歐洲研發、歐洲設計、全球製造、全球銷售的高端品牌,將憑藉世界領先的造型設計、產品品質、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與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進行直接競爭,推動吉利汽車集團開闢新的細分市場,並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從中國本土的自主品牌躍居成為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這是李書福多年來的夢想。雖然說經歷了30年的發展,自主技術上的累積和創新為吉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要實現品牌跨越,沒有富豪的“反哺”顯然並不可能實現。與幾年前吉利剛剛宣佈收購富豪時更多的遭到業內的觀望和質疑不同,眼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李書福在收購富豪這件事上具有的眼光和魄力。

而這款發動機的有61%的零部件是由國際一流供應商提供,同時,這台發動機與富豪的發動機共用供應商的占比達到50%。

此外,吉利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告訴記者,富豪在一定程度上為吉利的技術提供了背書,包括這幾年吉利在歐洲建立的研發中心和造型中心(在全球有三個研發中心、四個造型中心),這些對吉利整體技術提升的帶動都非常大。

吉利和富豪之間的合作遠不止於此,二者還在汽車平臺化架構上展開合作。2013年9月,與富豪在瑞典哥德堡聯合成立了歐洲研發中心,共同打造緊湊型模組化基礎架構(CMA基礎架構模組)。這個平臺投資總額達到200億元左右,基於這個平臺,雙方可以再進一步的進行深度研發,衍生出系列產品。

基於這個平臺,吉利去年年底在歐洲發佈了定位較吉利旗下其餘車型更加高端的品牌——Lynk& Co,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以大眾旗下的奧迪、大眾、斯柯達三者之間的關係來對比吉利集團旗下三大品牌之間的關係,言外之意,未來吉利集團的富豪、LYNK & CO、吉利的關係就猶如它們,有交叉但更有區隔和梯度,LYNK & CO要做吉利的“大眾”,全面實現對主流合資品牌的對標。

吉利希望LYNK & CO能給吉利集團帶來的,遠不止銷量的累積和增加。就在去年年底,吉利集團正式發佈了“吉利汽車20200戰略”: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在此目標下,LYNK&CO的定位是作為歐洲研發、歐洲設計、全球製造、全球銷售的高端品牌,將憑藉世界領先的造型設計、產品品質、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與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進行直接競爭,推動吉利汽車集團開闢新的細分市場,並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從中國本土的自主品牌躍居成為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這是李書福多年來的夢想。雖然說經歷了30年的發展,自主技術上的累積和創新為吉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要實現品牌跨越,沒有富豪的“反哺”顯然並不可能實現。與幾年前吉利剛剛宣佈收購富豪時更多的遭到業內的觀望和質疑不同,眼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李書福在收購富豪這件事上具有的眼光和魄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