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水先生讀《詩經》144:株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夏姬的故事

株林

胡為乎株林?

從夏南!

匪適株林,

從夏南!

駕我乘馬,

說於株野。

乘我乘駒,

朝食於株!

譯文:

為何築台在株林?

那就是因為夏南。

他時常光顧株林,

那就是因為夏南。

駕著那四駕馬車奔跑,

在那株林的郊外停靠。

駕著那高大的四馬車,

奔到株林早餐吃個飽。

茶水先生解讀:

曾經聽過一個所謂“郭春海”的葷笑話, 說的是一個女子生了孩子到派出所上戶口, 可又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

員警蜀黍問明情況條分縷析, 給孩子起了個“郭春海”的名字, 入情入理。 原來, 與女子有瓜葛的一共有三人, 一人姓高, 一人姓孫, 一人姓陳, 員警取了“高”的“點橫口”, 取了孫的“子”和“陳”的“左耳旁”湊成了“郭”字, 這就算有了姓, 因為三人是在同一天, 所以正好合了“春”的“三人日”, 而“海”則是每人都做了一點貢獻的意思。

這是個笑話, 但編出這笑話的人不見得不知道春秋時期的陳國真有這樣荒唐的事。

《株林》裡的“夏南”是個人名, 他的名字叫夏徵舒, 字子南, 是陳國的王室子孫。 他的母親夏姬, 是鄭穆公的女兒, 春秋時期著名的美人和豪放女。 她居然和陳靈公以及大夫(也有說是卿)孔寧、儀行父同時私通, 這三人互相之間竟然心知肚明。 有一次他們三個在夏姬家中喝酒,

夏徵舒一旁作陪, 酒過三巡三人居然開起了玩笑, 孔寧和儀行父說夏徵舒長得像靈公, 靈公則說長得像他們。 這三人無恥地笑著, 一旁惱了夏南。 夏南出來在馬廄旁安排好了弓箭手, 等陳靈公出來的時候痛下殺手殺死了他, 孔寧和儀行父僥倖逃脫流亡到了楚國, 太子午則逃亡到了晉國。 夏南自立為陳國國君。 這個故事在《左傳》和《史記》中均有明確記載。

《株林》隱晦地譏諷了朝夕往來于夏氏株邑, 並在夏氏邑中修建台閣的事。 聞一多說“朝食於株”中的“朝食”正是指的性行為。

不講清楚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也實在理解不了這首詩的平淡無奇。

再交待一下陳國之後的事兒。 夏徵舒自立為王一年之後楚莊王率軍打敗了陳國,

殺死夏徵舒, 迎回了太子午, 把夏姬擄回了楚國。 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這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搶回來, 美豔又豪放的夏姬繼續在楚國興風作浪。 後人給她概括總結了一下, 稱為“殺三夫一君一子, 亡一國兩卿”。 這些倒楣男人也只當得兩個字——活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