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草堂》讀詩會暨第三代詩歌代表人物尚仲敏詩歌誦讀會”今日下午2點省圖書館舉行

尚仲敏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 譚曦

一個詩人在創作上的成績, 可以從他在同行群體的口碑中看出。 “重建放逐的詩意——《草堂》讀詩會暨第三代詩歌代

表人物尚仲敏詩歌誦讀會”將於今天下午2:00, 在四川省圖書館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行。 在此之前, 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等在內的詩人,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 均表達了他們對尚仲敏詩歌以及其所宣導的“口語詩”的閱讀心得、評論看法。 本次詩會由《草堂》詩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四川省圖書館聯合主辦, 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給予大力支持。 封面新聞將對之進行全程直播。 屆時, 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 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侯志明,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草堂》詩刊主編梁平, 以及潘洗塵、李明政、李海洲、曹紀祖、喻言、熊焱、劉澤球、龔靜染等川渝幾十位詩人作家,

都將親臨現場助陣。

吉狄馬加:他內心過著詩意的生活

作為從四川大涼山走出的詩人, 吉狄馬加曾經在四川工作、生活多年, 這讓他在四川結交不少詩友。 其中一位就是尚仲敏。 吉狄馬加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 對尚仲敏的詩歌作了一番深刻誠懇的剖析和評價, “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那一批詩人群體中, 尚仲敏是屬於非常有個性的代表性人物。 他對詩歌的語言、藝術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實驗, 取得不俗的成績。 作為‘大學生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 尚仲敏至今依然保持這種詩歌上的前衛性。 而且, 這種前衛性, 對語言的實驗性, 並不是寫得讓誰也看不懂,

而是保持通俗簡單又不失品質的風格上。 值得一提的是, 近些年來, 尚仲敏腳踏實地做自己的生意, 很少在詩歌圈公眾場合露面, 也很少發聲。 但我知道, 他其實一直保持一個詩人的本質狀態, 內心過著詩意的生活。 ”對於此次即將舉辦的尚仲敏詩歌誦讀會, 吉狄馬加也給予肯定和點贊, “這將有助於更多的大眾讀者深入瞭解尚仲敏的詩歌, 以及他的詩歌理念。 ”

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在受邀參加此次朗誦會時, 欣然答應的同時也表示,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他就讀到尚仲敏的詩, “印象很深。 所以這次我也非常期待在朗誦會上, 重溫難忘的詩歌記憶。 ”不光寫小說, 同時也寫詩的阿來, 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對詩歌的愛好,

透露自己一直沒有停止對詩歌的閱讀和欣賞。 阿來也表示, 他也將在此次朗誦會上, 分享自己對尚仲敏詩作以及詩歌的整體看法。

張新泉:他將口語詩寫出藝術性

首屆魯迅文學獎獲獎詩人張新泉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就透露, 自己對尚仲敏其人其詩的關注很久了, “他早期寫出《卡爾·馬克思》的時候, 我就非常注意他了。 當時的主流詩歌刊物, 對他這一類型的詩作, 都不怎麼注意。 但作為個人, 作為讀者, 我對他的詩是一直關注著的。 ”

每逢遇到寫得特別精彩的詩, 張新泉都會將之抄寫到自己的抄詩本上, 其中就抄寫過尚仲敏的很多首詩, “我一直不掩飾對尚仲敏詩歌的喜愛。

他的很多詩, 語言口語化, 角度新穎, 讓人過目難忘。 他寫得接地氣, 選材多關注常人的生活、見聞。 靠獨特的觀察、思考視角來完成詩意。 尚仲敏將口語詩寫得很地道, 寫出藝術性, 這是很不容易的。 採用日常口語語言寫作, 不借助書面語言, 很少用形容詞, 不動用詩歌寫作上常用的手段, 工具比較簡單, 同時要表達出藝術性, 這是很有難度的。 很多人誤以為口語詩很好寫, 但一旦去寫會發現, 要麼還是需要借助書面的語言去完成, 要麼就寫不出藝術性, 淪為口水詩。 ”

在張新泉看來, “在口語詩的寫作上, 尚仲敏不是唯一的。 但尚仲敏是這麼多年一直堅持純粹的口語詩創作、被公認取得成績、為口語詩起到正名作用的, 為數不多的詩人中的一位。 我認為,只要有尚仲敏和他的詩在,口語詩就永遠不會完全成為口水詩。”提到尚仲敏的詩作,張新泉好些都能脫口而出,不少作品都能背誦。

李亞偉:他的詩始終如一又新意勃發

口語詩因對日常語言的看重,遭致不少誤解。對詩壇觀察很深的張新泉認為,“不管採取什麼語言,口語還是書面語,詩首先必須是詩。口語詩,被認為是反抒情,其實它也抒情,只是不是一般的抒情。口語詩採用日常口語寫作,但其口語是經過思考,被詩意照耀過的口語。中國新詩發展100年,出現了各式詩歌寫法,我們應有足夠寬闊的視野,欣賞不同寫作方法的優點。口語詩就是看到生活中詩意的因素,然後用別致的詩意語言寫出來,告訴別人,不裝腔作勢、不裝神弄鬼。因此,我也常常將口語詩比喻為‘不化妝的寫作’。”

作為尚仲敏的詩壇好友,李亞偉遠在雲南,將無法出席今天的詩會,但他也特意寫了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尚仲敏詩歌的欣賞,“詩歌是先鋒的事業,一首詩要成為經典,它必須是那個時代具有先鋒特質的人創作出來的。它必須要有所處時代的生活軌跡,必須在新的語言體系裡具備看見、發現、說出等先鋒品質——當然還要有深度和水準。尚仲敏的詩歌創作貫穿了中國當代詩歌實驗階段的各個主要場景,是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歌現場創新和口語詩歌的重要文本。他的創作手法始終如一卻又新意勃發。”

我認為,只要有尚仲敏和他的詩在,口語詩就永遠不會完全成為口水詩。”提到尚仲敏的詩作,張新泉好些都能脫口而出,不少作品都能背誦。

李亞偉:他的詩始終如一又新意勃發

口語詩因對日常語言的看重,遭致不少誤解。對詩壇觀察很深的張新泉認為,“不管採取什麼語言,口語還是書面語,詩首先必須是詩。口語詩,被認為是反抒情,其實它也抒情,只是不是一般的抒情。口語詩採用日常口語寫作,但其口語是經過思考,被詩意照耀過的口語。中國新詩發展100年,出現了各式詩歌寫法,我們應有足夠寬闊的視野,欣賞不同寫作方法的優點。口語詩就是看到生活中詩意的因素,然後用別致的詩意語言寫出來,告訴別人,不裝腔作勢、不裝神弄鬼。因此,我也常常將口語詩比喻為‘不化妝的寫作’。”

作為尚仲敏的詩壇好友,李亞偉遠在雲南,將無法出席今天的詩會,但他也特意寫了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尚仲敏詩歌的欣賞,“詩歌是先鋒的事業,一首詩要成為經典,它必須是那個時代具有先鋒特質的人創作出來的。它必須要有所處時代的生活軌跡,必須在新的語言體系裡具備看見、發現、說出等先鋒品質——當然還要有深度和水準。尚仲敏的詩歌創作貫穿了中國當代詩歌實驗階段的各個主要場景,是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歌現場創新和口語詩歌的重要文本。他的創作手法始終如一卻又新意勃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