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席評論丨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

本期看點:

中國迎來兩會時間,

教育供給側改革進展如何?

職業教育如何鼓勵促進?

“互聯網+教育”有哪些趨勢亮點?

《首席評論》兩會特別節目帶您看兩會,

精彩對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

嘉賓介紹:

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 博士生導師,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文字實錄:

教育供給側改革進展如何?

短片: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教育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事,

也是教育領域的事。 教育供給側改革, 該如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給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選擇呢?

記者:朱主席您好, 在您去年的提案中, 我們就看見您提到了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 關鍵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那麼您能不能先介紹一下, 我們國家教育供給端的狀況是什麼樣呢?以及經過這一年, 伴隨供給側改革從攻堅之年到了深化之年, 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

朱永新:應該說這幾年整個教育的發展還是很快, 特別是從教育供給的角度來說, 我們對西部地區, 對農村地區的, 各個階段的教育都給予很大的關注和支持, 所以還是發生很大的變化。 但是教育供給的需求之間的不平衡的關係,

還沒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或者說改變。

記者:未來應該怎麼來推進呢?

朱永新:因為整個教育供給側是從學前教育開始, 到基礎教育, 到職業教育, 到高等教育, 不同的階段都有供給側問題。 像學前教育, 這幾年從政府的角度來說, 在加大供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學前教育的普及率大幅度上升, 因為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 我們普及率, 學前三年普及率達到70%, 但是到去年我們已經做到了75%, 也就是遠遠超過了2020年的目標。 但是這樣一種數量的快速增加, 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也就是說大量的幼稚園教師中不合格教師, 占了很大的比重。 我們調研下來, 70%的幼兒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書,

45%左右的幼兒教師沒有大專以上的學歷, 而且幼兒教師的待遇相對來說比較低, 流動性很大, 這也是快速的供給, 本身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再比如說, 在基礎教育階段, 那麼我們這些年, 在改造農村的學校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所以農村學校的硬體的建設發展很快, 基本上很多地方跟城裡面相差不是很大。 但是軟體的投入, 相對來說還顯得不夠, 尤其是教師。 儘管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說, 我們加大了像特崗教師的計畫, 像免費師範生等等一系列的, 包括鄉村教師的支持行動計畫, 但是很多根本性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再比如像高中教育, 高中端教育我們到國外去留學的比重越來越多, 像這樣的問題, 我們能不能在國內辦一些高水準的國際型的學校,

加大這方面的供給。

職業教育如何助力脫貧?

記者:在農村脫貧的供給側改革的工作當中, 您也提到了脫貧攻堅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育脫貧。 包括您去年也走訪了很多地方, 進行了很多調研。 能不能給我們分享更多您的所見所聞, 怎麼做到教育脫貧的?

朱永新:其實五個脫貧的大板塊裡面, 教育脫貧我覺得是最基礎的, 最關鍵的, 也是投入成本和效率之比最優化的一個脫貧。 因為我們去年, 中央讓八個民主黨派對口八個省進行脫貧攻堅的民主監督。 所以我們到湖南走了很多城市, 走了很多鄉村, 同時我們民進的各個地方組織, 也對職業教育問題做了一些調研。 調研中我們發現,

其實教育扶貧在整個扶貧裡面, 還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像我們在湖南省看到他們做的1+1助學工程, 在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裡面, 讓一個孩子能夠上一個好的職業學校, 找到一個好的工作, 然後有一個穩定的就業, 這樣年收入大概有三萬塊錢左右, 這樣一個孩子就業了, 一個家庭的脫貧問題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

整個職業教育的話, 其實還是大有文章可以做的,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 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問題, 我們的職業教育從體系上, 從文化基礎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

比如說從文化的角度來說, 就是我們對職業教育這種認識, 觀念的改變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我們整個職業教育和企業離得太遠。 中國的企業基本上還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從國際的經驗來看,凡是職業教育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無論你看德國的雙元制,一些國家的學徒制,這些比較好的解決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問題。其實中國過去很多企業辦職業教育,辦學校辦得非常好。但是我們在企業的改革過程中,全部讓它分離脫鉤了,包括企事業單位辦幼稚園。現在我們學前教育資源緊張了,又鼓勵他們辦,所以怎麼樣在下一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支援企業辦職業教育,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比如職業教育給他免費嗎?給他配套的經費支持嗎?應該有很多鼓勵性的措施。所以這些問題需要儘快地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如何把握互聯網+教育的變革契機?

短片: 伴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更多教育資源得以廣泛覆蓋,也大大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科技創新也在改變傳統教育的面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最新技術通過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一系列新興技術和產品走進課堂的同時,也在推動教育的均衡化和現代化,並從資訊化向智慧化發展。

記者:目前“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來,包括像現在我們談的很多的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等這樣的技術也已經進入到我們的教育行業,那您是怎麼來看“互聯網+”對教育行業產生的影響呢?

朱永新:這個問題我去年寫了一組文章,關於未來學校的十五種可能,關於未來學校的眺望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你們想想現在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商業,它目前也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金融。那麼教育呢?其實教育在“互聯網+”方面,它的投入遠遠超出了金融,遠遠超出了商業,但是它一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去年寫過文章,我認為這是由於我們的教育結構性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約伯斯之問,教育的約伯斯之問,你就是問為什麼我們在教育技術上,在教育的互聯網上花了那麼大的工夫。但是教育沒有變化,學校教育依然還是每天早晨上學,每天下午放學,還是每天坐在教室裡聽課。

其實教育已經在悄悄發生一些變化,我去年到美國去訪問,看到了很多新型的學校,這些新型的學校也許就是未來教育的一個萌芽或者說一個雛形,比如說我看到了一個完全在網路上學習的學校,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這個學校每週就上兩天課程,完全是在網路上進行。但是它的成績都是最棒的,在三藩市地區是第一名,那麼未來在中國有沒有可能學生不要到學校去,就通過網路學習課程呢,至少有一部分學生我相信是有可能做到的。

美國現在每年有200萬的學生在家學習,就不到學校去了,未來學校還會這樣嗎?所以我提出未來的學校可能會變成學習中心,就是一個學生可能選擇的不是在一個學校學習,而是在不同的學習中心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如說一個大學生,今後可能我不再是復旦大學學四年,我可能在復旦大學學這些課程,在北京大學學另外的課程,在耶魯學這些課程,我這次在美國看到的一所新型的大學,學生第一年在三藩市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年分別在全世界的六個城市進行學習,所以整個學習打破了過去在一個校園這樣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的中小學生完全也有可能。未來可能文憑不再重要,而課程證書可能變得更有力量,不是在於你拿了什麼文憑,而是在於你學了什麼,把握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些就需要我們對教育結構進行深刻的變化,也就是要允許各種更加靈活的多樣的自由的有彈性個性化的學校的誕生,各種小型的,所以在美國出現了很多小型化的學校,每個學校差不多一兩百人,完全個性化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業態會進一步出現。

所以類似於淘寶的教育淘寶,未來很可能會逐步出現。包括教師,我提出一個設想,未來的教師很可能成為自由職業者,可能未來的老師他會自己組建他的課程公司,跟你學校跟教育機構去服務,現在學生很痛苦,他在學校裡學數學,放了學還要課外輔導再去學數學,在學校裡學習英語,放了學還要到新東方補習英語,未來不需要,未來你在學校裡學習中心的英語課程就是新東方開的,學習中心的數學課程就是好未來開的,學生就可以選擇,而且我可以選擇在這個地方學習這個課程,在那個地方學習那個課程,國家規定我一個知識結構,規定你小學生必須具有這樣的知識結構,所以你在哪裡學,用什麼時間學,那你說了算。也不一定就從6歲開始,5歲學為什麼不行,7歲為什麼不可以,6歲開始學這個,7歲開始學這個,給學生更多的彈性,更多的可能性,這是未來教育給我們一個很大的一種新的可能。

民辦教育如何定位?

短片: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教育產業推到風口。《規劃》中提及的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入教育市場一事頗受關注。而去年11月7日修改通過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將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的核心問題是民辦教育機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其中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記者:民辦教育促進法,在今年的9月1號就要正式落地實施了,那麼對於盈利的,或者非盈利的這個民辦教育機構來說,都是一種促進,您認為還應該有一些什麼樣的,或者說政策,或者說改革,才能夠激勵民辦教育的發展呢?

朱永新:其實做教育本身它是一個良心的事業,憑自己的良心去做的。既然去做教育,總體上來說,就不要想做盈利。其實從國際上來看,做教育絕大部分都是非盈利的。像美國有那麼多的私立大學,從哈佛開始,這些都是私立大學,但是他們都是非盈利的。所以我覺得對於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管理這個方向是對的,我們要鼓勵更多的,非盈利的教育機構,在中國能夠成長起來。但是呢,怎麼樣同樣去鼓勵一些盈利性的教育機構,能夠為大家提供教育選擇的機會,個性化的教育的機會,我覺得從國際的慣例來說,也同樣是如此。所以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後,接下來我們在出臺的實施條例裡面,細則裡面還要進一步地明確,因為中國的民辦教育,跟國際上走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的民辦教育,絕大部分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逐步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的。

那麼他們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現在這個時候一夜之間讓他們決定我是盈利還是非盈利,其實是個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你說我是非盈利,就意味著我滾雪球滾來的所有的東西今後都不屬於我了,都屬於這個學校。如果我說盈利,那我臉上又很難看,我辦學難道就是為了賺錢嗎?好像我一開始也沒想到去賺那麼多錢,但是事實上對於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讓這些辦學者選擇盈利和非盈利,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記者:這種矛盾怎麼解決?

朱永新:當然我分析絕大部分的辦學者,最後會選擇非盈利。因為這可能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非盈利的話,政府給的支持的政策,會比較多。而盈利性的學校,無論是從它的聲譽,還是政府的支援政策,可能都會面臨一些問題。包括在義務教育階段,現在禁止非盈利的。這樣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說在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校,都不能夠辦盈利性學校。如果有一些人,他想做盈利性的學校,他就沒有選擇。所以這時候可能還得有一些細則允許這些學校有第三條道路可以走。所以我還是主張應該允許少量的,包括在義務教育階段,一些個性化的探索。現在對國際學校今後怎麼辦?也是讓他們選擇盈利和非盈利,等等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今後進一步的探索。

其實在很多國家,民辦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公辦教育的補充,說你公辦教育的資源不夠了,我再辦一個民辦教育。其實它是另外的一種選擇。

記者:另外一種形態。

朱永新:另外一種選擇。而且從慣例上來說,一般都是,就是民營的教育機構品質更好,公辦的學校保底、保基本,政府提供的是基本公共服務,而民辦的教育機構做品牌、做個性,給大家更多的選擇的機會。我們不能說它是有錢人的教育,但是總體上它是有更多的選擇的機會。當然我們特別要鼓勵那種公益性的民辦教育機構。

中國的企業基本上還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從國際的經驗來看,凡是職業教育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無論你看德國的雙元制,一些國家的學徒制,這些比較好的解決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問題。其實中國過去很多企業辦職業教育,辦學校辦得非常好。但是我們在企業的改革過程中,全部讓它分離脫鉤了,包括企事業單位辦幼稚園。現在我們學前教育資源緊張了,又鼓勵他們辦,所以怎麼樣在下一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支援企業辦職業教育,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比如職業教育給他免費嗎?給他配套的經費支持嗎?應該有很多鼓勵性的措施。所以這些問題需要儘快地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如何把握互聯網+教育的變革契機?

短片: 伴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更多教育資源得以廣泛覆蓋,也大大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科技創新也在改變傳統教育的面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最新技術通過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一系列新興技術和產品走進課堂的同時,也在推動教育的均衡化和現代化,並從資訊化向智慧化發展。

記者:目前“互聯網+”已經深刻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來,包括像現在我們談的很多的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等這樣的技術也已經進入到我們的教育行業,那您是怎麼來看“互聯網+”對教育行業產生的影響呢?

朱永新:這個問題我去年寫了一組文章,關於未來學校的十五種可能,關於未來學校的眺望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你們想想現在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商業,它目前也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金融。那麼教育呢?其實教育在“互聯網+”方面,它的投入遠遠超出了金融,遠遠超出了商業,但是它一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去年寫過文章,我認為這是由於我們的教育結構性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約伯斯之問,教育的約伯斯之問,你就是問為什麼我們在教育技術上,在教育的互聯網上花了那麼大的工夫。但是教育沒有變化,學校教育依然還是每天早晨上學,每天下午放學,還是每天坐在教室裡聽課。

其實教育已經在悄悄發生一些變化,我去年到美國去訪問,看到了很多新型的學校,這些新型的學校也許就是未來教育的一個萌芽或者說一個雛形,比如說我看到了一個完全在網路上學習的學校,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這個學校每週就上兩天課程,完全是在網路上進行。但是它的成績都是最棒的,在三藩市地區是第一名,那麼未來在中國有沒有可能學生不要到學校去,就通過網路學習課程呢,至少有一部分學生我相信是有可能做到的。

美國現在每年有200萬的學生在家學習,就不到學校去了,未來學校還會這樣嗎?所以我提出未來的學校可能會變成學習中心,就是一個學生可能選擇的不是在一個學校學習,而是在不同的學習中心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如說一個大學生,今後可能我不再是復旦大學學四年,我可能在復旦大學學這些課程,在北京大學學另外的課程,在耶魯學這些課程,我這次在美國看到的一所新型的大學,學生第一年在三藩市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年分別在全世界的六個城市進行學習,所以整個學習打破了過去在一個校園這樣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的中小學生完全也有可能。未來可能文憑不再重要,而課程證書可能變得更有力量,不是在於你拿了什麼文憑,而是在於你學了什麼,把握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些就需要我們對教育結構進行深刻的變化,也就是要允許各種更加靈活的多樣的自由的有彈性個性化的學校的誕生,各種小型的,所以在美國出現了很多小型化的學校,每個學校差不多一兩百人,完全個性化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業態會進一步出現。

所以類似於淘寶的教育淘寶,未來很可能會逐步出現。包括教師,我提出一個設想,未來的教師很可能成為自由職業者,可能未來的老師他會自己組建他的課程公司,跟你學校跟教育機構去服務,現在學生很痛苦,他在學校裡學數學,放了學還要課外輔導再去學數學,在學校裡學習英語,放了學還要到新東方補習英語,未來不需要,未來你在學校裡學習中心的英語課程就是新東方開的,學習中心的數學課程就是好未來開的,學生就可以選擇,而且我可以選擇在這個地方學習這個課程,在那個地方學習那個課程,國家規定我一個知識結構,規定你小學生必須具有這樣的知識結構,所以你在哪裡學,用什麼時間學,那你說了算。也不一定就從6歲開始,5歲學為什麼不行,7歲為什麼不可以,6歲開始學這個,7歲開始學這個,給學生更多的彈性,更多的可能性,這是未來教育給我們一個很大的一種新的可能。

民辦教育如何定位?

短片: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教育產業推到風口。《規劃》中提及的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入教育市場一事頗受關注。而去年11月7日修改通過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將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的核心問題是民辦教育機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其中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記者:民辦教育促進法,在今年的9月1號就要正式落地實施了,那麼對於盈利的,或者非盈利的這個民辦教育機構來說,都是一種促進,您認為還應該有一些什麼樣的,或者說政策,或者說改革,才能夠激勵民辦教育的發展呢?

朱永新:其實做教育本身它是一個良心的事業,憑自己的良心去做的。既然去做教育,總體上來說,就不要想做盈利。其實從國際上來看,做教育絕大部分都是非盈利的。像美國有那麼多的私立大學,從哈佛開始,這些都是私立大學,但是他們都是非盈利的。所以我覺得對於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管理這個方向是對的,我們要鼓勵更多的,非盈利的教育機構,在中國能夠成長起來。但是呢,怎麼樣同樣去鼓勵一些盈利性的教育機構,能夠為大家提供教育選擇的機會,個性化的教育的機會,我覺得從國際的慣例來說,也同樣是如此。所以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後,接下來我們在出臺的實施條例裡面,細則裡面還要進一步地明確,因為中國的民辦教育,跟國際上走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的民辦教育,絕大部分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逐步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的。

那麼他們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現在這個時候一夜之間讓他們決定我是盈利還是非盈利,其實是個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你說我是非盈利,就意味著我滾雪球滾來的所有的東西今後都不屬於我了,都屬於這個學校。如果我說盈利,那我臉上又很難看,我辦學難道就是為了賺錢嗎?好像我一開始也沒想到去賺那麼多錢,但是事實上對於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讓這些辦學者選擇盈利和非盈利,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記者:這種矛盾怎麼解決?

朱永新:當然我分析絕大部分的辦學者,最後會選擇非盈利。因為這可能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非盈利的話,政府給的支持的政策,會比較多。而盈利性的學校,無論是從它的聲譽,還是政府的支援政策,可能都會面臨一些問題。包括在義務教育階段,現在禁止非盈利的。這樣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說在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校,都不能夠辦盈利性學校。如果有一些人,他想做盈利性的學校,他就沒有選擇。所以這時候可能還得有一些細則允許這些學校有第三條道路可以走。所以我還是主張應該允許少量的,包括在義務教育階段,一些個性化的探索。現在對國際學校今後怎麼辦?也是讓他們選擇盈利和非盈利,等等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今後進一步的探索。

其實在很多國家,民辦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公辦教育的補充,說你公辦教育的資源不夠了,我再辦一個民辦教育。其實它是另外的一種選擇。

記者:另外一種形態。

朱永新:另外一種選擇。而且從慣例上來說,一般都是,就是民營的教育機構品質更好,公辦的學校保底、保基本,政府提供的是基本公共服務,而民辦的教育機構做品牌、做個性,給大家更多的選擇的機會。我們不能說它是有錢人的教育,但是總體上它是有更多的選擇的機會。當然我們特別要鼓勵那種公益性的民辦教育機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