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城市,我卻更想念老家那座老屋的芳華

早上起來, 孩子爹對孩他媽說, 自己昨晚上夢見我們一家還生活在農村那老房子裡, 但凡做夢夢到家的情景, 那一定離不開原現住的那所老房子, 雖然已經搬離老房子有20多年了, 每逢想起往事仍記憶猶新。

農村的孩子, 都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 住的時間久了, 越發感覺不論在城市生活多少年, 農村那簡單古樸的房子, 永遠是心裡的家, 因為, 越長大, 越戀家!

人雖在城市生活, 住的也是高樓大廈, 但是逢年過節親人回家團聚, 必要在那個老屋。 在城市裡有很多離開農村多年的農村人, 他們雖在城市上學、工作、娶妻、生子, 但卻願意拿出多年積攢的錢來翻新老屋, 因為老家的屋就是他們的根。 年輕一代的小夥子熱愛著城市的熱鬧可能不覺, 但在80後往上數的人心裡, 老屋的位置, 是無可比擬的。

農村的老屋, 是濃濃的鄰里情

農村人, 淳樸善良有很濃的人情味。

白天大門整天敞著不關也不會丟失東西;玩在一起的小孩子誰有好吃的糖果就每人都能吃著;誰家下地沒有工具, 去鄰居家借一把還能嘮嘮嗑。 而城市的鄰居, 在一起住了好幾年卻不知道對門姓甚名誰;城裡人, 整天大門緊鎖, 一天看不到人影, 各自忙碌著, 搬過來的新鄰居去拜訪, 想拉拉家常, 都叫不開門, 荒唐又唏噓。

小時候羡慕城裡人, 感覺城市色彩斑斕像萬花筒一樣絢麗。 一代代農村年輕人, 急著走出青山綠水, 走進城市裡的高樓大廈, 希望快速融入新的世界。 然而當真正置身其中, 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這新世界的一員。 在城市的車如水如馬龍和高樓大廈之間, 心靈逐漸越發疲憊, 偶爾回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的生活, 一瞬間是那樣的親切祥和!

城市發展之殤使我們不安, 這是時代發展付出的代價, 也是必然。 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 我們不能只選擇得到而忽略失去。 我們渴望故鄉, 卻又對環境閉塞望而生畏;我們逃離城市, 卻又對繁華戀戀不捨。

《芳華》被馬雲盛讚, 電影圈一致看好, 也是馮小剛這輩子最好的電影, 點映時就把原著作者嚴歌苓看哭了。 很多人稱之為“心願單上的最後一部”。

因為芳華, 是每個人不會老去的青春夢!時過境遷, 那些舊事早已成為下酒菜, 但這段最美好的芳華從未因時光褪色,

即便再烈的酒, 也比不上它的味道。 城市高樓太擁擠, 人與人之間真誠越來越少, 在這個連說句“加油”都不走心的社會, 我們更要懂得選擇生活。

九裡湖山, 一世芳華, 九裡芳華, 旨在為在城市的農村人開啟“一座城市的精神原鄉”, 以此打開彼此心裡的隔閡。 它搭通了人們的精神橋樑,這是每顆心和城市共同渴望的“精神原鄉”。

它搭通了人們的精神橋樑,這是每顆心和城市共同渴望的“精神原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