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瀘州一如:伍松喬老師從旁邊這條路走了

圖為著名散文家、媒體文化人、巴蜀文化學者伍松喬先生

作者:一如

“我從旁邊這一條路走了……”

記得11日1日約1點左右, 與伍老師老師在春熙路告別,

我說我要去坐2號地鐵, 伍老師說他就從旁邊這一路走了……

伍松喬老師, 你真就從旁邊這條路走了嗎?我真不敢相信啊!

天妒英才啊!伍松喬老師在川報副刊部當主編, 是最容不得錯別字的, 偏偏我投稿的文章錯別字多。 每次碰到伍老師, 他都要我注意改掉寫錯別字的毛病。 還有他強調文章的標題要取好。

我後來寫文章, 注意取標題, 都要感謝伍老師的審稿嚴的要求。

2003年, 我移民去了澳大利亞, 少有與川報副刊投稿, 但每年的9.11, 我會給伍老師發一個資訊:祝伍老師生日快樂!

很多朋友與親人的生日我記不住, 但伍老師的生日, 每年的9月11號, 我記住了, 因為這一天是美國 的9.11事件。

伍老師你真的走了嗎?, 伍老師每年的這一天,

你的生日, 我仍會記得你對作者的好!仍會祝你生日快樂!

伍老師, 想必你還有多少未完成的文字創作, 那天, 在大慈寺喝茶, 你說過, 等還有一本書寫完了, 你要寫一本自己的散文。 我還說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拜讀。

記得見你消瘦的樣子, 我吃了一驚, 一年不見, 你怎麼瘦了一圈似的。 不過見你精神還挺好的, 也就沒多問你健康怎麼樣?

伍老師, 你說讓我寫一篇關於你的文章的評述, 我說不敢寫。 你是大作家, 怎麼讓我這無名之輩寫評述。

不過, 我曾經真的寫過對你文章的評術。 傳給你看時, 你一下就給“槍斃了”, 說我寫得太言情。

那天在大慈寺喝茶聊天, 你說, 我可以把那篇評術找出來。 記得標題是:十字路口的一盞燈,

每一個人都有人生的十字路口。 你在文字的十字路口掛一盞文學的燈, 給四面八方的文學青年的一抹光亮什麼的……

不知你怎麼想起要這遍文章了。 我說, 當時一氣之下是撕了, 還是保存在“待改文章”的資料夾, 我只有回瀘州老家才能去找一找。

本來約好, 在我月底返回澳洲之前, 有空在聚一次。 因為我為剛從尼泊爾旅行回成都, 帶有二枚喜馬拉雅山上的遠古菊花化石, 準備讓你欣賞。 或送你一枚, 但一般你看上眼的石頭, 你都會花錢買。

與其說我們是文友, 不如說我們是石友。 聊起到瀘州長江石, 怎麼點石成精, 給一塊奇石命名, 還要感謝你讓我寫文章注意標題開始。

知道你收集的長江石, 有些好品象的奇石, 一直等你忙完寫作,

說要跟每一塊石頭拍相, 我說到時一定不看的命名的石名, 而是先看奇石, 我命名的與老師的區別。

伍老師, 我怎麼也不相信你就匆匆地從“旁邊一條路走了……”

你買我一本書, 發給我的98元的紅包還在我的手機上啊!而今, 我看著這紅包, 就想哭

有的人, 我送書給他們, 他們都沒有的這樣的人品, 你是非要買才肯接受。

伍老師, 你不會死, 你的生命都在你的著作中重生了!

伍老師, 千言萬語, 都無法打通我聽到你死去的大腦斷路, 想不通啊!你怎麼就從旁邊的路走了……

你怎麼就這樣走了?

相關連結:伍松喬系四川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省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省文藝評論家學會副主席、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員、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授、四川連連看傳媒有限公司城市文化產業首席研究員。

1970年開始文學創作, 1980年從業媒體文化, 長期擔任四川日報副刊主編。 先後主持20余項大型巴蜀文化活動策劃與項目研究。 著有散文集《姓甚名誰》、遊記集《隨遇而樂》、隨筆集《記者行吟》、人文地理《尋找巴蜀紅色故里》、評論集《媒體上的文化莊稼》、報告文學《四川30年》、《成都:柔與剛--一座城市的DNA》等專著。 編著《離離原上草》、《應變與超越》、《中國藝術節》等十餘部。 個人獲全國報紙副刊特殊貢獻者稱號, 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冰心散文獎、四川省巴蜀文藝獎、四川省文學獎、四川省文藝評論獎、成都金芙蓉文學獎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