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七旬獨臂老人紮根互助幸福院 無私奉獻 構建幸福“大家庭”

從特禽養殖風生水起受到原全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接見, 到主動請纓不要一分報酬挑起互助幸福院院長重擔, 他以一條胳膊, 且患有癌症的殘身之軀一路創業打拼而來, 這位有些傳奇色彩的七旬老人就是現屯墾互助幸福院院長徐學武。

徐學武, 張家口市人, 1999年提前退休重返被他視為第二故鄉的屯墾, 搞起了養殖, 一干就是十幾年。 他要趟出一條幫助帶動當地父老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以回報曾有恩於他的這方土地上的人民。

2016年, 因精力和年歲原因, 徐學武決定放棄養殖, 投身養老事業, 譜寫夕陽創業人生新篇章。

徐學武是一個無論幹什麼, 不幹則已, 幹就要幹好的硬漢子。 在他身上有股任憑多大困難都不會服輸的勁頭。 別看互助幸福院只有32戶40人, 但由於群體特殊, 管理起來特別是管理好決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入住互助幸福院的這些大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 由於長期生活在農村, 養成不講究衛生的習慣, 因此, 衛生管理便成為徐學武面臨的一道難題。 比如, 老人們不願入水廁而喜歡旱廁, 沒有旱廁就隨便找個地方, 到水廁方便後不沖洗, 家裡起床後把被褥隨便一卷, 雜物亂堆亂放,

髒水桶裡扔垃圾等等。 為了改變這種不衛生狀況, 徐學武一點一點地耐心抓起, 拉上老人們去水廁, 去水廁不沖洗者喊回來, 髒水桶裡扔垃圾, 只要發現, 就要求其把垃圾撈出來, 以免冬天堵下水道夏天水廁裡有垃圾, 檢查到誰家被褥隨便卷, 他先示範後讓其按要求墊放整齊美觀。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一年來的強化管理, 目前, 衛生管理大有起色, 不衛生狀況得到了根本扭轉。 互助幸福院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老人們不但講究衛生, 愛乾淨, 而且像城裡人一樣喜歡上了花花草草, 走廊裡陽臺上擺滿了一盆盆漂亮花兒。

安全管理也是互助幸福院的管理重點。 為使單身婦女老人不受外間騷擾和侵害, 徐學武採取晚上八點半鎖走廊門, 九點鎖大門的措施, 確保她們的安全, 讓她們的子女放心。 為確保設施、設備安全, 徐學武堅持經常檢查, 水龍頭、門鎖該換則換。 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們受記憶力差、聽力差影響, 經常出現忘記關吹風機、換氣扇容易起火的現象,

徐學武每天都要逐戶提醒檢查。 老人們走親戚去兒女家, 則採取嚴格的請假制度。 對於賭博, 他嚴查嚴禁, 即使遭受謾駡、甚至威脅也堅持規章制度不動搖, 保障了老人們的財產安全。

與此同時, 徐學武還結合實際, 逐步建立健全了包括起床作息、查房、義務勞動、勞動記分、講衛生發流動紅旗、個人檔案等在內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有效機制。 促進了互助幸福院管理的規範化。 老人們的集體意識, 互助意識也由此明顯增強。

徐學武任院長一年來,始終堅持人性化,親情化管理。他視老人們為親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傾力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切實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他的努力下,老人們病了享受住院待遇。一旦遇到需要去縣醫院時,徐學武總是親自張羅著把病人送到縣醫院,病癒後再接回來。80多歲的王進德,今年3月份腰椎間盤突出嚴重時,他雇車送到縣醫院,並把藥配齊。張潤蓮生病10多天內,徐學武讓老伴送飯送水。不僅如此,徐學武方方面面對老人們都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去年冬,羅鳳蓮沒有備下煤,徐學武把自己攢下來幹牛糞送給了她。87歲的老人李彥腿腳不靈便,耳聾,徐學武常常敲門窗叫他,提醒起床如廁。為了方便老人們,他還特意在廁所加上扶手、掛衣鉤,購置擦玻璃工具,蒼蠅拍子,還統一購置了棉布門窗簾,組織鋪上暖隔子的塑膠紙。至於捅堵塞了的下水道,為老人們買飯菜、找人修理手機、調解與子女矛盾,大事小情,他都親力親為,一一辦好。老人們都動情的說,徐院長當院長真是我們的福份!

針對老人們多年孤獨、寂寞的生活實際,徐學武千方百計讓老人們樂起來,致力於打造老有所樂的幸福樂園。幸福院有象棋、撲克、麻將,滿足了大家的興趣之需。他還組織了集體跳舞、讀報紙明政策,一、三、五白天坐電動三輪車上街遛彎、晚上唱紅歌、定期拉家常講故事、星期一去鎮政府打掃衛生、星期五撿垃圾、夏天經營一家一戶小菜園,秋冬承攬撿豆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出了快樂生活的自由空間。對此,在幸福院找到老伴的樊喜娥感觸特別深:“以前在村裡時,一天見不到個人影兒,就窩在空落落屋裡頭,老的可快了。現在這麼多姐妹在一起,說說笑笑,啦呱啦呱,開心哇。”

徐學武的無私奉獻得到了老人們的衷心擁戴和無比信任,他居住的兩面牆上老人們贈送的八面錦旗,以及錦旗上那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是最好的詮釋。

目前,屯墾互助幸福院在徐學武的精心管理下,在鎮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已建起配套了住房30間,水廁、暖氣、庫房、洗澡間、硬化了道路,實現了子女安心、老人開心、政府放心

為了打造更高標準的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互助幸福院,不斷增加老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各級的支持下,徐學武2018年的奮鬥目標是:建起醫務室、招待所、食堂、超市,入住戶數逾百戶。同時,積極發展地下養雞、地上種菜模式,以產業推動互助幸福院更好更快發展,增強吸附能力,並帶動人口向鎮政府所在地大規模集中,探出一條新時期農村社會養老及鎮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

徐學武任院長一年來,始終堅持人性化,親情化管理。他視老人們為親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傾力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切實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他的努力下,老人們病了享受住院待遇。一旦遇到需要去縣醫院時,徐學武總是親自張羅著把病人送到縣醫院,病癒後再接回來。80多歲的王進德,今年3月份腰椎間盤突出嚴重時,他雇車送到縣醫院,並把藥配齊。張潤蓮生病10多天內,徐學武讓老伴送飯送水。不僅如此,徐學武方方面面對老人們都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去年冬,羅鳳蓮沒有備下煤,徐學武把自己攢下來幹牛糞送給了她。87歲的老人李彥腿腳不靈便,耳聾,徐學武常常敲門窗叫他,提醒起床如廁。為了方便老人們,他還特意在廁所加上扶手、掛衣鉤,購置擦玻璃工具,蒼蠅拍子,還統一購置了棉布門窗簾,組織鋪上暖隔子的塑膠紙。至於捅堵塞了的下水道,為老人們買飯菜、找人修理手機、調解與子女矛盾,大事小情,他都親力親為,一一辦好。老人們都動情的說,徐院長當院長真是我們的福份!

針對老人們多年孤獨、寂寞的生活實際,徐學武千方百計讓老人們樂起來,致力於打造老有所樂的幸福樂園。幸福院有象棋、撲克、麻將,滿足了大家的興趣之需。他還組織了集體跳舞、讀報紙明政策,一、三、五白天坐電動三輪車上街遛彎、晚上唱紅歌、定期拉家常講故事、星期一去鎮政府打掃衛生、星期五撿垃圾、夏天經營一家一戶小菜園,秋冬承攬撿豆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出了快樂生活的自由空間。對此,在幸福院找到老伴的樊喜娥感觸特別深:“以前在村裡時,一天見不到個人影兒,就窩在空落落屋裡頭,老的可快了。現在這麼多姐妹在一起,說說笑笑,啦呱啦呱,開心哇。”

徐學武的無私奉獻得到了老人們的衷心擁戴和無比信任,他居住的兩面牆上老人們贈送的八面錦旗,以及錦旗上那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是最好的詮釋。

目前,屯墾互助幸福院在徐學武的精心管理下,在鎮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已建起配套了住房30間,水廁、暖氣、庫房、洗澡間、硬化了道路,實現了子女安心、老人開心、政府放心

為了打造更高標準的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互助幸福院,不斷增加老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各級的支持下,徐學武2018年的奮鬥目標是:建起醫務室、招待所、食堂、超市,入住戶數逾百戶。同時,積極發展地下養雞、地上種菜模式,以產業推動互助幸福院更好更快發展,增強吸附能力,並帶動人口向鎮政府所在地大規模集中,探出一條新時期農村社會養老及鎮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