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淄博男童救援者:看孩子睜眼上來,再累也值!

在此次救援中, 除了淄博市公安、消防、醫療等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 還有四支特殊的隊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四支隊伍雖然名稱不同, 但卻都是社會愛心人士自發組織的專業救援隊, 正是因為他們的幫助, 才使本次救援成功完成。

現場的救援組織。

社會救援組織:

看到孩子睜著眼上來, 再累也值!

“這是我們救援組自己研發的豎井打撈提升器, 推行了大約1年時間了, 在淄博還是第一次用。 ”救援剛結束, 已到天命之年的淄博市城際救援隊隊長束小剛感到多少有些疲憊, 但眼神中卻依然透著一股激動。 “晚上8點左右, 我們一個隊員路過這看到, 就馬上給我打了電話, 經我們張店分隊隊長核實後, 我隨後聯繫了政府部門相關領導, 詢問是否需要我們參與救援, 得到肯定答覆後, 我就立馬抓緊組織, 沒用幾分鐘, 一支近30人的救援隊就趕往現場了。

除了本地淄博城際救援隊的支持, 束小剛告訴記者, 一同前來的還有濰坊的雷霆救援隊, 聊城的藍豹救援隊, 濱州的博興救援隊。 “其他地市的夥計們都很積極, 帶來了好多設備, 像博興救援隊就帶來了水下攝像機, 對觀察孩子在井下的情況提供了便利。 ”

作為救援隊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雖然已參與過多次救援, 但束小剛表示, 在豎井打撈方面, 他們還是第一次, 再加上孩子年齡太小, 他的心裡也很是緊張。 “過去多是溺水打撈, 並且孩子只有兩歲, 很難配合, 在救援時造成了不少麻煩。 ”

“我們用的方法是三點打撈, 就是兩端掛腋下, 一端掛頭部, 三點同時提升, 這樣對孩子就不會產生傷害, 其中最危險的就是對孩子的抓鉤, 一旦抓不牢,

後果不堪設想。 ”束小剛說, “從下杆開始近三個小時的時間裡, 因為舉杆子相當累, 我們共換了6波人, 最後看到孩子是睜著眼上來的, 這就是我們最高興的!”

周圍群眾:“不能走, 萬一需要人咋辦”

從事故發生到結束的近九個小時時間裡, 除了救援人員, 現場近兩百名群眾一直守護在工地門口, 不肯離去, 在他們中間, 既有附近的村民、周邊工地的農民工, 也有路過的普通市民, 既有臉滿皺紋的老人, 也有年輕的小倆口……危難面前, 他們始終不肯離去, 只為了能在需要自己的時候, 及時伸出援手。

“我們來了有近40個工友, 都在這等著, 直到孩子出來。 ”現場中, 一置業公司的女員工告訴記者, 事故發生時, 他們工作的地點正好在事發地附近,

就第一時間趕了過來。 “沒想過走, 雖然和自己沒關係, 但如果我們走了, 救援需要人時沒有人該咋辦, 我們就在這等, 隨時聽安排。 ”而另一位頭髮早已花白的老阿姨乾脆從家拿來了馬紮, 坐在工地門口一直等。 “這家人和我一個村, 孩子我都認識, 出事了我怎麼能安心在家, 我得看著孩子救出來我才放心啊!”

雖然夜深人多, 但在現場卻沒有一點嘈雜的聲音, 所有人都在盼望著、牽掛著、關注著、期待著。 “聽到裡面響起歡呼聲, 我的心唰一下就揪了起來, 然後看到救護車載著孩子走了, 我心裡突然燃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動, 想為這些救援人員歡呼, 內心充滿喜悅, 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復, 不要在心裡留下陰影。 ”現場一熱心市民告訴記者。

編輯:劉志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