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長沙嶽麓山:和杜牧一起看霜葉紅於二月花|詩話中國

長沙嶽麓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中幽泉千縷, 各種千年古樹遍佈其中, 一年四季美不勝收。

嶽麓山因南朝宋時《南嶽記》中“南嶽周圍八百里,

回燕為首, 嶽麓為足”而得名, 融中國古文化精華的儒、佛、道為一體, 包容了歷史上思想鉅子、高僧名道、騷人墨客共同開拓的岳麓山文化內涵。

在岳麓山杜牧曾寫下過《山行》這一首千古絕唱, 嶽麓山也因此有了一座愛晚亭: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由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 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 愛晚亭原名紅葉亭, 又名愛楓亭。 後來由湖廣總督畢沅, 根據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 更名為愛晚亭。 ”

愛晚亭幾經滄桑, 清同治、光緒、宣統年間均相繼進行過修復。

其中宣統三年秋, 湖南學監程頌萬先生主持修復時, 把羅典所撰寫的對聯刻在亭柱上, “山徑晚紅舒, 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 一雙馴鶴待籠來”。 這次修復愛晚亭之事還刻在石碑上記載下來。 世人稱為《放鶴》石刻或《二南詩刻》, 兩首詩為宋代張南軒和清代錢南園兩位大文人游岳麓山的七韻詩。 石刻後移至清楓橋南端的六角茅亭中。 解放前, 亭破敗不堪, 四周荒蕪。

解放後, 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復。 其中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 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題寫了“愛晚亭”亭額。 1969年, 嶽麓山公園重修, 刻毛澤東草書手跡《沁園春·長沙》於藻井內, 更為古亭增添了光彩。

《山行》所描繪的景色是在秋季, 他歌頌的了嶽麓山的秋色美, 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 秋季也是長沙遊覽最好的季節, 尤其嶽麓山中漫山的紅葉非常漂亮。

毛澤東在湖南省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時候經常與學友來這裡游憩, 而且非常喜歡這裡的環境。

山中愛晚亭的匾額是由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親筆手書。

可以說, 論氣勢的話嶽麓山無法和其它的名山相比, 但這裡毗鄰湘江, 環境清幽, 山中文物古跡眾多, 有:嶽麓書院、愛晚亭、白鶴泉、飛來石、麓山寺等等, 是一處尋幽仿古的好地方。

嶽麓山是南嶽衡山72峰的最後一峰, 也是我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在山中還有眾多的烈士陵墓。 百年前, 在湖南這片熱土, 湧現了數以萬計的辛亥革命志士。

根據史料記載, 先後有55名辛亥革命志士入葬岳麓山。 著名的有辛亥革命領袖、中華民國開國元勳黃興、護國軍將領、軍事家蔡鍔、武昌起義領導人蔣翊武、中國近代民主革命者陳天華等都長眠於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