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阿壩黑水的彩林美如童話,藏著多個古樸藏寨,像一首首田園詩

美麗的川西線上, 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小縣城, 叫黑水。 從地圖上看, 它貌似游離, 與大紅大紫的新都橋、九寨、若爾蓋有那麼點兒支離, 但他的美卻毫不遜色於他們, 值得你花時間去慢慢感受, 尤其是秋天!

攝影/曉嵐 黑水奶子溝的鄉村風光

為什麼是秋天?因為秋天把柔軟的陽光、深邃的湖水、聖潔的冰山, 甚至全亞洲最迷人的彩林都給了黑水, 更讓人沉醉的是, 將這些美到讓人無法呼吸的風光凝聚起來的, 是濃烈的藏文化。 走進黑水, 你會撞見一個個原始古樸的藏寨, 它們如同世外桃源, 隱藏在金子般迷人的深秋裡。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里靜靜的白塔和美麗的彩林。

色爾古藏寨

從成都自駕出發黑水縣, 大約5小時會先到達色爾古藏寨。 藏寨以嘉絨藏族人和羌族人為主。 這座純粹用石頭砌成的寨子, 如同一座中世紀古堡, 高聳在山頂, 在午後陽光的普照下, 顯得遺世而獨立, 人們說它是“川西北的小布達拉宮”。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的居民向遊人灑下龍達

通過石橋過河、進寨,

與賣辣椒的藏族阿嫫相視一笑;對羞澀的孩子眨眨眼睛;低沉的鼓聲和號角自寨子裡的某處傳來, 那是歡迎貴客的儀式;108座白塔引導遊人入寨;兩位滿面笑容的阿佳, 從高臺上向客人抛灑龍達, 寓意吉祥如意, 這邊彩色的龍達紛飛, 那邊又跳起了鍋莊, 黑色的藏袍滾著漂亮的藏飾花邊, 綠松石的項鍊和耳環特別漂亮。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的歡迎儀式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吹口弦的藏族老人。

沿著石階登上高高的壩子, 這才慢慢看清色爾古藏寨的房屋結構, 每一座房子似連非連、自成方圓, 用清一色大小相同、棱角分明的灰色石塊砌成,石頭擠滿我們的視線。

攝影/曉嵐 走進色爾古藏寨,視線被石頭占滿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裡,在路邊曬太陽的居民

這些石頭房子看著樸素,實際巧奪天宮。房屋門外牆上通常都設有2個隱藏式的馬拴,外側的供主人使用,內側的則供客人使用。門口的上方垂掛著碰頭巾,碰一下頭代表出入平安。門楣上的凹槽放置豬下頜骨,數一數有幾塊下頜骨,就能知道這戶人家有多少代子孫,色爾古的習俗是每出生一代人就放一塊下頜骨,土司家的下頜骨有34塊之多。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門上的碰頭巾、白石、豬下頜

相傳 "白石頭"挽救了色爾古人的祖先,後人便將白石視為護家神,於是家家戶戶置太白石於房頂四角、門楣奉禮避邪,千萬不可碰觸哦!通風窗上凸出的角也是暗藏玄機,那是人們看時間的指標,也可以遮擋強光和風沙。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的民居,門楣上為奉禮避邪的白石

這些石頭房子非常結實,它們用到了分壓柱的建築原理,沒有人能說清為什麼,但就是這座有分壓柱的房子在汶川大地震時,毫髮無損的保存了下來。

攝影/曉嵐 色爾古的石頭房子,中間凸起部份為分壓線。

站在高高的樓頂上望去,房子一層層向山頂壘砌,穿著厚重藏袍的居民們隱沒在窄小的石巷子和甬道裡。那些小巧的窗格子,敘述著一個又一個寧靜祥和的故事。

攝影/曉嵐 色爾古裡,老人從窗戶探出頭向我打招呼

七彩甲足藏寨

黑水蘆花鎮往奶子溝開車20分鐘,是一座彩色的藏寨:七彩甲足,被塗成藍色、紅色、黃色、橙色的藏式房屋以及白色帳篷徜徉在秋日暖陽下,讓人忍不住駐足。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透過矮牆和籬笆,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人們在地裡慢吞吞的摘玉米、給白菜澆水,這一幕幕鄉村小景倒很像凡高在阿爾勒時期的油畫,色彩熱烈、溫暖寧靜,黑水藏人樸實幸福的小日子緩緩展開。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透過矮牆和籬笆,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人們在地裡慢吞吞的摘玉米、給白菜澆水,這一幕幕鄉村小景倒很像凡高在阿爾勒時期的油畫,色彩熱烈、溫暖寧靜,黑水藏人樸實幸福的小日子緩緩展開。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居民

羊茸哈德藏寨

離開七彩甲足往前走10多分鐘,秋天的感覺更加濃烈,溪流的聲音更加清亮,撥開金燦燦的秋葉,羊茸哈德出現在一片碧波之上,白塔、煨桑爐、轉經筒、藏式小樓,以及濃密的彩林,紛紛倒映在湖水裡。

攝影/曉嵐 遠看羊茸哈德,掩映在彩林之間

羊茸哈德當地人叫做“冬巴嘎”,由藏語音譯,在西藏地區稱為“象雄”,意味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純淨,恍若世外桃源,說它是“天然氧吧,彩色森林”一點也不過分。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藏式小樓前都盛開著鮮花

這兒的建築和色爾古藏寨有相似之處,融入了嘉絨藏族文化,以石頭砌牆,搭配木門、木窗、木閣樓,房前屋後鮮花盛開、蔬菜瓜果生機盎然。暮色降臨時,炊煙嫋嫋,透著鄉愁。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的藏式小樓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彩色的藏式窗戶

來到湖邊的白塔,煨桑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法器的敲擊聲悠悠傳來,老阿嫫拄著拐杖在塔下轉經,時光在這兒仿佛是靜止的。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轉經的老人

黑水的這些藏寨是奶子溝的一部分,他們就像隱藏在秋天裡的田園詩,恬靜而有溫度。從寨子往外慢慢走去,你會遇到雅麥湖、洛哩措、楊柳秋、雅夏克雪山,你會撞見無邊無際的彩林,你就在這首迷人的田園詩裡。

攝影/曉嵐 雅麥湖距離羊茸哈德5分鐘車程。

用清一色大小相同、棱角分明的灰色石塊砌成,石頭擠滿我們的視線。

攝影/曉嵐 走進色爾古藏寨,視線被石頭占滿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裡,在路邊曬太陽的居民

這些石頭房子看著樸素,實際巧奪天宮。房屋門外牆上通常都設有2個隱藏式的馬拴,外側的供主人使用,內側的則供客人使用。門口的上方垂掛著碰頭巾,碰一下頭代表出入平安。門楣上的凹槽放置豬下頜骨,數一數有幾塊下頜骨,就能知道這戶人家有多少代子孫,色爾古的習俗是每出生一代人就放一塊下頜骨,土司家的下頜骨有34塊之多。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門上的碰頭巾、白石、豬下頜

相傳 "白石頭"挽救了色爾古人的祖先,後人便將白石視為護家神,於是家家戶戶置太白石於房頂四角、門楣奉禮避邪,千萬不可碰觸哦!通風窗上凸出的角也是暗藏玄機,那是人們看時間的指標,也可以遮擋強光和風沙。

攝影/曉嵐 色爾古藏寨的民居,門楣上為奉禮避邪的白石

這些石頭房子非常結實,它們用到了分壓柱的建築原理,沒有人能說清為什麼,但就是這座有分壓柱的房子在汶川大地震時,毫髮無損的保存了下來。

攝影/曉嵐 色爾古的石頭房子,中間凸起部份為分壓線。

站在高高的樓頂上望去,房子一層層向山頂壘砌,穿著厚重藏袍的居民們隱沒在窄小的石巷子和甬道裡。那些小巧的窗格子,敘述著一個又一個寧靜祥和的故事。

攝影/曉嵐 色爾古裡,老人從窗戶探出頭向我打招呼

七彩甲足藏寨

黑水蘆花鎮往奶子溝開車20分鐘,是一座彩色的藏寨:七彩甲足,被塗成藍色、紅色、黃色、橙色的藏式房屋以及白色帳篷徜徉在秋日暖陽下,讓人忍不住駐足。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透過矮牆和籬笆,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人們在地裡慢吞吞的摘玉米、給白菜澆水,這一幕幕鄉村小景倒很像凡高在阿爾勒時期的油畫,色彩熱烈、溫暖寧靜,黑水藏人樸實幸福的小日子緩緩展開。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彩色藏式樓房

透過矮牆和籬笆,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人們在地裡慢吞吞的摘玉米、給白菜澆水,這一幕幕鄉村小景倒很像凡高在阿爾勒時期的油畫,色彩熱烈、溫暖寧靜,黑水藏人樸實幸福的小日子緩緩展開。

攝影/曉嵐 七彩甲足裡的居民

羊茸哈德藏寨

離開七彩甲足往前走10多分鐘,秋天的感覺更加濃烈,溪流的聲音更加清亮,撥開金燦燦的秋葉,羊茸哈德出現在一片碧波之上,白塔、煨桑爐、轉經筒、藏式小樓,以及濃密的彩林,紛紛倒映在湖水裡。

攝影/曉嵐 遠看羊茸哈德,掩映在彩林之間

羊茸哈德當地人叫做“冬巴嘎”,由藏語音譯,在西藏地區稱為“象雄”,意味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純淨,恍若世外桃源,說它是“天然氧吧,彩色森林”一點也不過分。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藏式小樓前都盛開著鮮花

這兒的建築和色爾古藏寨有相似之處,融入了嘉絨藏族文化,以石頭砌牆,搭配木門、木窗、木閣樓,房前屋後鮮花盛開、蔬菜瓜果生機盎然。暮色降臨時,炊煙嫋嫋,透著鄉愁。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的藏式小樓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彩色的藏式窗戶

來到湖邊的白塔,煨桑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法器的敲擊聲悠悠傳來,老阿嫫拄著拐杖在塔下轉經,時光在這兒仿佛是靜止的。

攝影/曉嵐 羊茸哈德轉經的老人

黑水的這些藏寨是奶子溝的一部分,他們就像隱藏在秋天裡的田園詩,恬靜而有溫度。從寨子往外慢慢走去,你會遇到雅麥湖、洛哩措、楊柳秋、雅夏克雪山,你會撞見無邊無際的彩林,你就在這首迷人的田園詩裡。

攝影/曉嵐 雅麥湖距離羊茸哈德5分鐘車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