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騰訊WE大會,大咖雲集,暢享美好未來!

當你聽到:星際遷徙、返老還童、癌症免疫等等詞語的時候, 也許認為只是一種神話, 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現在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 在不遠的未來, 這些神話般的東西似乎離我們又很近, 就像陶淵明在1600年前所說,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

所以, 今年的騰訊WE大會五周年的主題就定為了“若有光”, 帶領我們去遨遊未來的世界。 那麼, 在今年大會邀請的大咖中有哪些呢?這確實是我們最期待的。 而這些大咖又會在大會上給我們帶來哪些精彩的演講呢, 未來已來, 就讓我們去一睹大咖們的風采吧。

1. 果殼中的“宇宙之王”

霍金的大名, 幾乎無人不知。 近幾年, 他開始關注人類的星際遷徙——“我們擁有可以毀滅自己居住的星球的科技, 卻還沒有發展出逃離它的能力”, 他呼籲世界主要大國在2020年前派太空人到月球, 重燃太空探索。 他的新願望就是由光能或其他能源形式推進的核融合太空船, 能把人類帶到宇宙中的新家。

“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 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 ”這是他的堅定, 也是全人類的福音。

2. 我來自“星際移民局”

NASA中心主任的頭銜, 已經足夠令人敬仰, 可是退休後的他並沒有停止繼續探索, 而是選擇加入“突破攝星”項目, 更深一步地瞭解宇宙。 他曾表示, 向更遠處探索將是他一生追求的事。

去其他星球看一看一直是人類的宏偉夢想, 但願有他的努力, “化光年為比鄰”的願望能早些實現。

3. 返老還童, 逆轉時光

2014年, 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輕小鼠之間建立了血液循環系統, 發現重複輸入年輕血漿能夠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腦變得年輕。 他還嘗試成立公司, 並啟動一項前所未有的臨床試驗:針對患有阿爾茨默症的患者, 輸入健康、年輕的血漿, 這項臨床研究或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或延緩人類衰老提供重要解決方案。

你說返老還童不可能?他說, 沒有不可能。

4. 圖靈巨匠的歸來

跨電腦和物理等多個領域, 一生成就難以量數。 如果一定要總結姚教授回國後的最大貢獻, 非百年樹人莫屬。 不論是豐富了演算法理論的研究多樣性, 還是帶動了電腦科學與物理學之間的聯繫,姚教授對國內頂尖學術人才的培育功不可沒。如今,他放棄美國國籍,受邀回國擔任清華的全職教授。

巨匠歸來,當以科技和未來的名義。

5. 左手颶風,右手核能

當未來學家和發明家這兩個頭銜合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沒錯,未來發明家。他在前微軟高級工程師Nathan Myhrvold的Intellectual Ventures Laboratory中進行未來發明的研究,隨便說出一項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些極具突破精神和創新意義的新新發明,讓“黑科技”變成“真科技”。

6. 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

她是科幻作家,是國家宏觀經濟研究者,是兒童教育創業者,是第74屆雨果獎得主。她用短短2萬字創造了一個不需要逃離的“三層北京”,那裡沒有人在假裝生活。不同於其他單純、奇幻、專業度極高的科幻作品,她的文字散發著詩意的純粹光芒,不失對現實細緻入微的觀察與體認。

她說:“我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

7. 《自然》殿堂的守門人

在成為期刊編輯之前,印格致曾經是一個材料物理學家。作為世界最權威自然科學類期刊《Nature》的殿堂級編輯,Ed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向研究人員解釋如何能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對於期刊發表的秘訣,他曾說:“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8. 破解絕症的新線索

癌症的治療思路聽起來十分簡單,就是清除腫瘤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細胞。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們費盡了各種心機。Ugur Sahin 教授針對不同腫瘤突變定制的個性化疫苗,在黑色素瘤患者治療中大獲成功,其開發的疫苗均激發了腫瘤患者體內CD8+T細胞和CD4+T細胞的強烈應答。

不久的未來,或許癌症不用再和死亡劃上等號。

9. 月亮背面的男人

三十餘年獻身在中國航太測控通信及航太系統總體設計領域,他提出並首次實現用一顆衛星開展多天體、多目標探測,獲得國際首幅7M解析度全月立體圖。2013年,他將探測器送上月球,這是時隔40年後人類又一次造訪月球。他還計畫在2018年探訪月球的背面,取回中國的第一抔月壤。

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心綿延了幾千年,是他讓這個夢想不再只存於神話中。

可以說,這場大會是一場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期待的大會,是一場智慧的盛宴,是開啟未來探索的一把金鑰匙,異常珍貴!

還是帶動了電腦科學與物理學之間的聯繫,姚教授對國內頂尖學術人才的培育功不可沒。如今,他放棄美國國籍,受邀回國擔任清華的全職教授。

巨匠歸來,當以科技和未來的名義。

5. 左手颶風,右手核能

當未來學家和發明家這兩個頭銜合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沒錯,未來發明家。他在前微軟高級工程師Nathan Myhrvold的Intellectual Ventures Laboratory中進行未來發明的研究,隨便說出一項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些極具突破精神和創新意義的新新發明,讓“黑科技”變成“真科技”。

6. 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

她是科幻作家,是國家宏觀經濟研究者,是兒童教育創業者,是第74屆雨果獎得主。她用短短2萬字創造了一個不需要逃離的“三層北京”,那裡沒有人在假裝生活。不同於其他單純、奇幻、專業度極高的科幻作品,她的文字散發著詩意的純粹光芒,不失對現實細緻入微的觀察與體認。

她說:“我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

7. 《自然》殿堂的守門人

在成為期刊編輯之前,印格致曾經是一個材料物理學家。作為世界最權威自然科學類期刊《Nature》的殿堂級編輯,Ed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向研究人員解釋如何能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對於期刊發表的秘訣,他曾說:“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8. 破解絕症的新線索

癌症的治療思路聽起來十分簡單,就是清除腫瘤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細胞。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們費盡了各種心機。Ugur Sahin 教授針對不同腫瘤突變定制的個性化疫苗,在黑色素瘤患者治療中大獲成功,其開發的疫苗均激發了腫瘤患者體內CD8+T細胞和CD4+T細胞的強烈應答。

不久的未來,或許癌症不用再和死亡劃上等號。

9. 月亮背面的男人

三十餘年獻身在中國航太測控通信及航太系統總體設計領域,他提出並首次實現用一顆衛星開展多天體、多目標探測,獲得國際首幅7M解析度全月立體圖。2013年,他將探測器送上月球,這是時隔40年後人類又一次造訪月球。他還計畫在2018年探訪月球的背面,取回中國的第一抔月壤。

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心綿延了幾千年,是他讓這個夢想不再只存於神話中。

可以說,這場大會是一場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期待的大會,是一場智慧的盛宴,是開啟未來探索的一把金鑰匙,異常珍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