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際籃聯新規把CBA整蒙了!裁判、主帥、球員、球迷被迫“升級”

CBA新賽季才開打三輪, 裁判就兩次搶鏡成為主角, 佔據了新聞頭條。 一次是第二輪的疆遼之戰趙繼偉的違體犯規, 另一次就是京魯對決翟曉川蓋帽丁彥雨航的爭議判罰。 這兩場焦點之戰, 裁判的關鍵判罰均改變了比賽走向, 賽後也引起廣泛熱議。 不過, 當外界幾乎把矛盾點全部指向“昏哨”之時, 對於這兩次判罰還是應該區別對待一下。 在國際籃聯(FIBA)的新規下, CBA需要“升級”業務的, 不止是裁判, 還有聯賽的每一名參與者。

首先澄清一下疆遼之戰的最後判罰。 趙繼偉的拉拽究竟該判違體、戰術犯規還是“3+1”,

賽後引起很大的爭議。 11月3日, CBA公司發出官方聲明:裁判最後判罰違體正確。 按照國際籃聯2017年10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規則, 趙繼偉對亞當斯投籃前的故意拉拽動作所造成的侵人犯規屬於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因此執行兩罰一擲的判罰。 該判罰之所以引發爭議, 主要在於所謂的“FIBA新規”將之前的一些“戰術犯規”尺度收緊,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很困惑。 通俗來講, 只要衝人去而非沖球去的犯規, 一般都會被吹違體。

不過, 即便已經知曉的CBA主帥和球員, 在新規面前也有些無所適從, 很難分清“戰術犯規”和“違體犯規”的界限在哪兒。 所以, 在魯晉之戰中, 丁彥雨航和詹寧斯被互吹了一次違體, 京魯之戰中勞森對方碩的犯規被吹違體, 這其實都屬於新規下的正確判罰。 放在之前, 這種動作或許是故意“戰術犯規”, 但如今全被改判為違體, 對於造犯規一方來講更加不利。 所以, 今後每一名主帥在進行戰術安排、球員在做類似動作時, 都應該去努力適應新規。

當然, 再回過頭來分析疆遼之戰, 裁判工作也並非毫無瑕疵。 在CBA公司的官方聲明中, 也點出了裁判“判罰不果斷、交代有失誤”等問題。 假如裁判在當時判罰更果斷些, 哨聲響起再早一些, 或許賽後的爭議聲音會小很多。

然而, 由於FIBA新規執行時間太短, 暫時還沒有重大國際賽事可以做作參考, 違體和戰術犯規的具體界定, 讓CBA所有裁判執行起來都頗感為難。 總之, 在FIBA新規下, 每一名CBA聯賽的參與者, 也都處於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需要外界給予他們多一點理解。

再回顧一下京魯大戰中翟曉川的那記蓋帽, 是否該被吹罰犯規, 的確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判罰。 由於這次判罰結果還沒被正式界定, 暫時先拋開不談。 倘若當時採用即時重播和鷹眼挑戰, 爭議或許就會被消除, 但在關鍵時刻這兩項“高科技”均被閒置, 賽後也遭到不少球迷吐槽。 這一切, 就得歸咎於CBA規定的落後了。 CBA本賽季引入即時重播系統, 在新疆和吉林比賽中曾被派上用場,但本場比賽卻沒能發揮威力。

按照規定,即時重播系統只有裁判有權使用,只要裁判認定自己判罰無誤,不去申請使用即時重播系統,別人也沒有權要求使用,而本場裁判組顯然對該判罰過於自信了;在鷹眼挑戰上,主帥的挑戰範圍也只有三種:誰碰球出界、投籃三分還是兩分,投籃是否在計時器信號響起前。很顯然,翟曉川的蓋帽是否犯規不在挑戰範圍之內。在此需要注意一點,本賽季裁判員臨場執法已經使用PTS(精准計時系統),因此鷹眼使用的第三種情況有些過時,基本已經派不上用場了。所以,不得不吐槽的一點,關於即時重播系統和鷹眼挑戰的使用規定,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定,是否也該進一步“升級”了呢?

對於一個成熟的聯賽,規則制定者、裁判、主帥,球員甚至包括球迷,各個方面的參與者都該各司其職,才能保證聯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的提升。今後類似裁判搶鏡的場景,想要盡可能的避免,不止裁判需要提升業務能力,其他參與者也該加強學習了。

在新疆和吉林比賽中曾被派上用場,但本場比賽卻沒能發揮威力。

按照規定,即時重播系統只有裁判有權使用,只要裁判認定自己判罰無誤,不去申請使用即時重播系統,別人也沒有權要求使用,而本場裁判組顯然對該判罰過於自信了;在鷹眼挑戰上,主帥的挑戰範圍也只有三種:誰碰球出界、投籃三分還是兩分,投籃是否在計時器信號響起前。很顯然,翟曉川的蓋帽是否犯規不在挑戰範圍之內。在此需要注意一點,本賽季裁判員臨場執法已經使用PTS(精准計時系統),因此鷹眼使用的第三種情況有些過時,基本已經派不上用場了。所以,不得不吐槽的一點,關於即時重播系統和鷹眼挑戰的使用規定,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定,是否也該進一步“升級”了呢?

對於一個成熟的聯賽,規則制定者、裁判、主帥,球員甚至包括球迷,各個方面的參與者都該各司其職,才能保證聯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的提升。今後類似裁判搶鏡的場景,想要盡可能的避免,不止裁判需要提升業務能力,其他參與者也該加強學習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