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拉美洲的債務危機啟示錄

作為發展中經濟體代表, 拉美地區雖有輝煌, 但更多的是債務負擔甚至危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拉美州多個國家宣佈無法償付外債利息,

引起了國際金融界巨大的震動。 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後, 拉美經濟, 陷入崩潰的邊緣。

所謂的經濟崩潰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成千上萬家企業大批破產倒閉, 千百萬的職工下崗失業, 陷於絕對貧困狀態。 出現惡性的通貨膨脹, 手裡的錢今天還能兩隻雞, 明天就只能買兩顆雞蛋了。 金融崩潰, 造成銀行危機, 銀行大批破產倒閉, 儲戶的錢血本無歸。 國民黨逃離大陸前的混亂時期, 就是這樣一種狀況。

當時的拉美33個國家中, 經濟基本出現負增長, 全地區失業率高達30%。 許多拉美國家的生活水準降低到四五十年代的水準。 多個國家發生騷亂。 這場危機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拉美經濟發展中失去的十年。

拉美國家出現如此嚴重的債務危機,

並非偶然, 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經濟根源。 拉美地區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豐富的石油和礦產, 特別是放射性礦產。 而這一切都是美國所極其需要的。

為了獲取拉美豐富的資源, 美國動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包括收買拉美領導人、策劃政變、間諜活動等。 他們還聯合美國資本家在拉美國家收購土地投資建廠, 而是投資近一半都用於開採石油和開發礦產。 而這種開採幾乎是掠奪式的, 許多本來可以開採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油井,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都被粗暴地榨幹。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 墨西哥的石油產量就減少到原有的1/5。

為了獲得對美國軍事實力有重要價值的戰略性礦產, 美國在巴西亞馬遜地區大量購置土地,

以免稅和其他誘人的條件吸引資本家來開墾這片富饒的土地。

美國的做法也遭到了很多拉美國家領導人和民族企業家的反抗。 但他們勢單力薄, 根本無法撼動美國的經濟殖民地位。 1964年, 巴西總統古拉特被軍事政變推翻, 美國大使館直接參與了這場政變。 而古拉特一直試圖阻止帝國主義吮吸巴西經濟的血液。

美國意識到要長期佔有拉美地區的資源, 必須從根本上控制他們的工業從而牽制拉美政府, 而最理想的途徑就是成為其最大的債權國。

於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外國資本開始大量湧入拉美。 大量外資的流入對彌補拉美地區資金不足, 促進新興工業部門的建立和發展起過積極作用,

使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第三快的地區。

然而拉美國家借債發展的經濟, 輝煌的表像下, 危機也悄悄的埋了下來。 拉美國家這些最重要的企業中, 大部分都被外國資本尤其是美國資本所控制。 同時發達國家以低價位從拉美國家購進農礦產品, 又以壟斷高價向拉美國家出售工業製成品賺取'剪刀差"高額利潤。 工業命脈掌握在外國手中, 發展所帶來的利潤又全部被輸送回國, 留給拉美國家的只有沉重的債務和貧困的人民。 政府別無選擇, 只能通過不斷的出賣石油礦產資源, 以繼續舉債來維持。

1973到1975年和1979到1980年, 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經濟危機, 發達國家通過抬高出口價格, 壓低進口價格, 向拉美國家轉嫁危機。

使拉美國家陷入出口和收入銳減, 貿易條件惡化, 外債加劇的境地。

這樣拉美國家舉借外債, 由過去生產增長的引擎, 逐漸變成目前經濟發展的桎梏。 龐大的債務大大超過了拉美國家國力所能承受的限度, 最終出現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 拉美各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

物極必反, 後來這些資本家的債務, 拉美國家實在是還不起了。 於是, 古巴的卡斯楚, 主張拒付債務;新當選的秘魯總統佩雷斯, 則單方面宣稱它用於償還債務的款項最多不超過其全部外匯收入的10%;墨西哥政府, 準備放棄執行兩年多的勒緊褲腰帶還款的緊縮政策。 。 。 。

美國慌了, 拉美國家所欠的3600億美元債務中, 有2300億美元, 是美國商業銀行的貸款, 如果拉美國家集體不還款,那麼美國銀行會陷入倒閉的風險。於是美國推出了布萊迪計畫,用於減免拉美國家債務,緩解債務危機。不能讓拉美國家徹底趴下,趴下大家都玩完。

最終,拉美國家這場債務危機持續了十餘年才結束,然而其餘波,仍然影響著這些國家。拉美國家這種借外債,急於求成的現代化建設,如果不能形成一套自我造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那麼便始終無法擺脫這個惡性循環。

如果拉美國家集體不還款,那麼美國銀行會陷入倒閉的風險。於是美國推出了布萊迪計畫,用於減免拉美國家債務,緩解債務危機。不能讓拉美國家徹底趴下,趴下大家都玩完。

最終,拉美國家這場債務危機持續了十餘年才結束,然而其餘波,仍然影響著這些國家。拉美國家這種借外債,急於求成的現代化建設,如果不能形成一套自我造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那麼便始終無法擺脫這個惡性循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