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五水共治|一城清水造福人民!

近年來, 我市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不把污泥濁水帶進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 緊緊圍繞“五水共治”工作目標, 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 不斷夯實河長制基礎, 逐步實現了“河長治”的工作願景, 一城清水造福人民。

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整治和管理

河長制

10月2號早上八點半, 在市區燈塔三村, 麗陽坑基層河長劉燕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劉燕開始巡河工作)

2014年, 我市全面深化河長制落實, 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基層黨員幹部擔任“河長”, 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整治和管理。 劉燕從那時候開始成為麗陽坑的基層河長。

從2014年5月開始, 劉燕每天早上八點半出門, 從五一溪和麗陽坑兩條河一路巡查, 看看河道上有沒有垃圾,

有沒有污水排放, 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河道裡的改變

是在什麼時候悄然發生的?

從劉燕的巡河時間

就可以窺探出一二

往常四個小時→現在兩個半小時

麗陽坑裡的垃圾越來越少

環境變得越來越美麗

除了日常清理, 劉燕一邊巡河一邊還會把發現的問題記錄在隨身攜帶的“河長日記”上, 短短三年間已經寫完了近20本。 做了三年多的五水共治工作, 劉燕覺得很有成就感, 從最初有污水的龍鬚溝到現在麗陽坑五一溪的樣板河, 現在感覺心情都非常舒暢。

麗陽坑的蛻變是全市河長制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有各級河長4349位,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的全覆蓋。與此同時,“河長制”也在向小微水體延伸,目前全市2349處小微水體均已落實了專人巡查和管理的責任體系。

2015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河權到戶

針對不同的水環境問題,“河長”在治水的過程中,還採取了區域共治的治水模式。走進青田縣章村鄉章村村,河道的親水準臺上已經有不少的外地遊客前來釣魚,來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包乾到戶”

而對於河道,2015年

青田縣章村鄉創新性地提出

“河權到戶”做法

河權到戶既是將河道經營權流轉,探索出了集體承包、股份制承包、合作制承包、農戶承包等4種山區河道經營權承包模式。這一做法也成功入選了中國水利“2015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通過“河權到戶”的改革

各種好處逐步體現出來

整個章村的河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促進了各個村裡的集體經濟創收。

家鄉的群眾,對政府的總體滿意度跟美譽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以水美景 點水成金

實現綠色發展

實現綠色發展是五水共治的根本目的。在河長制工作的不斷深化下。近年來,全市各地紛紛以治水為推手,以水美景、點水成金。

縉雲筧川花海、雲和長汀沙灘、松陽綠色長廊,依託“五水共治”資源建設起來的生態景觀都極大的帶動了全市旅遊業發展。治水造景衍生出的“美麗經濟”,成為了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治水帶來的一江秀美風景,更實現了全民共用的生態福利。

五水共治不僅治理出了一城碧水

帶來了美好的生態壞境

也讓越來越多的美麗風景成為新“賣點”

為麗水人民切實的帶來了福利

來 源 | 麗水新聞 製作校對 | 孫晨昕

責任編輯 | 徐菀聆 審 核 | 葉青青

麗陽坑的蛻變是全市河長制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有各級河長4349位,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的全覆蓋。與此同時,“河長制”也在向小微水體延伸,目前全市2349處小微水體均已落實了專人巡查和管理的責任體系。

2015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河權到戶

針對不同的水環境問題,“河長”在治水的過程中,還採取了區域共治的治水模式。走進青田縣章村鄉章村村,河道的親水準臺上已經有不少的外地遊客前來釣魚,來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包乾到戶”

而對於河道,2015年

青田縣章村鄉創新性地提出

“河權到戶”做法

河權到戶既是將河道經營權流轉,探索出了集體承包、股份制承包、合作制承包、農戶承包等4種山區河道經營權承包模式。這一做法也成功入選了中國水利“2015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通過“河權到戶”的改革

各種好處逐步體現出來

整個章村的河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促進了各個村裡的集體經濟創收。

家鄉的群眾,對政府的總體滿意度跟美譽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以水美景 點水成金

實現綠色發展

實現綠色發展是五水共治的根本目的。在河長制工作的不斷深化下。近年來,全市各地紛紛以治水為推手,以水美景、點水成金。

縉雲筧川花海、雲和長汀沙灘、松陽綠色長廊,依託“五水共治”資源建設起來的生態景觀都極大的帶動了全市旅遊業發展。治水造景衍生出的“美麗經濟”,成為了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治水帶來的一江秀美風景,更實現了全民共用的生態福利。

五水共治不僅治理出了一城碧水

帶來了美好的生態壞境

也讓越來越多的美麗風景成為新“賣點”

為麗水人民切實的帶來了福利

來 源 | 麗水新聞 製作校對 | 孫晨昕

責任編輯 | 徐菀聆 審 核 | 葉青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