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銷是遊戲,每一種遊戲都有每一種樂趣,其吸引人的本質是一樣的

餐飲經營中必定少不了行銷, 有人認為行銷就是打折。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 小編認為生意一定無法長久。

那麼高明的行銷方案是怎麼做的呢?

應該是看著很“傻”卻充滿智慧的, 顧客能得到實惠, 餐廳又能有收益的雙贏局面。 有這樣的行銷方案嗎?不妨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1

客定價:讓顧客看著給錢

西班牙有個叫羅西的人, 經營一家家庭餐館。

餐館功能表上只有菜名, 沒有標價, 廣告上有5個大字:“隨你給多少。 ”

他規定:讓顧客根據飯菜和服務的滿意程度來定價格, 給多給少, 悉聽尊便, 若不滿意, 也可分文不付。

羅西的這一絕招, 使好奇的食客們聞風而至, 頓時顧客爆滿, 應接不暇。

許多食客心甘情願地付出比實際價格高很多的餐費。 雖然難免有個別無賴之徒, 但無傷餐館的整體經營。 最終羅西腰纏萬貫, 成了富翁。

2

逆向思維:保證喝不醉

經營酒樓的人, 一般都希望顧客喝的酒越多越好, 這樣老闆賺的錢也越多。 但在德國有一家叫“凱倫”的酒店, 卻在經營法則中明確表示絕不讓顧客醉酒。

這家酒店供應的各種美酒也都是經過特殊處理, 雖然酒香濃郁, 但所含酒精度很低, 顧客即使開懷暢飲, 也不易喝醉, 因此吸引了大批顧客。

許多顧客都是好奇而來, 盡興而歸, 而且回頭率相當高。 特別是那些厭惡丈夫酗酒的妻子, 更是喜歡這家酒店, 有的還經常陪著丈夫來就餐。

3

經濟不好卻偏要開店

前幾年, 日本經濟出現危機, 呈現出一派蕭條。

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餐飲等服務業,

許多餐館紛紛倒閉。 可有一位叫平松廣義的餐館老闆偏偏不信邪, 儘管很多人勸他趕緊轉向經營, 但他卻一意孤行。

不但不停業, 反而利用當時經濟不景氣、開餐館費用較低的時機, 一口氣在東京繁華地段又開了6家高級法式餐廳。

平松廣義自信地說:不管經濟形勢有多糟, 有錢人總是有的。

他認為, 越是在經濟衰退時期, 越是會有很多人減少去一般餐館的次數, 省下錢去高級餐館消費。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儘管在平松廣義的餐館就餐花費較高, 但仍然顧客盈門, 最多一年他的高級餐館盈利高達2500萬美元。

4

奇名引客:隔壁好

“隔壁好”的店主年過古稀,為人和外表一樣樸實。他決定開個小吃店。選好地方後,他發現店的東隔壁是“上海酒家”,西隔壁是“上海風味小吃”。

對此,老伴主張起個更響亮的名字以吸引客人,但店主則認為做生意和鄰居相處一樣,既要講競爭,又要講和睦。

於是就想了個“隔壁好”這個名字。此後,開始經營涼粉、涼皮和稀飯等小吃。由於店名比較奇特,所以來這兒的客人也絡繹不絕,生意也日漸紅火。

三國語:在越是艱難的時候也是要看到商機,在別人不認可或者認為很傻的行銷方法其實卻蘊含著大智慧。

無論是客定價還是隔壁好的餐廳,信任以及良性競爭,往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行銷並非只有打價格戰這樣的手段,好的行銷方案不但能共贏還能贏得很漂亮。

5

再來說說打折那些事兒

打折這事兒,許多餐廳都發現這真的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幹好的活。

打一個折,讓一點單品的利潤倒是小事,關鍵是無緣無故的打折,消費者未必買你的情。

要麼是把消費者喂挑了,覺得折後就是正常價,不打折還就真不買了;要麼就是覺得你水分大,品牌扯虎皮,一下子品牌形象就掉下來了。

其實打折是有玄機的!

對於這個問題,商家們苦悶啊,明明是讓利的事情,為什麼還吃力不討好呢?

只好盼著經常過節,讓自己有藉口打打折,增加一點銷售額。春節端午中秋節,國慶五一重陽節,能用上的都用上,用不上的就搞店慶,反正拼死累活要找到打折的理由。

先看看下面這家的打折促銷吧:

在哥斯大黎加有一家餐廳連鎖企業,叫做spoon。社會化媒體現在這麼火這麼有人氣,誰不想搭個順風車呢?所以spoon也想打個折,讓消費者在facebook上替自己宣傳一下。

他們老闆是這麼做的:首先,在點完餐上菜以後,你要對著菜品拍照,然後上傳到facebook。

重點是,光上傳了照片是不能得到優惠的,必須有人給你點贊,才能給你打折,而且折扣的高低和點贊的人數有關。有一個人點贊,我就便宜1%,10個人點贊,我就打九折,最高可以打到77折,即23個人點贊。最後拿著這條狀態去前臺結帳的時候出示。

如果你想獲得更高的折扣的話,前提是你獲得了更多的贊;要想獲得更多的贊的話,那麼就要把照片拍得好看,還要找朋友來幫忙頂。

按照一般的邏輯,消費者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形式的,打折就打折嘛,還搞那麼多事情出來,煩不煩啊。

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活動非但沒有引起消費者的抱怨,而且取得的效果驚人。餐廳在兩個星期內上座率從不足2/3變成了要吃個午餐還要排隊,在哥斯大黎加朋友們的facebook上,經常有人突然@自己讓趕緊幫忙給自己的食物照片點贊。

恰恰相反,就是因為讓消費者太方便了,反而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他們會覺得既然要讓利,還幹嘛多加一個步驟。

為什麼讓這個步驟變得複雜起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行銷就是遊戲。

其一是做行銷要有玩遊戲的心態,讓品牌變得有趣起來;

其二是行銷要學習遊戲中的道理,為什麼人性天生偏愛遊戲而不是學習。

遊戲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遊戲都有每一種遊戲的樂趣,但其吸引人的本質是一樣的。

概括起來說,人感受到的很多樂趣主要來自于多巴胺的分泌,以遊戲來說,當行為得到反應與互動、目標得到滿足、結果得到獎勵、突然而來的好運等等,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分泌。

而遊戲的基本樂趣都是來自於這些方面,我們以APP遊戲《水果忍者》為例:

首先,是即刻的互動。這個是基礎。

手指一劃,一刀切下去,就有水果跟著我的手指被劃掉了,這個反應的大小由畫面、音效、刀的特效等等方面構成,遊戲在這方面的反應做的很出色,所以我們會對這個遊戲產生興趣,這個東西很好玩。

其次,是目標的設定。如果切水果只是切,而沒有分數統計的話,那麼大家肯定玩幾下就覺得膩味了,因為“不知道在玩什麼”。

一旦有了分數的統計,有了排行榜,就有了目標。我這次要打到多少分,超過哪個朋友等等。這個目標不遠不近,遠了太難,近了沒意思。我上一次打到500分,那麼就具備突破500分的能力,我的朋友可以打到600,我比他強,我也可以到600。正是有了合理的目標,才有了玩遊戲的動力。

第三,是獎勵機制。達成目標以後,做到相應的回饋。我切到1000分了,不是只有1000分這個數位而已,還需要給一點什麼樣的道具比如新刀、新背景,或者向好友炫耀一下,滿足玩家的獲得感和榮耀感,這樣玩家才會覺得這個目標是有意思的。

第四,是運氣。人的天性或多或少都是好賭的,隨機獲得的獎勵能更加刺激人體多巴胺的分泌。因此當看到切水果從底下升起來的各種各樣獎勵的香蕉的時候,都會異常興奮。一旦錯失了香蕉,就會覺得好可惜好可惜。

當然,不同的遊戲還有很多不同的吸引我們的方面。但基本的原理這四點也就可以概括了,這是趣味性的關鍵。

最後說一下,細心的讀者會發現,spoon的創意促銷活動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東西?沒錯,以咱們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促銷活動少了運氣成分,只滿足了遊戲的三個條件而已。

引入運氣能不能讓它更有趣呢?比如某個人的贊讓你突然能多5%的單?亦或者拍下來的菜是商家提前設定的“彩蛋”款,可以更容易達成23%的免單?

4

奇名引客:隔壁好

“隔壁好”的店主年過古稀,為人和外表一樣樸實。他決定開個小吃店。選好地方後,他發現店的東隔壁是“上海酒家”,西隔壁是“上海風味小吃”。

對此,老伴主張起個更響亮的名字以吸引客人,但店主則認為做生意和鄰居相處一樣,既要講競爭,又要講和睦。

於是就想了個“隔壁好”這個名字。此後,開始經營涼粉、涼皮和稀飯等小吃。由於店名比較奇特,所以來這兒的客人也絡繹不絕,生意也日漸紅火。

三國語:在越是艱難的時候也是要看到商機,在別人不認可或者認為很傻的行銷方法其實卻蘊含著大智慧。

無論是客定價還是隔壁好的餐廳,信任以及良性競爭,往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行銷並非只有打價格戰這樣的手段,好的行銷方案不但能共贏還能贏得很漂亮。

5

再來說說打折那些事兒

打折這事兒,許多餐廳都發現這真的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幹好的活。

打一個折,讓一點單品的利潤倒是小事,關鍵是無緣無故的打折,消費者未必買你的情。

要麼是把消費者喂挑了,覺得折後就是正常價,不打折還就真不買了;要麼就是覺得你水分大,品牌扯虎皮,一下子品牌形象就掉下來了。

其實打折是有玄機的!

對於這個問題,商家們苦悶啊,明明是讓利的事情,為什麼還吃力不討好呢?

只好盼著經常過節,讓自己有藉口打打折,增加一點銷售額。春節端午中秋節,國慶五一重陽節,能用上的都用上,用不上的就搞店慶,反正拼死累活要找到打折的理由。

先看看下面這家的打折促銷吧:

在哥斯大黎加有一家餐廳連鎖企業,叫做spoon。社會化媒體現在這麼火這麼有人氣,誰不想搭個順風車呢?所以spoon也想打個折,讓消費者在facebook上替自己宣傳一下。

他們老闆是這麼做的:首先,在點完餐上菜以後,你要對著菜品拍照,然後上傳到facebook。

重點是,光上傳了照片是不能得到優惠的,必須有人給你點贊,才能給你打折,而且折扣的高低和點贊的人數有關。有一個人點贊,我就便宜1%,10個人點贊,我就打九折,最高可以打到77折,即23個人點贊。最後拿著這條狀態去前臺結帳的時候出示。

如果你想獲得更高的折扣的話,前提是你獲得了更多的贊;要想獲得更多的贊的話,那麼就要把照片拍得好看,還要找朋友來幫忙頂。

按照一般的邏輯,消費者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形式的,打折就打折嘛,還搞那麼多事情出來,煩不煩啊。

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活動非但沒有引起消費者的抱怨,而且取得的效果驚人。餐廳在兩個星期內上座率從不足2/3變成了要吃個午餐還要排隊,在哥斯大黎加朋友們的facebook上,經常有人突然@自己讓趕緊幫忙給自己的食物照片點贊。

恰恰相反,就是因為讓消費者太方便了,反而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他們會覺得既然要讓利,還幹嘛多加一個步驟。

為什麼讓這個步驟變得複雜起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行銷就是遊戲。

其一是做行銷要有玩遊戲的心態,讓品牌變得有趣起來;

其二是行銷要學習遊戲中的道理,為什麼人性天生偏愛遊戲而不是學習。

遊戲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遊戲都有每一種遊戲的樂趣,但其吸引人的本質是一樣的。

概括起來說,人感受到的很多樂趣主要來自于多巴胺的分泌,以遊戲來說,當行為得到反應與互動、目標得到滿足、結果得到獎勵、突然而來的好運等等,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分泌。

而遊戲的基本樂趣都是來自於這些方面,我們以APP遊戲《水果忍者》為例:

首先,是即刻的互動。這個是基礎。

手指一劃,一刀切下去,就有水果跟著我的手指被劃掉了,這個反應的大小由畫面、音效、刀的特效等等方面構成,遊戲在這方面的反應做的很出色,所以我們會對這個遊戲產生興趣,這個東西很好玩。

其次,是目標的設定。如果切水果只是切,而沒有分數統計的話,那麼大家肯定玩幾下就覺得膩味了,因為“不知道在玩什麼”。

一旦有了分數的統計,有了排行榜,就有了目標。我這次要打到多少分,超過哪個朋友等等。這個目標不遠不近,遠了太難,近了沒意思。我上一次打到500分,那麼就具備突破500分的能力,我的朋友可以打到600,我比他強,我也可以到600。正是有了合理的目標,才有了玩遊戲的動力。

第三,是獎勵機制。達成目標以後,做到相應的回饋。我切到1000分了,不是只有1000分這個數位而已,還需要給一點什麼樣的道具比如新刀、新背景,或者向好友炫耀一下,滿足玩家的獲得感和榮耀感,這樣玩家才會覺得這個目標是有意思的。

第四,是運氣。人的天性或多或少都是好賭的,隨機獲得的獎勵能更加刺激人體多巴胺的分泌。因此當看到切水果從底下升起來的各種各樣獎勵的香蕉的時候,都會異常興奮。一旦錯失了香蕉,就會覺得好可惜好可惜。

當然,不同的遊戲還有很多不同的吸引我們的方面。但基本的原理這四點也就可以概括了,這是趣味性的關鍵。

最後說一下,細心的讀者會發現,spoon的創意促銷活動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東西?沒錯,以咱們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促銷活動少了運氣成分,只滿足了遊戲的三個條件而已。

引入運氣能不能讓它更有趣呢?比如某個人的贊讓你突然能多5%的單?亦或者拍下來的菜是商家提前設定的“彩蛋”款,可以更容易達成23%的免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