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值恒姚勁波張泉靈等高端對話,共商互聯網助推鄉村振興大計!

今天上午, 鄉村振興工程互聯網高峰對話在我市舉行。 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值恒, 58集團CEO姚勁波, 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仲華坐而論道, 共商互聯網助推鄉村振興大計。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

如何利用互聯網來發掘新動能, 培育新業態, 實施新發展, 以加快“互聯網+”智慧鄉村的步伐是當下的新課題, 這也是首屆生態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活動之一鄉村振興工程互聯網高峰對話的聚焦所在。

原央視主持人張泉靈開場便拋出提問:“既然說振興鄉村工程,

那大家眼中的鄉村現今有哪些變化?”

張值恒暢談起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說到益陽的第一個變化, 那便是生態變美了, 當前, 益陽完成了760個村的人居環境改善;其次, 產業變強了, 在依託豐富農村資源的同時, 我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標將益陽打造成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再就是群眾變富了, 目前, 益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7元, 連續五年平均增速達11.7%。 ”

變化令人欣喜, 但在振興益陽鄉村這片熱土上, 張值恒覺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打基礎, 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全市的資訊全覆蓋;建系統, 打造一個中心三個系統, 即農業大資料中心和農業物聯網系統、智慧調度系統、綜合服務系統;靠人才, 如果說鄉村振興第一位是靠產業, 那麼產業興旺少不了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這方面的人才。 ”

“我很贊同張市長的觀點,產業振興是振興鄉村的一個核心,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要把農村的資訊化覆蓋到農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劉仲華接過話,他覺得未來的智慧鄉村應以現代農業產業為中心,以互聯網為依託,把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同時把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鄉村形成各具魅力的特色小鎮。

暢想智慧鄉村,在姚勁波看來,足不出戶,能利用互聯網解決生活裡的各種問題;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被極大縮小,只有遠近之分;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跟蹤全部在雲端,通過大資料讓農產品都能物盡其用,是他心裡的藍圖。

對話前,國家農業部資訊中心主任王小兵以“資訊化引領驅動鄉村振興戰略”為題作主旨演講。他認為,益陽在最正確的時機做了最正確的事,那便是沐浴十九大的春風,舉行了首屆生態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搭建平臺助力益陽由傳統的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以“互聯網+”助農業插上資訊的翅膀。他建議,各界齊心協力推進益陽智慧農業、智慧鄉村建設,把益陽打造成全中國最值得學習的樣板。

全市其他相關在職副廳級以上幹部參加活動。

“我很贊同張市長的觀點,產業振興是振興鄉村的一個核心,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要把農村的資訊化覆蓋到農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劉仲華接過話,他覺得未來的智慧鄉村應以現代農業產業為中心,以互聯網為依託,把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同時把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鄉村形成各具魅力的特色小鎮。

暢想智慧鄉村,在姚勁波看來,足不出戶,能利用互聯網解決生活裡的各種問題;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被極大縮小,只有遠近之分;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跟蹤全部在雲端,通過大資料讓農產品都能物盡其用,是他心裡的藍圖。

對話前,國家農業部資訊中心主任王小兵以“資訊化引領驅動鄉村振興戰略”為題作主旨演講。他認為,益陽在最正確的時機做了最正確的事,那便是沐浴十九大的春風,舉行了首屆生態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搭建平臺助力益陽由傳統的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以“互聯網+”助農業插上資訊的翅膀。他建議,各界齊心協力推進益陽智慧農業、智慧鄉村建設,把益陽打造成全中國最值得學習的樣板。

全市其他相關在職副廳級以上幹部參加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