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走訪|建鄴區興隆街道紀工委書記的民情日記

走訪人:

建鄴區興隆街道紀工委書記 張永兵

居民的困難, 一定要及時解決

4月12日下午, 我忙完手頭的工作, 請桃園居社區殷小娟副主任幫我聯繫該社區9棟201室是否有人在家?得到肯定後, 我騎上公共自行車到了社區, 在殷小娟副主任的陪同下, 來到老人家中。

走訪

沙志強是一位肢體四級殘疾老人, 且已經89歲高齡, 因還患有腦梗, 一直癱瘓在床。 兒女不與他們住在一起, 中飯、晚飯由二個女兒輪流來做, 老倆口是回民, 飲食有所講究, 沙老日常由其同歲的老伴照顧, 因為妻子也是年事已高, 且患有心臟病,

腎功能不全, 氣管炎等多種慢性病, 在照顧癱瘓老伴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困難。 由於行動不便, 沙老平時只能長期臥床。 交談中, 老太太對自己家庭、退休金、醫保政策等較為滿意, 只是希望有輛輪椅, 這樣就可以推老伴出去走走, 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坐在一旁的殷主任解釋, 社區多次幫助其申請, 但是因為輪椅必須要肢體殘疾一、二級才能領到, 而老人屬於肢體四級殘疾, 一直無法申請下來。 我走訪瞭解情況後, 詢問了街道殘聯工作人員, 街道殘聯的同志充分瞭解了老人的實際困難和特殊情況後, 認為可以特別申請。 半個月後, 我將一輛嶄新的輪椅送到沙老家中, 他的老伴在收到輪椅後激動地說:“太感謝了, 感謝社區、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懷,

真是太感激了”。 沙老躺在床上, 雖然不能言語, 卻含著激動的淚水, 向我們點頭表示感謝。

困難群眾對政府的需求不大, 有時就是一個自謀生路的攤位, 有時就是冬天的一床棉被……, 我們只要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 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

許多事情是可以辦到的。 而群眾的內心有多感激, 從他(她)們的臉上、眼神中就能表現出來, 黨員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也會高大起來。

政策方面問題, 一定要真誠溝通

5月下旬的一天, 我和紀檢幹事李居章一同前往國睿大廈的泰山保險江蘇分公司走訪。 該公司是山東省國資集團的下屬企業, 應河西打造“金融城”的需求於2011年引進, 近年來, 在江蘇省的無錫、鹽城等幾個地級市均設立了子公司。 在聽取了公司張磊總經理的介紹後, 作為紀檢幹部的我倆, 不忘工作職責和使命, 適時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形勢和要求, 張總也自信地說, 作為國企, 在廉政建設、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

國企同政府部門是一樣要求的, 企業的規章制度很嚴。 當我們問到, 是否有需要我們説明向相關部門反映的困難時, 張總欲言又止, 在我們再三懇切下, 講了兩個建議:一是當時引進企業時, CBD管委會答應, 企業負責人在自購住房方面有政策優惠, 當時未購房, 不知現在能否享受此待遇?二是現在保險行業競爭激烈, 作為金融行業的新軍, 不同于平安、人壽保險, 能站穩腳跟已很難, 能否在稅收方面再給予幅度大一點的優惠?

帶著張總的需求, 我先後向區政府辦、CBD管委會、稅務部門諮詢, 得到的答覆是:購房優惠政策作為當時政府引資、引企、引人才的舉措, 有時效性不能延續;稅收政策已給過適當優惠, 更大幅度的優惠, 目前尚無政策。

我把瞭解的情況, 一一向張總作了說明, 張總表示理解, 同時, 對我們的工作精神表示贊許。

做企業不容易, 企業引進了, 要時常關注, 尤其是企業的聯繫點領導, 要經常到企業去轉轉、聽聽、問問, 宣傳政策、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企業的員工也是通情達理的, 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事,向他們做好政策宣傳,他們會理解,同時,也會更加配合、支持地方黨委、政府工作。

一時難於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時常關注

樂山路社區是我的聯繫點,金馬酈城社區8幢、9幢、10幢、20幢又是我需走訪的樓宇,走訪中,多戶居民反映,該社區由於建築品質問題,屋面普遍漏雨,牆面也存在滲水問題,且已過維保期,開發商不再維護,業主很著急、且顯無奈。我查閱了物業管理條例相關條款,像這樣的問題,需要動用維修基金,除非業主自己出錢維修。跟社區楊慧主任溝通後,楊主任也反映,社區一直在協助業主、動員業委會啟動維修基金申報程式,因業委會不主動、部分業主又不同意動用維修基金,至今未能得到解決。

新頒發的南京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街道的職責是指導、協調和監督,社區的職責是協助。所以,我要求社區、街道物業辦在業主房屋治漏方面,既不要“越位”,不能大包大攬,擅自動用業主的維修基金;又不能“缺位”,要指導業委會主動作為,要協調業主與業主、業主與物業、業主與業委會之間的關係,力爭70%以上的業主同意動用維修基金,早日解決屋面、牆面滲漏問題。

群眾生活無小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何況碰到屋面漏雨等十分鬧心的事,尤其需要相關部門、單位協調解決。此事一日不解決,受災居民就會惦記著一天。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心中一定要裝著群眾,在做好相關政策解釋工作的同時,有義務、有責任盯著問題,一日不解決一日不鬆手。

南京大走訪專題

素材來源 | 南京大走訪

責任編輯 | 黃楠

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事,向他們做好政策宣傳,他們會理解,同時,也會更加配合、支持地方黨委、政府工作。

一時難於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時常關注

樂山路社區是我的聯繫點,金馬酈城社區8幢、9幢、10幢、20幢又是我需走訪的樓宇,走訪中,多戶居民反映,該社區由於建築品質問題,屋面普遍漏雨,牆面也存在滲水問題,且已過維保期,開發商不再維護,業主很著急、且顯無奈。我查閱了物業管理條例相關條款,像這樣的問題,需要動用維修基金,除非業主自己出錢維修。跟社區楊慧主任溝通後,楊主任也反映,社區一直在協助業主、動員業委會啟動維修基金申報程式,因業委會不主動、部分業主又不同意動用維修基金,至今未能得到解決。

新頒發的南京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街道的職責是指導、協調和監督,社區的職責是協助。所以,我要求社區、街道物業辦在業主房屋治漏方面,既不要“越位”,不能大包大攬,擅自動用業主的維修基金;又不能“缺位”,要指導業委會主動作為,要協調業主與業主、業主與物業、業主與業委會之間的關係,力爭70%以上的業主同意動用維修基金,早日解決屋面、牆面滲漏問題。

群眾生活無小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何況碰到屋面漏雨等十分鬧心的事,尤其需要相關部門、單位協調解決。此事一日不解決,受災居民就會惦記著一天。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心中一定要裝著群眾,在做好相關政策解釋工作的同時,有義務、有責任盯著問題,一日不解決一日不鬆手。

南京大走訪專題

素材來源 | 南京大走訪

責任編輯 | 黃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