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恐龍的部落生活

恐龍的部落生活

恐龍這些龐然大物, 在中生代的地球上, 是成群結隊地一塊活動的呢?還是各顧各的, 互不理睬的呢?

1954年, 在我國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區大四家子西溝, 科學家發現了大量的三個趾的恐龍化石腳印。 這是一群素食, 兩足行走的恐龍留下的, 足跡分佈在3000米範圍內, 腳印密集, 顯然, 這兒曾經有一大群恐龍成群結隊地經過這裡, 這是一例恐龍群居的有力證據。

1877-1878年之間, 在比利時伯尼薩特的一個煤礦裡, 人們發現了埋藏在一起的禽龍化石骨架;加拿大阿爾伯達恐龍公園, 人們發現有350個化石, 這是一處刺甲龍集體死在一起的情景。 前幾年, 在內蒙古一處化石點, 發現了大量原角龍和甲龍從小到大的各種化石, 原角龍, 刺甲龍都是喜歡群居的動物。 另外, 像鴨嘴龍、雷龍都是喜歡集體活動的, 幼年恐龍因此而會受到很好的保護。

當然, 也有一些大型的肉食恐龍是獨來獨往的“獨行俠”。 像霸王龍, 就比較喜歡單幹, 或者以小家庭為單位活動。 在四川侏羅紀地層中, 就有一些孤孤單單的恐龍骨架。 它們也許就是單獨生活的恐龍, 這些恐龍平時獨來獨往, 只有到交配季節才去尋找同類。 這樣,

它們孤單死去的機會就多了。

其實, 大多數恐龍還是喜歡群居的, 像有些小型的肉食恐龍, 如虛骨龍單獨覓食成功的機會不大, 倒不如成群地一起棲息覓食這種情形和早期的人類, 。 ———原始人差不多, 集中集體的力量去搏鬥, 生存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