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時如何處理受傷戰友?此國最有人道主義精神,日本卻很殘忍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戰爭史, 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 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因為它總是伴隨著殺戮和死亡, 出現傷兵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戰是人類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那麼對於戰爭中受傷的戰友, 都是如何處理的?

美軍醫療兵道斯, 血戰鋼鋸嶺

前段時間比較火的電影《血戰鋼鋸嶺》, 裡面講述的一個戰地醫療士兵道斯, 獨自在戰場上救下75個受傷戰友。 可能有些人注意到電影中道斯救治日本士兵的片段,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出, 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處理傷患的差異。

美軍醫療兵救治傷患

美軍在對待傷患時非常具有人道主義精神, 不會輕易放棄。 常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 美軍士兵小隊如果其中一人受傷, 即使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也不會放棄受傷戰友。 如果出現戰友死亡, 也會儘量將遺體帶回安葬。 同時美國從二戰開始就非常注重戰地醫療, 戰場上出現士兵受傷都會安排醫護兵上前施救, 大呼一聲就有醫療兵救治。

戰地醫療

但是日本和美國卻是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說起來非常殘忍和無情。 對待傷兵時, 日軍首先確認其受傷情況, 是否還具有行動能力。 若是已經喪失行動能力, 那麼不好意思, 日軍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治, 而是給一刀結束其生命的處理方式。 因此, 我們在日軍的隊伍中很少看到醫療兵的身影。

侵華日軍舊照

日軍為何如此對待傷兵?一、傷兵會影響整個部隊的機動性;二、傷兵佔用軍隊資源, 醫療和照顧傷患需要人力物力;三、死人不會洩密, 把傷兵處死避免洩露情報。 所以, 在日軍中大多數情況下受傷便意味著死亡, 大呼一聲來的不是醫療兵, 是送你上路的戰友。

北京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 繳獲日本國旗

其實, 日軍如此對待傷兵與其信奉的武士道精神有一定關係, 同時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下, 形成這樣的傷兵處理制度。 日本人認為戰鬥受傷和死亡都是榮耀的, 而瘋狂的軍國主義洗腦下, 日軍變得殘忍無情。 但是, 有些傷兵在面臨死亡時會渴望發生奇跡或者反抗, 所以在處理時邊上會有持槍警戒的。

所以在處理時邊上會有持槍警戒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