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國美打造“6+1”戰略 重新定義新零售

2016年12月19日, 在國美30周年慶典上, 國美控股集團杜鵑女士首次向外界發佈了國美“重新定義零售”的新戰略, 國美“新零售”浮出水面。 國美新戰略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6+1”, 其中的“6”指的是以用戶為王、平臺為王、產品為王、服務為王、分享為王、體驗為王為核心, 形成完整的生態閉環, 而“1”是指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為使用者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

而要實現“6+1”, 則必須建立以供應鏈為核心競爭力的集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專注於服務的三個網路)為一體的新零售生態體。

儘管國美集團的新戰略邏輯清晰, 層層遞進, 形成了一個表述嚴謹的體系,

但對於外界而言, 想真正瞭解國美的變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國美的新戰略究竟是玩概念還是實實在在的落地新戰略?本文從國美實體門店的場景化改造、安迅物流的社會化開放、智慧家居的產業鏈延伸、國美Plus的戰略解讀等環節, 深度地剖析國美的“新零售”戰略。

場景化改造:讓實體店更多的面孔

如今, 國美電器的實體門店正在悄然地發生改變。

VR體驗廳、烘焙教室、家居設計中心、餐吧水吧、洗衣房都進入了線下實體門店, 甚至大型電競館這樣年輕人喜歡的場所也開進了國美電器的門店。 傳統的電器連鎖店正在改變原有單一電器展示和銷售的功能, 向著更多的互動體驗, 更多的吃喝玩樂的方向變化,

這也給了更多的年輕消費者走進電器商城的理由。

作為國美全國最大的旗艦店的店長, 已經在國美工作了20多年的中塔全球體驗中心總經理牛志青表示, 20年前, 電器連鎖店作為一個專業的品類從百貨中分離出來, 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而20年後的今天, 專業的電器連鎖又將回歸購物中心和百貨模式, 帶給消費者更豐富的互動、娛樂休閒的體驗, 這將是未來大型電器連鎖店的發展方向。

更多的場景體驗

位於北京中央電視塔下的中塔全球體驗中心是全國最大的電器專賣店之一, 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 展示和銷售三大類八大品項的上萬件電器和3C類商品, 2010年曾創造16億元的銷售紀錄。 然而, 最近幾年,

受到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 這家門店的銷售額停滯不前, 甚至有小幅下滑。

牛志青表示, 在中塔店的銷售結構中, 彩電、數碼類商品在下降, 通訊、生活類電器在上升, 冰洗類商品銷售基本持平。 總的來看, 線上下門店中, 環保化、安全化和細節化商品的購買還是在增加, 這說明對於這一類商品消費者還是願意到實體門店去諮詢、體驗, 尤其是3C類商品, 比如手機, 在實體門店的銷售非常火爆。

有著多年門店管理經驗的牛志青也坦言, 如今的電器商城、電器專賣店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 沒有什麼特色, 消費者去這家店和那家店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價格也大同小異。 而且經營方式比較單一, 除了電器銷售和展示, 幾乎沒有別的功能。

從2016年開始, 國美在包括中塔全球體驗中心和國美馬甸店為代表的全國重點城市的核心門店進行了新場景改造, 中塔全球體驗中心先後開設了烘焙教室、VR體驗館、乾洗中心、餐飲、家居設計中心和電競館, 讓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互動和體驗。 例如烘焙教室, 每天都可以在這裡預約學習烘焙的課程, 更為驚豔的是, 在中塔全球體驗中心開設了1000平方米的電競館, 這裡最多可以容納四五百人同時玩遊戲或者舉行電競賽事。

而面積15700平方米的國美馬甸店有三層, 每一層也都進行了場景化的改造, 一層的公共空間部門引入了VR體驗區, 多台VR體驗設備一天可以接納數百人體驗VR遊戲;二層增加了餐飲和水吧,

讓來購物的消費者可以吃吃喝喝, 增加停留的時間;三樓的乾洗中心, 開闢了海爾和西門子的乾洗、烘乾設備的體驗區, 可以幫助周邊的居民進行衣服的乾洗和烘乾, 也可以現場體驗烘乾的效果。

國美馬甸店店長楊永霞表示, 隨著一系列的場景化改造, 國美馬甸店的集客能力和顧客結構正在發生改變。 以往門店的顧客年齡層偏老化, 年輕人沒有時間來消費;而改造後, 很多年輕的消費群又被拉回來了, 週末時間他們也願意帶著全家到這裡體驗VR, 逛累了就到餐飲區吃飯, 周邊居民更是拿著自己的衣服過來乾洗和烘乾。 “通過商品+服務的方式, 更多的年輕群體願意回到實體店來消費時間。 ”

延伸上下游服務鏈條

如今,當顧客來到國美的線下門店,很多商品都可以辦理分期業務,如果想購買廚房衛浴產品,現場也提供定制化的諮詢和設計工作。

對於有著2萬平方米的大店,牛志青深信實體店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而網購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消費者遲早還會回到實體店去消費,關鍵是實體店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對於實體店的改造,牛志青認為除了場景化行銷的改造、增加體驗、品類不斷細化、增加品項和擴大商品的延展度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向服務的上下游走,通過與家居企業、地產商、銀行的合作,推出更多的服務,比如分期付款、裝修服務、買房的軟裝、硬裝服務,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具體來說,這種服務鏈的延伸,可以分為兩條路徑,一種是從服務鏈的中游往下走,一種是往上走。例如在電器賣場,增加了櫥櫃展示和銷售的場地,還增加了設計人員,除了賣產品外,還賣設計賣服務,通過專門的人員幫助顧客如何搭配家居,如何設計,提供全套的服務。

在牛志青看來,未來的大型電器專營店就像是一個購物中心,以家電展示和銷售為核心,也提供吃喝玩樂的各種專案,同時,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這些才是吸引顧客回到實體門店的理由。

國美Plus連接國美“新零售”

在國美新零售的“6+1”戰略中,無論是平臺為王、分享為王、線上線下融合,還是搭建社交商務生態圈,都離不開國美的互聯網戰略的支撐,隨著國美Plus平臺的全新上線,所有的這些願景似乎都聚合在國美Plus這個平臺上。

事實上,2011年國美就上線了國美線上,進軍互聯網,2012年又開始做全管道,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那麼,在國美30周年發佈新零售戰略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再推出一個國美Plus?國美Plus和國美線上彼此是什麼關係?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未來的國美Plus如何實現國美打造社交商務生態圈的構想?就此問題,國美互聯網生態(分享)科技公司CEO 方巍接受了採訪。

實現入口的打通

2011年國美正式做電商,成立國美線上,2012年,國美實現了全管道銷售,2013年又提出了“全零售”的概念,國美成為銷售管道最豐富的家電零售商。但和競爭對手相比,國美互聯網戰略還是起步比較晚,比重也比較小。

推出國美Plus就是要從底層開始進行資料的挖掘,真正瞭解自己的消費者,在大資料的基礎上,實現“社交+商務+利益分享”構想。方巍的構想是,第一步,先把國美線上“裝”進國美Plus,一步一步的在入口端、資金端、支付端、商品端、資料端進行融合和打通,而底層使用者消費行為的資料國美Plus自己掌控。

現實中,無論是國美線上還是國美Plus,一個註冊號,兩個入口都可以同時進入,這樣入口就變成了一個;2017年3月,商品端也將徹底打通,無論是在國美線上下單還是在國美Plus下單的商品,都會出現在一個介面上;而未來,國美線上的資料也會與國美Plus逐漸融合,最後實現資料徹底打通。

“以前國美的網購不是數位化的,以後隨著國美Plus的上線可以數位化了,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產生的消費行為都可以數位化,可以為網購主體畫像,提供消費預測和決策支援。”方巍表示。

而國美Plus也可以成為線下場景與線上融合的唯一入口,例如線下體驗,線上支付,線上支付,線下取貨,通過鼓勵用戶到線上成交,形成使用者的行為記錄。這些消費行為最終也都可以形成大資料。結合線下的體驗場景和線上的入口場景,形成人物的畫像。

搭建社交商務生態圈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美Plus的創建就像是國美的二次創業,肩負著國美的未來。

但是在方巍的頭腦之中卻有著清晰的藍圖。電器是國美的立業之本,國美Plus以“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模式,在國美線上的核心業務基礎上,以開放的平臺吸納百貨、超市資源進駐平臺,而國美金融、鵬潤金服、華人金控等金融產品和服務也會在國美Plus上展示。

國美Plus的業務將不斷豐富,最終形成圍繞“家”和“住”為核心的商品和內容的拓展。在這個基礎上,線上還將形成眾多交流和社交的圈子,更多的把商務和社交、圈子融合在一起,讓國美與用戶建立起高頻次的社交關係。

在中國,家電、家居和家裝是一個超過4.5萬億元的大市場,每一個單獨的市場都有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國美以家電為核心,向家居、家裝市場拓展,1700家門店和場景化行銷是國美拓展家居、家裝市場天然的優勢;而另外一端則向家電的後服務市場延伸。另外一個維度,線下是國美的場景化改造,實現實體店的二次升級,而線上的國美Plus將成為“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平臺。

智慧家居 打通全產業鏈

人工智慧將是家電業的下一個風口。隨著智慧家居逐漸進入家庭,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智慧家居帶來的不僅僅是舒適和便捷,帶給人們的是更健康和更安全的生活,人們可以遠端調控家裡的電器運行,有效監控家裡出現的異常。

作為零售商,2017年國美在該領域的佈局將步入深水區,國美作為智慧家電重要的入口,已經率先佈局智慧製造板塊,不但在深圳成立了自己技術公司,還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實現了與國內物聯技術的同步。據悉,國美現已推出一款APP軟體叫國美雲智,在國美的APP上,將來一切家電廠家的商品都可以一致操作。

家電連鎖殺入人工智慧

在過去的一年,包括國內眾多知名家電企業都紛紛宣佈人工智慧產品落地,希望借助人工智慧打破家電行業的銷售難題。而2017年,人工智慧的競爭在家電零售商之間展開,國美率先宣佈正式展開人工智慧產業的佈局。

國美控股智慧家居、家電板塊負責人宋林林表示,從2015年智慧家裝市場開始導入,2017年才是真正普及和爆發的一年,將真正進入家庭生活。而家電作為使用頻率更高的家庭產品,是智慧家裝的主要的入口,也是更容易實施的。“在行業內,國美做智慧家居是更有優勢的,國美有1700家實體門店,場景化行銷和展示的優勢讓智慧家裝的教育和普及更加容易。”

以國美的APP作為統一入口,連接的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不同品牌的產品,都可以實現統一的控制。而對於傳統的家電,國美也有一套改造升級方案,只需要通過插座和嵌入晶片改造普通家電,把傳統家電提升為智慧家電;而已經購買智慧家電的家庭,則通過物聯技術就可以實現智慧家電的使用。

做全鏈條服務

當家裡的空氣淨化器除霾達到效果後,手機上的APP會自動顯示除霾後的PM2.5的值,這樣空氣淨化器會自動停止工作;而當家用淨水器的過濾效果達不到標準後,手機上的APP也會提示應該更換濾芯了。

隨著更多的家電、家居產品以場景模式進入家庭,這種場景化的連結可以催生出巨大的後服務市場,這是國美最看重的。通過各種資料的回饋,一方面帶給消費者生活上的便利和安全,一方面,這些資料讓運營方可以掌握運行產品的情況,即時掌握資訊。例如,哪一家用戶的淨水器濾芯該換了,售後服務部門就可以提前通知用戶更換濾芯,提供上門更換濾芯的服務;哪家用戶電熱水器出現了漏電的隱患,維修部門就可以通知用戶對電水器進行維修。

“從選擇國美的智慧家裝產品,到連接到服務,到更換配件,這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後服務市場,國美要做的是全鏈條的服務。”宋林林表示。

安迅物流:少為人知的“兩張網”

這是一家不為外界所瞭解的物流企業,對外宣傳和炒作很少,卻與30年的國美電器有著同樣的歷史。

作為國內最早的企業物流,在國美電器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內部的物流部門,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覆蓋全國的430多個倉庫資源,其中在全國有11個中心倉,400多個城市的城市倉和1700多個門店倉,配送車輛超過15000輛,員工人數超過6000名。

2013年,又在國內率先從企業物流轉型為物流企業,成立安迅物流。除了做好國美電器內部的倉儲、調撥、配送和安裝服務以外,還為協力廠商提供物流服務,其中包括倉儲代管、幹支線運輸、落地配等服務內容。

兩張網 大小通吃

在安迅物流運營中心總監趙傳海看來,安迅物流經過30年的積累,形成了大中件的快運網和小件的快遞網,覆蓋了95%以上的地級城市,90%以上的行政區縣,80%以上的農村鄉鎮。兩大配送網路同時具有,這在國內是不多見的。之所以同時具有兩張網,是因為國美電器銷售的產品覆蓋大家電、小家電和3C、數碼產品,既需要對大家電進行配送安裝,又需要對小件數碼、3C類商品進行快遞。

在位於北京金盞鄉的國美物流中心倉庫裡,可以看到彩電、冰洗等大家電都是單獨存放在單一品類的倉庫裡,分品牌存儲,彩電、冰洗這些大家電都是直接配送到顧客家裡;而3C、數碼類商品則會根據門店的訂單,或者配送到門店倉,或者直接宅配到用戶家中。

創新 永不停止

作為國美電器服務的延伸,國美的物流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管理及服務的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我,在提升著國美競爭力的同時,也在引領者行業服務產品的不斷升級,成為當時行業友商以及近幾年電商行業的物流運營參照標杆。

例如,在剛剛成立的階段,國美提出的“免費送貨、免抬搬運”的服務標準,對當時的百貨行業形成衝擊;2007年的時候,又推出“當日達”“次日達”和“定期達”的服務升級,目前仍是零售行業和電商行業的標準;而2010年以後,隨著ERP(企業資源計畫)的上線,配送服務更上一個臺階,由顧客自己確定配送時間,精准到小時,為顧客節省了時間;2014年,國美又率先提出並樹立了行業最高服務標杆——“一日三達、精准配送、送裝同步”,由用戶自主選擇,並承諾送貨延時,用戶可要求賠付。

最近兩年,智慧化物流方興未艾,安迅物流也開始佈局,並正在籌備物流智慧化研究機構——“AI”研發中心,計畫投入鉅資來建立安迅“大腦”,通過大資料、雲計算等IT技術,配套智慧化作業設備,來深入提高運營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安迅物流正在從單倉過渡到雲倉模式,通過對最終使用者的大資料分析、畫像和演算法模型,為直接客戶提供銷售預測,庫存均衡,適時調配等,在服務好C端使用者的同時,也在為B端直接客戶創造價值。未來幾年,正在打磨的敏捷供應鏈將會逐步成型,雲倉、雲配等技術產品將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趙傳海表示。

轉型 劍指協力廠商

儘管從去年開始,無論是京東還是蘇寧都在逐漸開放自己的物流體系,向社會化物流轉型。但其實,真正率先進行社會化物流轉型的卻是國美的物流。

在過去30年,國美的物流積累了龐大的資源,無論是內部的倉配資源,還是物流的服務能力都比較強,從2013年開始,國美物流率先進行了社會化轉型,成立安迅物流,從企業物流演變成物流企業,除了向國美電器提供倉儲和物流配送外,還向社會提供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快遞服務。

在北京金盞鄉的國美物流中心倉庫裡,除了國美的大家電、小家電產品,還專門開闢專區存儲合作企業的庫存商品,從快消品到日化產品達40餘個品類。安迅物流的分公司運營經理郝廣元表示,去年僅僅這家倉庫自己開發的合作項目就達40多個。

隨著安迅物流轉型步伐越來越快,如今,國美的物流已經從以前企業的成本中心轉型變為利潤中心,協力廠商的物流收入已經占到40%,而且這個比例正在逐年擴大,在國美集團整體佈局下,物流板塊不斷的社會化,越做越大,正迅速壯大成為一個產業,成為國美集團未來除零售、金融、地產等之外的新的產業支柱。

如今,當顧客來到國美的線下門店,很多商品都可以辦理分期業務,如果想購買廚房衛浴產品,現場也提供定制化的諮詢和設計工作。

對於有著2萬平方米的大店,牛志青深信實體店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而網購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消費者遲早還會回到實體店去消費,關鍵是實體店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對於實體店的改造,牛志青認為除了場景化行銷的改造、增加體驗、品類不斷細化、增加品項和擴大商品的延展度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向服務的上下游走,通過與家居企業、地產商、銀行的合作,推出更多的服務,比如分期付款、裝修服務、買房的軟裝、硬裝服務,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具體來說,這種服務鏈的延伸,可以分為兩條路徑,一種是從服務鏈的中游往下走,一種是往上走。例如在電器賣場,增加了櫥櫃展示和銷售的場地,還增加了設計人員,除了賣產品外,還賣設計賣服務,通過專門的人員幫助顧客如何搭配家居,如何設計,提供全套的服務。

在牛志青看來,未來的大型電器專營店就像是一個購物中心,以家電展示和銷售為核心,也提供吃喝玩樂的各種專案,同時,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這些才是吸引顧客回到實體門店的理由。

國美Plus連接國美“新零售”

在國美新零售的“6+1”戰略中,無論是平臺為王、分享為王、線上線下融合,還是搭建社交商務生態圈,都離不開國美的互聯網戰略的支撐,隨著國美Plus平臺的全新上線,所有的這些願景似乎都聚合在國美Plus這個平臺上。

事實上,2011年國美就上線了國美線上,進軍互聯網,2012年又開始做全管道,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那麼,在國美30周年發佈新零售戰略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再推出一個國美Plus?國美Plus和國美線上彼此是什麼關係?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未來的國美Plus如何實現國美打造社交商務生態圈的構想?就此問題,國美互聯網生態(分享)科技公司CEO 方巍接受了採訪。

實現入口的打通

2011年國美正式做電商,成立國美線上,2012年,國美實現了全管道銷售,2013年又提出了“全零售”的概念,國美成為銷售管道最豐富的家電零售商。但和競爭對手相比,國美互聯網戰略還是起步比較晚,比重也比較小。

推出國美Plus就是要從底層開始進行資料的挖掘,真正瞭解自己的消費者,在大資料的基礎上,實現“社交+商務+利益分享”構想。方巍的構想是,第一步,先把國美線上“裝”進國美Plus,一步一步的在入口端、資金端、支付端、商品端、資料端進行融合和打通,而底層使用者消費行為的資料國美Plus自己掌控。

現實中,無論是國美線上還是國美Plus,一個註冊號,兩個入口都可以同時進入,這樣入口就變成了一個;2017年3月,商品端也將徹底打通,無論是在國美線上下單還是在國美Plus下單的商品,都會出現在一個介面上;而未來,國美線上的資料也會與國美Plus逐漸融合,最後實現資料徹底打通。

“以前國美的網購不是數位化的,以後隨著國美Plus的上線可以數位化了,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產生的消費行為都可以數位化,可以為網購主體畫像,提供消費預測和決策支援。”方巍表示。

而國美Plus也可以成為線下場景與線上融合的唯一入口,例如線下體驗,線上支付,線上支付,線下取貨,通過鼓勵用戶到線上成交,形成使用者的行為記錄。這些消費行為最終也都可以形成大資料。結合線下的體驗場景和線上的入口場景,形成人物的畫像。

搭建社交商務生態圈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美Plus的創建就像是國美的二次創業,肩負著國美的未來。

但是在方巍的頭腦之中卻有著清晰的藍圖。電器是國美的立業之本,國美Plus以“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模式,在國美線上的核心業務基礎上,以開放的平臺吸納百貨、超市資源進駐平臺,而國美金融、鵬潤金服、華人金控等金融產品和服務也會在國美Plus上展示。

國美Plus的業務將不斷豐富,最終形成圍繞“家”和“住”為核心的商品和內容的拓展。在這個基礎上,線上還將形成眾多交流和社交的圈子,更多的把商務和社交、圈子融合在一起,讓國美與用戶建立起高頻次的社交關係。

在中國,家電、家居和家裝是一個超過4.5萬億元的大市場,每一個單獨的市場都有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國美以家電為核心,向家居、家裝市場拓展,1700家門店和場景化行銷是國美拓展家居、家裝市場天然的優勢;而另外一端則向家電的後服務市場延伸。另外一個維度,線下是國美的場景化改造,實現實體店的二次升級,而線上的國美Plus將成為“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平臺。

智慧家居 打通全產業鏈

人工智慧將是家電業的下一個風口。隨著智慧家居逐漸進入家庭,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智慧家居帶來的不僅僅是舒適和便捷,帶給人們的是更健康和更安全的生活,人們可以遠端調控家裡的電器運行,有效監控家裡出現的異常。

作為零售商,2017年國美在該領域的佈局將步入深水區,國美作為智慧家電重要的入口,已經率先佈局智慧製造板塊,不但在深圳成立了自己技術公司,還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實現了與國內物聯技術的同步。據悉,國美現已推出一款APP軟體叫國美雲智,在國美的APP上,將來一切家電廠家的商品都可以一致操作。

家電連鎖殺入人工智慧

在過去的一年,包括國內眾多知名家電企業都紛紛宣佈人工智慧產品落地,希望借助人工智慧打破家電行業的銷售難題。而2017年,人工智慧的競爭在家電零售商之間展開,國美率先宣佈正式展開人工智慧產業的佈局。

國美控股智慧家居、家電板塊負責人宋林林表示,從2015年智慧家裝市場開始導入,2017年才是真正普及和爆發的一年,將真正進入家庭生活。而家電作為使用頻率更高的家庭產品,是智慧家裝的主要的入口,也是更容易實施的。“在行業內,國美做智慧家居是更有優勢的,國美有1700家實體門店,場景化行銷和展示的優勢讓智慧家裝的教育和普及更加容易。”

以國美的APP作為統一入口,連接的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不同品牌的產品,都可以實現統一的控制。而對於傳統的家電,國美也有一套改造升級方案,只需要通過插座和嵌入晶片改造普通家電,把傳統家電提升為智慧家電;而已經購買智慧家電的家庭,則通過物聯技術就可以實現智慧家電的使用。

做全鏈條服務

當家裡的空氣淨化器除霾達到效果後,手機上的APP會自動顯示除霾後的PM2.5的值,這樣空氣淨化器會自動停止工作;而當家用淨水器的過濾效果達不到標準後,手機上的APP也會提示應該更換濾芯了。

隨著更多的家電、家居產品以場景模式進入家庭,這種場景化的連結可以催生出巨大的後服務市場,這是國美最看重的。通過各種資料的回饋,一方面帶給消費者生活上的便利和安全,一方面,這些資料讓運營方可以掌握運行產品的情況,即時掌握資訊。例如,哪一家用戶的淨水器濾芯該換了,售後服務部門就可以提前通知用戶更換濾芯,提供上門更換濾芯的服務;哪家用戶電熱水器出現了漏電的隱患,維修部門就可以通知用戶對電水器進行維修。

“從選擇國美的智慧家裝產品,到連接到服務,到更換配件,這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後服務市場,國美要做的是全鏈條的服務。”宋林林表示。

安迅物流:少為人知的“兩張網”

這是一家不為外界所瞭解的物流企業,對外宣傳和炒作很少,卻與30年的國美電器有著同樣的歷史。

作為國內最早的企業物流,在國美電器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內部的物流部門,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覆蓋全國的430多個倉庫資源,其中在全國有11個中心倉,400多個城市的城市倉和1700多個門店倉,配送車輛超過15000輛,員工人數超過6000名。

2013年,又在國內率先從企業物流轉型為物流企業,成立安迅物流。除了做好國美電器內部的倉儲、調撥、配送和安裝服務以外,還為協力廠商提供物流服務,其中包括倉儲代管、幹支線運輸、落地配等服務內容。

兩張網 大小通吃

在安迅物流運營中心總監趙傳海看來,安迅物流經過30年的積累,形成了大中件的快運網和小件的快遞網,覆蓋了95%以上的地級城市,90%以上的行政區縣,80%以上的農村鄉鎮。兩大配送網路同時具有,這在國內是不多見的。之所以同時具有兩張網,是因為國美電器銷售的產品覆蓋大家電、小家電和3C、數碼產品,既需要對大家電進行配送安裝,又需要對小件數碼、3C類商品進行快遞。

在位於北京金盞鄉的國美物流中心倉庫裡,可以看到彩電、冰洗等大家電都是單獨存放在單一品類的倉庫裡,分品牌存儲,彩電、冰洗這些大家電都是直接配送到顧客家裡;而3C、數碼類商品則會根據門店的訂單,或者配送到門店倉,或者直接宅配到用戶家中。

創新 永不停止

作為國美電器服務的延伸,國美的物流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管理及服務的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我,在提升著國美競爭力的同時,也在引領者行業服務產品的不斷升級,成為當時行業友商以及近幾年電商行業的物流運營參照標杆。

例如,在剛剛成立的階段,國美提出的“免費送貨、免抬搬運”的服務標準,對當時的百貨行業形成衝擊;2007年的時候,又推出“當日達”“次日達”和“定期達”的服務升級,目前仍是零售行業和電商行業的標準;而2010年以後,隨著ERP(企業資源計畫)的上線,配送服務更上一個臺階,由顧客自己確定配送時間,精准到小時,為顧客節省了時間;2014年,國美又率先提出並樹立了行業最高服務標杆——“一日三達、精准配送、送裝同步”,由用戶自主選擇,並承諾送貨延時,用戶可要求賠付。

最近兩年,智慧化物流方興未艾,安迅物流也開始佈局,並正在籌備物流智慧化研究機構——“AI”研發中心,計畫投入鉅資來建立安迅“大腦”,通過大資料、雲計算等IT技術,配套智慧化作業設備,來深入提高運營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安迅物流正在從單倉過渡到雲倉模式,通過對最終使用者的大資料分析、畫像和演算法模型,為直接客戶提供銷售預測,庫存均衡,適時調配等,在服務好C端使用者的同時,也在為B端直接客戶創造價值。未來幾年,正在打磨的敏捷供應鏈將會逐步成型,雲倉、雲配等技術產品將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趙傳海表示。

轉型 劍指協力廠商

儘管從去年開始,無論是京東還是蘇寧都在逐漸開放自己的物流體系,向社會化物流轉型。但其實,真正率先進行社會化物流轉型的卻是國美的物流。

在過去30年,國美的物流積累了龐大的資源,無論是內部的倉配資源,還是物流的服務能力都比較強,從2013年開始,國美物流率先進行了社會化轉型,成立安迅物流,從企業物流演變成物流企業,除了向國美電器提供倉儲和物流配送外,還向社會提供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快遞服務。

在北京金盞鄉的國美物流中心倉庫裡,除了國美的大家電、小家電產品,還專門開闢專區存儲合作企業的庫存商品,從快消品到日化產品達40餘個品類。安迅物流的分公司運營經理郝廣元表示,去年僅僅這家倉庫自己開發的合作項目就達40多個。

隨著安迅物流轉型步伐越來越快,如今,國美的物流已經從以前企業的成本中心轉型變為利潤中心,協力廠商的物流收入已經占到40%,而且這個比例正在逐年擴大,在國美集團整體佈局下,物流板塊不斷的社會化,越做越大,正迅速壯大成為一個產業,成為國美集團未來除零售、金融、地產等之外的新的產業支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