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兵團“戈壁母親”岳清萍:心中裝滿燦爛陽光的人

天山網訊(通訊員姜繼先報導)傍晚時,太陽向西山尖靠近, 晚霞深情地撫慰著博樂小城, 映照在一個名為“和馨苑”的社區, 給一棟棟樓房抹上一層金光。 這時, 她走出社區, 和幾位老夥伴相約一處, 去散步活動筋骨, 一路走來, 身心爽快, 還會情不自禁地哼上幾聲豫劇:轅門外三聲炮, 如同雷震, 天波府裡走出我保國臣, 頭戴金冠壓雙鬢, 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身……誰料想我53歲又管三軍…… 行走中, 她步子穩健;哼戲時, 她氣息飽和。 一點也看不出, 她是一位和病魔抗爭了20多年的病人。

她叫嶽清萍, 今年已步入古稀, 2008年被評為“兵團十大戈壁母親”。 在很多人眼裡, 她就像一本書, 可以慢慢品讀。

凱歌的“岳媽媽”

1942年, 嶽清萍出生在河南省一個貧窮的小村莊, 是在苦水裡泡大的。 嫁人後, 生活並沒有得到改變。 1964年, 她跟隨部隊轉業的丈夫來到新疆, 加入到屯墾戍邊的大軍中。

那年, 農五師剛從哈密墾區西遷博爾塔拉, 正處在開發之中, 很多團場大多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灘, 雜草叢生的鹽鹼地。 當時, 嶽清萍正懷有身孕, 踏上農五師的土地, 看到眼前的景象, 她的心一緊, 淚就開始在眼眶裡打轉。 但最終, 她還是忍住了淚水, 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一聲沒吭, 把簡單的行囊拿到了地窩子中, 投入到農五師的開發建設中——在冬日刺骨的寒風中, 她和大家一起篩沙子, 跳進還有冰茬子的河水裡洗戈壁;在夏日蒸騰的酷暑裡, 她和男人一樣打土塊, 冒著40攝氏度的高溫收割麥子;由她帶領, 創造了婦女連一個星期完成複播1000多畝地的奇跡……一時間, 只要有人提起“嶽清萍”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高高地豎起大拇指,
嘖嘖稱讚。

通過艱苦歲月的歷練, 經過血與汗的洗禮, 嶽清萍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成長為了一位優秀的兵團戰士。 她多年的辛勤勞動、奉獻付出, 得到了上級黨委和職工群眾的普遍認可, 1990年7月, 她被選舉為團場工會副主席, 兼管計生工作。 岳清萍上學不多,

沒有多少文化, 但她的心卻像明鏡一般, 特別是做計劃生育工作, 更是讓人欽佩——全團幾百個孩子的生日她記得清清楚楚, 上千對夫妻的結婚登記日期她記得清清楚楚, 所有育齡婦女的節育措施她一樣記得清清楚楚。 凡到她那裡登記結婚的年輕人, 她根本不用看戶口本, 就知道他們多大了, 到沒到法定婚齡, 婚姻登記工作從沒出過偏差, 得到了上級黨委、領導的肯定。 作為計生工作者, 她時刻惦念著孩子們的生活和健康;作為母親, 她格外疼愛孩子, 時常會去看望孩子, 給他們一分關愛。 時間久了, 孩子們也都認識了她, 並親切地稱她為“岳媽媽”。

叫“岳媽媽”叫得最甜最真的, 是一個叫凱歌的姑娘。

凱歌是一個苦命的孩子,

很小的時候, 父親就去世了, 母親沒能經受住打擊, 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人們都擔心, 小凱歌能否健康地生活下去。 在這個時候, 嶽清萍擔起了照顧凱歌的擔子。 凱歌要上學了, 嶽清萍為她準備好小書包、小板凳, 把凱歌送進了校園, 從家裡拿出錢來, 為凱歌交上學雜費, 還找到民政部門給凱歌申請補貼。 幾年後, 凱歌患病的母親去世, 岳清萍跑前跑後, 為凱歌母親辦了後事。 當時, 凱歌雖然年幼, 但也明瞭, 母親已永遠地離開了她, 從此後, 她將一個人面對人生了, 悲痛心酸, 哭得跟淚人似的。 凱歌的淚水、哭聲, 讓嶽清萍的心一陣陣發緊, 淚也掛不住, 一把將小凱歌摟進懷裡, 說:閨女別怕, 今後我就是你媽…… 凱歌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

那一天,天還沒亮,嶽清萍就起了床,把屋裡屋外打掃乾淨,在門窗上貼上了大紅喜字,在門的兩邊貼上了喜慶的對聯,然後,為凱歌打扮起來。隨著清脆的鞭炮聲,嶽清萍把凱歌送出了家門。凱歌要出嫁了,雖然她是個孤兒,但一應嫁妝一樣不少,出門時風風光光。就在將離開的那一瞬間,凱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返身跑了回來,一頭紮進嶽清萍的懷裡,喊了一聲:媽——便泣不成聲了。

這個時候,嶽清萍的心情也是複雜的,熱淚在眼中打轉。但她還是強顏歡笑:孩子,不哭,不哭,大喜的日子,不興哭的。然後又再三囑咐:出嫁了也就是大人了,到了婆家後,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公婆,好好過日子,媽還等著抱孫子呢……這個場景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許多眼淺的人也跟著抹眼淚:再好的閨女也得嫁人,孩子有了歸宿,也算是了一樁心願,親媽也不過如此啊……後來,凱歌生孩子,岳清萍早早地就準備好了小孩和產婦吃的、穿的、用的,送到了百餘公里外的凱歌手中。在凱歌心裡,媽媽的懷抱是世上最溫暖的地方,嶽清萍就是她的親娘。直到今日,每逢過年過節,凱歌都會來到“媽媽”家裡,問一聲平安,道一聲幸福。她說:一輩子我也忘不了媽媽的恩情。

與病魔抗爭的戰士

岳清萍生長在農村,長時間的民間薰陶,培養了她樂觀豁達的性格。多年來,她嫺靜淑惠,孝老愛親。1967年,嶽清萍的婆婆隨她來到新疆,與她生活在一起。當年,房子十分狹小,但她想方沒法騰出一間房子,讓老人單住。後來,婆婆得了食道癌,只能吃細軟的食物,她就用家中的東西去換細糧,為婆婆改善伙食。

為了讓婆婆吃上可口的東西,上了一天班後的她不顧勞累,借著月色,行幾公里的路,為婆婆買來雞蛋,每天堅持為婆婆做蛋羹吃。有一次,三歲的小女兒,想嘗嘗那蛋羹的味道,偷偷吃了一口蛋羹。嶽清萍知道後,狠狠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哭了,邊哭邊向她承認錯誤:下次再也不敢了。打了女兒之後,她就後悔了,含淚為女兒講道理。就這樣,在她的教育下,兒女們從小就知道孝敬老人,長大成人後,在各自的家庭裡都尊老愛幼,和睦生活。

人生多舛,命運無常。嶽清萍沒有躲過命運對她的不公。1991年,她被確診得了乳腺癌,這一年,她49歲,正挑著一家人的生活重擔。病魔臨頭,她沒有悲觀,看著丈夫和兒女們焦慮的神情,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切除了也就沒事了。於是,安置好工作和家裡的大小事,她去了醫院,上了手術臺。

手術當晚,傷口痛得她直冒冷汗,怕兒女們擔心,她硬是忍著一聲不吭。幾天後,她趁著孩子們不在身邊的時候,掀開衣服,看到30公分長的刀口上密密麻麻地縫著線,她才落下了眼淚。僅僅是一小會兒,她就擦乾眼淚,恢復了笑容。手術後化療,醫師囑咐,要休息靜養一段時間。她沒聽醫生的話,化療結束後一周就去上班了。還是那張笑臉,還是那堅強的步伐,又忙碌在工作崗位上。

誰曾想,1997年5月,她的另一側乳腺又患上了癌症,絕望好似藤蔓一樣爬進她的心,還來不及伸展,她就看到了兒女們的恐懼和擔憂。她突然意識到,在孩子們面前,她是一個母親,一個必須選擇堅強的母親,她得活下去。家裡不能沒媽,兒女需要母親!靠著這個信念,她把疼痛、惶恐和眼淚咽進肚子,再次走進了手術室。又一個30公分的刀口切開了她的身體,又一次從鬼門關掙脫回來。再一次接受化療、放療時,她坦然了許多,也更加堅強。就這樣,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堅強意志與死神堅強不屈地鬥爭著。20多年過去了,她勝利了,笑容依然燦爛,像朵盛開的葵花,端莊而美麗。

面對多舛命運的鬥士

與病魔抗爭,與死神決鬥,嶽清萍就像是一位戰士,從來沒有氣餒過,而兒子得了重病,卻差一點把她擊倒。

兒子是家中獨子,岳清萍的心頭肉。2005年,經醫院檢查,兒子患上了腎上腫瘤,得到這個消息後,她一下子懵了,一向堅強的她,這次卻像是失去了魂兒,整日裡坐臥不安,茶不思,飯不想。每每想起兒子的病情,她都會禁不住流下淚來,為了兒子,她哭過多少回已記不清了,只知道,每日清晨起床,枕頭總是濕的。

母子倆都記住了那一日。那是一個夜晚,第二天,兒子就要遠赴上海做手術。天黑後,母子倆相對而坐,一言不發。夜靜極了,聽不到任何聲響,只有房中的電子掛鐘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在敘述著時間的流逝。夜深了,沉寂終於被打破,她對兒子說:睡去吧,天明了還要趕路呢。兒子知道她此時的心情,媽媽在為自己擔著心,也在為自己默聲祈禱,他想再陪陪媽媽,想想,也就隨了媽媽的意,躺在了床上。兒子躺下後,她打開已為兒子準備好的行李箱,她要再看一看,東西都備齊了沒有,千萬不要落下什麼,上海遠在千萬裡之外,不論少了什麼,到時都要作難,更何況,看病做手術要花錢,能省一分是一分。

就這樣,她把行李箱裡的東西一次次拿出來,又一次次放進去,伴著淚水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兒子去了上海後,本來雷打不動的散步鍛煉停下了,每天下午與老夥伴們的娛樂活動也不再進行,她只有一門心思,守著電話機,只有聽到兒子每天的平安電話後,她才能放下心來。

終於,兒子被推上了手術臺,她在家中,坐在電話機旁一動不動,等待著,等待著,等待著兒子手術消息的傳來。幾個小時過去了,兒子被推出一手術室,麻醉過後,兒子醒來,第一個想到的是媽媽,他不想讓媽媽再過多地為他擔心,硬挺著病弱的身體,打起精神,給媽媽撥通了電話。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千里之外的媽媽,迅速地拿起電話聽筒,貼在耳邊,當電話裡傳來兒子的聲音:媽媽,不用再擔心了,手術很成功……她笑了,笑得很開,伴著笑容的是撲簌簌落下的淚水……

在嶽清萍的一生中,不幸好像總是伴隨著她。就在她第二次手術的前一年,與她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丈夫,積勞成疾,突發心肌梗塞撒手而去——她挺了過來。就在兒子病癒後不久,她的女婿在外出執行任務時,因公犧牲,拋下了女兒和年僅兩歲的外孫——她挺了過來。一次又一次,她與不幸和磨難相逢,一次又一次,她與親人生離死別,這些,都是人生的最痛,讓人受盡熬煎。而每一次不幸降臨,她都以驚人的意志與無畏的精神挺了過來。

她何以像一棵崖邊勁松,如此堅強? 那是因為她的樂觀,因為她的豁達,因為她的品格,更是因為,她心中永遠裝滿陽光——在陽光遍灑的地方,一定是明亮的、閃光的、精彩的。

看完,心中只有敬意,她才是正真的明星。

那一天,天還沒亮,嶽清萍就起了床,把屋裡屋外打掃乾淨,在門窗上貼上了大紅喜字,在門的兩邊貼上了喜慶的對聯,然後,為凱歌打扮起來。隨著清脆的鞭炮聲,嶽清萍把凱歌送出了家門。凱歌要出嫁了,雖然她是個孤兒,但一應嫁妝一樣不少,出門時風風光光。就在將離開的那一瞬間,凱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返身跑了回來,一頭紮進嶽清萍的懷裡,喊了一聲:媽——便泣不成聲了。

這個時候,嶽清萍的心情也是複雜的,熱淚在眼中打轉。但她還是強顏歡笑:孩子,不哭,不哭,大喜的日子,不興哭的。然後又再三囑咐:出嫁了也就是大人了,到了婆家後,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公婆,好好過日子,媽還等著抱孫子呢……這個場景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許多眼淺的人也跟著抹眼淚:再好的閨女也得嫁人,孩子有了歸宿,也算是了一樁心願,親媽也不過如此啊……後來,凱歌生孩子,岳清萍早早地就準備好了小孩和產婦吃的、穿的、用的,送到了百餘公里外的凱歌手中。在凱歌心裡,媽媽的懷抱是世上最溫暖的地方,嶽清萍就是她的親娘。直到今日,每逢過年過節,凱歌都會來到“媽媽”家裡,問一聲平安,道一聲幸福。她說:一輩子我也忘不了媽媽的恩情。

與病魔抗爭的戰士

岳清萍生長在農村,長時間的民間薰陶,培養了她樂觀豁達的性格。多年來,她嫺靜淑惠,孝老愛親。1967年,嶽清萍的婆婆隨她來到新疆,與她生活在一起。當年,房子十分狹小,但她想方沒法騰出一間房子,讓老人單住。後來,婆婆得了食道癌,只能吃細軟的食物,她就用家中的東西去換細糧,為婆婆改善伙食。

為了讓婆婆吃上可口的東西,上了一天班後的她不顧勞累,借著月色,行幾公里的路,為婆婆買來雞蛋,每天堅持為婆婆做蛋羹吃。有一次,三歲的小女兒,想嘗嘗那蛋羹的味道,偷偷吃了一口蛋羹。嶽清萍知道後,狠狠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哭了,邊哭邊向她承認錯誤:下次再也不敢了。打了女兒之後,她就後悔了,含淚為女兒講道理。就這樣,在她的教育下,兒女們從小就知道孝敬老人,長大成人後,在各自的家庭裡都尊老愛幼,和睦生活。

人生多舛,命運無常。嶽清萍沒有躲過命運對她的不公。1991年,她被確診得了乳腺癌,這一年,她49歲,正挑著一家人的生活重擔。病魔臨頭,她沒有悲觀,看著丈夫和兒女們焦慮的神情,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切除了也就沒事了。於是,安置好工作和家裡的大小事,她去了醫院,上了手術臺。

手術當晚,傷口痛得她直冒冷汗,怕兒女們擔心,她硬是忍著一聲不吭。幾天後,她趁著孩子們不在身邊的時候,掀開衣服,看到30公分長的刀口上密密麻麻地縫著線,她才落下了眼淚。僅僅是一小會兒,她就擦乾眼淚,恢復了笑容。手術後化療,醫師囑咐,要休息靜養一段時間。她沒聽醫生的話,化療結束後一周就去上班了。還是那張笑臉,還是那堅強的步伐,又忙碌在工作崗位上。

誰曾想,1997年5月,她的另一側乳腺又患上了癌症,絕望好似藤蔓一樣爬進她的心,還來不及伸展,她就看到了兒女們的恐懼和擔憂。她突然意識到,在孩子們面前,她是一個母親,一個必須選擇堅強的母親,她得活下去。家裡不能沒媽,兒女需要母親!靠著這個信念,她把疼痛、惶恐和眼淚咽進肚子,再次走進了手術室。又一個30公分的刀口切開了她的身體,又一次從鬼門關掙脫回來。再一次接受化療、放療時,她坦然了許多,也更加堅強。就這樣,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堅強意志與死神堅強不屈地鬥爭著。20多年過去了,她勝利了,笑容依然燦爛,像朵盛開的葵花,端莊而美麗。

面對多舛命運的鬥士

與病魔抗爭,與死神決鬥,嶽清萍就像是一位戰士,從來沒有氣餒過,而兒子得了重病,卻差一點把她擊倒。

兒子是家中獨子,岳清萍的心頭肉。2005年,經醫院檢查,兒子患上了腎上腫瘤,得到這個消息後,她一下子懵了,一向堅強的她,這次卻像是失去了魂兒,整日裡坐臥不安,茶不思,飯不想。每每想起兒子的病情,她都會禁不住流下淚來,為了兒子,她哭過多少回已記不清了,只知道,每日清晨起床,枕頭總是濕的。

母子倆都記住了那一日。那是一個夜晚,第二天,兒子就要遠赴上海做手術。天黑後,母子倆相對而坐,一言不發。夜靜極了,聽不到任何聲響,只有房中的電子掛鐘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在敘述著時間的流逝。夜深了,沉寂終於被打破,她對兒子說:睡去吧,天明了還要趕路呢。兒子知道她此時的心情,媽媽在為自己擔著心,也在為自己默聲祈禱,他想再陪陪媽媽,想想,也就隨了媽媽的意,躺在了床上。兒子躺下後,她打開已為兒子準備好的行李箱,她要再看一看,東西都備齊了沒有,千萬不要落下什麼,上海遠在千萬裡之外,不論少了什麼,到時都要作難,更何況,看病做手術要花錢,能省一分是一分。

就這樣,她把行李箱裡的東西一次次拿出來,又一次次放進去,伴著淚水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兒子去了上海後,本來雷打不動的散步鍛煉停下了,每天下午與老夥伴們的娛樂活動也不再進行,她只有一門心思,守著電話機,只有聽到兒子每天的平安電話後,她才能放下心來。

終於,兒子被推上了手術臺,她在家中,坐在電話機旁一動不動,等待著,等待著,等待著兒子手術消息的傳來。幾個小時過去了,兒子被推出一手術室,麻醉過後,兒子醒來,第一個想到的是媽媽,他不想讓媽媽再過多地為他擔心,硬挺著病弱的身體,打起精神,給媽媽撥通了電話。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千里之外的媽媽,迅速地拿起電話聽筒,貼在耳邊,當電話裡傳來兒子的聲音:媽媽,不用再擔心了,手術很成功……她笑了,笑得很開,伴著笑容的是撲簌簌落下的淚水……

在嶽清萍的一生中,不幸好像總是伴隨著她。就在她第二次手術的前一年,與她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丈夫,積勞成疾,突發心肌梗塞撒手而去——她挺了過來。就在兒子病癒後不久,她的女婿在外出執行任務時,因公犧牲,拋下了女兒和年僅兩歲的外孫——她挺了過來。一次又一次,她與不幸和磨難相逢,一次又一次,她與親人生離死別,這些,都是人生的最痛,讓人受盡熬煎。而每一次不幸降臨,她都以驚人的意志與無畏的精神挺了過來。

她何以像一棵崖邊勁松,如此堅強? 那是因為她的樂觀,因為她的豁達,因為她的品格,更是因為,她心中永遠裝滿陽光——在陽光遍灑的地方,一定是明亮的、閃光的、精彩的。

看完,心中只有敬意,她才是正真的明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