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鬥士到隱士的七年,周鴻禕經歷了什麼?

在即將發售的自傳《顛覆者》一書中, 周鴻禕說過一句話:“任何人說360在借殼的消息, 都是在造謠, 或是在炒作”。

昨天淩晨, 360借殼上市回歸A股的消息, 把這位元打臉的紅衣教主送上了頭條。 巧合的是11月3日這個日子——七年前的這天, 騰訊向QQ用戶彈出了360和QQ二選一的消息, 把3Q大戰推向高潮。

眾所周知, 那場大戰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的格局。 被鬥醒的小馬哥轉向開放, 繼而建立起真正的騰訊帝國, 周鴻禕一戰成名, 次年帶領360赴美上市, 一度市值突破百億美金。

此後七年, 在新技術和資本合力之下, 中國互聯網被裹挾進入快車道,

並購和出海浪潮興起, BAT三足鼎立。 同時, 市面上每天都有兜售新故事的新鮮面孔冒出。

但對於周鴻禕來說, 這是從鬥士到隱士的七年。

2010年11月3日, 吃完晚飯的周鴻禕剛回到香港的家中, 屋中電話接二連三地響起了, 他預感事情不妙。

原來, 就在他出去吃飯的這會兒, 全國所有QQ用戶接到了騰訊做出的“艱難的決定”:在電腦上卸載360, 否則將無法正常使用QQ。

“3Q大戰”自此正式打響。

圖:被“3Q”大戰改變的命運

這不是周鴻禕打的第一場仗。 事實上, 類似的局面在十幾年前就發生過, 當時的對手是李彥宏。

根據《顛覆者》描述, 2002年, 周鴻禕的3721與李彥宏的百度在同一條賽道裡, 兩人曾經同坐在北大資源樓的桌前商討合作可能, 最後, 李彥宏以“本質都是做搜索, 以後肯定會有競爭”為由拒絕了。

等到6月, 百度推出位址欄外掛程式(後來升級變成百度搜霸), 與3721爭奪IE入口。 為了搶佔市場, 百度推出的做法就是:讓用戶選擇百度的同時把3721刪掉。

周鴻禕“火冒三丈”。 他想起中學時候的邏輯:江湖開戰,

必以牙還牙。 由此而生的對策就是:你刪, 我也刪。 此外, 他還通過技術提高用戶卸載3721的難度, “使用者需要連接到網站, 還需要好幾步才能卸掉”。

流氓軟體的名號由此而來。

最後結果就是, 2003年9月和10月, 氣不過的百度以不正當競爭為由, 兩次把3721告上法庭。 李彥宏和周鴻禕幾次對薄公堂。

好在兩人的名氣當年都還不算大, 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 雙方打得火熱, 損失也不算嚴重, 周鴻禕還有時間和心情在法庭上逗樂女法官。

然而, 等到2010年馬化騰出手時, 喜歡“以牙還牙”的周鴻禕發現:事態不對了。

當時, 360新推出的扣扣保鏢被騰訊鑒定為非法外掛, 引發用戶卸載潮。 更嚴重的是, 警方似乎介入了。

關於馬化騰如何設計騙周鴻禕去深圳,

以便當地警方實施抓捕, 坊間有很多傳聞。 而周鴻禕本人在自傳裡提到, 2010年10月底, 他在上班路上接到公司高管電話:“公司裡來了30多個員警, 你趕緊逃”。

作戰多年的周鴻禕自然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 他掉頭直奔機場, 逃去了香港。 幾天後, 騰訊的“二選一”反擊來了。

對於馬化騰而言, 那也是一段不好過的日子。 當時騰訊業務線飛速擴張, 但抄襲、山寨的指責如影相隨。 7月, 《電腦世界》刊登頭條文章《“狗日的”騰訊》, 把這只悄悄成長的巨獸比作互聯網公敵。 而360在10月29日推出的扣扣保鏢來勢洶洶——三天內有2000多萬用戶“感染”, 並以每天超過1000萬的速度增長。

“再過三天, QQ用戶有可能全軍覆沒”, 兵臨城下, 淡定如小馬哥也坐不住了。

周鴻禕喜歡冒險。

他在鄭州四平八穩的單位家屬院裡長大, 但從小在學校就不老實, 打小愛讀《林海雪原》、《敵後武工隊》這樣的革命書籍, 人生接觸的第一本冒險小說是《金銀島》。 後者對他影響頗深——他效仿書裡的英國少年, 成天鑽到居民樓附近的竹林去找寶藏, 後來, “去探險”成了他的口頭禪,

在互聯網的江湖裡, 他也以膽大好鬥著稱。

比如曾經跟馬雲鬧翻, 雙方互相起訴封殺, 宣佈老死不相往來;跟雷軍、丁磊也都有過擦槍走火的時候。

但他自稱2010年時無意招惹騰訊——“即使是在外界看來非常好鬥的我, 既不想主動發起一場戰爭, 也不願意被動地經歷一場浩劫”, “尤其不想惹到互聯網中的一隻大鱷”。

只要涉及到利益, 該來的戰爭總會來。

“二選一”之前, 周鴻禕跟馬化騰鬥了8個月。導火索是騰訊在2010年3月上線的QQ醫生,後來升級為QQ電腦管家,其木馬查殺、安全防護、軟體管理等功能,都是360在市場立足的關鍵技術。

兩人電話交涉過幾輪,顯然,周鴻禕擋不住馬化騰前進的野心。他選擇戰鬥——10月初,他啟開兩瓶茅臺酒獎勵員工,開始在懷柔CS基地封閉開發對抗騰訊的秘密武器,三周後,360扣扣保鏢上線。

跟8年前周鴻禕對戰李彥宏時的局勢不同,這場戰爭馬上成為焦點。

周鴻禕一戰成名。

他啟動了備戰狀態:為了防止公司內部通話被竊聽,很多員工啟用了新手機和號碼,通話需要通過VPN用Skype進行。負責PR的高管則被派到郊區賓館,連夜寫完給政府的材料才回城。

但他也付出了代價。360扣扣保鏢上線前一天,公司董事會剛剛通過了上市決定,計畫在11月10日召開上市啟動會。但“二選一”之後,局勢變得不確定,主承銷商撤退了。

加上媒體、用戶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打持久戰似乎不太可能了。當然,熱衷鬥天鬥地的周鴻禕也清楚:不能跟錢過不去。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11月4日,360扣扣保鏢正式下線;11月10日,360和QQ恢復相容,當天,360的上市啟動會順利在北京召開。

事實上,看似口無遮攔的周鴻禕深諳互聯網圈的規則:大佬之間的明槍暗箭,要麼為名要麼為利,要麼兩者皆有。

世人對他們的評價亦是如此。於是,周鴻禕被尊為互聯網鬥士——並非因為他拳打腳踢過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佬,而是因為他彪悍挑起的3Q大戰,最終成為了互聯網格局的轉捩點。

因為,騰訊此後真的崛起了。

大戰之後,馬化騰調整策略,一方面通過開放平臺與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交好,一方面通過資本力量,把滴滴、美團點評等公司納入旗下,佈局新興領域。如今,騰訊早就摘掉了“狗日的”頭銜,市值逼近3.5萬億。

因為經常穿著一件紅色Polo衫,又喜歡開炮,“紅衣教主”的名頭在圈子裡比“周鴻禕”更響亮。

但2011年3月,當周鴻禕站在紐約的投資人面前開始展示調整過57版的PPT時,他穿上了昂貴的傑尼亞西裝。此外,他還隨身攜帶了一打嶄新的襯衫,每天換一件。

那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危險程度絲毫不亞于周鴻禕此前經歷的任何一場戰爭——360在美國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他需要用資料講清楚故事。台下偶爾有投資人反應冷淡,他多少是有些緊張的。

3月中旬,變故又生。國內興起了一波關於360公司的負面新聞,引發投資界質疑,高管齊向東緊急回國處理,留下周鴻禕繼續跟投資人周旋。

他選擇了打靶釋壓。在三藩市機場的一個靶場裡,他拉上投行朋友痛快發洩了一把,“感覺那種憋屈得到了極大的釋解,我又能繼續上路演講了”。

最終,他打贏了這一仗——2011年3月30日,周鴻禕出現在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紐交所交易大廳裡。360開盤後就大漲86.2%,最終報于34美元,首日漲幅達到134.48%。

圖:周鴻禕在紐交所

周鴻禕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他將這段上市歷程稱為“華麗的冒險”。

這段冒險成為2011年中概股公司在美國的階段性事件。與此同時,在中國,整個行業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到2012年,中國手機用戶首次突破4億大關,超越電腦終端,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

而2012年9月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還發生了這些頗具意味的故事:

比如周鴻禕和馬化騰兩位主角在“3Q”大戰後首次同台,雖無直接交流,但隔空對話也是火藥味十足;周鴻禕不忘調侃雷軍,“我這點看好雷軍的小米,他們正在努力做這個事(保持專注)。”

面對面的交鋒之外,擦槍走火的事情還在繼續發生——360的觸角也開始伸向搜索、手機、直播等各個領域。資本市場永遠歡迎有想像力的新故事。

周鴻禕本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圖:雷軍和周鴻禕的同框總會成為媒體的焦點

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周鴻禕鬥志昂揚做手機的熱情。2015年,跟隨領導人訪美的周鴻禕,還在向庫克展示奇酷手機。

手機之外,周鴻禕因為搜索業務跟李彥宏又撕了起來,俗稱“3B”大戰;他還苦苦追求搜狗,結果反倒把對方送進了阿裡和騰訊的家門裡,只能氣得牙癢癢。

總之,直到2015年360宣佈從美國退市,紅衣教主周鴻禕都是中國互聯網圈裡最活躍的身影之一。

變化是從2014年開始的。

年初,周鴻禕有過三個月的閉關——360遭遇了困境。與當時的百度類似,360從PC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不太成功,“360手機衛士+手機流覽器”的模式並未能重現PC端的輝煌。

周鴻禕開始思考:360是什麼?360要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

三個月後,他出關,最大的變化卻是低調,“我不再像以往那樣在公關方面‘肆意妄為’了,我希望給360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然而,他的老對手馬化騰卻沒有這麼低調。

在周鴻禕偃旗息鼓的日子裡,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憑藉QQ和微信這些超級流量入口,騰訊建立起了包含遊戲、影業、電競等業務的大生態體系。

讓周鴻禕感到最煩悶的是美國資本市場“低估了360”。

自從2014年3月3日以120.79美元收盤價巔峰後,360股價便開始一跌不回,到2015年5月,這一狀況愈加明顯,360的市值縮水至64億美元,不到峰值時的一半。

與此同時,國內股市卻一片向好,2015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從3234點漲到最高的5178點。樂視一度創造了A股神話,市值最高達到千億。當年趕海赴美的中概股公司們,開始興起歸國潮。

精明的周鴻禕自然也不會錯過機遇。2015年6月,周鴻禕以內部信方式宣佈,360將退出美股,開啟私有化進程,退市工作在2016年8月基本完成。

此後,周鴻禕似乎就徹底從大眾視野消失了。偶爾出現在公司新品發佈會等公開場合,他的言語也很溫和——比如2016年2月,他在360手機發佈會上稱 “2016年要做很多改變,第一不講段子了,第二不罵人,特別不罵友商”。

當然,坊間依然流傳著關於這位鬥士的新動向傳聞,比如主攻to B業務,核心客戶包括很多大公司、國家部門等。

事實上,周鴻禕在自傳裡介紹過回歸A股的一項重要原因:國家安全。

“曾經,某個國家監管部門領導來找我聊天,調到國家對互聯網安全有極大的擔憂和期望,也希望360回歸承擔起構建網路安全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指責,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這是我開始考慮私有化的起始點。”

這些變化有跡可循。

比如今年9月,周鴻禕在朋友圈裡發佈一張身穿警服出現先在360網路安全回應中心的照片,引發猜想,最終官方回復稱:這是周鴻禕受邀參加電視劇《執行法官》拍攝時的劇照,老周在劇中飾演一名公安部門警官。

10月,360又宣佈,在雄安新區成立“河北雄安新區三六零網路空間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自此成為首家正式落地雄安新區的網路安全企業。

當周鴻禕與國家安全捆綁在一起時,昔日在互聯網圈的戰鬥模式,也就沒什麼繼續的必要了。

事實上,在周鴻禕隱逸江湖的這一年,中國互聯網完成了一次大洗牌——騰訊和阿裡市值突破3千億美元,中國互聯網變成了“二馬齊奔”的時代,百度一度掉隊,如今又頂著人工智慧的光環在奮力追趕。“宿遷之光”劉強東開始擁有了發言權,而美團的王興已經在開始探索互聯網下半場的邊界。

在那篇《人民想念周鴻禕》的文章出來後,匿跡許久的周鴻禕回了一篇《致想念我的人民》:“其實我知道,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講真話的人,是想念挑戰者,也是想念互聯網的炮火聲。”

隨著360借殼上市消息落定,它回歸A股的腳步已經清晰可見,但人們曾經熟悉的那個周鴻禕可能不會再現了。

周鴻禕一直很欣賞萬維鋼。後者在著作《智識分子》中介紹了很多戰勝家庭局限的人,繼而對英雄做出了這樣的定義——

“所謂英雄,就是超越了階層出身,超越了周邊環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絕按照任何設定好的程式列事,不能被大資料預測,能給世界帶來驚喜,最不像機器人的人”。

但如今,你很難鑒定緘默者周鴻禕的標籤了:鬥士?顛覆者?英雄?機器?似乎都是,似乎也都不是。

周鴻禕跟馬化騰鬥了8個月。導火索是騰訊在2010年3月上線的QQ醫生,後來升級為QQ電腦管家,其木馬查殺、安全防護、軟體管理等功能,都是360在市場立足的關鍵技術。

兩人電話交涉過幾輪,顯然,周鴻禕擋不住馬化騰前進的野心。他選擇戰鬥——10月初,他啟開兩瓶茅臺酒獎勵員工,開始在懷柔CS基地封閉開發對抗騰訊的秘密武器,三周後,360扣扣保鏢上線。

跟8年前周鴻禕對戰李彥宏時的局勢不同,這場戰爭馬上成為焦點。

周鴻禕一戰成名。

他啟動了備戰狀態:為了防止公司內部通話被竊聽,很多員工啟用了新手機和號碼,通話需要通過VPN用Skype進行。負責PR的高管則被派到郊區賓館,連夜寫完給政府的材料才回城。

但他也付出了代價。360扣扣保鏢上線前一天,公司董事會剛剛通過了上市決定,計畫在11月10日召開上市啟動會。但“二選一”之後,局勢變得不確定,主承銷商撤退了。

加上媒體、用戶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打持久戰似乎不太可能了。當然,熱衷鬥天鬥地的周鴻禕也清楚:不能跟錢過不去。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11月4日,360扣扣保鏢正式下線;11月10日,360和QQ恢復相容,當天,360的上市啟動會順利在北京召開。

事實上,看似口無遮攔的周鴻禕深諳互聯網圈的規則:大佬之間的明槍暗箭,要麼為名要麼為利,要麼兩者皆有。

世人對他們的評價亦是如此。於是,周鴻禕被尊為互聯網鬥士——並非因為他拳打腳踢過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佬,而是因為他彪悍挑起的3Q大戰,最終成為了互聯網格局的轉捩點。

因為,騰訊此後真的崛起了。

大戰之後,馬化騰調整策略,一方面通過開放平臺與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交好,一方面通過資本力量,把滴滴、美團點評等公司納入旗下,佈局新興領域。如今,騰訊早就摘掉了“狗日的”頭銜,市值逼近3.5萬億。

因為經常穿著一件紅色Polo衫,又喜歡開炮,“紅衣教主”的名頭在圈子裡比“周鴻禕”更響亮。

但2011年3月,當周鴻禕站在紐約的投資人面前開始展示調整過57版的PPT時,他穿上了昂貴的傑尼亞西裝。此外,他還隨身攜帶了一打嶄新的襯衫,每天換一件。

那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危險程度絲毫不亞于周鴻禕此前經歷的任何一場戰爭——360在美國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他需要用資料講清楚故事。台下偶爾有投資人反應冷淡,他多少是有些緊張的。

3月中旬,變故又生。國內興起了一波關於360公司的負面新聞,引發投資界質疑,高管齊向東緊急回國處理,留下周鴻禕繼續跟投資人周旋。

他選擇了打靶釋壓。在三藩市機場的一個靶場裡,他拉上投行朋友痛快發洩了一把,“感覺那種憋屈得到了極大的釋解,我又能繼續上路演講了”。

最終,他打贏了這一仗——2011年3月30日,周鴻禕出現在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紐交所交易大廳裡。360開盤後就大漲86.2%,最終報于34美元,首日漲幅達到134.48%。

圖:周鴻禕在紐交所

周鴻禕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他將這段上市歷程稱為“華麗的冒險”。

這段冒險成為2011年中概股公司在美國的階段性事件。與此同時,在中國,整個行業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到2012年,中國手機用戶首次突破4億大關,超越電腦終端,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

而2012年9月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還發生了這些頗具意味的故事:

比如周鴻禕和馬化騰兩位主角在“3Q”大戰後首次同台,雖無直接交流,但隔空對話也是火藥味十足;周鴻禕不忘調侃雷軍,“我這點看好雷軍的小米,他們正在努力做這個事(保持專注)。”

面對面的交鋒之外,擦槍走火的事情還在繼續發生——360的觸角也開始伸向搜索、手機、直播等各個領域。資本市場永遠歡迎有想像力的新故事。

周鴻禕本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圖:雷軍和周鴻禕的同框總會成為媒體的焦點

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周鴻禕鬥志昂揚做手機的熱情。2015年,跟隨領導人訪美的周鴻禕,還在向庫克展示奇酷手機。

手機之外,周鴻禕因為搜索業務跟李彥宏又撕了起來,俗稱“3B”大戰;他還苦苦追求搜狗,結果反倒把對方送進了阿裡和騰訊的家門裡,只能氣得牙癢癢。

總之,直到2015年360宣佈從美國退市,紅衣教主周鴻禕都是中國互聯網圈裡最活躍的身影之一。

變化是從2014年開始的。

年初,周鴻禕有過三個月的閉關——360遭遇了困境。與當時的百度類似,360從PC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不太成功,“360手機衛士+手機流覽器”的模式並未能重現PC端的輝煌。

周鴻禕開始思考:360是什麼?360要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

三個月後,他出關,最大的變化卻是低調,“我不再像以往那樣在公關方面‘肆意妄為’了,我希望給360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然而,他的老對手馬化騰卻沒有這麼低調。

在周鴻禕偃旗息鼓的日子裡,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憑藉QQ和微信這些超級流量入口,騰訊建立起了包含遊戲、影業、電競等業務的大生態體系。

讓周鴻禕感到最煩悶的是美國資本市場“低估了360”。

自從2014年3月3日以120.79美元收盤價巔峰後,360股價便開始一跌不回,到2015年5月,這一狀況愈加明顯,360的市值縮水至64億美元,不到峰值時的一半。

與此同時,國內股市卻一片向好,2015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從3234點漲到最高的5178點。樂視一度創造了A股神話,市值最高達到千億。當年趕海赴美的中概股公司們,開始興起歸國潮。

精明的周鴻禕自然也不會錯過機遇。2015年6月,周鴻禕以內部信方式宣佈,360將退出美股,開啟私有化進程,退市工作在2016年8月基本完成。

此後,周鴻禕似乎就徹底從大眾視野消失了。偶爾出現在公司新品發佈會等公開場合,他的言語也很溫和——比如2016年2月,他在360手機發佈會上稱 “2016年要做很多改變,第一不講段子了,第二不罵人,特別不罵友商”。

當然,坊間依然流傳著關於這位鬥士的新動向傳聞,比如主攻to B業務,核心客戶包括很多大公司、國家部門等。

事實上,周鴻禕在自傳裡介紹過回歸A股的一項重要原因:國家安全。

“曾經,某個國家監管部門領導來找我聊天,調到國家對互聯網安全有極大的擔憂和期望,也希望360回歸承擔起構建網路安全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指責,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這是我開始考慮私有化的起始點。”

這些變化有跡可循。

比如今年9月,周鴻禕在朋友圈裡發佈一張身穿警服出現先在360網路安全回應中心的照片,引發猜想,最終官方回復稱:這是周鴻禕受邀參加電視劇《執行法官》拍攝時的劇照,老周在劇中飾演一名公安部門警官。

10月,360又宣佈,在雄安新區成立“河北雄安新區三六零網路空間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自此成為首家正式落地雄安新區的網路安全企業。

當周鴻禕與國家安全捆綁在一起時,昔日在互聯網圈的戰鬥模式,也就沒什麼繼續的必要了。

事實上,在周鴻禕隱逸江湖的這一年,中國互聯網完成了一次大洗牌——騰訊和阿裡市值突破3千億美元,中國互聯網變成了“二馬齊奔”的時代,百度一度掉隊,如今又頂著人工智慧的光環在奮力追趕。“宿遷之光”劉強東開始擁有了發言權,而美團的王興已經在開始探索互聯網下半場的邊界。

在那篇《人民想念周鴻禕》的文章出來後,匿跡許久的周鴻禕回了一篇《致想念我的人民》:“其實我知道,大家也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講真話的人,是想念挑戰者,也是想念互聯網的炮火聲。”

隨著360借殼上市消息落定,它回歸A股的腳步已經清晰可見,但人們曾經熟悉的那個周鴻禕可能不會再現了。

周鴻禕一直很欣賞萬維鋼。後者在著作《智識分子》中介紹了很多戰勝家庭局限的人,繼而對英雄做出了這樣的定義——

“所謂英雄,就是超越了階層出身,超越了周邊環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絕按照任何設定好的程式列事,不能被大資料預測,能給世界帶來驚喜,最不像機器人的人”。

但如今,你很難鑒定緘默者周鴻禕的標籤了:鬥士?顛覆者?英雄?機器?似乎都是,似乎也都不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