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林七十二絕技具體功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享之十七

65.沙包功

沙包功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然剛柔互濟, 亦如剛柔法之非專恃陽剛之勁而勝人也。 練時先植木為架, 左右前後各懸沙包若干。 每包之重約五六斤, 包之多寡亦無一定。 所懸之繩, 宜堅韌, 包之高度與肩平。 人居架之中央, 踏定馬步或弓步。 先用單拳擊一沙包, 使之向外蕩出, 待其蕩回時, 更猛力擊之, 務使手腕靈敏。 單拳之後, 進而習雙拳。 先同時向前面之兩沙包衝擊, 數月之後, 即參差行之。 先右拳擊出一沙包, 右拳收回, 左拳繼之。 左拳收回時, 適右面沙包蕩回, 即更用右拳衝擊之。 如是更翻擊蕩,

日必數百度。 前面既練習純熟, 則更左右兩側, 亦先同時雙沖, 更進而參差演之。 純熟後, 再前側並行。 先雙拳前沖, 繼收回向左右沖;左右收回再前擊, 更迭行之。 既熟再並參差之法, 先向前後向兩側, 參差迭行之, 至此則兩手可以參差擊四沙包;須手眼敏捷, 若一遲鈍, 則身必為沙包所中, 非練習有素不可。 至四個練習純熟, 更加後面兩個。 先以上法, 前面左右擊之, 然後收拳用兩肘之力, 向後撐擊, 亦先並擊而後參差行之。 純熟後, 再于前正中加一個, 用頭頂擊。 再于左右增加兩個, 用兩肩左右撞擊, 再由腦後方加入一個沙包。 此時已能擊十個沙包, 功已大半成就, 惟尚系固定足步之法, 然後更進而練習活步擊法。 跳躍來往而擊之以拳,
拳所不及者, 則用腳、膝、肩、膀等部助擊之, 務使全身輕靈敏捷, 如打梨花之拳, 左右前後, 無所不至, 而功造大成矣。 至此對多人圍攻, 亦如沙包之被數, 故沙包之功, 實為少林寺普習應鬥之法, 最切於實用者也。

66.點石功

點石功為硬功外壯, 屬陽剛之勁。 此種功夫,

專練指頂之力, 與拈花功大同小異, 亦殺手之一。 又類似軟功中之一指禪、拈花功之著力處在指面, 此則在指頭。 一指禪能不著身而傷人, 或隔物以取人, 此則必須指著人體, 始克見效, 其區別如是而已。 練成之後, 以指觸人, 亦同一指禪略似。 練法極為簡單, 使勁並中、食二指, 直伸於前, 無名指與小指屈於掌心緊貼, 拇指則扣無名小指, 如捏劍訣之形狀, 然後即用中、食二指頭, 向堅硬之物上, 用力點刺之, 日久自能成功。 惟初時取黏土苦幹, 加膠水拌和之, 入臼搗之, 使極柔韌, 製成一方塊, 待幹後, 即用紅筆劃無數圓圈於其上, 標明數目, 然後依次點之。 先點第一圈, 歷數月之久, 始有微陷;繼點第二圈, 為日略減, 即有陷;如是每點一圈, 必減數日,
至後每數十點即陷;漸至數點即陷, 終而至於觸指即陷, 然亦須二年苦功。 自是以後, 則易青石點之, 悉依前法, 其功夫之循序而進也, 亦與前若合符契。 又二年余,青石亦觸指即陷,而其功成矣。

67.拔山功

拔山功為硬功內壯, 屬陰柔之勁, 此為提掣之功,

完全用手腕之虛力, 以挫敗敵人者。 先用丈許木樁, 銳其末端, 埋入地下約半樁而強。 其四旁泥土中, 又多砂石築實, 使樁絲毫不能移動。 然後每日用拇、中、食三指緊扣木樁, 極力上提。 先固如侏儒撼山, 徒見費力, 而無效驗之可言。 持之既久, 指腕之力日增, 則樁以逐漸上升, 以至完全拔出泥土為止。 練習時宜平聚其力而上提, 切不可向旁側扭搖。 拔起之後, 更易鐵樁, 深入加半, 依法試習之, 亦至拔起為度。 至此則陽剛之勁已足, 乃憑空行之如鷹爪力法。 練其陰柔之勁, 則技始臻大成。 至此則無論為人為物, 只須一舉手間, 則勝負定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