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為刀俎 誰為魚肉?保險業的爭鋒開始了

果然不出市場所料, 騰訊推出了保險服務——微寶, 其實就是騰訊利用微信巨大的流量開始銷售保險產品用來變現。 在這個由技術主導的時代, 相信所有保險業和金融業人士, 對於騰訊的這個舉動感到了一種震動。

此前的案例是, 一旦某個行業被bat盯上了, 這個行業的就會變天, 概莫能外。 最近幾年, bat等互聯網新貴對金融業發起來了一輪又一輪進攻, 由於各種複雜原因, 銀行業節節敗退的時候, 拼死奮戰, 暫時守住了大型企業, 大額支付領域等等, 硝煙只是在消費、小額、協力廠商支付領域蔓延。

但是對於保險業而言,

筆者認為幾乎沒有這樣的護城河, 保險業在互聯網公司的衝擊之下, 不僅沒有還手之力, 就連招架之功都談不上。

經過幾年的滲透, bat囊括了保險業幾乎所有保險業態的牌照:騰訊集團旗下有眾安保險、和泰人壽、香港英華傑保險、微民保險;阿裡巴巴集團旗下有眾安保險、國泰財險、信美相互保險、杭州保進保險代理公司;百度集團旗下有百安保險、黑龍江保龍江保險經紀, 並擬于臺胞10億成立財險公司, 京東也已經有了京東保險。

金融業是一個強監管行業, 牌照尤為重要, 一旦有了牌照相當於獲得了護身符, 未來的經營只要在合法合規的範圍之內, 就可以任意馳騁市場了。

由於歷史及各種複雜原因,

中國的保險業目前呈現寡頭壟斷局面, 幾家大型保險公司佔有市場絕對份額, 最近今年成立的小型保險公司很難長大, 這幾年中小型保險公司試圖通過萬能險彎道超車, 但是在金融風險預期高的前提下, 在金融反腐的背景下, 這種局勢在今年前半年嘎然而止。

與此同時, 我國目前的保險密度、保險深度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 保險產品單一, 保險銷售不規範、保險服務參差不齊, 保險理賠難, 保險投資水準低等等問題依然籠罩著保險業。

騰訊採取的策略是跟保險公司合作, 每個類型的保險產品僅僅只選擇兩三種, 也就是說同樣的保險產品只有很個別的公司才可能進入騰訊的用戶端進行銷售, 可以預見未來的趨勢很可能是,

一旦進入騰訊的法眼, 被騰訊相中的產品將會一飛沖天, 而沒有進入騰訊的將很可能籍籍無名, 打入冷宮, 此前互聯網巨頭進入一個新行業採取的策略就是如此, 這對於保險公司來講是一個嚴酷的現實。

可以非常肯定, 互聯網巨頭進入保險業將在一個不長的時間裡改變目前中國保險業的格局, 也將打破中國保險公司現有的銷售體系、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等等。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保險業的爭鋒其實才剛剛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