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領全球化 中國需處理好三層關係

去年全球“黑天鵝”事件頻出, 特朗普勝選、英國退歐都遠超傳統政治與學界精英的預期, 讓人擔憂維持數十年的全球化趨勢會發生逆轉。 而以往正是借助於全球化進程, 中國的資源要素得以在全球範圍內充分交換, 包括貿易、資本、資訊、人員的自由流通, 促進了中國生產力和收入的大幅提升。 這在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的同時, 也為世界保持相當長時間的和平做出了貢獻。

然而, 如今全球化勢頭出現逆轉態勢, 一個又一個政治“黑天鵝”事件在世界各地上演, 如何看待全球化的未來?中國在逆全球化的過程中,

又應擔當何種角色?

從筆者觀察到的觀點來看, 當前市場對逆全球化態勢對中國的影響有兩個典型的判斷。 一種是認為, 美國放棄全球化戰略對中國而言是莫大的機遇、天大的好事, 中國可以扛起全球化的大旗, 以提升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與國際地位;而另一種則認為, 中國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 與全球化的進程高度相關, 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受益最多, 一旦形勢反轉, 中國首當其衝, 前路將舉步維艱。

在筆者看來, 上述兩種觀點都過多強調了問題的一面, 而忽視了問題的另一面。 于筆者而言, 既然逆全球化態勢日盛的情況客觀存在, 認真分析未來逆全球化態勢下, 中國可能面臨的機遇與風險, 是更為理性冷靜的應對之法。

毫無疑問, 逆全球化態勢並不符合經濟規律, 也很難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同。 正如習近平主席年初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旨發言中所指出的, 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 國際金融危機也不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產物, 而是金融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的結果。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 既不符合事實, 也無助於問題解決。

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上提到中國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在筆者看來, 這是一個積極的表態, 表明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正在承擔更多的責任, 如果應對得力, 將有助於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問題是如何引領全球化進程。 筆者認為, 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有所預期並做好充分準備, 既要有所作為, 又要防止過於冒進, 增加自身風險, 特別是需要慎重處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關係, 才能在引領全球化進程中走得更穩:

第一, 處理好中美之間的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諸多貿易保護的言論, 與中國開放市場、積極推進全球化進程的表態有較大的衝突, 預計未來二者在全球化觀念上不一致的情形會進一步增加。 實際上, 筆者在前幾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便觀察到這一現象, 並發表文章《中國經濟新常態和外交非常態》, 提及近年來中美兩國不僅在高科技貿易限制、南海爭端、網路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上分歧不斷,

就連一向被視作中美利益交匯點的經濟領域中衝突也在上升, 特別是特朗普對中國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匯率操縱的指責, 是矛盾升級的體現。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將中美摩擦背後的實質歸納為“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傳統衝突”, 從這個角度來看, 中美兩國摩擦增加是歷史必然, 但兩國也有很深厚的共同利益, 對全球的繁榮和和平有廣泛的影響。 所以如何把握中美關係, 考驗政治智慧。

在中美貿易衝突方面, 筆者認為, 中國前期的沉穩應對, 不急於出招, 但通過穩定匯率, 避免落人匯率操縱口實的做法是不錯的。 目前來看, 特朗普一意孤行大打貿易戰的可能性在下降。 中國有廣闊的市場, 有很多重要產品的內需市場,

也是美國諸多公司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未來借鑒早前美日貿易戰的經驗教訓, 中國加大開放國內市場, 增加對美國進口而非限制對美出口, 進一步開放金融和其他服務業, 積極和美國談判雙邊投資協定, 都有可能減少中美貿易的衝突。

第二, 處理好全球化與國內改革的關係。

國際上有一種批評聲音認為, 中國雖然想引領國際化, 但國內壁壘仍較為嚴重, 實際上是貿易保護嚴重的國家, 難以承擔引領全球化的重任。 這個判斷是有失偏頗的, 但也提醒我們, 當前中國在勞動力市場化、環保、國企保護、國家補貼、專利保護、利率匯率市場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改進需要, 改革也需要持續推進, 才能更好適應與引領全球化。

但從另一方面,筆者認為,仍要警惕冒進思維,應堅持以自身需要為主,按照既定步驟穩步推進改革,切不可增加國內經濟風險和打亂改革部署,應重視在全球化與國內改革方面協調推進。

第三,處理好專案收益與風險的關係。

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倡議的亞投行也是中國融入全球、加速開放的最佳體現。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都是贊許和希望積極參與的。

當然,“一帶一路”也應避免急功近利,畢竟全球領導力的提升是個自然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操之過急可能會適得其反,容易引發他國對安全問題的擔憂。同時,也需要關注“一帶一路”推進中可能存在的經濟風險,特別是對不成熟政治經濟體的投資,如何處理好專案收益與風險評估十分重要。

總之,筆者認為,在逆全球化思潮日益明顯的當下,中國確實需要像中國領導人已經顯露出的那樣直面現實,敢於擔當,發揮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對引領全球化可能存在的風險也要有充分預期,審慎處理好中美關係、處理好全球化與國內改革的關係,同時審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讓全球化進程走得更穩,才能走得更遠。

(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但從另一方面,筆者認為,仍要警惕冒進思維,應堅持以自身需要為主,按照既定步驟穩步推進改革,切不可增加國內經濟風險和打亂改革部署,應重視在全球化與國內改革方面協調推進。

第三,處理好專案收益與風險的關係。

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倡議的亞投行也是中國融入全球、加速開放的最佳體現。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都是贊許和希望積極參與的。

當然,“一帶一路”也應避免急功近利,畢竟全球領導力的提升是個自然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操之過急可能會適得其反,容易引發他國對安全問題的擔憂。同時,也需要關注“一帶一路”推進中可能存在的經濟風險,特別是對不成熟政治經濟體的投資,如何處理好專案收益與風險評估十分重要。

總之,筆者認為,在逆全球化思潮日益明顯的當下,中國確實需要像中國領導人已經顯露出的那樣直面現實,敢於擔當,發揮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對引領全球化可能存在的風險也要有充分預期,審慎處理好中美關係、處理好全球化與國內改革的關係,同時審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讓全球化進程走得更穩,才能走得更遠。

(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