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十一擦亮眼睛!第一批“電子商務黑名單”企業公佈

截至目前, 在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上有關部門共用的黑名單資訊中, 共梳理出電子商務黑名單企業6440家, 其中首批500家已在“信用中國”網站公佈。

問題不少的電商平臺

但是部分網購消費侵權問題仍然存在, 屢禁不止, 特別“雙11”期間, 在銷售規模大幅度攀升的壓力下, 這部分問題和矛盾進一步擴大激化, 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構成威脅。 通常表現為在價格方面, 售後服務方面和產品品質方面。

如部分商家採用“先抬價後打折”的方式, 營造打折聲勢, 甚至有的商家長期在“特賣”或“打折”的老款標注上“強烈推薦”和“熱銷”, 給消費者帶來了錯誤的認識。 各種暗含“水分”的打折促銷, 在傷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 也引發消費者對電商的信任危機。

嚴重失信企業黑名單

近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雙11”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工作媒體通氣會,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周民介紹了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有關情況,

截至目前, 在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上有關部門共用的黑名單資訊中(文末附名單), 共梳理出電子商務黑名單企業6440家, 其中首批500家已在“信用中國”網站公佈。

會上, 由中國改革報社牽頭制的2017年度《電子商務領域信用風險“雙十一”預警報告》(以下簡稱《預警報告》)也正式發佈, 報告總結了我國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新進展, 歸納出消費者和商家需要防範的信用風險, 並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同時還發佈了10個誠信典型案例和10個失信典型案例。

距離雙十一大促已經越來越近了, 據瞭解, 國家發展改革委正組織協力廠商機構對“雙11”活動期間各主要電商平臺的相關承諾兌現情況進行資料跟蹤與測評分析,

委託信用服務機構在產品品質、產品銷售與服務、產品價格、物流服務等各環節開展信用監測, 完善電子商務領域信用記錄。 據悉, 今年“雙十一”過後, 中國改革報社還將會同有關方面編制發佈《2017“雙十一”網購綜合信用評估報告》。

當然, 對於大眾而言, 趕緊查閱下首批企業名單吧!雙十一一定要避開這些坑!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