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歲成名,18歲進哈佛,29歲奧斯卡影后,她是怎麼做到的?

8歲開始素食主義, 13歲她就演了一部載入人類電影史冊的電影成名, 18歲考進哈佛大學, 29歲成為奧斯卡影后, 31歲完成婚姻大事...

這樣開掛般的人生,

上輩子娜塔莉·波特曼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 因為她的優秀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她的生活優秀, 她的學業優秀, 她的電影同樣優秀, 就連婚姻也讓人羡慕不已。

她回到哈佛演講的時候說, 成就總是美妙的, 但你得知道為何這樣做。 無數人都希望擁有像她一樣的人生, 但其實她最讓人羡慕甚至妒忌的, 不是她的人生有多開掛有多優秀, 而是在威望、財富、名聲、權勢的耳熏目染下, 她還是原來那個娜塔莉·波特曼。

從蘿莉到影后

10歲的時候, 娜塔莉·波特曼拒絕了露華濃經紀公司的兒童模特邀約, 她覺得她要做演員, 而不是模特, 她需要全心投入。

真的是早熟地可怕。

可能是這份早熟的個性, 呂克·貝松最後選擇了她, 作為《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 沒錯, 娜塔莉·波特曼那個脾氣暴躁倔強人性的暴走蘿莉。

雖然這部電影後來成為了經典, 但當時她卻是被罵得很慘, 被如此被諷刺批評, 換做一般的小朋友心靈可能早已受到嚴重打擊。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

一年之後的1995年, 她參演了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祿兩大影帝主演的《盜火線》, 在大牌雲集的這部口碑佳作中, 她還是留下了自己的經典表情。

1996年她一下子就演了3部電影, 《愛情尤物》、蒂姆·波頓的《火星人玩轉地球》、伍迪·艾倫的《人人都說我愛你》。 這三部電影在豆瓣都是7分以上的評分, 可以說都是佳片。

1999年, 當娜塔莉·波特曼再次出現在大螢幕, 她已經不是那個蘿莉型的小女孩了, 《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又讓她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標誌性角色——帕德梅·艾米達拉女王。

同年她還有一部《芳心天涯》讓她得到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8歲,她的演技終於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此後娜塔莉考進了哈佛大學,專注于大學學業,只是抽空拍攝和客串一些電影和短片。這裡推薦她2004年的一部短片《十區車站》,關於愛情與變化的思考。這部短片也出現在兩年後的電影《巴黎我愛你》裡面。

完成學業後,娜塔莉·波特曼又出演了一部十分之經典的高分電影——《V字仇殺隊》,讓許多人看著都心疼的是,她真的剃光了自己的長髮。

此後一段時間她就這麼以寸頭形象示人,換做一般的女生可能都不敢出門了。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依舊從容地做自己。

做演員是需要犧牲自己的。娜塔莉為此付出了許多,不然她換不來那麼多優秀作品。

拍《戈雅之靈》,為此學習藝術史,連續四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拍《V字仇殺隊》,為此學習了所有自由戰士相關的東西。拍《王子殿下》,為此連續笑了整整三個月。

因為她肯去努力,所以才有了2010年的《黑天鵝》,這才是一部能夠真正代表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也許憑這部作品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就是最好的證明。

總有人會問,《黑天鵝》裡面娜塔莉·波特曼真的是自己跳的芭蕾嗎?有用替身嗎?

實際上娜塔莉為了這部電影,堅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高強度訓練——每天5至8小時的舞蹈和游泳培訓,並且嚴格控制飲食,瘦了二十多磅。這樣一來,導演還需要花心思找替身?

整部電影完全可以說就是她的真實寫照,再加上她4歲就開始學芭蕾,她骨子裡還是個芭蕾舞者。她也是像主角這麼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如果不優秀,那就真的是件怪事了。

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她還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半,戀愛3年順利進入婚姻殿堂,那年她31歲。

結婚之後,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品質有所下降,包括《雷神》、《拿起槍的簡》、《第一夫人》等,評價都不算太高,但這也不影響現在已經34歲的她,她還是她,還是這麼優秀,還是這麼美麗。

拒絕被定型

1996到1999的兩年間,娜塔莉·波特曼沒有參與任何電影拍攝。她直接拒絕了《洛麗塔》和《羅密歐與茱麗葉》兩部大片,反而轉過頭去演了舞臺劇。

這個決定許多人都不能理解,因為這時候正是她演藝事業漸入佳境的時候,如果接了這兩部,基本就是能夠大紅大紫了。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年少成名並沒有讓她忘記自己是什麼。

她不願意繼續被冠以“蘿莉”的標籤,她不能被同一類的角色定型。她說,她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時候她想要演戲,想要演好戲,而不是得到所謂的金錢和名聲。於是娜塔莉·波特曼搖身一變,變成了舞臺劇演員。

當你放棄了一些東西的時候,其實你也會得到另外一些東西。通過《安妮日記》這部舞臺劇,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得到了非常大的錘煉,凱文·史派西也說過舞臺劇對於演電影有很大的作用。也許是舞臺劇不能NG的關係。

在這之後,娜塔莉就拿到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同年還有一部《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沉寂兩年,她又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又在這個演藝事業漸入佳境的時候,她選擇了專心讀大學。她似乎也不想被定型成一個純粹的演員,她是娜塔莉·波特曼,這時候18歲,是需要學習進修的時候。

金錢總會花完的,名氣終有一天也會過氣,但知識卻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誰也拿不走的財富。她以全A成績入學哈佛,4年後順利拿到哈佛心理學學士學位。然後還繼續去希伯來大學進行研究生課程,再之後才回到電影事業,不久便拍了《V字仇殺隊》。

她說,她不想要被“蘿莉”形象定型,也不會被電影限制她的人生。娜塔莉·波特曼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她也就往著自己的方向義無反顧著。

在聚光燈下的娛樂圈,還能夠如此清醒地認識自己,為屬於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這真的不像是一個20歲孩子能夠辦到的。就算不在名利大染缸的娛樂圈,普通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也會被眼前的利益和其他人的三言兩語所迷惑,變成了其他人口中的模子。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

優秀不是指功成名就

金錢和名聲真的很容易迷惑人,讓人迷失自己的方向。許多人羡慕娜塔莉·波特曼,羡慕她能這麼早就能演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羡慕她這麼聰明能考進哈佛,羡慕她不到30歲就拿到奧斯卡影后,羡慕她進入福布斯財富榜,羡慕她人生才過了不到一半,就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如果我也有這樣的人生履歷就好了,只是體現一個人優秀的,並不是表面上的光環,而是一個人的選擇和行為。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並不優秀,但也依靠各種旁門左道也能名利雙收,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名人出現各種醜聞,各種人設崩塌。

娜塔莉·波特曼卻幾乎沒有的負面新聞,有也只是對她表演的不認可而已,沒有一堆前男友,與八卦毫不搭邊。這和她對於很多事情的選擇做法分不開的。

一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就很能體現出這個人是不是優秀的人。如果不是自己足夠優秀,面對大片的邀約大概也會低下頭接受,如果她是這樣的人,那恐怕就沒有今天的娜塔莉·波特曼了。

不要被表面上的光環和利益迷惑了,那些東西並不能持久,時間一過,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沒得到。我們必須瞭解自己有多少斤兩,像娜塔莉·波特曼一樣,演技不夠就去演舞臺劇,能演大片,不代表能演好;知識不夠就去讀書,演員只是職業,並不是全部的自己,演好電影也需要更好的自己去支撐。

優秀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你能不被俗世迷惑,做出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的選擇。這些選擇是自己想要的,並為之努力,努力,努力。

成就總是美妙的,但你得知道為何這樣做。不要為了有所成就而有所成就,想想如今多少人都為了錢財累了一輩子,為了名聲幻想了多少所謂的可能,但那真的是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也許你的同事就是這樣每天不知忙碌著什麼,甚至你的父母也是如此,僅僅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能買更多東西?恐怕只是別人這麼認為而已吧。

你自己呢,有沒有拷問過自己,奮鬥的理由。如果是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拼搏,你應該知道離你想要的東西越來越近,那又為什麼會感到痛苦?

就像你的目標是往銀行存100萬,每年存了10萬,每年都離目標有所接近,每天想一想,都會感到開心。除非那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更想要打王者榮耀,打上王者,那掙錢就變成了痛苦,打遊戲變成了快樂,每贏一盤排位都異常興奮。

如果是自己想要的,那過程理應是種享受。當努力變成了一種享受,你離優秀就不會遙遠了。

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是爆發出來的。

——《黑天鵝》

同年她還有一部《芳心天涯》讓她得到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8歲,她的演技終於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此後娜塔莉考進了哈佛大學,專注于大學學業,只是抽空拍攝和客串一些電影和短片。這裡推薦她2004年的一部短片《十區車站》,關於愛情與變化的思考。這部短片也出現在兩年後的電影《巴黎我愛你》裡面。

完成學業後,娜塔莉·波特曼又出演了一部十分之經典的高分電影——《V字仇殺隊》,讓許多人看著都心疼的是,她真的剃光了自己的長髮。

此後一段時間她就這麼以寸頭形象示人,換做一般的女生可能都不敢出門了。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依舊從容地做自己。

做演員是需要犧牲自己的。娜塔莉為此付出了許多,不然她換不來那麼多優秀作品。

拍《戈雅之靈》,為此學習藝術史,連續四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拍《V字仇殺隊》,為此學習了所有自由戰士相關的東西。拍《王子殿下》,為此連續笑了整整三個月。

因為她肯去努力,所以才有了2010年的《黑天鵝》,這才是一部能夠真正代表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也許憑這部作品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就是最好的證明。

總有人會問,《黑天鵝》裡面娜塔莉·波特曼真的是自己跳的芭蕾嗎?有用替身嗎?

實際上娜塔莉為了這部電影,堅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高強度訓練——每天5至8小時的舞蹈和游泳培訓,並且嚴格控制飲食,瘦了二十多磅。這樣一來,導演還需要花心思找替身?

整部電影完全可以說就是她的真實寫照,再加上她4歲就開始學芭蕾,她骨子裡還是個芭蕾舞者。她也是像主角這麼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如果不優秀,那就真的是件怪事了。

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她還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半,戀愛3年順利進入婚姻殿堂,那年她31歲。

結婚之後,娜塔莉·波特曼的電影品質有所下降,包括《雷神》、《拿起槍的簡》、《第一夫人》等,評價都不算太高,但這也不影響現在已經34歲的她,她還是她,還是這麼優秀,還是這麼美麗。

拒絕被定型

1996到1999的兩年間,娜塔莉·波特曼沒有參與任何電影拍攝。她直接拒絕了《洛麗塔》和《羅密歐與茱麗葉》兩部大片,反而轉過頭去演了舞臺劇。

這個決定許多人都不能理解,因為這時候正是她演藝事業漸入佳境的時候,如果接了這兩部,基本就是能夠大紅大紫了。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年少成名並沒有讓她忘記自己是什麼。

她不願意繼續被冠以“蘿莉”的標籤,她不能被同一類的角色定型。她說,她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時候她想要演戲,想要演好戲,而不是得到所謂的金錢和名聲。於是娜塔莉·波特曼搖身一變,變成了舞臺劇演員。

當你放棄了一些東西的時候,其實你也會得到另外一些東西。通過《安妮日記》這部舞臺劇,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得到了非常大的錘煉,凱文·史派西也說過舞臺劇對於演電影有很大的作用。也許是舞臺劇不能NG的關係。

在這之後,娜塔莉就拿到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同年還有一部《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沉寂兩年,她又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又在這個演藝事業漸入佳境的時候,她選擇了專心讀大學。她似乎也不想被定型成一個純粹的演員,她是娜塔莉·波特曼,這時候18歲,是需要學習進修的時候。

金錢總會花完的,名氣終有一天也會過氣,但知識卻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誰也拿不走的財富。她以全A成績入學哈佛,4年後順利拿到哈佛心理學學士學位。然後還繼續去希伯來大學進行研究生課程,再之後才回到電影事業,不久便拍了《V字仇殺隊》。

她說,她不想要被“蘿莉”形象定型,也不會被電影限制她的人生。娜塔莉·波特曼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她也就往著自己的方向義無反顧著。

在聚光燈下的娛樂圈,還能夠如此清醒地認識自己,為屬於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這真的不像是一個20歲孩子能夠辦到的。就算不在名利大染缸的娛樂圈,普通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也會被眼前的利益和其他人的三言兩語所迷惑,變成了其他人口中的模子。

還好她是娜塔莉·波特曼。

優秀不是指功成名就

金錢和名聲真的很容易迷惑人,讓人迷失自己的方向。許多人羡慕娜塔莉·波特曼,羡慕她能這麼早就能演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羡慕她這麼聰明能考進哈佛,羡慕她不到30歲就拿到奧斯卡影后,羡慕她進入福布斯財富榜,羡慕她人生才過了不到一半,就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如果我也有這樣的人生履歷就好了,只是體現一個人優秀的,並不是表面上的光環,而是一個人的選擇和行為。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並不優秀,但也依靠各種旁門左道也能名利雙收,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名人出現各種醜聞,各種人設崩塌。

娜塔莉·波特曼卻幾乎沒有的負面新聞,有也只是對她表演的不認可而已,沒有一堆前男友,與八卦毫不搭邊。這和她對於很多事情的選擇做法分不開的。

一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就很能體現出這個人是不是優秀的人。如果不是自己足夠優秀,面對大片的邀約大概也會低下頭接受,如果她是這樣的人,那恐怕就沒有今天的娜塔莉·波特曼了。

不要被表面上的光環和利益迷惑了,那些東西並不能持久,時間一過,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沒得到。我們必須瞭解自己有多少斤兩,像娜塔莉·波特曼一樣,演技不夠就去演舞臺劇,能演大片,不代表能演好;知識不夠就去讀書,演員只是職業,並不是全部的自己,演好電影也需要更好的自己去支撐。

優秀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你能不被俗世迷惑,做出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的選擇。這些選擇是自己想要的,並為之努力,努力,努力。

成就總是美妙的,但你得知道為何這樣做。不要為了有所成就而有所成就,想想如今多少人都為了錢財累了一輩子,為了名聲幻想了多少所謂的可能,但那真的是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也許你的同事就是這樣每天不知忙碌著什麼,甚至你的父母也是如此,僅僅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能買更多東西?恐怕只是別人這麼認為而已吧。

你自己呢,有沒有拷問過自己,奮鬥的理由。如果是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拼搏,你應該知道離你想要的東西越來越近,那又為什麼會感到痛苦?

就像你的目標是往銀行存100萬,每年存了10萬,每年都離目標有所接近,每天想一想,都會感到開心。除非那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更想要打王者榮耀,打上王者,那掙錢就變成了痛苦,打遊戲變成了快樂,每贏一盤排位都異常興奮。

如果是自己想要的,那過程理應是種享受。當努力變成了一種享受,你離優秀就不會遙遠了。

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是爆發出來的。

——《黑天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