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停“散亂汙”企業項目360個!壽光這一重拳效應還會持續嗎?

為督查推進市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戰略重點落實到位, 統籌抓好“四個城市”建設各項工作, 根據會議提出的“九大攻堅戰”, 按照可量化、可考核的要求, 確定了督查落實的重要工作事項, 明確了牽頭督查推進責任, 現將“文化文明攻堅戰” “安全環保攻堅戰”“基層黨建攻堅戰”進展情況通報如下:

“文化文明攻堅戰”進展情況

道德典型選樹成果豐碩。 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壽光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村鎮、社區)等各類典型選樹活動, 今年以來, 已推薦評選壽光好人64人,

濰坊好人13人, 山東好人6人, 中國好人3人, 全市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達到18人, 居全省縣級市前列;侯鎮村民李金鳳入選濰坊第六屆道德模範。

志願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為實現志願服務制度化, 我市于年初建設成立了志願服務中心, 並于8月份成立了志願服務聯合會。 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了“學雷鋒、講文明”主題志願服務、“文明創建·黨員先行”志願服務、“共創文明城、志願我先行”文明週末志願服務進社區等活動, 並組織了首屆志願服務公益專案創投大賽和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推薦評選, 先後推出了“萬名志願者助力創城”等優秀志願服務專案, 扶持培育了“蒲公英”“睿陽”“天平”等一大批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全市各類志願者服務隊達到 100 多支,

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17.6萬人, 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之一, 志願者的身影已成為菜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大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場所建設。 在改造提升現有文化場所的基礎上, 提出新建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少年宮、賈思勰紀念館以及部分民營場館, 形成規模態勢, 放大文化影響。 打造“兩個基地”, 即將市文化中心打造成為群眾藝術培訓基地, 將歷史文化中心打造成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加快推進文化中心演藝排練大廳、美術館新館和壽光紅色文化展覽館建設。 探索推進了“星級評定”模式、“總分館”模式、文體場所共用等創新性基層文化陣地建設。 出臺了《壽光市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星級評定工作實施方案》,

推進村級核心價值觀廣場(文體大院)建設, 年內建成100處村級文化廣場。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今年組織舉辦了菜博會、文博會、“文藝四季”、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文化惠民消費季”等活動, 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 進一步營造全市文化氛圍。 實施全民文化藝術普及工程, 成立全市公益文化藝術培訓聯盟, 目前已在全市範圍內招募公益性培訓聯盟成員, 開展舞蹈、音樂等各類公益培訓, 讓更多的人參與文化, 愛好文藝。 壽光市文化館組織開展了“跟我學藝術”公益性培訓班, 開設聲樂初級、聲樂高級、廣場舞、京劇、民族舞、交誼舞等課程, 每月共計培訓輔導文藝愛好者八百余人次;館辦舞蹈團、民樂團、合唱團的文藝骨幹每週定期排練、上課,

每月共計培訓輔導文藝骨幹五百餘人次。 積極開展“京劇藝術進校園”“曲藝藝術進校園”等活動, 已選派業務人員在壽光市明珠小學、壽光市建橋中學小學部、壽光市實驗小學和濰坊科技學院免費開設京劇和曲藝課程, 讓傳統藝術在校園生根發芽。

加快文化產業與文化項目建設。 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 充分發揮歷史文化中心、軟體園、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等文化產業專案的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 重點打造城市書房、極地海洋世界、漢文化產業園、齊魯書畫藝術品總部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設。 優化全市文化產業佈局, 為“文化名市”建設提供產業之城。 城市書房一、二樓壽光書城項目已基本完成,

年底之前正式運營;齊魯藝術品總部建築主體已完成, 內部美術館及多功能廳裝修進行中。 市文化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正在積極策劃籌備中, 引進專業團隊運作運營, 引領全市文化產業發展, 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 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60億。

全面叫響“農聖故里·文明壽光”特色文化品牌。 出版了中華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叢書, 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專案、“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專案;中華漢文化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 鹽業博物館已列入生態旅遊PPP項目重新啟動;成立了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委員會籌備領導小組, 申報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二級學會材料已著手準備;“文藝四季”系列活動有序推進, 舉辦了鄧麗君經典歌曲演唱會、“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展·山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山東壽光巡迴展、張文南菜農攝影展等20多項展覽展示活動;在山東衛視黃金時段播出了“農聖故里·文明壽光”形象宣傳片,與央視發現之旅頻道聯合攝製“文化名市”專題片工作已全面啟動。

10月份以來,圍繞十九大、新舊動能轉換、幹部作風提升等主題,在上級媒體刊播稿件50餘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超級工程欄目》、山東電視臺專題片《奮力走在前列》重點報導我市現代農業發展,中新社、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濰坊日報、濰坊電視臺等對三元朱村、十九大代表王樂義、聖城“鐵軍”等都做了重頭報導。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大調研,意識形態工作經驗做法被《支部生活》《山東宣傳資訊》《濰坊宣傳工作簡報》採用刊發,我市在濰坊市宣傳部長暨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加強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印發了《壽光市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職責》(壽意聯辦發〔2017〕1號),進一步明確了聯席會議及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職責,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述職、年度考核和巡察內容,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執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檢查內容。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起草了開展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活動實施方案、意識形態領域網格化工作體系實施方案,正在徵求相關單位意見。

“安全環保攻堅戰”進展情況

出重拳,關停 “散亂汙”企業(項目)360個。為進一步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品質,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我市於今年5月中旬至6月底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環保問題大排查行動,對全市境內環境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各類工業企業2680家。針對發現的各類環保問題,我市又進行研究制定了分類整治措施,並對“散亂汙”企業(項目)進行關閉取締。各鎮街區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採取強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散亂汙”企業(項目)關閉取締工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市級領導及市環保部門先後多次進行專項督導,確保了關閉取締工作扎實推進。到目前為止,全市已關閉取締“散亂汙”企業(項目)207個,停止生產153個。

補短板,實施固廢綜合整治,建設危廢處置中心。通過開展以工業固廢、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我市固廢管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為實現我市固體廢物監管制度化,我市印發了《壽光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辦法》,建立了固體廢物綜合監管體系,住建、環保、農業等部門各負其責做好監管工作,各鎮(街區)落實好屬地管理職責。同時,為做好我市危險廢物處置工作,壽光市東城水務有限公司與青島北控資源與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濰坊北控水務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籌建了壽光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工程(一期)專案,該項目投資1.7億元,目前工程建設進度已完成85%,預計2017年12月底建成,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我市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能力。

強監管,完善“智慧環保”資訊化平臺。針對我市的環境監管工作量大、面廣、點散、人手不足以及環境違法行為隱蔽性強、不易及時發現等問題,我市啟動了“智慧環保”項目建設,在一期專案基礎上,今年主要從三方面完善系統:一是建設環境綜合統計分析系統,該系統能夠為環保決策、及時掌握環境品質情況提供基礎資料支援;二是建設污染源全過程監控監管系統,該系統能夠即時、全面掌握企業污染設施運行及排汙情況,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的發生;三是建設網格化環境監管系統,該系統通過網格劃分、明確責任人及相關責任,可以極大提高環境監管效率。今年以來,我市通過“智慧環保”系統進行現場檢查652次,實施行政處罰348件,處罰金額1468萬元,有力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通過實施資訊化監管,大大提升了我市環境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準。

多措並舉 大力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據統計,全市每年農作物秸稈總量約為195.86萬噸,其中小麥秸稈約35.42萬噸,玉米秸稈約44.4萬噸,棉花秸稈約8.84萬噸,蔬菜秸稈數量約為106萬噸,其它秸稈1.2萬噸。目前,全市農作物秸稈迴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其中,糧食作物秸稈利用率97%以上;棉花秸稈綜合利用率100%。

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主要採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今年,修訂完善了《壽光市蔬菜廢棄物迴圈利用暫行管理辦法》。在2016年執行一年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完善了財政補貼額度,並以市政府檔下發各鎮街區執行。同時,通過公開招標,濰坊市德勇資產評估事務所中標,對我市的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加工利用蔬菜秸稈數量進行評估核定,現正在核定中。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廢棄物暫存點建設。通過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制定了暫存點建設規範與標準,指導暫存點建設,著眼從實際出發實行秸稈廢棄物定點收集存放,方便綜合利用企業運輸加工。目前,在全市鄉級及以上道路沿線設置農業生產廢棄物暫存點848處。三是積極引進秸稈迴圈利用模式。全市引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企業共17家,其中已建成的14家,設計年處理能力101萬噸,到目前,共處理蔬菜秸稈80多萬噸。

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效顯著。今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特別是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全市開展了以“建設施、場外清、無異味”為重點的畜禽糞汙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提高污染防治水準。一是建設施。要求以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到100%和豬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為目標,帶動全市所有養殖場達到相關要求。突出抓好了沉澱池、堆糞場建設,今年新建了2000多個糞汙處理設施,目前我市1139個規模場設施配建率達到了97.5%。二是場外清。就是所有養殖場做到場外無亂堆糞便、無糞水直排現象。通過不斷加大巡查力度,對污染整治不徹底、糞水外排的養殖場戶,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養殖戶將治理措施落到實處,確保養殖糞汙零排放。三是無異味。就是要求特別是離居民區近的養殖場採取措施減輕異味,使周圍居民無投訴現象。下步,我市將針對群眾反應養殖污染氣味較大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從養殖場(戶)環保、用地、建設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入手進行查處。對污染嚴重的養殖場(戶),組織環保、國土、電力等等部門聯合執法,採取綜合措施,嚴管重罰,該關停就關停,該清理的要清理,使養殖戶認識到養殖污染的危害性,自覺進行養殖污染整治,防止養殖污染反彈。

揚塵防治強化責任出實招,嚴格標準抓提升,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提高城市環境品質。

建築工地揚塵防治。全面落實建築工地揚塵控制措施,嚴格執行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管理要求,實行“六不”標準。本月累計巡查工地48個項目,551個單體,下達停工整改通知書6份,限期整改通知書10份,隱患整改通知單3份,抽查記錄14份。通過集中整治和持續不斷的推進,我市建築施工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施工現場環境面貌顯著改觀。

市政工地揚塵防治。一是簽定《安全文明施工責任狀》,明確責任、標準,對照檢查,獎懲分明。二是把揚塵治理與中標單位利益結合,對揚塵存在問題,治理不到位的揚塵費用進行扣減。三是加強檢查巡查,本月累計檢查工地揚塵40餘人次,下發整改通知5份,有效的控制了揚塵污染。

商品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企業揚塵防治。我市現有商混企業22家。從年初至今,有6家企業停產,1家企業正在搬遷,正常生產經營的僅有15家企業。截至目前,除停產、搬遷企業外,其他企業均以不同方式進行了揚塵防控。

控制道路揚塵。對城市主要道路全面實施灑水和濕式清掃,遇乾旱、高溫、大風天氣適當增加清掃和灑水頻次,雨後重點加大了對工地出入口帶泥的清理和雨後路面塵土的清理。下一步,繼續擴大灑水和濕式機械化清掃範圍,不斷提高機械化作業水準。

渣土運輸污染防治。繼續加大定點檢查與動態巡查的執法力度。在本月整治活動中,城管執法大隊共出動執法人員60余人,車輛72台次,24小時不間斷巡查。嚴格實行渣土車出場前沖洗、全密閉運輸、規範化處置全程監督,落實渣土運輸管理“十個必須要求”。本月共對15起覆蓋不嚴、撒漏現象進行糾正並警告。

治理露天堆場。城管執法大隊加強巡查,對未搭設圍擋的,督促儘快搭設圍擋;對需覆蓋的,督促儘快覆蓋到位,設置防風牆;對搭設堆料棚的,督促儘快完善防塵設施,解決露天堆場的揚塵污染。

治理露天燒烤油煙塵污染。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對占道經營的燒烤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重拳整治,發現一起取締一起,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查漏補缺,嚴格管理。目前,市區內已不存在露天燒烤占道經營現象。二是不斷加強煙油污染管控,對所有餐飲業戶建立台賬,將業戶資訊登記造冊,加強管理,同時督促市區範圍內621家餐飲經營戶、3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餐廳以及100家學校食堂安裝使用油煙淨化設備,有效防控了油煙污染。

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對中心城區綠地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普查和督查,對排查出的城區綠地裸露地面,及時協調督促園林集團進行補植,本月在玫瑰園、牡丹園等公園遊園,以及南環路、銀海路等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帶進行了綠化補植,共栽植喬木417棵、花灌木800㎡、球類1020棵、模紋37000棵、草坪23000平方、草花10000棵,並在部分廣場、遊園撒播了草種,同時對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帶、景觀樹木至少每週沖洗一次,確保裸露地面綠化補植工作取得實效。

全力推進實施河長制工作。我市境內共有19條市級河道、9條鎮級河道、1處湖泊、1條幹渠,河道總長度669公里。今年以來,我市把全面實行河長制列入全市重點工作,抽調精幹人員,成立專門機構,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

目前,我市建立了市、鎮、村三級組織體系,公佈了全市河湖名錄,設立了20名市級河長、81名鎮級河長、471名村級河長;制定印發了《壽光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各牽頭部門全部編制完成了專項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要求,設置了市級河長制辦公室,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主任,市水利局局長任常務副主任,成員單位共計33個,各鎮(街區)也都設立了河長制工作辦事機構;完成了河湖問題摸底排查,編制完成了河湖問題排查報告;制定出臺了市級考核辦法和督查督辦、資訊報送等8項配套制度;通過政府採購確定了兩家水利設計院正在進行“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的編制工作;召開了民間河長聘任會議,在全市聘任了88位民間義務河長;清河行動正在進行中。河長制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任務目標都按濰坊市要求提前完成。

加快推進“兩體系一平臺”建設,建立市鎮村三級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實現隱患排查落實的閉環管理。1.全市所有危化品、冶金和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兩個體系”建設已全部完成。2.安委會辦公室已帶領各鎮街區和15個行業主管單位到章丘學習“智慧安監”平臺建設先進經驗並組織培訓,目前智慧安監網格化監管系統已開發完成,根據《網格化實名制監管名冊》錄入系統,完成各級監管範圍的確定,明確各級網格的領導人、負責人、網格管理員。智慧安監“兩體系”系統政府端開發工作基本完成,各鎮街區子系統已投入使用,智慧安監企業端巡檢系統已安裝268家,安裝巡檢點1991個。智慧安監指揮中心軟硬體基本到位,設備正在調試中。智慧安監視頻監控系統已開始安裝,侯鎮已自行開展涉危企業視頻監控系統的安裝並基本完成,全市10家企業已安裝監控系統。

探索實施紅黑名單管理制度,以嚴管重罰倒閉企業主任責任落實,確保年底前所有危化品企業、規上企業全部實現標準化監管,堅決防止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已制定並下發安全生產“紅黑名單”管理制度,並借助我市新調整後的“信用壽光”平臺,將1家企業納入安全生產“黑名單”管理。今年以來,已在壽光日報和壽光電視臺曝光112家企業1037條隱患,安全生產領域立案2673起,罰款1882.75萬元。2.按照濰坊市安監局通知,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由縣市區安監局確定,市安監局已制定並下發《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全市擬保留的85家危化品企業(以獨立公司算)已全部完成安全標準化達標工作;其中二級安全標準化企業9家,三級企業76家。282家規模以上工貿企業已達標266家,達成率94%;全部543家工貿企業已達標313家,達成率58%。預計到年底規模以上工貿企業達標100%,全部生產經營單位達標50%。

把今年確定為安全生產“固本強基年”,確定了52項重點任務,從8月份開始,國務院安委辦將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安全生產督導檢查,相關責任單位要對前期安排的消防、停產企業、化工園區等專項整治行動抓緊向前推進,對發行隱患的單位、企業,該整改的要限期整改、該停產的要立即停產、該處理的嚴肅處理,確保不出任何問題。《2017年安全生產“固本強基年”重點工作配檔表》確定的52項重點任務,已完成20項,其餘正在有序推進,每月匯總更新一次進度。9月16日,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26督查組檢查壽光材料,需要整改補充的材料目前已全部完成,預計10月份對我省安全生產大檢查開展情況進行“回頭看”檢查。

強力推進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實體化、標準化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體制,用好信訪聽證工作法、法律工作者參與調解、聘請社會專職調解員“三條途徑”,提高矛盾糾紛化解實效。1、大力推進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標準化、實體化建設。著力在全市打造以市綜治中心為指揮樞紐、鎮(街、區)綜治中心為實戰平臺、村 (社區) 綜治中心為基礎,以綜治資訊化建設為技術支撐的社會治理組織架構,目前,市綜治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設,9個鎮街的綜治中心已建成投用,975個村綜治中心已完成選址、標牌懸掛等工作。2、在城鄉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機制。根據城鄉社區不同工作架構和管理模式,將全市劃分989個網格,975個行政村按照“1+1+N”模式,14個城市社區按照“1+2+N”的模式,配備網格長989名、網格員1003名、網格信息員4334名。同時,為村(社區)網格員配備手機APP,有效發揮網格管理人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及時報送涉穩資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等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水準。3、多元化解信訪問題。綜合運用信訪聽證工作法、法律工作者參與調解、聘請社會專職調解員“三條途徑”,提高矛盾糾紛化解實效,今年以來,運用信訪聽證工作法化解矛盾糾紛130餘件,開展法治宣傳671場次,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3795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3件,調處矛盾糾紛263起。

“基層黨建攻堅戰”進展情況

扎實做好村“兩委”換屆準備工作。組織各鎮街區排查77個軟弱渙散村,市委組織部先後4次與鎮街區分析研判村情、選情,對軟弱渙散村“一村一策”制定整頓措施,目前43個村已完成整頓。立足既要順利換屆,更要選出好帶頭人的標準,全面提升村級班子建設水準,積極推進在外能人回村任職,目前已物色在外能人24名,其中已到村任職10名。

加強村級規範化建設。組織編印《農村黨建工作規範化建設指導手冊》,對村級組織設置、村幹部職責、組織生活流程等進行梳理明確,發放到所有鎮村幹部,層層開展培訓。將每月15日作為全市“農村工作日”,開展以農村社區“書記論壇”、陽光議事日、支部生活日為主要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鎮街幹部全部下沉到村,督促抓好活動開展和制度落實。以洛城街道屯西村為樣板,將“主題黨日”活動流程拍攝製作電教片,組織各村學習借鑒。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一五八三”集中攻堅行動,變財政補助為專案幫扶,為156個經濟薄弱村新上光伏發電專案,目前已安裝完成;設立1000萬元專項基金,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金支持;強化激勵引導,按照經濟薄弱村集體增收額的10%獎勵村幹部。每月對各村集體收入情況進行一次摸底通報,對增收遲緩的鎮街進行約談調度,確保年底前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村。

打造功能齊備的黨群服務平臺。運用資訊化手段提升服務水準,在城市社區開通“12347”熱線電話,承擔起政務服務、熱線諮詢、投訴舉報等功能,目前已受理群眾熱線電話650餘次。開發“you+”社區APP,開通網上管家和網上菜籃子兩大板塊,涵蓋家政、保姆、保潔、搬家等30多項上門服務和糧油、蔬菜等生活用品直購服務,全面開啟“智慧社區”新生活,目前已為群眾提供上門服務730多次,平均每天超過180名用戶通過網上菜籃子採購生活物資。

加大“三務”公開力度。搭建起“三務”公開欄、陽光議事日、網上陽光村務監督平臺、網路數位電視、一月一張明白紙等五條公開管道,開展村級“三務”公開滿意度電話調查,將村級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群眾全面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對基層黨組織實行精准化管理,建立了覆蓋市、鎮、社區、村的可視基層黨建管理服務系統,對村級事務即時監控、隨時查閱,截止目前,已完成市級主會場、分會場,15個鎮級會場,94個社區網站和887個村級網站建設。

嚴格黨員教育管理。組織黨員進黨校進行常態化培訓,目前已舉辦培訓班42期,共培訓黨員2.5萬余人。成立山東(壽光)農村幹部學院(籌),抽調工作人員編制了培訓功能表、師資庫、現場教學點三本手冊,不斷加大對外推介宣傳力度。加大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在聖城街道試點推行了紅黃藍榜管理辦法,在洛城街道推行了黨員自律公約機制,目前已將23名基本合格黨員組織關轉入街道幫扶教育黨支部進行管理。研發黨員積分刷卡管理系統,選取50個農村黨支部和10個“兩新”組織黨組織作為示範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

運用“大資料”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探索建立糾“四風”大資料監督平臺,加強與中石化、公安局的協調聯動,運用科技手段破解隱形“四風”問題。建立“市公務車輛資訊監督庫”,實行公車“充卡加油、一車一卡”,運用“大資料+公安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中石化發票應用平臺”,,通過公車節假日運行、加油頻次過高、加油量超過油箱容積等資料分析,實現行車軌跡自動繪製,公車私用、私車公養自動預警,問題處理跟蹤報告,查糾隱形“四風”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通過該平臺共精准發現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線索75個,提醒預警47次,查處案件8起。下步,將繼續完善糾“四風”監督預警平臺模組,將扶貧辦、機關事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料資訊嵌入,更好的服務執紀審查工作。

開展專項約談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組織開展落實主體責任專項約談工作,制定下發了《2017年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項約談方案》,整理形成了落實主體責任問題清單,由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利用一個月時間與15名鎮街黨委書記、8名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面對面專項約談。共梳理分解管黨治黨問題清單6大類68項,開展專項約談23人,各約談物件問題清單一一認領,制定整改措施118項,完成整改落實92項,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進一步夯實。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扎實開展巡察工作。今年,市委巡察組共進行了5輪巡察,其中4輪常規巡察,1輪專項巡察,並配合濰坊市委巡察組完成對聖城街道的巡察和市委推進落實“四個城市”建設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專項巡察。一是聚焦群眾關注開展常規巡察。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審批提速緩慢、審批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年初,市委巡察組對市政務服務中心機關黨委進行了常規巡察,對進駐中心的市直部門單位審批服務事項進行了專項巡察。共發現並梳理主要問題11個,向相關部門單位移交邊巡邊改問題9個,其他個別問題16個。巡察後,政務服務專項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群眾滿意率達97%。二是聚焦基層基礎開展村級巡察。針對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年底村級換屆工作,緊盯“三大重點”:重點關注問題線索 集中、信訪反映較多的農村黨員幹部;重點瞭解影響村級社會穩定、群眾反映強烈的事項;重點發現村幹部履職不盡責、處事不公正、作風不民主、村務不公開等突出問題,從紀委、組織、維穩、信訪等部門和各鎮街區黨委提報的121個建議巡察重點村中,確定15個重點村作為今年村級巡察對象,本著“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首輪巡察5個村,第二輪採取“一拖二”方式巡察10個村。巡察期間,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86件,共發現党的領導弱化、党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作風建設等方面問題43個,對19個苗頭性問題提出提醒預警,向被巡察村移交邊巡邊改問題44個,向紀檢、組織、公安、鎮街黨委等梳理移交問題線索256條。深化巡察成果運用,對村級巡察發現的10個方面的共性問題,責成鎮街和市直部門認真梳理排查,抓好自查自糾,保證巡察成效。三是聚焦幹部作風開展市直部門巡察。9月份,採取“一拖二”的方式對市農業局等6個市直單位的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開展巡察。截至目前,對市科技局、林業局、農機局的巡察工作已基本結束,對其餘3各單位的巡察已進駐開展。四是聚焦扶貧領域開展專項巡察。10月,市委巡察組對全市14個鎮街2016年建檔立卡1724戶貧困戶開展精准扶貧專項巡察,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入戶走訪工作。下步,將對其他市直部門、重點國有企業開展常規巡察和專項巡察,切實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丨編輯 田夢丨責編 李瑞丨監製 張學軍 宋成軍丨

舉辦了鄧麗君經典歌曲演唱會、“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展·山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山東壽光巡迴展、張文南菜農攝影展等20多項展覽展示活動;在山東衛視黃金時段播出了“農聖故里·文明壽光”形象宣傳片,與央視發現之旅頻道聯合攝製“文化名市”專題片工作已全面啟動。

10月份以來,圍繞十九大、新舊動能轉換、幹部作風提升等主題,在上級媒體刊播稿件50餘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超級工程欄目》、山東電視臺專題片《奮力走在前列》重點報導我市現代農業發展,中新社、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濰坊日報、濰坊電視臺等對三元朱村、十九大代表王樂義、聖城“鐵軍”等都做了重頭報導。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大調研,意識形態工作經驗做法被《支部生活》《山東宣傳資訊》《濰坊宣傳工作簡報》採用刊發,我市在濰坊市宣傳部長暨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加強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印發了《壽光市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職責》(壽意聯辦發〔2017〕1號),進一步明確了聯席會議及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職責,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述職、年度考核和巡察內容,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執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檢查內容。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起草了開展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活動實施方案、意識形態領域網格化工作體系實施方案,正在徵求相關單位意見。

“安全環保攻堅戰”進展情況

出重拳,關停 “散亂汙”企業(項目)360個。為進一步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品質,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我市於今年5月中旬至6月底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環保問題大排查行動,對全市境內環境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各類工業企業2680家。針對發現的各類環保問題,我市又進行研究制定了分類整治措施,並對“散亂汙”企業(項目)進行關閉取締。各鎮街區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採取強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散亂汙”企業(項目)關閉取締工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市級領導及市環保部門先後多次進行專項督導,確保了關閉取締工作扎實推進。到目前為止,全市已關閉取締“散亂汙”企業(項目)207個,停止生產153個。

補短板,實施固廢綜合整治,建設危廢處置中心。通過開展以工業固廢、建築垃圾、農業廢棄物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我市固廢管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為實現我市固體廢物監管制度化,我市印發了《壽光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辦法》,建立了固體廢物綜合監管體系,住建、環保、農業等部門各負其責做好監管工作,各鎮(街區)落實好屬地管理職責。同時,為做好我市危險廢物處置工作,壽光市東城水務有限公司與青島北控資源與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濰坊北控水務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籌建了壽光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工程(一期)專案,該項目投資1.7億元,目前工程建設進度已完成85%,預計2017年12月底建成,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我市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能力。

強監管,完善“智慧環保”資訊化平臺。針對我市的環境監管工作量大、面廣、點散、人手不足以及環境違法行為隱蔽性強、不易及時發現等問題,我市啟動了“智慧環保”項目建設,在一期專案基礎上,今年主要從三方面完善系統:一是建設環境綜合統計分析系統,該系統能夠為環保決策、及時掌握環境品質情況提供基礎資料支援;二是建設污染源全過程監控監管系統,該系統能夠即時、全面掌握企業污染設施運行及排汙情況,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的發生;三是建設網格化環境監管系統,該系統通過網格劃分、明確責任人及相關責任,可以極大提高環境監管效率。今年以來,我市通過“智慧環保”系統進行現場檢查652次,實施行政處罰348件,處罰金額1468萬元,有力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通過實施資訊化監管,大大提升了我市環境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準。

多措並舉 大力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據統計,全市每年農作物秸稈總量約為195.86萬噸,其中小麥秸稈約35.42萬噸,玉米秸稈約44.4萬噸,棉花秸稈約8.84萬噸,蔬菜秸稈數量約為106萬噸,其它秸稈1.2萬噸。目前,全市農作物秸稈迴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其中,糧食作物秸稈利用率97%以上;棉花秸稈綜合利用率100%。

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主要採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今年,修訂完善了《壽光市蔬菜廢棄物迴圈利用暫行管理辦法》。在2016年執行一年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完善了財政補貼額度,並以市政府檔下發各鎮街區執行。同時,通過公開招標,濰坊市德勇資產評估事務所中標,對我市的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加工利用蔬菜秸稈數量進行評估核定,現正在核定中。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廢棄物暫存點建設。通過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制定了暫存點建設規範與標準,指導暫存點建設,著眼從實際出發實行秸稈廢棄物定點收集存放,方便綜合利用企業運輸加工。目前,在全市鄉級及以上道路沿線設置農業生產廢棄物暫存點848處。三是積極引進秸稈迴圈利用模式。全市引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企業共17家,其中已建成的14家,設計年處理能力101萬噸,到目前,共處理蔬菜秸稈80多萬噸。

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效顯著。今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特別是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全市開展了以“建設施、場外清、無異味”為重點的畜禽糞汙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提高污染防治水準。一是建設施。要求以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到100%和豬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為目標,帶動全市所有養殖場達到相關要求。突出抓好了沉澱池、堆糞場建設,今年新建了2000多個糞汙處理設施,目前我市1139個規模場設施配建率達到了97.5%。二是場外清。就是所有養殖場做到場外無亂堆糞便、無糞水直排現象。通過不斷加大巡查力度,對污染整治不徹底、糞水外排的養殖場戶,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養殖戶將治理措施落到實處,確保養殖糞汙零排放。三是無異味。就是要求特別是離居民區近的養殖場採取措施減輕異味,使周圍居民無投訴現象。下步,我市將針對群眾反應養殖污染氣味較大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從養殖場(戶)環保、用地、建設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入手進行查處。對污染嚴重的養殖場(戶),組織環保、國土、電力等等部門聯合執法,採取綜合措施,嚴管重罰,該關停就關停,該清理的要清理,使養殖戶認識到養殖污染的危害性,自覺進行養殖污染整治,防止養殖污染反彈。

揚塵防治強化責任出實招,嚴格標準抓提升,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提高城市環境品質。

建築工地揚塵防治。全面落實建築工地揚塵控制措施,嚴格執行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管理要求,實行“六不”標準。本月累計巡查工地48個項目,551個單體,下達停工整改通知書6份,限期整改通知書10份,隱患整改通知單3份,抽查記錄14份。通過集中整治和持續不斷的推進,我市建築施工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施工現場環境面貌顯著改觀。

市政工地揚塵防治。一是簽定《安全文明施工責任狀》,明確責任、標準,對照檢查,獎懲分明。二是把揚塵治理與中標單位利益結合,對揚塵存在問題,治理不到位的揚塵費用進行扣減。三是加強檢查巡查,本月累計檢查工地揚塵40餘人次,下發整改通知5份,有效的控制了揚塵污染。

商品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企業揚塵防治。我市現有商混企業22家。從年初至今,有6家企業停產,1家企業正在搬遷,正常生產經營的僅有15家企業。截至目前,除停產、搬遷企業外,其他企業均以不同方式進行了揚塵防控。

控制道路揚塵。對城市主要道路全面實施灑水和濕式清掃,遇乾旱、高溫、大風天氣適當增加清掃和灑水頻次,雨後重點加大了對工地出入口帶泥的清理和雨後路面塵土的清理。下一步,繼續擴大灑水和濕式機械化清掃範圍,不斷提高機械化作業水準。

渣土運輸污染防治。繼續加大定點檢查與動態巡查的執法力度。在本月整治活動中,城管執法大隊共出動執法人員60余人,車輛72台次,24小時不間斷巡查。嚴格實行渣土車出場前沖洗、全密閉運輸、規範化處置全程監督,落實渣土運輸管理“十個必須要求”。本月共對15起覆蓋不嚴、撒漏現象進行糾正並警告。

治理露天堆場。城管執法大隊加強巡查,對未搭設圍擋的,督促儘快搭設圍擋;對需覆蓋的,督促儘快覆蓋到位,設置防風牆;對搭設堆料棚的,督促儘快完善防塵設施,解決露天堆場的揚塵污染。

治理露天燒烤油煙塵污染。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對占道經營的燒烤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重拳整治,發現一起取締一起,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查漏補缺,嚴格管理。目前,市區內已不存在露天燒烤占道經營現象。二是不斷加強煙油污染管控,對所有餐飲業戶建立台賬,將業戶資訊登記造冊,加強管理,同時督促市區範圍內621家餐飲經營戶、3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餐廳以及100家學校食堂安裝使用油煙淨化設備,有效防控了油煙污染。

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對中心城區綠地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普查和督查,對排查出的城區綠地裸露地面,及時協調督促園林集團進行補植,本月在玫瑰園、牡丹園等公園遊園,以及南環路、銀海路等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帶進行了綠化補植,共栽植喬木417棵、花灌木800㎡、球類1020棵、模紋37000棵、草坪23000平方、草花10000棵,並在部分廣場、遊園撒播了草種,同時對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帶、景觀樹木至少每週沖洗一次,確保裸露地面綠化補植工作取得實效。

全力推進實施河長制工作。我市境內共有19條市級河道、9條鎮級河道、1處湖泊、1條幹渠,河道總長度669公里。今年以來,我市把全面實行河長制列入全市重點工作,抽調精幹人員,成立專門機構,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

目前,我市建立了市、鎮、村三級組織體系,公佈了全市河湖名錄,設立了20名市級河長、81名鎮級河長、471名村級河長;制定印發了《壽光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各牽頭部門全部編制完成了專項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要求,設置了市級河長制辦公室,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主任,市水利局局長任常務副主任,成員單位共計33個,各鎮(街區)也都設立了河長制工作辦事機構;完成了河湖問題摸底排查,編制完成了河湖問題排查報告;制定出臺了市級考核辦法和督查督辦、資訊報送等8項配套制度;通過政府採購確定了兩家水利設計院正在進行“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的編制工作;召開了民間河長聘任會議,在全市聘任了88位民間義務河長;清河行動正在進行中。河長制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任務目標都按濰坊市要求提前完成。

加快推進“兩體系一平臺”建設,建立市鎮村三級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實現隱患排查落實的閉環管理。1.全市所有危化品、冶金和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兩個體系”建設已全部完成。2.安委會辦公室已帶領各鎮街區和15個行業主管單位到章丘學習“智慧安監”平臺建設先進經驗並組織培訓,目前智慧安監網格化監管系統已開發完成,根據《網格化實名制監管名冊》錄入系統,完成各級監管範圍的確定,明確各級網格的領導人、負責人、網格管理員。智慧安監“兩體系”系統政府端開發工作基本完成,各鎮街區子系統已投入使用,智慧安監企業端巡檢系統已安裝268家,安裝巡檢點1991個。智慧安監指揮中心軟硬體基本到位,設備正在調試中。智慧安監視頻監控系統已開始安裝,侯鎮已自行開展涉危企業視頻監控系統的安裝並基本完成,全市10家企業已安裝監控系統。

探索實施紅黑名單管理制度,以嚴管重罰倒閉企業主任責任落實,確保年底前所有危化品企業、規上企業全部實現標準化監管,堅決防止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已制定並下發安全生產“紅黑名單”管理制度,並借助我市新調整後的“信用壽光”平臺,將1家企業納入安全生產“黑名單”管理。今年以來,已在壽光日報和壽光電視臺曝光112家企業1037條隱患,安全生產領域立案2673起,罰款1882.75萬元。2.按照濰坊市安監局通知,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由縣市區安監局確定,市安監局已制定並下發《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全市擬保留的85家危化品企業(以獨立公司算)已全部完成安全標準化達標工作;其中二級安全標準化企業9家,三級企業76家。282家規模以上工貿企業已達標266家,達成率94%;全部543家工貿企業已達標313家,達成率58%。預計到年底規模以上工貿企業達標100%,全部生產經營單位達標50%。

把今年確定為安全生產“固本強基年”,確定了52項重點任務,從8月份開始,國務院安委辦將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安全生產督導檢查,相關責任單位要對前期安排的消防、停產企業、化工園區等專項整治行動抓緊向前推進,對發行隱患的單位、企業,該整改的要限期整改、該停產的要立即停產、該處理的嚴肅處理,確保不出任何問題。《2017年安全生產“固本強基年”重點工作配檔表》確定的52項重點任務,已完成20項,其餘正在有序推進,每月匯總更新一次進度。9月16日,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第26督查組檢查壽光材料,需要整改補充的材料目前已全部完成,預計10月份對我省安全生產大檢查開展情況進行“回頭看”檢查。

強力推進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實體化、標準化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體制,用好信訪聽證工作法、法律工作者參與調解、聘請社會專職調解員“三條途徑”,提高矛盾糾紛化解實效。1、大力推進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標準化、實體化建設。著力在全市打造以市綜治中心為指揮樞紐、鎮(街、區)綜治中心為實戰平臺、村 (社區) 綜治中心為基礎,以綜治資訊化建設為技術支撐的社會治理組織架構,目前,市綜治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設,9個鎮街的綜治中心已建成投用,975個村綜治中心已完成選址、標牌懸掛等工作。2、在城鄉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機制。根據城鄉社區不同工作架構和管理模式,將全市劃分989個網格,975個行政村按照“1+1+N”模式,14個城市社區按照“1+2+N”的模式,配備網格長989名、網格員1003名、網格信息員4334名。同時,為村(社區)網格員配備手機APP,有效發揮網格管理人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及時報送涉穩資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等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水準。3、多元化解信訪問題。綜合運用信訪聽證工作法、法律工作者參與調解、聘請社會專職調解員“三條途徑”,提高矛盾糾紛化解實效,今年以來,運用信訪聽證工作法化解矛盾糾紛130餘件,開展法治宣傳671場次,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3795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3件,調處矛盾糾紛263起。

“基層黨建攻堅戰”進展情況

扎實做好村“兩委”換屆準備工作。組織各鎮街區排查77個軟弱渙散村,市委組織部先後4次與鎮街區分析研判村情、選情,對軟弱渙散村“一村一策”制定整頓措施,目前43個村已完成整頓。立足既要順利換屆,更要選出好帶頭人的標準,全面提升村級班子建設水準,積極推進在外能人回村任職,目前已物色在外能人24名,其中已到村任職10名。

加強村級規範化建設。組織編印《農村黨建工作規範化建設指導手冊》,對村級組織設置、村幹部職責、組織生活流程等進行梳理明確,發放到所有鎮村幹部,層層開展培訓。將每月15日作為全市“農村工作日”,開展以農村社區“書記論壇”、陽光議事日、支部生活日為主要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鎮街幹部全部下沉到村,督促抓好活動開展和制度落實。以洛城街道屯西村為樣板,將“主題黨日”活動流程拍攝製作電教片,組織各村學習借鑒。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一五八三”集中攻堅行動,變財政補助為專案幫扶,為156個經濟薄弱村新上光伏發電專案,目前已安裝完成;設立1000萬元專項基金,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金支持;強化激勵引導,按照經濟薄弱村集體增收額的10%獎勵村幹部。每月對各村集體收入情況進行一次摸底通報,對增收遲緩的鎮街進行約談調度,確保年底前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村。

打造功能齊備的黨群服務平臺。運用資訊化手段提升服務水準,在城市社區開通“12347”熱線電話,承擔起政務服務、熱線諮詢、投訴舉報等功能,目前已受理群眾熱線電話650餘次。開發“you+”社區APP,開通網上管家和網上菜籃子兩大板塊,涵蓋家政、保姆、保潔、搬家等30多項上門服務和糧油、蔬菜等生活用品直購服務,全面開啟“智慧社區”新生活,目前已為群眾提供上門服務730多次,平均每天超過180名用戶通過網上菜籃子採購生活物資。

加大“三務”公開力度。搭建起“三務”公開欄、陽光議事日、網上陽光村務監督平臺、網路數位電視、一月一張明白紙等五條公開管道,開展村級“三務”公開滿意度電話調查,將村級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群眾全面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對基層黨組織實行精准化管理,建立了覆蓋市、鎮、社區、村的可視基層黨建管理服務系統,對村級事務即時監控、隨時查閱,截止目前,已完成市級主會場、分會場,15個鎮級會場,94個社區網站和887個村級網站建設。

嚴格黨員教育管理。組織黨員進黨校進行常態化培訓,目前已舉辦培訓班42期,共培訓黨員2.5萬余人。成立山東(壽光)農村幹部學院(籌),抽調工作人員編制了培訓功能表、師資庫、現場教學點三本手冊,不斷加大對外推介宣傳力度。加大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在聖城街道試點推行了紅黃藍榜管理辦法,在洛城街道推行了黨員自律公約機制,目前已將23名基本合格黨員組織關轉入街道幫扶教育黨支部進行管理。研發黨員積分刷卡管理系統,選取50個農村黨支部和10個“兩新”組織黨組織作為示範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

運用“大資料”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探索建立糾“四風”大資料監督平臺,加強與中石化、公安局的協調聯動,運用科技手段破解隱形“四風”問題。建立“市公務車輛資訊監督庫”,實行公車“充卡加油、一車一卡”,運用“大資料+公安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中石化發票應用平臺”,,通過公車節假日運行、加油頻次過高、加油量超過油箱容積等資料分析,實現行車軌跡自動繪製,公車私用、私車公養自動預警,問題處理跟蹤報告,查糾隱形“四風”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通過該平臺共精准發現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線索75個,提醒預警47次,查處案件8起。下步,將繼續完善糾“四風”監督預警平臺模組,將扶貧辦、機關事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料資訊嵌入,更好的服務執紀審查工作。

開展專項約談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組織開展落實主體責任專項約談工作,制定下發了《2017年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項約談方案》,整理形成了落實主體責任問題清單,由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利用一個月時間與15名鎮街黨委書記、8名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面對面專項約談。共梳理分解管黨治黨問題清單6大類68項,開展專項約談23人,各約談物件問題清單一一認領,制定整改措施118項,完成整改落實92項,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進一步夯實。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扎實開展巡察工作。今年,市委巡察組共進行了5輪巡察,其中4輪常規巡察,1輪專項巡察,並配合濰坊市委巡察組完成對聖城街道的巡察和市委推進落實“四個城市”建設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專項巡察。一是聚焦群眾關注開展常規巡察。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審批提速緩慢、審批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年初,市委巡察組對市政務服務中心機關黨委進行了常規巡察,對進駐中心的市直部門單位審批服務事項進行了專項巡察。共發現並梳理主要問題11個,向相關部門單位移交邊巡邊改問題9個,其他個別問題16個。巡察後,政務服務專項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群眾滿意率達97%。二是聚焦基層基礎開展村級巡察。針對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年底村級換屆工作,緊盯“三大重點”:重點關注問題線索 集中、信訪反映較多的農村黨員幹部;重點瞭解影響村級社會穩定、群眾反映強烈的事項;重點發現村幹部履職不盡責、處事不公正、作風不民主、村務不公開等突出問題,從紀委、組織、維穩、信訪等部門和各鎮街區黨委提報的121個建議巡察重點村中,確定15個重點村作為今年村級巡察對象,本著“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首輪巡察5個村,第二輪採取“一拖二”方式巡察10個村。巡察期間,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86件,共發現党的領導弱化、党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作風建設等方面問題43個,對19個苗頭性問題提出提醒預警,向被巡察村移交邊巡邊改問題44個,向紀檢、組織、公安、鎮街黨委等梳理移交問題線索256條。深化巡察成果運用,對村級巡察發現的10個方面的共性問題,責成鎮街和市直部門認真梳理排查,抓好自查自糾,保證巡察成效。三是聚焦幹部作風開展市直部門巡察。9月份,採取“一拖二”的方式對市農業局等6個市直單位的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開展巡察。截至目前,對市科技局、林業局、農機局的巡察工作已基本結束,對其餘3各單位的巡察已進駐開展。四是聚焦扶貧領域開展專項巡察。10月,市委巡察組對全市14個鎮街2016年建檔立卡1724戶貧困戶開展精准扶貧專項巡察,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入戶走訪工作。下步,將對其他市直部門、重點國有企業開展常規巡察和專項巡察,切實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丨編輯 田夢丨責編 李瑞丨監製 張學軍 宋成軍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