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緒銀幣為什麼能頻繁在拍賣會上出現高價,市場行情剖析!

光緒銀幣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 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 之後各省紛紛仿效。 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 除中央戶部, 地方省所鑄銅元, 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1898年發行, 成色為91%。 正面鑄有銘文, 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 底部鑄“庫平七千二分”, 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 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 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 下麵為英文“庫平七千二分”, 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 品相精緻, 其審美風格獨持, 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

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錢幣雖小, 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鑄造。 因為鑄額小, 傳世稀罕, 大多數民間泉家沒有見過實物, 現已出版的由民間泉家編纂的錢譜對該銀幣都沒有記載和描述。

“丁未光緒銀幣雙龍一兩”銀幣系清政府度支部設計和正式鑄行的清代標準銀幣之一, 並且存在實重一兩的樣幣和實重庫平七錢二分的標準壹圓流通幣兩種版式, 厚度均為2.5毫米。

兩種版式銀幣的幣面文字和圖案設計風格相似,

但也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銀幣正面中央圓圈內鐫“光緒銀幣”四個字, 圈外左右兩側分鐫“丁未”二字和一對雙龍戲珠(壽字)圖案。 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兩”二字, 兩側鐫雙龍戲珠圖案, 兩條龍的背部和龍腹部分別鐫有三團雲朵, 下端鐫海浪圖案。 正面和背面的龍圖造型完全不同。

近幾年, 珍稀銀幣在錢幣拍賣會上表現更加出挑, 十多萬、數十萬一枚成交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在1999年4月舉辦的1999春上海市第五屆錢幣拍賣會上, 一枚品相很好、存世極少的“民國21年金本位半元”銀幣被浙江一位收藏家以130.8萬元的高價買入, 一枚“廣東省造反版光緒元寶壹元老版”銀幣則以112.5萬元成交;

在1999年秋季中國嘉德世界郵展郵票錢幣拍賣會上, 一枚“光緒十年吉林廠平壹兩”銀元以28萬元落槌;在2006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馬定祥收藏 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中, 一枚“宣統三年壹元長須龍”大清銀幣也以135.2萬元成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