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不是古生物學家也能挖恐龍化石嗎?在加拿大芬迪灣就可以

Reagon將車停在路邊, 那裡豎著一塊路牌, 上面畫著一隻張牙舞爪的霸王龍, 風格有些復古, 讓人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侏羅紀公園的電影。 恐龍頭頂是幾個大字——”恐龍的黎明“。

路牌一旁是一條針葉林掩映中的碎石小徑, 蜿蜒向下。 通向海邊。 我們換上戶外靴, 沿著小徑穿過樹林走下山坡。 海離我們還很遙遠——至少中午退潮時是這樣。 山坡下是成片的礁石, 它們還是濕漉漉的, 其上覆蓋著厚厚的海草, 石縫間的凹坑裡還殘留著海水。 礁石與海水之間則是大片泥濘的灘塗, 混雜著沙、土和石粒。

山崖和退潮的海水之間是大片的灘塗和亂石 本文圖均為 錢成熙 攝

不僅如此, 山坡的崖壁也是濕的。 這裡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芬迪灣, 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潮汐落差, 潮水每天兩次達到最高位, 漲退潮之間的落差高達15米。 每天有一千億噸水流入流出這個小小的海灣。

有經驗的當地人, 比如Reagon, 會指著崖壁, 示意海水最高淹沒的位置。

地質學家認為,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潮汐共振, 是由芬迪灣的形狀和所在地區海水深淺決定的。 不過, 當地的阿卡迪亞人有一個更浪漫的傳說, 將它說成是神與精靈的傑作。 因為偉大的神明Glooscap想在芬迪灣中沐浴, 命令海狸建造水壩堵住了芬迪灣的入口, 水流受阻後惹惱了鯨魚, 鯨魚用尾鰭打斷水壩, 產生的巨浪使芬迪灣的海水至今依舊大起大落。

所以, 我們現在其實正走在海底, 6個小時後, 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淹沒。

那我們的侏羅紀公園在哪兒?Pam指著海岸線前方的一片山崖。 它的顏色和這一面的山崖不太相同, 這裡的山色呈鉛灰色, 由較堅硬的板岩構成,

光禿禿的, 植物很難在岩壁上生長。 那一面山卻裸露著大片紅土, 零落地長著亂糟糟的灌木。 恐龍就藏在那裡, 而我們的任務, 是要將它們找出來。

芬迪地質博物館(Fundy Geological Museum)在山崖下搭了一處野外工作用的棚子, 我們一腳深一腳淺地抵達那裡時, 館長Tim Fedak博士已經戴著遮陽帽, 脖子上掛著放大鏡, 手裡拿著小鏟子地忙碌了一陣子。 見我們到來, 他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 來到遮陽篷下, 為我們分發挖掘工具。 這樣一位真正有經驗的地質考古專家, 將來教我們恐龍挖掘的日常。

Tim搭建的臨時工作臺

“我已經在這裡挖了二十年了。 ”Tim說, 他指的倒不僅僅是眼前這面崖壁, 但也不會出了芬迪灣。 雖然阿爾比省是加拿大眾所周知的恐龍公園, 但芬迪灣能吸引Tim埋頭苦幹二十年, 自然也有它的魅力。 關於芬迪灣在古生物學上的重要性, 古生物專家Paul Orson曾說, 這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可以在恐龍這種生物開始統治地球的關鍵時刻, 追溯動物形態結構變化到確切時間點的地方。

對芬迪灣的古生物研究可以追溯到1852年,

當時兩位古生物專家在此發現了來自2億年前的三疊紀期間的恐龍骨骼化石, 使芬迪灣名聲大噪。 後來學者們在此陸續發現了三疊紀末期和侏羅紀初期的恐龍和爬行類動物化石, 甚至更古老的石炭紀的動植物化石——節肢動物、昆蟲、兩棲動物, 以及他們生活的雨林化石。 加拿大最大的雷龍化石出現在這裡,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腳印也在此被發現, 三個腳趾, 只有半英寸長, 留下這枚腳印的恐龍不會比一隻知更鳥更大。 在芬迪灣北部的海岸線上, 還有更多火雞或鴕鳥大小的恐龍遺跡被發現, Olson認為, 這支持了關於某些小型恐龍是如同鳥類般溫血動物的觀點。

Tim談到了三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 那次滅絕導致將近一半的地球生物消失,也為恐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擊中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顆隕石曾被認為是最可能的滅絕原因。無論它是否是真正的原因,但這顆隕石和隨後到來的滅絕顯然對生活在芬迪灣的古生物造成了巨大影響。它們死去,留下骨骸,等待2億年後,在海浪的不斷沖刷下重見天日。

一片古生物化石

在滔滔不絕地教授著我們古生物知識的同時,Tim也拿出他的資料袋,給我們看他在此的收穫。出乎我們的意料,這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巨大的史前生物骨架,而是還沒有指甲蓋大小的化石碎片,或者是如碎草莖大小的幼細骨頭。有的碎片屬於原鱷的背部骨骼,這種史前鱷魚生前只有狐狸般大小。有的則屬於細少蜥蜴(clevosaurus)的下顎,它只有老鼠大小。無論多麼微小,它們都會被單獨放在封口袋中,貼上標籤,放入博物館收藏。在這之後,博物館的研究員們——Reagon也是其中一員——便會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弄清它背後所代表的2億年前的故事。

Tim指導我們如何挖掘

然而,對於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我們來說,這些化石也是在太小了。當然,Tim也沒對我們指望太多。他挑選了一面斜坡,用粉筆將已經暴露的化石圈了出來,我們要做的,是用鉤子的一端極其小心地將化石周圍的土和石塊挖松,注意,不能挖得太急,免得化石突然掉下來。等土層足夠松了,再將化石仔細地撥到密封袋裡去。整個過程,手的動作如同唱一支花腔女高音,要既輕又穩還要快,因為稍不留神,吹進海灣的大風會將鬆動的土層連同化石本身一起吹走。即便不吹走,化石掉入土中,也很難再次被辨認出來。

這就是我們要挖掘的化石

不過,Tim對待混在沙土中的化石另有辦法。他有一套淘金者般的器具,將沙土塊放入細篩,浸入水中不斷淘洗,有足夠耐心和運氣的話,就會看到反射著微小太陽光芒的化石微粒從土中閃現。

淘金?淘化石?

沒過多久,當地餐廳的主廚為我們送來了新鮮沙拉、海鮮湯和本地蘋果做的鮮cider。後者沒有酒精,酸甜爽口。這倒不是Tim的常規享受,而是地質博物館為客人提供的恐龍挖掘體驗的一部分。博物館在2016年開展了這個新項目,接受客人的預定,每次最多接受4-6名客人。他們會被接到船上,乘船來此體驗小半天的古生物挖掘,再品嘗當地食物,在潮水上漲前離開。在剛過去的夏天,這個項目極受歡迎,剛剛推出便被預訂一空。

海水在悄悄湧入,不到六個小時後,我現在所在的這片海灘,以及我正在挖掘的這片崖壁,又將沒入水中,大海會帶走一些時間的碎片,也許也會送上來一些,誰知道呢。2億年也只是宇宙的小小瞬間。

指南

芬迪地質博物館(Fundy Geological Museum)每年夏季開展面向遊客的古生物挖掘活動,遊客可以在其網站fundygeological.novascotia.ca上預定,名額有限。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那次滅絕導致將近一半的地球生物消失,也為恐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擊中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顆隕石曾被認為是最可能的滅絕原因。無論它是否是真正的原因,但這顆隕石和隨後到來的滅絕顯然對生活在芬迪灣的古生物造成了巨大影響。它們死去,留下骨骸,等待2億年後,在海浪的不斷沖刷下重見天日。

一片古生物化石

在滔滔不絕地教授著我們古生物知識的同時,Tim也拿出他的資料袋,給我們看他在此的收穫。出乎我們的意料,這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巨大的史前生物骨架,而是還沒有指甲蓋大小的化石碎片,或者是如碎草莖大小的幼細骨頭。有的碎片屬於原鱷的背部骨骼,這種史前鱷魚生前只有狐狸般大小。有的則屬於細少蜥蜴(clevosaurus)的下顎,它只有老鼠大小。無論多麼微小,它們都會被單獨放在封口袋中,貼上標籤,放入博物館收藏。在這之後,博物館的研究員們——Reagon也是其中一員——便會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弄清它背後所代表的2億年前的故事。

Tim指導我們如何挖掘

然而,對於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我們來說,這些化石也是在太小了。當然,Tim也沒對我們指望太多。他挑選了一面斜坡,用粉筆將已經暴露的化石圈了出來,我們要做的,是用鉤子的一端極其小心地將化石周圍的土和石塊挖松,注意,不能挖得太急,免得化石突然掉下來。等土層足夠松了,再將化石仔細地撥到密封袋裡去。整個過程,手的動作如同唱一支花腔女高音,要既輕又穩還要快,因為稍不留神,吹進海灣的大風會將鬆動的土層連同化石本身一起吹走。即便不吹走,化石掉入土中,也很難再次被辨認出來。

這就是我們要挖掘的化石

不過,Tim對待混在沙土中的化石另有辦法。他有一套淘金者般的器具,將沙土塊放入細篩,浸入水中不斷淘洗,有足夠耐心和運氣的話,就會看到反射著微小太陽光芒的化石微粒從土中閃現。

淘金?淘化石?

沒過多久,當地餐廳的主廚為我們送來了新鮮沙拉、海鮮湯和本地蘋果做的鮮cider。後者沒有酒精,酸甜爽口。這倒不是Tim的常規享受,而是地質博物館為客人提供的恐龍挖掘體驗的一部分。博物館在2016年開展了這個新項目,接受客人的預定,每次最多接受4-6名客人。他們會被接到船上,乘船來此體驗小半天的古生物挖掘,再品嘗當地食物,在潮水上漲前離開。在剛過去的夏天,這個項目極受歡迎,剛剛推出便被預訂一空。

海水在悄悄湧入,不到六個小時後,我現在所在的這片海灘,以及我正在挖掘的這片崖壁,又將沒入水中,大海會帶走一些時間的碎片,也許也會送上來一些,誰知道呢。2億年也只是宇宙的小小瞬間。

指南

芬迪地質博物館(Fundy Geological Museum)每年夏季開展面向遊客的古生物挖掘活動,遊客可以在其網站fundygeological.novascotia.ca上預定,名額有限。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