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是“戲精”」網曝一小學家委會競選,家長火拼履歷震驚朋友圈!

最近

幾張微信截圖

刷爆了好多人的朋友圈

上海一所小學某班級家委會競選, 家長們為了“上位”使出渾身解數, 紛紛爆出自己名校、海歸、高管的履歷, 都好“厲害”!

想知道家長們有多“厲害”?

來看看這些家長的競選“宣言”

01

海歸背景

第一位小朋友的媽媽

畢業于美國中密西根大學

爸爸博士畢業後

在央行外管局工作

彈性工作可以隨叫隨到

02

大學老師

第二位小朋友的爸爸是博士學歷

和媽媽是研究生同學

目前兩人都在立信會計學院做老師

03

外企高管

第三位小朋友的媽媽

就職于知名外企

職位HRD

(不要問小編什麼是HRD, 因為小編也不~知~道~)

夫妻倆都畢業於名校復旦附中

爸爸畢業于同濟大學

這確定是選家委會

不是選董事會?

沒有名牌大學的履歷可以炫

沒關係

還可以炫有空、有房……

↓↓↓

有家長在競選時自稱有31套房產

不需要上班

有充足時間支援學校班級工作

在這樣的學校家長群裡

感覺自己都不好意思發言

只能在角落裡默默的看著

如此“猛料”一出

網友們也都坐不住了

網友熱評

@Sea_seaQ:看的我雞皮疙瘩一陣一陣的……

@天雷歸來:大家好我是家裡蹲大學博士後!

@最後還是起了床:知道為什麼遲遲當不上家長了!

@哆可麓:讓我一個大專生情何以堪……

@-買定離手:你們先聊,我走了……

@尊師龜仙人:會不會冒出一個說我初中沒畢業,家裡煤礦十幾個。

so easy

還有人建議

履歷表還能這麼寫

段子手們也不甘示弱

(以下純屬惡搞)

↓↓↓

有一言不和就把股票砸跌停的

(小坊只想弱弱的問下:把茅臺砸跌停,35億夠嗎?)

王思聰的爸爸也來湊熱鬧?

最厲害的是這位

↓↓↓

我們奧特家族

才是最適合當家委會的人

有人一針見血地總結

↓↓↓

競選個家委會

至於搞得像美國大選似的嘛?

為什麼家長們都熱衷於加入家委會呢?

名校家委會成“拼爹會”?

家委會在現在的學校裡並不陌生。每年新生入學,總有一個環節是選舉家委會成員。不同的學校,家委會的成立過程有所不同,這反映在家委會的人數方面有較大區別。

如在一些名校裡,幾乎每個班的家委會成員人數都超過10個,有的甚至多達20個;而在普通學校裡,通常家委會成員人數只有3個左右。

為何在人數方面差別如此大?有家長表示,名校裡,尤其是名校的“重點班”裡,大部分家長參與意識特別強。

而在普通學校,情況則簡單得多。廣州越秀區某市一級小學的校長告訴記者,該校的家委會通常情況下是由班主任提名,然後由提名人再自行組閣,整個家委會大概就3個人。

該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不會參與家委會的事,一般情況下,遇到比如飯堂漲價、組織校級活動等,都會先通知家委會開會,讓家委會徵集所有家長意見,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家委付出多,孩子獲照顧?

陳小姐在某重點小學當了六年家委,說家委是一個需要身心付出的崗位,現在孩子讀初一,自己總算從家委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了。

“每年都有幾個關鍵節點需要家委去籌備,教師節、元旦……還有偶爾的大型班級活動。”學校要搞元旦表演,家委就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節目,就要對各個環節親力親為。

對於如果家長當了委員,自家孩子是不是會特別受到老師照顧?陳小姐坦言,這個問題就是見仁見智了。有不少家長是懷著跟老師、校長套近乎的心理來當這個家委的,自己也不例外。

平等溝通?看上去很美

家委會成立的初衷是很好的,然而在現實中,家長和孩子能否通過家委會實現與學校的平等溝通呢?

“我覺得不太可能”家長李小姐表示,“代表的選取要公正公平,家委會必須要代表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文化層次,要有好學生的家長代表,也要有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家長代表,要讓每一方的人都有說話的權利。這樣才能充分反映出家長的需求,和全體家長的呼聲。”

同時,也有家長表示,家委會還是有比沒有好,家委會絕對不會只是擺設,只是所起作用大小各個學校並不一樣。

小編真誠地希望

家長們能夠尊重家委會原本應有的作用

為學校、家長、孩子

做好實事

而不是當成“炫耀”的平臺

感到當家長真是不容易啊

家長們都來說說

你們遇到過類似情況嗎?

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END-

@哆可麓:讓我一個大專生情何以堪……

@-買定離手:你們先聊,我走了……

@尊師龜仙人:會不會冒出一個說我初中沒畢業,家裡煤礦十幾個。

so easy

還有人建議

履歷表還能這麼寫

段子手們也不甘示弱

(以下純屬惡搞)

↓↓↓

有一言不和就把股票砸跌停的

(小坊只想弱弱的問下:把茅臺砸跌停,35億夠嗎?)

王思聰的爸爸也來湊熱鬧?

最厲害的是這位

↓↓↓

我們奧特家族

才是最適合當家委會的人

有人一針見血地總結

↓↓↓

競選個家委會

至於搞得像美國大選似的嘛?

為什麼家長們都熱衷於加入家委會呢?

名校家委會成“拼爹會”?

家委會在現在的學校裡並不陌生。每年新生入學,總有一個環節是選舉家委會成員。不同的學校,家委會的成立過程有所不同,這反映在家委會的人數方面有較大區別。

如在一些名校裡,幾乎每個班的家委會成員人數都超過10個,有的甚至多達20個;而在普通學校裡,通常家委會成員人數只有3個左右。

為何在人數方面差別如此大?有家長表示,名校裡,尤其是名校的“重點班”裡,大部分家長參與意識特別強。

而在普通學校,情況則簡單得多。廣州越秀區某市一級小學的校長告訴記者,該校的家委會通常情況下是由班主任提名,然後由提名人再自行組閣,整個家委會大概就3個人。

該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不會參與家委會的事,一般情況下,遇到比如飯堂漲價、組織校級活動等,都會先通知家委會開會,讓家委會徵集所有家長意見,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家委付出多,孩子獲照顧?

陳小姐在某重點小學當了六年家委,說家委是一個需要身心付出的崗位,現在孩子讀初一,自己總算從家委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了。

“每年都有幾個關鍵節點需要家委去籌備,教師節、元旦……還有偶爾的大型班級活動。”學校要搞元旦表演,家委就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節目,就要對各個環節親力親為。

對於如果家長當了委員,自家孩子是不是會特別受到老師照顧?陳小姐坦言,這個問題就是見仁見智了。有不少家長是懷著跟老師、校長套近乎的心理來當這個家委的,自己也不例外。

平等溝通?看上去很美

家委會成立的初衷是很好的,然而在現實中,家長和孩子能否通過家委會實現與學校的平等溝通呢?

“我覺得不太可能”家長李小姐表示,“代表的選取要公正公平,家委會必須要代表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文化層次,要有好學生的家長代表,也要有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家長代表,要讓每一方的人都有說話的權利。這樣才能充分反映出家長的需求,和全體家長的呼聲。”

同時,也有家長表示,家委會還是有比沒有好,家委會絕對不會只是擺設,只是所起作用大小各個學校並不一樣。

小編真誠地希望

家長們能夠尊重家委會原本應有的作用

為學校、家長、孩子

做好實事

而不是當成“炫耀”的平臺

感到當家長真是不容易啊

家長們都來說說

你們遇到過類似情況嗎?

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