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該遺忘的MP3,可以說這個時代有五大類產品來源MP3

一直想聊一聊MP3這個快被大眾遺忘的產品, 雖然我是一個從單放機到CD機再到MP3的80後(很多人聽歌的時代就是從MP3時代開始的, 那情懷不一樣),

但是我能理解在那小小的軀體裡裝著多少人的青春。

燕七不是來帶領大家緬懷青春的哈, 想著最近雙十一快到了, 然後不少音訊廠商也開始發力想收點年貨儲備過年, 看到不景氣的音訊市場, 就忍不住扒一下MP3, 我的個人看法是, 這個年代的音訊產品基本都繞不過MP3。

有人第一反應就想到了手機, 然後馬上就有人說手機跟MP3有個毛的血緣關係。 這個反應大的童鞋應該是個90後, 不知道智慧機出現之前, 手機是不能聽歌的, 然後生逢其時, 剛開始的手機音質都還不錯, 所以沒意識到其實只是手機把MP3做到智慧機裡去了。

而且隨著後來手機的審美變化, 智慧手機將運放和解碼晶片做到了CPU裡, 從這一點上說, 手機是跟MP3有著直系血緣關係的。

第二個直系親屬肯定是目前的HIFI播放機了, 比如說知名的索尼啊艾利和啊當初的MP3還是很牛逼的, 這裡又得讓很多80後重溫MP3時代的輝煌了。 在很多人眼裡MP3僅僅只是一個擁有記憶體的音樂播放機, 但是老燒們知道當年不少MP3的解碼晶片運放晶片都是HIFI級別的, 也就是說在後來手機擁有MP3功能後, 很多人已經無法聽到HIFI級別的聲音, 當然你只能去選擇目前市面上的HIFI播放機。

不過目前的HIFI播放機的問題也比較嚴重, 手機黨也來越多, HIFI燒友給予廠商的完全不夠廠商, 所以播放機也在專心,

有的產品都越來越像手機, 有的甚至就是手機和播放機結合, 比如這款馬歇爾倫敦播放機, 同時擁有手機的絕大部分功能, 你說它是手機也對。

除了產品的轉型, 剩餘的是國產廠商同大廠的博弈, 行銷成本的增加讓國磚不得不將人群定位的更加小眾, 但小眾也不能一定能解決市場疲軟, 相反大廠則有足夠的能力來轉型來行銷手機黨。

第三個直系親屬則是耳機, 其實不少大廠都是啥都做, 索尼啊創新啊也包括艾利和, 管道基本不變, 品牌還能升值, 唯獨產品需要和手機黨匹配, 畢竟手機推力有限。 上圖是創新最早開始做耳機是發佈的第一波耳機裡的其中一款HQ-2300D, 這款耳機的奇特之處是自帶DTS解碼, 顯然有著鮮明的MP3時代的影子。

耳機這一塊的蛋糕最大, 競爭也最多, 前兩年國產耳機售價還比較良心, 聲音也有聽頭, 現在不靠譜的越來越多, 粉絲時代, 很容易搗騰出各種小眾品牌, 售價只為粉絲, 咱也不揭短了。

第四個是平板,不過不算直系親屬,因為當初MP3大火的時候,也催生了不少品牌,比如昂達啊台電啊紐曼啊還有藍魔以及我們最熟悉的魅族,然後MP3本身只是播放音訊,順理成章就有MP4出來了,實際上不能算作MP3的升級版,只是從音訊到視頻讓廠商覺得這樣好宣傳。MP4時代是個很短暫的時代,因為智慧手機很快就出來了,後來大家都知道的黃章賊精賊精在智能手機冒出苗頭果斷轉型,藍魔啊昂達啊就慢了,藍魔去做手機做平板,現在沒啥動靜了;台電也去做平板了,現在還在苦撐著,昂達本身做管道代理起家的,多塊少一塊影響不大,品牌沒起色,現在應該悶聲發財。

第五個也是旁系親屬,耳放。耳放在很多老燒眼裡覺得是雞肋,因為早期MP3可以直推那個時代的很多耳機,隨著近十年來各種高端耳機面世,耳放則成為一種解決方案。雖然咱不知道哪些耳放品牌是由當年的MP3轉型的,但是近來看到不少便攜的藍牙耳放,就是可以框在脖子上的,比如飛傲的BTR1藍牙耳放,外觀其實很像MP3;不過最像MP3的還是這款ROGER藍牙接收器。

外觀滾圓小巧,內置運放晶片和藍牙模組,套上掛繩掛在脖子上插上有線耳機,然後藍牙連接手機,簡直就是藍牙MP3;反過來你用線把它和老式音箱連在一起,老式音箱就成藍牙音箱,別以為這是燕七自創的想法,真有很多人這樣做。

最後做個總結,各類音訊產品雖然沒有手機那樣大眾,但是燕七覺得歷史就是一種宿命,很多人都忘記MP3的樣子了,但是你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都是在上面做加法了;也許50年後,手機聽歌也會成為MP3這樣的歷史,可誰知道那時候人們怎麼聽歌呢?

第四個是平板,不過不算直系親屬,因為當初MP3大火的時候,也催生了不少品牌,比如昂達啊台電啊紐曼啊還有藍魔以及我們最熟悉的魅族,然後MP3本身只是播放音訊,順理成章就有MP4出來了,實際上不能算作MP3的升級版,只是從音訊到視頻讓廠商覺得這樣好宣傳。MP4時代是個很短暫的時代,因為智慧手機很快就出來了,後來大家都知道的黃章賊精賊精在智能手機冒出苗頭果斷轉型,藍魔啊昂達啊就慢了,藍魔去做手機做平板,現在沒啥動靜了;台電也去做平板了,現在還在苦撐著,昂達本身做管道代理起家的,多塊少一塊影響不大,品牌沒起色,現在應該悶聲發財。

第五個也是旁系親屬,耳放。耳放在很多老燒眼裡覺得是雞肋,因為早期MP3可以直推那個時代的很多耳機,隨著近十年來各種高端耳機面世,耳放則成為一種解決方案。雖然咱不知道哪些耳放品牌是由當年的MP3轉型的,但是近來看到不少便攜的藍牙耳放,就是可以框在脖子上的,比如飛傲的BTR1藍牙耳放,外觀其實很像MP3;不過最像MP3的還是這款ROGER藍牙接收器。

外觀滾圓小巧,內置運放晶片和藍牙模組,套上掛繩掛在脖子上插上有線耳機,然後藍牙連接手機,簡直就是藍牙MP3;反過來你用線把它和老式音箱連在一起,老式音箱就成藍牙音箱,別以為這是燕七自創的想法,真有很多人這樣做。

最後做個總結,各類音訊產品雖然沒有手機那樣大眾,但是燕七覺得歷史就是一種宿命,很多人都忘記MP3的樣子了,但是你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都是在上面做加法了;也許50年後,手機聽歌也會成為MP3這樣的歷史,可誰知道那時候人們怎麼聽歌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