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高規格碟刹鋁架 B'TWIN Ultra 500 AFGF公路車評測

如果您對迪卡儂旗下自行車品牌B'TWIN的整車還停留在“499”(大概10年前, 便宜量又足的ROCKRIDER 5.0售價僅499元)的話, 小編建議您去附近的迪卡儂看一下。 您很快就會發現近年的公路車進步非常大, 設計緊隨時代潮流, 不僅有直裝夾器的鋁合金整車Ultra 700;還有碳纖維車架的Ultra 900, 同樣規格非常高, 使用了直裝夾器、整合式座管夾、異形座管等新潮的設計。

2017年是碟刹公路車市場快速成長的一年, 迪卡儂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商機。 所以他們推出了這輛B'TWIN Ultra 500 AFGF鋁合金碟刹耐力型公路車搶佔市場。 小編有幸搶在迪卡儂店面工作的小夥伴兒之前拿到了這輛還未上市的碟刹公路車,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有什麼神奇之處, 是否保持了迪卡儂一貫的高性價比。

Ultra 500 AFGF是一款6061鋁合金搭配碳纖維前叉的碟刹公路車, 定位為耐力型公路車。 本次評測車輛的尺寸為XS碼, 立管長度為45cm, 375mm Reach和523 Stack在歐洲品牌中算是比較中庸的套路, 但STR(Stack與Reach的比值)僅1.39, 並不算過分舒展的設定, 所以它標配了一個較高的錐形碗組蓋, 可以有效升高車頭, 增加騎行姿勢舒適性。

頭管部分使用了胖胖的漸變錐形頭管, 下培林使用1.5英寸規格, 有效增強車架頭管剛性, 使車輛前端更加穩定。 變速線管與前刹車線管走線還算整齊, 就是這長長的後刹車線管……不過好在標配防磨膠套, 保護車架不被線管刮花;如果你對走線美觀性有一定要求的話, 還能在購車時與店員協商修剪線材的長度。

為了保證頭管剛性, 頭管處的焊點並未進行打磨。 為了增加連接面積, 上管在頭管連接處加粗了管型。 雖然小編並沒想到有誰會給這輛整車升級電變, 但迪卡儂還是為它增添了電變的電線內走線孔。

安裝在頭管上的是一支粗壯的全碳纖維前叉, 搭配錐形頭管, 提供優秀的側向剛性和操控性。 在這裡, 眼尖的車友估計已經發現了些什麼。

前後均使用Shimano RS-305線拉平裝式夾器,同樣使用帶散熱的來令片,規格很高,符合目前碟刹公路車潮流。前後均使用160mm碟片,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刹車力。但小編還是比較喜歡後面用140mm碟片,因為刹車線性也會更好。

千萬別被快拆樣式的把手給欺騙了,這輛Ultra 500 AFGF可是標配了前後12mm桶軸,並未因為是個鋁合金車架而降低規格,使用那萬惡的9mm快拆,在提供更好的剛性同時使輪組定位更準確,拆裝後不會因為鎖緊力度不同而發生惱人的蹭碟現象,是個有想法的搭配。

粗壯的方管,有效增加重量,哦不,是剛性。

車架上管與下管均使用方形管,較有力量感。車架前部消光黑、上管上方銀色和車架後部鈦色的塗裝搭配非常素雅,仔細品味過後小編認為這種低調的塗裝是非常耐看,並且也十分耐髒,很適合不是經常洗車的懶車友。

車架使用全外走線,前叉上的過線座也使用了與山地前叉相似的過線設計,維護時方便快捷,也符合整車的定位。

三通位置設計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不過在圖中可以看出漆面的質感還是不錯的。

這款Ultra 500 AFGF的車架竟然經過UCI認證,這……只能說真的是夠較真了。下方古典賽風味十足的弗蘭德斯獅子紋章貼紙非常顯眼,“法國弗蘭德斯地區設計及測試”的字樣會告訴你原委。百度百科告訴我們,弗蘭德斯是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位於西歐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包括今比利時的東佛蘭德省和西佛蘭德省、法國的加萊海峽省和北方省、荷蘭的澤蘭省。但是法國弗蘭德斯地區並不像比利時弗蘭德斯人民對自行車那樣狂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一條法國國旗貫穿了UCI LOGO以及弗蘭德斯紋章。

五通部位也是緊隨潮流使用BB86壓入式中軸,同時保留了粗獷的焊點,可以增加一定踩踏剛性。

後三角非常強壯,後下叉使用粗壯的方管型,後上叉則使用三角管型,原意是帶來更好的踩踏回饋,作為一輛耐力長距離取向的公路車,使用這麼激進的後叉設定,偏離了原本的舒適,真的好麼……好在,後叉間隙還是可以容納得下28c的外胎。同時可以看到B'TWIN對於使用直裝夾器設計是“特別自豪”的,還特意在後下叉上增加了“Flat Mount Disc Brake”的塗裝。

套件方面,Ultra 500 AFGF配備了新一代的Sora R3000 18速套件,使用大量下放而來的技術,包括手變造型、長擺臂前撥、四爪牙盤等,使整體性能更加接近105級別。牙盤使用50-34T壓縮磁碟,飛輪使用28T,這樣的齒數搭配充分考慮到耐力型公路車應付多種路寬的需求,比較貼心。

輪組算是一個有驚喜的地方,在這對碟刹版的MAVIC AKSIUM上,終於看不到小編黑了許多年的那老舊的花鼓結構,取而代之的是Mavic新一代高端花鼓上使用的Instant Drive 360結構,說白了就是一個改進版的星齒棘輪結構,40響的棘輪咬合速度極快,而且聲音非常騷。輻條編法方面,後輪改成了Mavic祖傳的驅動側直拉、非驅動側2X,前輪雙側2X的樣式,這都是為了對應碟刹強勁的刹車力做出的改進。

配備的外胎是一條迪卡儂自家的25c硬邊外胎,胎質較硬,不過帶有排水槽設計,在濕滑路面表現還算不錯。

車把以及座管均為無標鋁合金製品,把立則有B'TWIN Logo,並在側面以大字表明了長度。也許是為了適用於更多人,XS碼配備的把立僅70mm長。彎把使用壓縮彎型以及扁上把設定,搭配較厚的把帶,握感十分舒適,符合整車的耐力取向。

座墊上也印有弗蘭德斯獅子紋章,上面的Endurance字樣已經告訴我們它是一款偏向舒適設定的座墊,填充物又厚又軟,騎上個200km也沒什麼壓力。

Ultra 500 AFGF擁有鋁合金車架那種比較直接的發力感覺,由於使用了BB86壓入式中軸,踩踏剛性也是可以保證的。粗壯的碳纖維前叉剛性也是非常不錯的,搖車時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力,高速過彎時車頭的指向性良好。不過受制於其接近10kg的重量,車架回應速度一般,爬坡時會稍微累一點,在體力不充足時更會放大這個缺點。在測試期間,小編通勤途中騎著這輛10kg的車,晚上出門訓練時騎6.6kg的車,對於這種巨大的重量差距有著深刻的體會。

新款的MAVIC AKSIUM碟刹版能帶來不錯的體驗,腳踏移動9度就可以迅速令棘輪接合,回應非常快;由於行星棘輪接觸面大,咬合十分牢固,小編測試過程中並未出現打滑現象,與舊款的“AK”花鼓相比,簡直是差天共地。

既然是碟刹公路車,也是小編首次使用Shimano RS-305機械碟刹,當然也要分享一下刹車方面的表現。在來令片與碟片充分磨合後,線拉碟刹1:1的出力方式雖然並未達到小編的期望值,但制動力還是要比Shimano的輪圈刹搭配好上一點。

舒適性方面,雖然Ultra 500 AFGF提供比較舒適的騎行姿勢,但受制於鋁合金車架吸震較差的特點,以及後叉並沒有設計成吸震的管型,操控組件也均為鋁合金製品,整車的路感還是比較直接的,在顛簸路段不得不減速通過。本來以為25c的外胎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舒適性,不過由於胎質較硬,所以並沒有帶來一些額外的舒適性收益。

美騎點評

優點:做工精良,配置合理,輪組有驚喜

缺點:重、把立較短、路感一般

升級建議:28c外胎

最後,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這輛B'TWIN Ultra 500 AFGF是否能延續迪卡儂一貫的高性價比?很遺憾,由於這輛車將于明年1月開始銷售,目前零售價還沒確定,據說將在5000-6000這個區間。小編認為有購置入門級碟刹公路車的小夥伴還是值得考慮的,畢竟這車的配置和規格都是比較高,你們怎麼看?

前後均使用Shimano RS-305線拉平裝式夾器,同樣使用帶散熱的來令片,規格很高,符合目前碟刹公路車潮流。前後均使用160mm碟片,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刹車力。但小編還是比較喜歡後面用140mm碟片,因為刹車線性也會更好。

千萬別被快拆樣式的把手給欺騙了,這輛Ultra 500 AFGF可是標配了前後12mm桶軸,並未因為是個鋁合金車架而降低規格,使用那萬惡的9mm快拆,在提供更好的剛性同時使輪組定位更準確,拆裝後不會因為鎖緊力度不同而發生惱人的蹭碟現象,是個有想法的搭配。

粗壯的方管,有效增加重量,哦不,是剛性。

車架上管與下管均使用方形管,較有力量感。車架前部消光黑、上管上方銀色和車架後部鈦色的塗裝搭配非常素雅,仔細品味過後小編認為這種低調的塗裝是非常耐看,並且也十分耐髒,很適合不是經常洗車的懶車友。

車架使用全外走線,前叉上的過線座也使用了與山地前叉相似的過線設計,維護時方便快捷,也符合整車的定位。

三通位置設計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不過在圖中可以看出漆面的質感還是不錯的。

這款Ultra 500 AFGF的車架竟然經過UCI認證,這……只能說真的是夠較真了。下方古典賽風味十足的弗蘭德斯獅子紋章貼紙非常顯眼,“法國弗蘭德斯地區設計及測試”的字樣會告訴你原委。百度百科告訴我們,弗蘭德斯是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位於西歐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包括今比利時的東佛蘭德省和西佛蘭德省、法國的加萊海峽省和北方省、荷蘭的澤蘭省。但是法國弗蘭德斯地區並不像比利時弗蘭德斯人民對自行車那樣狂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一條法國國旗貫穿了UCI LOGO以及弗蘭德斯紋章。

五通部位也是緊隨潮流使用BB86壓入式中軸,同時保留了粗獷的焊點,可以增加一定踩踏剛性。

後三角非常強壯,後下叉使用粗壯的方管型,後上叉則使用三角管型,原意是帶來更好的踩踏回饋,作為一輛耐力長距離取向的公路車,使用這麼激進的後叉設定,偏離了原本的舒適,真的好麼……好在,後叉間隙還是可以容納得下28c的外胎。同時可以看到B'TWIN對於使用直裝夾器設計是“特別自豪”的,還特意在後下叉上增加了“Flat Mount Disc Brake”的塗裝。

套件方面,Ultra 500 AFGF配備了新一代的Sora R3000 18速套件,使用大量下放而來的技術,包括手變造型、長擺臂前撥、四爪牙盤等,使整體性能更加接近105級別。牙盤使用50-34T壓縮磁碟,飛輪使用28T,這樣的齒數搭配充分考慮到耐力型公路車應付多種路寬的需求,比較貼心。

輪組算是一個有驚喜的地方,在這對碟刹版的MAVIC AKSIUM上,終於看不到小編黑了許多年的那老舊的花鼓結構,取而代之的是Mavic新一代高端花鼓上使用的Instant Drive 360結構,說白了就是一個改進版的星齒棘輪結構,40響的棘輪咬合速度極快,而且聲音非常騷。輻條編法方面,後輪改成了Mavic祖傳的驅動側直拉、非驅動側2X,前輪雙側2X的樣式,這都是為了對應碟刹強勁的刹車力做出的改進。

配備的外胎是一條迪卡儂自家的25c硬邊外胎,胎質較硬,不過帶有排水槽設計,在濕滑路面表現還算不錯。

車把以及座管均為無標鋁合金製品,把立則有B'TWIN Logo,並在側面以大字表明了長度。也許是為了適用於更多人,XS碼配備的把立僅70mm長。彎把使用壓縮彎型以及扁上把設定,搭配較厚的把帶,握感十分舒適,符合整車的耐力取向。

座墊上也印有弗蘭德斯獅子紋章,上面的Endurance字樣已經告訴我們它是一款偏向舒適設定的座墊,填充物又厚又軟,騎上個200km也沒什麼壓力。

Ultra 500 AFGF擁有鋁合金車架那種比較直接的發力感覺,由於使用了BB86壓入式中軸,踩踏剛性也是可以保證的。粗壯的碳纖維前叉剛性也是非常不錯的,搖車時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力,高速過彎時車頭的指向性良好。不過受制於其接近10kg的重量,車架回應速度一般,爬坡時會稍微累一點,在體力不充足時更會放大這個缺點。在測試期間,小編通勤途中騎著這輛10kg的車,晚上出門訓練時騎6.6kg的車,對於這種巨大的重量差距有著深刻的體會。

新款的MAVIC AKSIUM碟刹版能帶來不錯的體驗,腳踏移動9度就可以迅速令棘輪接合,回應非常快;由於行星棘輪接觸面大,咬合十分牢固,小編測試過程中並未出現打滑現象,與舊款的“AK”花鼓相比,簡直是差天共地。

既然是碟刹公路車,也是小編首次使用Shimano RS-305機械碟刹,當然也要分享一下刹車方面的表現。在來令片與碟片充分磨合後,線拉碟刹1:1的出力方式雖然並未達到小編的期望值,但制動力還是要比Shimano的輪圈刹搭配好上一點。

舒適性方面,雖然Ultra 500 AFGF提供比較舒適的騎行姿勢,但受制於鋁合金車架吸震較差的特點,以及後叉並沒有設計成吸震的管型,操控組件也均為鋁合金製品,整車的路感還是比較直接的,在顛簸路段不得不減速通過。本來以為25c的外胎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舒適性,不過由於胎質較硬,所以並沒有帶來一些額外的舒適性收益。

美騎點評

優點:做工精良,配置合理,輪組有驚喜

缺點:重、把立較短、路感一般

升級建議:28c外胎

最後,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這輛B'TWIN Ultra 500 AFGF是否能延續迪卡儂一貫的高性價比?很遺憾,由於這輛車將于明年1月開始銷售,目前零售價還沒確定,據說將在5000-6000這個區間。小編認為有購置入門級碟刹公路車的小夥伴還是值得考慮的,畢竟這車的配置和規格都是比較高,你們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