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析聯想AI實踐:數位化讓CIO職責發生了變化,而我們有資料中心

幾乎沒人再質疑“聯想All in AI”的決心, 在多次公開AI戰略之後, 近日又拿出1億元種子基金孵化高校AI人才, 並在中國北京、美國莫里斯維爾和德國斯圖加特落成三個AI創新中心。 這位PC“老大哥”一直用實踐告訴大家, 擁抱AI是一場變革。

這場變革, 不但讓企業卯足了勁數位化轉型, 也正在改變著CIO工作的本質。 2018 Gartner CIO Agenda Survey 揭示了此現象, 調查收集了全球98個國家主要行業的3160位元CIO資料, 結果是, 有95%的CIO預期他們的工作將由於數位化而發生變化或者重新混合, 這些CIO們代表著接近13萬億美元的收入/公共部門預算, 以及2770億美元的IT支出, CIO們將人工智慧、數字安全和物聯網列為最難以實施的三個技術。

對此, 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李國慶深有感觸,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濟南峰會期間, 李國慶告訴記者, 大概10年前, CIO們跟他討論, 考慮的還是“計算多少就能買多少設備”, 但今天CIO的壓力在於, 如何把業績做好, 如何能夠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快、更先進。

眼見IT推動業務變革, CIO們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擴大範圍, 他們對於節能、敏捷性、整個端對端的體驗非常重視, 並且更加關心, 如何將人工智慧和各個行業的需求對接。

而面對AI三要素——演算法、大資料和計算力, 聯想也有自己的AI策略, 來幫助企業和CIO們把業務往前推進。

在具體的解決方案當中, 聯想主張兩條腿走路,

“設備+雲”與“基礎設施+雲”。

在前端, 聯想為現有的個人電腦、智慧手機設備插上“Personal Cloud(個人雲)”的翅膀。 同時還會基於自然語言、AR/VR等新興的交互技術, 開發連接有雲內容和雲服務的新型設備。 再進一步, 還會推出“PersonalizedComputing + Personalized Cloud(個性化計算設備+個性化雲)。

在後端, 聯想將通過打造軟體定義資料中心, 實現IT基礎設施的智慧化, 並在此基礎上提供行業解決方案, 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智慧化轉型。

總結而言:資料中心業務, 加上聯想前端的移動, 以及越來越多的智慧設備, 組成聯想一個數位化端到端的結構。 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技術總監單獎定補充說道, “企業數位化轉型, 更多是從業務層面來說的。 數位化轉型落到IT裡, 需要的是終端加上後端提供資訊服務的資料中心。

”聯想已經看到, 未來的IT建設必須把設備跟後端的資料中心資源結合起來, 才能提供一致性的客戶體驗。

大家都在說轉型, 核心其實是資料

一言以蔽之, “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就是資料智慧”, 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研究員田日輝說。

比如車聯網, 資料可以優化汽車本身的使用狀態, 優化使用者體驗;可以記錄車主的行為模式;還可以跟保險公司合作, 提供個性化的保險服務, 對一些有不良駕駛習慣的人, 提高他的保險費, 提升他的安全意識。 再上一個層面, 資料智慧可以提升整個運營機制,

包括端到端的供應鏈、銷售、採購、物流等體系。 當然還可以做出價格對策、優化企業的投入產出比, 甚至可以根據競爭對手、宏觀經濟的一些資料來預測產品的銷量。

那麼企業如何“資料智慧”?田日輝介紹了聯想大資料平臺產品Leap HD, 從產品線採集企業資料, 然後進入到HD, 進行深度的資料分析和資料處理。 田日輝說:“LeapHD突破Spark計算引擎, 性能超越200%。 ”還有聯想工業物聯網的平臺LeapEdge, 它能夠從高端的裝備機床裡面拿到即時資料, 進行即時的資料處理和運行, 曾經在一個50萬併發的資料獲取作業中, 資料處理達到毫秒級。 聯想另有資料管理的平臺LeapAI, 基於兩百多種演算法, 它會根據企業的使用場景, 與垂直應用領域進行組合, 且它是一個開放平臺,開放給聯想的合作夥伴、投資的科技企業等。

當然,有了這些資料平臺和模型還不夠,考慮到企業也會有專業人員匱乏的情況,一旦遇到沒有人可以使用這些平臺的情況,聯想給出了可行性方案——提供從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全價值鏈的垂直應用,提供一整套流程,譬如,企業要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從哪些系統來,在這些平臺上如何組織,有何種演算法,如何將其變為最優的結果,並且這個結果如何跟生產系統對接,讓它發揮最優的效率,幫助企業能快速地進入到資料智慧的應用價值。

李國慶說,聯想做大資料6年多時間,自身的應用已經構建了全球統一資料平臺。目前全球有2000台伺服器,9個資料中心,約140個實驗室,逾2000位元工程師,所有大資料優化的成果都是通過實踐得來。

資料中心業務,讓計算更智慧

與傳統PC和手機不同,聯想的資料中心是一個去年才從聯想PC分離出來的業務,不過貢獻的銷售額卻不少。在聯想2017財報顯示,資料中心集團(包括伺服器、存儲、軟體和服務)營收達41億美元,占總營收10%左右。印象中,與聯想資料中心相關的收購案是聯想2014年初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X86伺服器部門,3年多過去了,資料中心業務也有了變化。

在聯想資料中心的業務分三層,第一層核心是基礎軟體、硬體、實施能力。再往上,聯想會根據雲、HPC、AI等不同的負載類型提供一個架構,結合第一層的基礎能力,組成一個解決方案。第三層就是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等。

具體的解決方案上,x86伺服器依然是聯想優勢。然而今年6月份,聯想發佈了兩個資料中心產品:ThinkSystem和ThinkAgile,為企業智慧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

ThinkSystem系列是涵蓋伺服器、存儲和網路系統的完整解決方案,能實現端到端的客戶體驗;ThinkAgile解決方案基於ThinkSystem平臺,為混合雲、超融合基礎設施、軟體定義的存儲以及軟體定義的基礎設施而設計,實現了基礎設施與應用的無縫集成。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濟南峰會期間,聯想發佈ThinkSystem 14款新機器,包括1路機架、2路機架、8路機架、刀片系統,還有水冷的高密度伺服器。

目前ThinkAgile的三類產品包括ThinkAgile的HX系列(聯想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的一款針對超高管理性、超級方便的超融合的產品)、ThinkAgile SX for Nutanix(面向交鑰匙的超融合工程)、以及即將於今年年底跟微軟聯合發佈ThinkAgileSX for Microfost Azuer Stack,提供本地雲服務,並且説明使用者部署簡化、一致的混合雲。所有的ThinkAgile都支援軟體定義的存儲,所有的ThinkAgile產品線都支援雲化的網路作業系統C-S。

然而一個資料中心的打開方式,並非簡單的產品組合,而是應該考慮如何落地,如何幫助企業轉型。

就拿聯想資料中心來說,強項在於HPC超算解決方案和一支行業顧問團隊,但弱項在於落地能力。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首席架構師畢巍坦言,“聯想在製造業已經積累深厚的行業能力,但在其它行業的步伐稍慢”,不過好在聯想有創投集團,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方案能力,包括智慧城市、PaaS、智慧化的應用方案,補齊了短板。加上行業顧問,以及底層的大資料能力、AI能力和計算力,來説明客戶完成這一波的智慧化轉型。

譬如,聯想位於合肥的聯寶廠,已經成為電子產品單體工廠,目前已經完成了智慧物流管控,員工隨時隨地可以用移動端追蹤每一張訂單。今天聯寶廠裡,目前聯寶廠已經有70%的產品有定制化需求,當中有20%左右是小批量定制的。也就是一個傳統工廠完成了智慧製造升級的例子。

再譬如平安城市,攝像頭已經走到第三代,背後有人工智慧支撐,它可以實現模式識別,彌補在遙遠的距離和黑暗環境下的臉部識別的不足,形成一個更精准的監控能力。在後端,聯想雲資料中心坐鎮,支撐各個警種資料處理以及綜合作戰指揮能力。

要讓計算更智慧,背後有AI

正如李國慶所說,企業數位化轉型,只要涉及到資料,就意味著後端一定要有一個資料中心,有一個HPC的解決方案,幫它分析,幫它判斷,輔助前端AI/AR的功能。

作為中國起步較早的超算(HPC)廠商,聯想在2001年成立了高性能伺服器事業部,開始了在超算(HPC)領域的探索。在剛剛結束的ISC 2017上,聯想以91套高性能計算系統入圍全球HPC TOP500份額榜,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第一,繼續蟬聯全球第二。

為了跟上時代潮流,聯想已經成功地把人工智慧、智慧監控、預警和報警功能整合到HPC系統裡面。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企業級行銷產品行銷總監李煒說,這些AI元素的更新與完善,是持續推動聯想高性能業務戰績累累的一張保險單。

在過去三年,聯想的超算取得了三級跳,2015年有23套系統,2016年有84套,今年有91套。具體案例上,去年,聯想的高性能保障了都靈冬奧會、上海世博會,而且保障了歷次的中國載人航太飛行,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九號、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以及兩個天宮在太空的對接。載人航太總設計師曾對媒體說,這項對接的精確度,相當於用一支步槍擊中12公里以外的一隻蒼蠅。

聯想的高性能還保障了國內外高校、政府機構、大型企業等。丹麥風力發電機製造商維斯塔斯CEO曾在聯想第二屆超算大會上說,聯想的高性能幫助它的效率從38%提高到43%。這家製造商的GDP有170多億美金,占丹麥的1/10。

而且,聯想成功交付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校級公共平臺集群。作為國內高校首個溫水水冷超算中心,該項目採用聯想深騰X8800超級電腦系統建設,解決CPU和記憶體散熱問題,節能效果顯著,LINPACK效率達到92.6%,PUE值達到1.1。

李煒說,水冷有三個好處。最大之一是PUE值非常低,聯想可以做到1.1以內,之前在更大的專案裡已經做到過1.04,這意味著能降耗40%;另外,傳統資料中心噪音極大,但聯想的水冷技術是不需要風扇的,會降低噪音困擾,“一個滿負荷運轉的伺服器,噪音可以控制在50分貝以內”,低於會議室的溝通聲音;此外還可以提高CPU的使用率,“傳統的風冷降熱達60%-65%,而聯想第一代水冷達80%,第二代達88%左右,這就意味著,聯想可以讓英特爾的CPU長期運行在額外貢獻30%的狀態。”

所有高性能計算硬體,都由聯想有自主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管理起來,它就像一個windows,可以直觀展示每個節點的效率,可以分成很多計算流,可以承擔很多功能。

且它是一個開放平臺,開放給聯想的合作夥伴、投資的科技企業等。

當然,有了這些資料平臺和模型還不夠,考慮到企業也會有專業人員匱乏的情況,一旦遇到沒有人可以使用這些平臺的情況,聯想給出了可行性方案——提供從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全價值鏈的垂直應用,提供一整套流程,譬如,企業要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從哪些系統來,在這些平臺上如何組織,有何種演算法,如何將其變為最優的結果,並且這個結果如何跟生產系統對接,讓它發揮最優的效率,幫助企業能快速地進入到資料智慧的應用價值。

李國慶說,聯想做大資料6年多時間,自身的應用已經構建了全球統一資料平臺。目前全球有2000台伺服器,9個資料中心,約140個實驗室,逾2000位元工程師,所有大資料優化的成果都是通過實踐得來。

資料中心業務,讓計算更智慧

與傳統PC和手機不同,聯想的資料中心是一個去年才從聯想PC分離出來的業務,不過貢獻的銷售額卻不少。在聯想2017財報顯示,資料中心集團(包括伺服器、存儲、軟體和服務)營收達41億美元,占總營收10%左右。印象中,與聯想資料中心相關的收購案是聯想2014年初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X86伺服器部門,3年多過去了,資料中心業務也有了變化。

在聯想資料中心的業務分三層,第一層核心是基礎軟體、硬體、實施能力。再往上,聯想會根據雲、HPC、AI等不同的負載類型提供一個架構,結合第一層的基礎能力,組成一個解決方案。第三層就是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等。

具體的解決方案上,x86伺服器依然是聯想優勢。然而今年6月份,聯想發佈了兩個資料中心產品:ThinkSystem和ThinkAgile,為企業智慧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

ThinkSystem系列是涵蓋伺服器、存儲和網路系統的完整解決方案,能實現端到端的客戶體驗;ThinkAgile解決方案基於ThinkSystem平臺,為混合雲、超融合基礎設施、軟體定義的存儲以及軟體定義的基礎設施而設計,實現了基礎設施與應用的無縫集成。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濟南峰會期間,聯想發佈ThinkSystem 14款新機器,包括1路機架、2路機架、8路機架、刀片系統,還有水冷的高密度伺服器。

目前ThinkAgile的三類產品包括ThinkAgile的HX系列(聯想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的一款針對超高管理性、超級方便的超融合的產品)、ThinkAgile SX for Nutanix(面向交鑰匙的超融合工程)、以及即將於今年年底跟微軟聯合發佈ThinkAgileSX for Microfost Azuer Stack,提供本地雲服務,並且説明使用者部署簡化、一致的混合雲。所有的ThinkAgile都支援軟體定義的存儲,所有的ThinkAgile產品線都支援雲化的網路作業系統C-S。

然而一個資料中心的打開方式,並非簡單的產品組合,而是應該考慮如何落地,如何幫助企業轉型。

就拿聯想資料中心來說,強項在於HPC超算解決方案和一支行業顧問團隊,但弱項在於落地能力。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首席架構師畢巍坦言,“聯想在製造業已經積累深厚的行業能力,但在其它行業的步伐稍慢”,不過好在聯想有創投集團,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方案能力,包括智慧城市、PaaS、智慧化的應用方案,補齊了短板。加上行業顧問,以及底層的大資料能力、AI能力和計算力,來説明客戶完成這一波的智慧化轉型。

譬如,聯想位於合肥的聯寶廠,已經成為電子產品單體工廠,目前已經完成了智慧物流管控,員工隨時隨地可以用移動端追蹤每一張訂單。今天聯寶廠裡,目前聯寶廠已經有70%的產品有定制化需求,當中有20%左右是小批量定制的。也就是一個傳統工廠完成了智慧製造升級的例子。

再譬如平安城市,攝像頭已經走到第三代,背後有人工智慧支撐,它可以實現模式識別,彌補在遙遠的距離和黑暗環境下的臉部識別的不足,形成一個更精准的監控能力。在後端,聯想雲資料中心坐鎮,支撐各個警種資料處理以及綜合作戰指揮能力。

要讓計算更智慧,背後有AI

正如李國慶所說,企業數位化轉型,只要涉及到資料,就意味著後端一定要有一個資料中心,有一個HPC的解決方案,幫它分析,幫它判斷,輔助前端AI/AR的功能。

作為中國起步較早的超算(HPC)廠商,聯想在2001年成立了高性能伺服器事業部,開始了在超算(HPC)領域的探索。在剛剛結束的ISC 2017上,聯想以91套高性能計算系統入圍全球HPC TOP500份額榜,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第一,繼續蟬聯全球第二。

為了跟上時代潮流,聯想已經成功地把人工智慧、智慧監控、預警和報警功能整合到HPC系統裡面。聯想資料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企業級行銷產品行銷總監李煒說,這些AI元素的更新與完善,是持續推動聯想高性能業務戰績累累的一張保險單。

在過去三年,聯想的超算取得了三級跳,2015年有23套系統,2016年有84套,今年有91套。具體案例上,去年,聯想的高性能保障了都靈冬奧會、上海世博會,而且保障了歷次的中國載人航太飛行,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九號、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以及兩個天宮在太空的對接。載人航太總設計師曾對媒體說,這項對接的精確度,相當於用一支步槍擊中12公里以外的一隻蒼蠅。

聯想的高性能還保障了國內外高校、政府機構、大型企業等。丹麥風力發電機製造商維斯塔斯CEO曾在聯想第二屆超算大會上說,聯想的高性能幫助它的效率從38%提高到43%。這家製造商的GDP有170多億美金,占丹麥的1/10。

而且,聯想成功交付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校級公共平臺集群。作為國內高校首個溫水水冷超算中心,該項目採用聯想深騰X8800超級電腦系統建設,解決CPU和記憶體散熱問題,節能效果顯著,LINPACK效率達到92.6%,PUE值達到1.1。

李煒說,水冷有三個好處。最大之一是PUE值非常低,聯想可以做到1.1以內,之前在更大的專案裡已經做到過1.04,這意味著能降耗40%;另外,傳統資料中心噪音極大,但聯想的水冷技術是不需要風扇的,會降低噪音困擾,“一個滿負荷運轉的伺服器,噪音可以控制在50分貝以內”,低於會議室的溝通聲音;此外還可以提高CPU的使用率,“傳統的風冷降熱達60%-65%,而聯想第一代水冷達80%,第二代達88%左右,這就意味著,聯想可以讓英特爾的CPU長期運行在額外貢獻30%的狀態。”

所有高性能計算硬體,都由聯想有自主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管理起來,它就像一個windows,可以直觀展示每個節點的效率,可以分成很多計算流,可以承擔很多功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