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規後首張新聞牌照花落一點資訊,手握牌照能否搶佔市場先機?

當你還在吐槽資訊用戶端內容超載、縱容你流覽「惡習」的時候, 國內某資訊平臺祭出了「價值閱讀」的差異化定位。

而就在近日,

「價值閱讀」理念通過一紙新聞許可證贏得了政府及公眾的認可——也就是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張圖片(下圖)。 就像今年年初首汽約車拿到北京市首張網約車《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證》一樣, 這張紅頭許可證, 不僅結束了移動互聯時代新聞用戶端「無證裸奔」狀態, 對其獲得者「一點資訊」更是意義重大。

成果背後的「人機智能」

資訊分發領域的頭部平臺一點資訊已宣佈於10月31日拿到了由國家網信辦互聯網新規出臺後首張《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正式具備新聞轉載和傳播資格。

至此, 一點資訊成為首家獲得新聞牌照的民營資訊用戶端企業, 也是「新規」(2017年7月正式實施的《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施行後的第一張新聞牌照, 標誌著移動資訊平臺正式進入規範化管理時代, 對整個互聯網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根據國內知名大資料服務商 QuestMobile 發佈《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顯示, 截止2017年6月, 憑藉生態流量的優勢, 一點資訊月活用戶數逾1.8億, 超越了今日頭條。

日活躍用戶5200萬, 擁有超過365萬個個性化訂閱頻道, 入駐自媒體達60萬家。

雖然和市場上主流的玩家一樣, 都是基於演算法的推薦引擎, 但一點資訊從創始之初便通過搜尋引擎技術和個性化頻道功能鼓勵使用者的主動興趣表達, 而不是單純是靠點擊率、靠演算法決定內容,

掠奪人們稀缺的注意力。

一點資訊在產品上的邏輯是, “人工智慧沒辦法完全取代人工編輯, 媒體平臺不能單靠機器演算法一條腿走路。 ”業內人士認為, 這一定位可以促進平臺更好的幫助用戶發現、表達、甄別、獲取和管理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在資訊冗餘的時代, 能夠提供超越消遣性和娛樂性的閱讀服務, 堅持“價值閱讀”的差異化定位品牌理念及對內容的把關能力, 是這一平臺能夠獲得政府及公眾認可的重要原因。

中國特色的新聞許可制度下, 牌照的獲取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新聞機構的能力範圍。 目前, 搜狐、網易等這類網路門戶也只是拿到了PC端的許可。 獲得許可, 意味著未來一點資訊將能從程式上獲得轉載文章和傳播的資質。

「挺不容易。 兩年了, 特別難, 以前發的都是PC端的, 現在是一點資訊。 」拿到許可證後, 一點資訊某高管人員在社交網路上發出感慨。

資訊流產業商業變現能力顯現

2016年以來資訊分發市場格局初定後, 行業的關注點開始聚焦商業變現能力, 資訊流產業的巨大商機已經顯現出來。

國外科技巨頭們早就嘗到了資訊流的甜頭, Feed流廣告作為Facebook核心收入構成, 貢獻超過60%的廣告營收。 Instagram用原生廣告實現變現, 預估17年收入達28.1億美元。

據QuestMobile發佈的《2017上半年移動互聯網資訊資訊流發展新洞察》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6月, 綜合資訊獨立APP月度用戶總量近5.5億, 綜合資訊行業已經成為了發展最迅速的賽道之一。 資訊資訊流已經成為最適合移動端廣告的形態之一,商業變現更符合趨勢,商業變現潛力巨大。

移動端的資訊資訊流競爭迎合了智慧機時代剛性需求,以其龐大的使用者規模,高粘性以及精准演算法的推薦基因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流量入口;而且資訊流廣告可以實現廣告主、媒體、用戶三贏的局面,商業變現更符合趨勢。

資訊流的商業化步伐始於2014年,2016年則成為爆發式增長的一年,資訊流廣告營收突破200億後,「藍蓮花調研機構」相關分析人士預測2017年將達到570億元,同比增長168%。資訊流廣告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廣告主預算從傳統媒體的遷移,手機帶來LBS的地理切分,以及更加精准的廣告和推薦。

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資訊流廣告市場規模已達到25.7 億,同比增長率為89.5%。以社交、新聞、視頻等為主要載體的資訊流廣告在2016年市場份額達到11.2%。

百度、阿裡、搜狗、360等互聯網公司不甘放棄「資訊資訊流」這一重要流量入口以及資訊流廣告的可觀營收,另闢蹊徑,全力追趕。

如今,各家巨頭都以旗下的超級APP切入資訊資訊流市場。很多大流量的工具類App都各自展開了資訊內容的推廣和資訊流廣告的佈局。今年年初,百度將內容分發定義為其核心和大盤,並在剛剛發佈的財報中宣佈「將資訊流作為百度未來的增長點」。一時間,資訊流產業硝煙彌漫。

當商業競爭集中爆發時,行業規範就被提上了議程,而這時候誰能擁有「行業許可證」,無疑是搶佔了市場先機。

內容分發背後的生態體系

來自「藍蓮花調研機構」相關資料顯示: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廣告商業化仍然強勁,其他新聞用戶端的千人千面資訊流改造也將帶來新的增量,UC流覽器,QQ流覽器的資訊化也帶來資訊流資訊和廣告營收的增長。

但可以預期的是,資訊流的競爭將不再只是資訊呈現樣式和推薦演算法優化層面的競爭,各大互聯網巨頭正在加緊佈局使用者入口和內容生態體系,希望將收集到的更多元化、更具層次框架的使用者資料融入推薦演算法中,以加強資訊流廣告的推薦精准度,同時根據生態流量中不同展現形式提升更多廣告價值。

憑藉與小米、OPPO兩家手機硬體巨頭達成戰略合作建立的獨特管道優勢和海量優質內容分發能力,一點資訊在資訊流產品競爭中構建了堅實的差異化競爭壁壘,在未來商業化的比拼上無疑會更有底氣。

而《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的發放,將使得一點資訊在新聞資訊服務方面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新聞許可證帶來了更多責任和權利,將有利於平臺進一步加強地方用戶與業務下沉,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相較於“無證駕駛”的其他移動資訊平臺,在未來血海商戰更容易搶佔先機。

資訊資訊流已經成為最適合移動端廣告的形態之一,商業變現更符合趨勢,商業變現潛力巨大。

移動端的資訊資訊流競爭迎合了智慧機時代剛性需求,以其龐大的使用者規模,高粘性以及精准演算法的推薦基因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流量入口;而且資訊流廣告可以實現廣告主、媒體、用戶三贏的局面,商業變現更符合趨勢。

資訊流的商業化步伐始於2014年,2016年則成為爆發式增長的一年,資訊流廣告營收突破200億後,「藍蓮花調研機構」相關分析人士預測2017年將達到570億元,同比增長168%。資訊流廣告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廣告主預算從傳統媒體的遷移,手機帶來LBS的地理切分,以及更加精准的廣告和推薦。

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資訊流廣告市場規模已達到25.7 億,同比增長率為89.5%。以社交、新聞、視頻等為主要載體的資訊流廣告在2016年市場份額達到11.2%。

百度、阿裡、搜狗、360等互聯網公司不甘放棄「資訊資訊流」這一重要流量入口以及資訊流廣告的可觀營收,另闢蹊徑,全力追趕。

如今,各家巨頭都以旗下的超級APP切入資訊資訊流市場。很多大流量的工具類App都各自展開了資訊內容的推廣和資訊流廣告的佈局。今年年初,百度將內容分發定義為其核心和大盤,並在剛剛發佈的財報中宣佈「將資訊流作為百度未來的增長點」。一時間,資訊流產業硝煙彌漫。

當商業競爭集中爆發時,行業規範就被提上了議程,而這時候誰能擁有「行業許可證」,無疑是搶佔了市場先機。

內容分發背後的生態體系

來自「藍蓮花調研機構」相關資料顯示: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廣告商業化仍然強勁,其他新聞用戶端的千人千面資訊流改造也將帶來新的增量,UC流覽器,QQ流覽器的資訊化也帶來資訊流資訊和廣告營收的增長。

但可以預期的是,資訊流的競爭將不再只是資訊呈現樣式和推薦演算法優化層面的競爭,各大互聯網巨頭正在加緊佈局使用者入口和內容生態體系,希望將收集到的更多元化、更具層次框架的使用者資料融入推薦演算法中,以加強資訊流廣告的推薦精准度,同時根據生態流量中不同展現形式提升更多廣告價值。

憑藉與小米、OPPO兩家手機硬體巨頭達成戰略合作建立的獨特管道優勢和海量優質內容分發能力,一點資訊在資訊流產品競爭中構建了堅實的差異化競爭壁壘,在未來商業化的比拼上無疑會更有底氣。

而《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的發放,將使得一點資訊在新聞資訊服務方面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新聞許可證帶來了更多責任和權利,將有利於平臺進一步加強地方用戶與業務下沉,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相較於“無證駕駛”的其他移動資訊平臺,在未來血海商戰更容易搶佔先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