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期待農業的化蛹成蝶

作者:水之木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的熱點詞語。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成為201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

說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一印象就是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因為工業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在我們身邊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效果。 正是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很多產品品質更優、品種更多, 並且真正從展臺走進了千家萬戶。 但是改革不僅僅是工業的事, 我們的農業也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漢書•酈生陸賈列傳》有言“民以食為天”, 可以說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非常重視農業生產,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 更是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 我們國家培育的雜交水稻不僅僅是解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 還為國際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 我們也不能盲目自信, 因為我們農業在成績的背後也還有很多問題和挑戰。 比如, 農業結構還不盡合理, 低端產品多, 高端產品少;種養殖技術創新不多, 低效傳統技術還大行其道;管理還是比較傳統粗放型, 缺乏精細化管理等等。

隨著, 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和運用也隨之興起, 對於農業產業化、現代化而言, 也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

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 既非常緊迫又艱巨複雜。 同時農業轉型升級也是關係十幾億人民群眾的民生大問題, 所以我們必須勇往直前, 堅決闖過這個關口。

政府工作報告, 已經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 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管道,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這也讓我們看見了希望, 無疑為廣大農民、農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我們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必須要政府引導, 政策優先。 因為農業是基礎產業, 農業也是一個需要投入的產業, 所以政府對農業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

其次要培養人才, 科技興農。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農業的改革提升, 必然需要一批袁隆平式的科學家, 同時也需要廣大的農業科技推廣者, 將我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再次要注重品質, 提檔升級。 要持續推動農業產業工業化、現代化, 要優化田間管理, 推廣新品種, 注重生態種養殖, 注重將農業融入“互聯網+”, 探索開啟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

“兩會”上,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相信我們今天播的種, 明天一定會有收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