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遠離糖尿病,少喝點奶茶吧!

相較於粗獷的直男, 大多女性更會講求“儀式感”。 “喝奶茶”, 是中國女生進城趕場的必要環節。 衣服可以白試100件, 奶茶必須順一杯回家。

奶茶的高熱量人盡皆知, 近日《央視新聞》調查上海27家主流奶茶品牌, “1杯奶茶=13塊方糖”, 這結果讓人觸目驚心。 而標榜所謂“無糖”、“少糖”的奶茶, 其含糖量也均高於相關標準的10倍以上。

奇怪的是, 吃顆蘋果都要用APP估算卡路里的中國女生, 卻無法拒絕奶茶的“荼毒”。 從臺灣珍珠奶茶席捲整個大陸開始, 到今天仍有各類不計其數的奶茶店, 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2017年8月20日晚上8點多, 北京三裡屯, 人們還在排隊買奶茶丨視覺中國

珍珠奶茶征服世界

中國人對奶茶究竟有多狂熱?某網紅奶茶店在2017年2月開業後的1個月裡, 創造了“買1杯排7小時”的記錄, 並有職業黃牛兜售排號或現貨。 一家奶茶店的搶購盛況, 不亞於哪個大牌歌星的演唱會現場。

毋庸置疑, 芝士奶茶是掀起2017年排隊浪潮的始作俑者。 這種新型飲品以水果茶或綠茶作為茶底, 並在頂部加上一層奶蓋。 水和脂肪融合的另一個驚喜是, 你喝完後會在嘴上留下一道“牛奶鬍子”。 拍照上傳朋友圈, 這街就算逛完了。

隨著芝士奶茶的風靡, 芝士也成為中國人飲食的重要食材。 《野獸日報》一篇報導指出, 2009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芝士不到2000噸。 而在2013年, 這一數字躥升到11000噸。

某品牌紐西蘭進口芝士奶蓋 | 視覺中國

就中國吃貨而言, 芝士奶茶不過是奶茶界的冰山一角。 30年奶茶發家路中, 有街邊店的現制飲品、瓶裝的奶茶飲料, 以及不知道繞了地球多少圈的沖泡奶茶。 但真要追根溯源中國奶茶, 還是得回到1987年的臺灣。

17世紀, 東方的茶葉隨著商品經濟湧入歐洲。 但由於紅茶口感偏澀, 外國人在茶中加入部分牛奶, 誕生了英式奶茶。 繼而這種中西混搭的飲品流入香港, 又傳進臺灣。 經過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 從泡沫紅茶變身為今天攻佔全球的“臺灣珍珠奶茶”。

這項新時期的“偉大發明”, 臺灣兩間店鋪都聲稱自己是珍珠奶茶的締造者。 一是台南市的翰林茶館, 一是台中市的春水堂, 說到底二者起源的傳說都是xx意外將粉圓加入奶茶中。

當兩家在法庭你死我活時, 珍珠奶茶已經遍地開花了。

初夏以來,

現制現買的臺灣奶茶風靡廣西河池市金城江鎮丨視覺中國

由於製作簡單、成本低廉, 珍珠奶茶一經引進大陸便開始野蠻生長。 一杯2-3元的珍珠奶茶, 和烤腸一道成為了80、90後放學路上的“牙祭”。 1980年每人每年度飲茶約0.5kg, 到了1994年, 這項資料攀升到了1.2kg。

如今, “珍珠奶茶”也一躍成為了臺灣的地域名片。 2011年6月28日, 來自福建廈門的首批大陸赴台個人游旅客抵達臺北松山機場, 為了迎接他們, 機場特地準備了正宗的“臺灣珍珠奶茶”供旅客品嘗。

2011年廈門第一批赴台自由行的旅客在臺北松山機場品嘗“正宗臺灣珍珠奶茶” | 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珍珠奶茶也讓不少西方國家欲罷不能。雖然奶茶源自英國,但珍珠奶茶卻繼承了當年茶葉的遺風,橫掃了國外的大街小巷。在歐洲,為了迎合最愛珍珠奶茶的德國人,連當地的金拱門都增加了這一潮流單品。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2016年大選期間,為了獲得紐約市亞裔公民的支持,她在走訪皇后區時也特地嘗鮮了珍珠奶茶,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喝過“可以咀嚼的奶茶”。但不論真的口感如何,希拉蕊也一定會說好喝的。

希拉蕊·克林頓在紐約皇后區品嘗珍珠奶茶丨視覺中國

2017年9月,首屆臺灣珍珠奶茶節在美國時代廣場盛大舉行。然而物以稀為貴,珍珠奶茶的全球霸業征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對其反對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過街奶茶人人喊打

隨著珍珠奶茶大熱,整個奶茶行業也在中國呈爆炸式發展,各類琳琅滿目的奶茶店一夜之間便豎起了招牌。這門極具彈性的生意,滿足了不少人的創業夢。

2007年是奶茶高速發展的一年,在業內譽被為奶茶的“創業元年”。為了儘快佔據市場,不少奶茶品牌都基於羊群效應,採取了直營+加盟的經營方式瘋狂圈地。2007年,廣西某品牌奶茶的新開門店數量,能以每天開設1-2間的驚人速度增長。

創業者們前仆後繼往奶茶的坑裡鑽,當然是因為該行業的暴利生產,珍珠奶茶的成本低廉在今天已經不算內幕。950克裝的“珍珠”批發價4.5元,幾千顆珍珠可供沖配約40杯奶茶。一公斤裝的奶精批發價約15元,可沖70杯。這樣的成本價格,怎麼算都是賺的。

為了謀取更高的利潤,所謂的“珍珠奶茶”其實已經淪為“珍珠奶精”。在加盟店遍地開花的情況下,也很難對奶茶材料的品質進行保證。不少街頭小店的珍珠奶茶,幾乎無奶無茶,全是添加劑。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爆發,其中50嵐、永康15等臺灣知名奶茶品牌均被檢測出含有塑化劑。塑化劑的出現是因為傳統工藝已經不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一些連鎖企業為了追求便捷、降低成本,使用奶精+茶來勾兌所謂的奶茶。

2011年,臺灣悅氏運動飲料就塑化劑事件致歉

這樣的茶,奶不能融合,靜置一小段時間後就會分離,需要添加起雲劑。合法的起雲劑用棕櫚油等天然油類製備,但穩定性較差,保質期也較短。最終有人發現用工業塑化劑替代棕櫚油的效果更好、保質期更長、價格也更低廉,但對人體危害不可估量。

受原產地影響,在英國、美國的珍珠奶茶業者也遭到波及。美國業者的業績掉了一成,嚴重的甚至掉了一半,消費者更是人心惶惶。國外媒體更是稱珍珠奶茶“幾乎沒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的營養價值”,號召大家停止飲用它。

為了挽回聲譽,現在的主流奶茶品牌都使用牛奶製作。當然其售價也隨之上漲,如今一杯奶茶的均價大概在20元左右。隨著“網紅奶茶”的崛起,奶茶行業開始回溫。不過2017年上海消保委對現制現售飲品的調查,又將奶茶推向了風口浪尖。

經過檢測結果發現27件標稱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下來,每杯奶茶樣品的含糖量為33g,也就是說相當於平均加入了7塊左右的方糖。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也就是說,一杯奶茶就已經超過了正常人體一天當中添加糖的攝入量。

部分“網紅奶茶”的含糖量嚴重超標丨上海消保委

更別說不少小攤仍在使用“奶精”勾兌,長期飲用這種用“植脂末”做的奶茶很可能使你的反式脂肪酸超標。最終導致人體血液裡的低密度膽固醇含量提升,加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如果真要喝奶茶,讓店家用牛奶做。

而標榜所謂“無糖”、“少糖”的奶茶,其含糖量也均高於相關標準的10倍以上。為了保證口感,奶茶店很難讓自己的產品寡然無味。並且有奶茶店回應所謂“無糖”,只是在原配方上不再多放糖的意思。

品牌奶茶糖份甜度表 | 視覺中國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理事李艮喜說:“現制奶茶或者其它現制產品在沒有標準的前提下,多加幾塊糖或者少加幾塊糖本身並不違法,但是其合法的前提是必須告知消費者,到底加了幾塊糖。”

同時此次檢測還發現,51件現制現售奶茶中咖啡因含量平均高達270mg/L,最高達到了828mg/L;按照一杯奶茶當中的含量來看,有4件樣品單杯咖啡因含量都超過了歐盟給出的健康成人單次不超過200mg攝入量的參考限值。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甚至能相當於4杯美式咖啡、8罐紅牛。

部分“網紅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嚴重超標丨上海消保委

在消協部門收到的1600多份有效問卷中,僅有11%的消費者認為“奶茶中肯定會有咖啡因”。

咖啡因並非什麼人都適合喝,這次購樣的27家暢銷奶茶鋪中,僅有1家店鋪給出了“老人、兒童、孕婦不建議飲用”的提示,其它26家均沒有做出任何禁忌提醒。

奶茶行業整體競爭愈發激烈,關店數激增丨美團網

2016年下半年,中國奶茶店的關店數第一次超過了開店數,呈現負增長。“網紅奶茶”的誕生,對原來的街邊小店造成極大的經營壓力。儘管對奶茶品質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可北京三裡屯排隊的人依然在風雨無阻地“朝聖”。奶茶真有這麼好喝嗎?

奶茶不是用來喝的

奶茶雖然深受大眾喜愛,但其消費的年齡段並不是老少皆宜。青年人喝奶茶,中年人喝茶,老年人喝白開水是典型的中國飲水分層。從珍珠奶茶的時代開始,由於價格低廉,奶茶就成為了學生党的寵兒。

80年代,臺灣的奶茶店就開始提供吧台座椅,不少學生在休息時間都願意約上三兩好友,喝著奶茶在店內聊天。在如今的大學校園內,奶茶店成為了學生會、辯論隊、小組討論的最佳場所。有位置有空調有wifi,但只用交一杯奶茶的錢。

也是因為這樣,奶茶店也成為大學生校內創業的重鎮。國內某985高校打造的“學生創業街”,其中奶茶/咖啡等飲品店的數量占去了半壁江山。對於奶茶店而言,奶茶的口味如何已經不算是剛需了,頂多算一張門票。

山西晉中的大學生開奶茶店創業丨視覺中國

在廈門鼓浪嶼景區,奶茶店都紛紛擴張鋪面,轉型打造“中國式星巴克”。除了售賣奶茶,店鋪將“文藝屬性”放到最大,裝修極盡小清新,並開展代寄明信片、時光日記本、特色文創產品等業務。哪個小女生看到這些,不會動心買杯奶茶進去坐坐呢?

廈門鼓浪嶼極具“文藝風”奶茶店丨視覺中國

2017年,中國的“網紅奶茶”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潮流品牌。根據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與口碑網的聯合調查,18-25歲的女生是中國奶茶的主要消費群體。同時,90後女生又極易受到潮流影響並形成自發傳播,“網紅奶茶”的品牌便由此形成。

中國人被奶茶禍害得不輕。品質太次喝了對身體不好,點了不喝因為要談正事,排隊太久浪費時間。不知道有多少男生被拉去陪女朋友買一杯“網紅奶茶”,最後落下一張疲憊的自拍。不過這種“禍害”,對情侶而言也算是幸福的。

沒有一杯奶茶撩不到的妹,如果有,那就兩杯。

2011年廈門第一批赴台自由行的旅客在臺北松山機場品嘗“正宗臺灣珍珠奶茶” | 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珍珠奶茶也讓不少西方國家欲罷不能。雖然奶茶源自英國,但珍珠奶茶卻繼承了當年茶葉的遺風,橫掃了國外的大街小巷。在歐洲,為了迎合最愛珍珠奶茶的德國人,連當地的金拱門都增加了這一潮流單品。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2016年大選期間,為了獲得紐約市亞裔公民的支持,她在走訪皇后區時也特地嘗鮮了珍珠奶茶,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喝過“可以咀嚼的奶茶”。但不論真的口感如何,希拉蕊也一定會說好喝的。

希拉蕊·克林頓在紐約皇后區品嘗珍珠奶茶丨視覺中國

2017年9月,首屆臺灣珍珠奶茶節在美國時代廣場盛大舉行。然而物以稀為貴,珍珠奶茶的全球霸業征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對其反對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過街奶茶人人喊打

隨著珍珠奶茶大熱,整個奶茶行業也在中國呈爆炸式發展,各類琳琅滿目的奶茶店一夜之間便豎起了招牌。這門極具彈性的生意,滿足了不少人的創業夢。

2007年是奶茶高速發展的一年,在業內譽被為奶茶的“創業元年”。為了儘快佔據市場,不少奶茶品牌都基於羊群效應,採取了直營+加盟的經營方式瘋狂圈地。2007年,廣西某品牌奶茶的新開門店數量,能以每天開設1-2間的驚人速度增長。

創業者們前仆後繼往奶茶的坑裡鑽,當然是因為該行業的暴利生產,珍珠奶茶的成本低廉在今天已經不算內幕。950克裝的“珍珠”批發價4.5元,幾千顆珍珠可供沖配約40杯奶茶。一公斤裝的奶精批發價約15元,可沖70杯。這樣的成本價格,怎麼算都是賺的。

為了謀取更高的利潤,所謂的“珍珠奶茶”其實已經淪為“珍珠奶精”。在加盟店遍地開花的情況下,也很難對奶茶材料的品質進行保證。不少街頭小店的珍珠奶茶,幾乎無奶無茶,全是添加劑。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爆發,其中50嵐、永康15等臺灣知名奶茶品牌均被檢測出含有塑化劑。塑化劑的出現是因為傳統工藝已經不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一些連鎖企業為了追求便捷、降低成本,使用奶精+茶來勾兌所謂的奶茶。

2011年,臺灣悅氏運動飲料就塑化劑事件致歉

這樣的茶,奶不能融合,靜置一小段時間後就會分離,需要添加起雲劑。合法的起雲劑用棕櫚油等天然油類製備,但穩定性較差,保質期也較短。最終有人發現用工業塑化劑替代棕櫚油的效果更好、保質期更長、價格也更低廉,但對人體危害不可估量。

受原產地影響,在英國、美國的珍珠奶茶業者也遭到波及。美國業者的業績掉了一成,嚴重的甚至掉了一半,消費者更是人心惶惶。國外媒體更是稱珍珠奶茶“幾乎沒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的營養價值”,號召大家停止飲用它。

為了挽回聲譽,現在的主流奶茶品牌都使用牛奶製作。當然其售價也隨之上漲,如今一杯奶茶的均價大概在20元左右。隨著“網紅奶茶”的崛起,奶茶行業開始回溫。不過2017年上海消保委對現制現售飲品的調查,又將奶茶推向了風口浪尖。

經過檢測結果發現27件標稱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下來,每杯奶茶樣品的含糖量為33g,也就是說相當於平均加入了7塊左右的方糖。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也就是說,一杯奶茶就已經超過了正常人體一天當中添加糖的攝入量。

部分“網紅奶茶”的含糖量嚴重超標丨上海消保委

更別說不少小攤仍在使用“奶精”勾兌,長期飲用這種用“植脂末”做的奶茶很可能使你的反式脂肪酸超標。最終導致人體血液裡的低密度膽固醇含量提升,加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如果真要喝奶茶,讓店家用牛奶做。

而標榜所謂“無糖”、“少糖”的奶茶,其含糖量也均高於相關標準的10倍以上。為了保證口感,奶茶店很難讓自己的產品寡然無味。並且有奶茶店回應所謂“無糖”,只是在原配方上不再多放糖的意思。

品牌奶茶糖份甜度表 | 視覺中國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理事李艮喜說:“現制奶茶或者其它現制產品在沒有標準的前提下,多加幾塊糖或者少加幾塊糖本身並不違法,但是其合法的前提是必須告知消費者,到底加了幾塊糖。”

同時此次檢測還發現,51件現制現售奶茶中咖啡因含量平均高達270mg/L,最高達到了828mg/L;按照一杯奶茶當中的含量來看,有4件樣品單杯咖啡因含量都超過了歐盟給出的健康成人單次不超過200mg攝入量的參考限值。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甚至能相當於4杯美式咖啡、8罐紅牛。

部分“網紅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嚴重超標丨上海消保委

在消協部門收到的1600多份有效問卷中,僅有11%的消費者認為“奶茶中肯定會有咖啡因”。

咖啡因並非什麼人都適合喝,這次購樣的27家暢銷奶茶鋪中,僅有1家店鋪給出了“老人、兒童、孕婦不建議飲用”的提示,其它26家均沒有做出任何禁忌提醒。

奶茶行業整體競爭愈發激烈,關店數激增丨美團網

2016年下半年,中國奶茶店的關店數第一次超過了開店數,呈現負增長。“網紅奶茶”的誕生,對原來的街邊小店造成極大的經營壓力。儘管對奶茶品質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可北京三裡屯排隊的人依然在風雨無阻地“朝聖”。奶茶真有這麼好喝嗎?

奶茶不是用來喝的

奶茶雖然深受大眾喜愛,但其消費的年齡段並不是老少皆宜。青年人喝奶茶,中年人喝茶,老年人喝白開水是典型的中國飲水分層。從珍珠奶茶的時代開始,由於價格低廉,奶茶就成為了學生党的寵兒。

80年代,臺灣的奶茶店就開始提供吧台座椅,不少學生在休息時間都願意約上三兩好友,喝著奶茶在店內聊天。在如今的大學校園內,奶茶店成為了學生會、辯論隊、小組討論的最佳場所。有位置有空調有wifi,但只用交一杯奶茶的錢。

也是因為這樣,奶茶店也成為大學生校內創業的重鎮。國內某985高校打造的“學生創業街”,其中奶茶/咖啡等飲品店的數量占去了半壁江山。對於奶茶店而言,奶茶的口味如何已經不算是剛需了,頂多算一張門票。

山西晉中的大學生開奶茶店創業丨視覺中國

在廈門鼓浪嶼景區,奶茶店都紛紛擴張鋪面,轉型打造“中國式星巴克”。除了售賣奶茶,店鋪將“文藝屬性”放到最大,裝修極盡小清新,並開展代寄明信片、時光日記本、特色文創產品等業務。哪個小女生看到這些,不會動心買杯奶茶進去坐坐呢?

廈門鼓浪嶼極具“文藝風”奶茶店丨視覺中國

2017年,中國的“網紅奶茶”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潮流品牌。根據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與口碑網的聯合調查,18-25歲的女生是中國奶茶的主要消費群體。同時,90後女生又極易受到潮流影響並形成自發傳播,“網紅奶茶”的品牌便由此形成。

中國人被奶茶禍害得不輕。品質太次喝了對身體不好,點了不喝因為要談正事,排隊太久浪費時間。不知道有多少男生被拉去陪女朋友買一杯“網紅奶茶”,最後落下一張疲憊的自拍。不過這種“禍害”,對情侶而言也算是幸福的。

沒有一杯奶茶撩不到的妹,如果有,那就兩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