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井陘南康莊村:希望旅遊讓村民富起來

井陘南部的南王莊鄉南康莊村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村落, 這個村子的老百姓祖祖輩輩都以耕田為生。 如今, 村民的生活相對於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相對於其他村子的發展依然處於落後狀態, 甚至還有十多戶低保戶、貧困戶家庭, 生活很困難。 其實, 這個千年小村落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村民們也渴望通過發展旅遊讓村子富起來。 11月3日, 記者同石家莊公交一公司的志願者到南康村進行了探訪。

去年400多畝 農田受損

村裡的千年古槐。

南康莊位於井陘縣的南部, 儘管只有一條小公路經過村莊, 但向北可到井陘縣城, 向西經過該縣吳家窯鄉可到市區, 交通相對還算便利。 不過還算便捷的通行並沒有帶動這個小山村的發展。 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文說, 該村共有260戶村民, 目前還是主要以耕地為主, 年收入去年大概是人均近4000元。


“相對于臨近吳家窯鄉的村子我們沒有法子比, 就是在鄉里我們也不行。 ”張國文說, 相對以前村民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提高, 不過也僅僅是吃穿不愁。 村裡的道路、醫療、文化等等方面的建設與改善還是靠政府撥款。 此外, 村裡包括五保戶、低保戶、貧苦戶等在內的生活貧困家庭還有十多戶。 這些家庭, 不少主要靠政府救濟和村民幫扶, 沒有任何生活來源。 還有的, 常年有病要吃藥, 吃飯都是省著吃, 收到的救濟款和愛心捐助都是買了藥。 這樣的家庭, 無論是米麵油, 還是棉衣棉被等物資, 都是迫切需要的。

去年7月, 井陘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災, 南康村也是受災村之一, 除了河渠、道路受損外, 村子裡400多畝農田也被嚴重損壞,

這也導致了村民們去年的收入受到了影響。 張國文說, 相對于井陘縣的重災村子, 南康村受災還算比較輕, 尤其是無人員傷亡, 不過農田受損, 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村民的生活, 還好有政府的幫扶, 村民們的損失減輕了一些。

杜景意: 只在過年買點肉給孩子吃

正在哭泣的杜景意。

53歲的杜景意是南康村的低保戶也是貧困戶。 十多年前, 他本來有一個不錯的家庭, 可為了給孩子治病, 他的家垮了, 少吃沒喝還負債累累。 妻子熬不住和他離了婚, 只剩下兒子和他相依為命。 屋漏偏逢連陰雨, 他又不幸得了強直性脊柱炎, 行動受到很大影響。 從此, 家裡的生活只能靠政府救濟以及親人、村民的幫扶維持。

進入他的家, 可謂是破爛不堪, 牆壁也黑漆漆的。 堂屋裡鍋碗瓢盆、破舊凳子等物品擺放得十分雜亂。 進入裡屋, 一個處處掉漆的飯桌, 一張破木頭單人床, 一張雙人床是這個屋子的主要傢俱。 唯一的電器是一台老舊的黑白電視。 床上的被褥大部分很髒, 並且雜亂無章地堆放著,

稍微看起來新點的, 杜景意說那是政府部門捐給他的, 他是留著給兒子回來蓋。

杜景意行動困難, 做飯十分費勁, 只能勉強煮點掛麵或者蒸點米飯吃, 菜都是放鍋裡亂燉後就拿出來吃, 衣服幾乎不怎麼洗。 “生活全是靠大哥和村裡人幫著。 ”杜景意說, 除了政府的低保款外, 他的家庭支出的大部分來源都是大哥的幫襯。 他的兒子今年22歲, 目前在北京上技校, 學費、生活費等全都由大哥負責。

一年裡, 杜景意沒有吃過一丁點肉, 只在孩子過年回來時買點肉, 也是給兒子吃。 提起兒子, 杜景意忍不住大哭起來。 他說, 為了省錢, 兒子一年只回來一次, 平常都是他一個人待在家, 也無法出門, 每天都是對著牆壁發呆, 兒子是他活下去的惟一動力。

張國文說,杜景意的家庭的確很困難,也是村裡的重點關注戶,村委會經常來看望他,有相關救助也都想著他,去年危房改造還幫他申請了資金修補了經常漏雨的屋頂。記者要離開時,杜景意堅持要送送。站在門口,看著外面燦爛的陽光,他臉上露出了笑容。

馬兵奎: 因為窮打了一輩子光棍

馬兵奎的家破爛不堪。

同杜景意家相比,村民馬兵奎家更是破爛不堪,此外,屋子裡散發著陣陣酸臭。張國文說,因為馬兵奎患有腦梗等疾病,現在長期臥床,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伺候他的主要靠弟弟馬兵虎。當天,馬兵虎出外輸液不在家,只有馬兵奎一人在家,而他根本無法正常交流。

馬兵奎今年69歲,馬兵虎則是59歲,因為長期貧窮,哥倆一直沒有娶上媳婦,幾十年裡,哥倆一直相互扶持生活。多年前,馬兵奎患上了腦梗等疾病,不僅言語受阻,還只能長期臥床,伺候他的重擔就落在了馬兵虎身上。而馬兵虎本人患有膀胱癌等疾病,也是一個需要人照顧的病人。鄰居告訴記者,這麼多年裡,這個家庭就是一個病人強撐著照顧著另一個病人。

在馬兵奎哥倆的家裡,記者看到惟一完整的傢俱就是倆人睡的床,還有一個沙發和一個櫃子都已破破爛爛。在倆人的床上,被褥髒得烏黑,惟一個看著乾淨的被子,也是去年政府部門剛送給他們的慰問品。張國文說,馬兵奎哥倆的開銷全是靠各種救濟,吃喝也是靠政府送的慰問品和愛心人士送的愛心物資。記者看到,屋子裡放著兩桶油、兩袋大米和一些雞蛋。張國文說,這都是愛心人士送給這家人的。取暖期馬上到了,記者看到院子裡還沒有儲備上過冬的煤球。鄰居告訴記者,馬兵虎每年都買得很少,哥倆隻在睡覺前燒上幾塊,平常白天根本捨不得燒。

馬兵虎有病,自己也亟需人照顧,已經越來越無法照顧患病的馬兵奎。今年,馬兵虎曾諮詢張國文想將哥哥送到養老院。“不僅費用他無法承擔,重要的是馬兵奎這種情況,很多養老院都不願意接受。”張國文說,村委會也正在積極想辦法,看如何幫扶這家人,解決他們的困難。公交一公司志願者劉曉紅說,看到這樣的家庭他們很難過,回到單位準備發動職工捐點款幫助一下他們。

旅遊資源豐富, 渴望企業來開發

村民正在製作粉條。

“其實村裡有著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如果有企業來開發、投資,那麼村民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張國文說,這幾年村裡一直想大力發展旅遊,也曾試圖尋找合適的企業,不過一直沒有大的進展。

根據《井陘縣誌》記載,元大德年間南康莊便“立莊”,之前名為康莊,民國初年改稱南康莊。村裡年長的老人說,村子歷史還要更早,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最重要佐證便是村中央一棵千年古槐。這棵老槐樹被全村老小視如村莊守護神,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不少村民們都會到此祭拜,此外也經常有外地人到村來參觀老槐樹。井陘縣建設局市容所曾對老槐樹進行考查,結論是雖難以證明該樹為隋朝九年栽種,但以槐樹生長速度和古槐現狀判斷,這棵國槐樹齡至少在千年以上。記者看到,這棵老槐樹高達十幾米,胸圍則有五六米,需要四五個人才能完全合圍。記者採訪時,井陘縣相關部門正在架設支撐物保護這棵千年古槐。

在村裡轉悠,你會不時看到花崗石路、雕花門樓、石頭房屋等印著歲月痕跡的建築。南康莊沒有康姓,邢姓是村裡的第一大姓,在村裡有一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的邢家祠堂。張國文說,村子裡不少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很多院落都頗有特點,值得參觀。此外,村子東西都挨著山,兩處不高的山植被覆蓋特別好,一到夏天滿山遍野綠樹蔥蔥。

南康村還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粉條製作技藝,在井陘縣當地頗有名氣,目前已經列入石家莊市非遺目錄。記者採訪時,正好有戶人家在製作粉條。這家人介紹,南康莊的粉條,製作原料為紅薯,不加任何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之類的添加劑,製作過程全是保持了幾百年的純手工技藝,同時也非常複雜,有選洗、磨末、出芡、去雜質、澄芡、搬芡掉包、碾芡粉、煮糊、搽面、漏粉、整粉、晾曬、裝包等等。

張國文說,他們希望有企業能到村裡參觀,開發一下村裡的旅遊或者推廣村裡的土特產,讓村民們能富起來。

張國文說,杜景意的家庭的確很困難,也是村裡的重點關注戶,村委會經常來看望他,有相關救助也都想著他,去年危房改造還幫他申請了資金修補了經常漏雨的屋頂。記者要離開時,杜景意堅持要送送。站在門口,看著外面燦爛的陽光,他臉上露出了笑容。

馬兵奎: 因為窮打了一輩子光棍

馬兵奎的家破爛不堪。

同杜景意家相比,村民馬兵奎家更是破爛不堪,此外,屋子裡散發著陣陣酸臭。張國文說,因為馬兵奎患有腦梗等疾病,現在長期臥床,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伺候他的主要靠弟弟馬兵虎。當天,馬兵虎出外輸液不在家,只有馬兵奎一人在家,而他根本無法正常交流。

馬兵奎今年69歲,馬兵虎則是59歲,因為長期貧窮,哥倆一直沒有娶上媳婦,幾十年裡,哥倆一直相互扶持生活。多年前,馬兵奎患上了腦梗等疾病,不僅言語受阻,還只能長期臥床,伺候他的重擔就落在了馬兵虎身上。而馬兵虎本人患有膀胱癌等疾病,也是一個需要人照顧的病人。鄰居告訴記者,這麼多年裡,這個家庭就是一個病人強撐著照顧著另一個病人。

在馬兵奎哥倆的家裡,記者看到惟一完整的傢俱就是倆人睡的床,還有一個沙發和一個櫃子都已破破爛爛。在倆人的床上,被褥髒得烏黑,惟一個看著乾淨的被子,也是去年政府部門剛送給他們的慰問品。張國文說,馬兵奎哥倆的開銷全是靠各種救濟,吃喝也是靠政府送的慰問品和愛心人士送的愛心物資。記者看到,屋子裡放著兩桶油、兩袋大米和一些雞蛋。張國文說,這都是愛心人士送給這家人的。取暖期馬上到了,記者看到院子裡還沒有儲備上過冬的煤球。鄰居告訴記者,馬兵虎每年都買得很少,哥倆隻在睡覺前燒上幾塊,平常白天根本捨不得燒。

馬兵虎有病,自己也亟需人照顧,已經越來越無法照顧患病的馬兵奎。今年,馬兵虎曾諮詢張國文想將哥哥送到養老院。“不僅費用他無法承擔,重要的是馬兵奎這種情況,很多養老院都不願意接受。”張國文說,村委會也正在積極想辦法,看如何幫扶這家人,解決他們的困難。公交一公司志願者劉曉紅說,看到這樣的家庭他們很難過,回到單位準備發動職工捐點款幫助一下他們。

旅遊資源豐富, 渴望企業來開發

村民正在製作粉條。

“其實村裡有著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如果有企業來開發、投資,那麼村民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張國文說,這幾年村裡一直想大力發展旅遊,也曾試圖尋找合適的企業,不過一直沒有大的進展。

根據《井陘縣誌》記載,元大德年間南康莊便“立莊”,之前名為康莊,民國初年改稱南康莊。村裡年長的老人說,村子歷史還要更早,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最重要佐證便是村中央一棵千年古槐。這棵老槐樹被全村老小視如村莊守護神,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不少村民們都會到此祭拜,此外也經常有外地人到村來參觀老槐樹。井陘縣建設局市容所曾對老槐樹進行考查,結論是雖難以證明該樹為隋朝九年栽種,但以槐樹生長速度和古槐現狀判斷,這棵國槐樹齡至少在千年以上。記者看到,這棵老槐樹高達十幾米,胸圍則有五六米,需要四五個人才能完全合圍。記者採訪時,井陘縣相關部門正在架設支撐物保護這棵千年古槐。

在村裡轉悠,你會不時看到花崗石路、雕花門樓、石頭房屋等印著歲月痕跡的建築。南康莊沒有康姓,邢姓是村裡的第一大姓,在村裡有一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的邢家祠堂。張國文說,村子裡不少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很多院落都頗有特點,值得參觀。此外,村子東西都挨著山,兩處不高的山植被覆蓋特別好,一到夏天滿山遍野綠樹蔥蔥。

南康村還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粉條製作技藝,在井陘縣當地頗有名氣,目前已經列入石家莊市非遺目錄。記者採訪時,正好有戶人家在製作粉條。這家人介紹,南康莊的粉條,製作原料為紅薯,不加任何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之類的添加劑,製作過程全是保持了幾百年的純手工技藝,同時也非常複雜,有選洗、磨末、出芡、去雜質、澄芡、搬芡掉包、碾芡粉、煮糊、搽面、漏粉、整粉、晾曬、裝包等等。

張國文說,他們希望有企業能到村裡參觀,開發一下村裡的旅遊或者推廣村裡的土特產,讓村民們能富起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