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我們肉眼觀察到“東方紅一號”,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1970年4月24日, 是個讓全中國人血脈僨張的日子。 這一天新中國的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這意味著中國人終於叩開了通向太空的大門。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同時, 還帶給中國人民兩個驚喜, 一個是人們通過收音機, 收聽到了歌曲《東方紅》響徹太空的聲音, 另一個就是人們在地面上通過肉眼就能看到, 在天空中的“東方紅一號”, 那麼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讓《東方紅》樂曲響徹宇宙太空

科學家們首先解決的是如何讓歌曲《東方紅》在太空播放的問題。 為此, 專家們設計了兩個方案, 一個方案是先把聲音錄下來, 然後用磁帶播放, 但是磁帶答錄機, 不管從可靠性還是耗電來說都不合適。 於是他們決定, 啟用第二套方。 第二套方案就是利用電子樂音的方式, 類比出《東方》樂曲中“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8個小節。

“東方紅一號”的音樂盒

在上海國光口琴廠的老師傅的幫助下, 科研人員成功的用電子樂音類比出了歌曲《東方紅》, 就這樣播放音樂的問題解決了。 照片中這個不大的盒子, 就是“東方紅”樂曲的樂音裝置, 著名的東方紅樂曲, 就是通過它傳送到地球的。 盒子的正面鑲嵌著毛澤東頭像, 下方是“東方紅”三個紅字。

音樂的問題解決了, 但是要讓天上的衛星, 被地面上的人看見又要怎麼做呢?這個任務交給了正在研製氫彈的沈祖煒。

安裝衛星測試

這時的“東方紅一號”和火箭已經開始投產, 所以衛星設計總體部提出的要求非常苛刻, 不管是設計什麼裝置, 在重量上, 不能超過17.5公斤。

接到任務後, 沈祖煒不論是吃飯睡覺, 腦袋裡都在思考著, 如何能讓更多人能夠在天空中, 找到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天, 他走在路上, 突然看到有人將一把折疊傘打開。 這一個動作就給了沈祖煒靈感。

沈祖煒提出一個, 在第三級火箭上安裝一個可以撐開的觀察球, 火箭發射上天后, 利用最後一級火箭自旋時產生的離心力, 給“觀察球”充氣, 使它展開成為一個直徑3米多的球體。 保證地面上的人們, 能看到天上這個又大又亮的球。

但是這樣還不夠,要想讓地面上的人看到這個球,那這個球的亮度,必須達到夜空中北極星那樣的亮度。要達到這樣的亮度,那麼這個觀察求的材料不僅要有很高的反光性能,還要必須要能抵抗太空的溫差和輻射。

這樣的材料要去哪裡找呢?沈祖煒找到了紡織廠,織了聚醯亞胺綢,然後將綢再拿到真空箱裡去鍍鋁,這樣綢的表面就像鏡面一樣可以反光,並且能夠達到相當高的反光度。

群眾仰望天空搜尋“東方紅一號”衛星軌跡

衛星成功發射後,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環繞飛行的28天裡,從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農村的田間地頭,無數人翹首等待,只為了目睹人造衛星從頭頂上空經過的那一刻。


但是這樣還不夠,要想讓地面上的人看到這個球,那這個球的亮度,必須達到夜空中北極星那樣的亮度。要達到這樣的亮度,那麼這個觀察求的材料不僅要有很高的反光性能,還要必須要能抵抗太空的溫差和輻射。

這樣的材料要去哪裡找呢?沈祖煒找到了紡織廠,織了聚醯亞胺綢,然後將綢再拿到真空箱裡去鍍鋁,這樣綢的表面就像鏡面一樣可以反光,並且能夠達到相當高的反光度。

群眾仰望天空搜尋“東方紅一號”衛星軌跡

衛星成功發射後,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環繞飛行的28天裡,從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農村的田間地頭,無數人翹首等待,只為了目睹人造衛星從頭頂上空經過的那一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