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各大銀行交去年成績單 “內外兼修”打破銀行業困局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最近, 各大國有銀行陸續交出了去年的“成績單”。 從最新資料來看,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利潤總額、貸款品質、風險控制、海外業務等方面都實現了“穩中提質”, 同時與新經濟、新業態相關聯的結構轉型也有序推進。

國有銀行資產品質企穩向好 順應趨勢積極轉型

銀行業特別是國有銀行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經濟的運行態勢。 從工、農、中、建、交幾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業績來看, “穩中提質”無疑成為了關鍵字。

比方說, 工商銀行在去年實現資產品質基本穩定並出現了積極變化, 不良率增速同比放緩, 撥備覆蓋率去年四季度環比上升。

此外, 在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 國有銀行也沖在了前面。 最新年報顯示, 建設銀行去年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餘額同比減少近50億元, 同時建行與客戶合計簽訂了222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協定, 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在“去產能”“降杠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海外業務戲份更足 對利潤增長貢獻進一步提升

在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中, 還可以看到, 海外業務在國有銀行整體業務格局中普遍“戲份”更足, 對利潤增長的貢獻也進一步提升。

例如, 中國銀行去年就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的資金來源,

創新債券發行品種, 打通境內外的資金通道, 積極佈局“一帶一路”商機。 截至去年年末, 中國銀行海外機構資產總額達到7307億美元, 海外資產在集團資產中的占比達到26%。 中國銀行海外業務實現稅前利潤122億美元, 同比增長39%, 貢獻度達到36%。

交通銀行海外業務對集團利潤的貢獻也有所提升。 最新年報顯示, 交通銀行近年來在倫敦、盧森堡、巴黎、東京、紐約等地的業務都出現明顯增長, 國際化、綜合化資產已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 去年對集團利潤貢獻占比提升了2.77個百分點, 達到了13.39%。

央廣短評:“內外兼修”打破銀行業困局

近年來,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 以往“躺著賺錢”的銀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過, 從最新公佈的年報來看, 去年, 大型國有銀行的整體業績較為穩定, 品質有所提升, 穩中向好態勢已經顯現。 在這背後, “內外兼修”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立足國內, 去年各大國有銀行信貸流向與國家“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方向基本一致, 更深層次上則反映出這些銀行順應了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的要求。 金融環節進一步順應市場發展規律, 才有利於經濟轉型成功。

放眼國際, 近年來, 各家銀行海外業務發展很快, 這與中國金融市場化與國際化改革息息相關。 但也應該看到, 當前中國自身處於經濟轉型時期, 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然不明朗, 因此, 國有銀行的海外佈局戰略也需要進一步穩健深化, 做到與國內金融系統改革步調一致,

與國家經濟改革形勢緊密結合, 為新時期經濟轉型護航助力。 打破發展困局, 中國的銀行業需要“內外兼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