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 真相是這樣

大約6600萬年前, 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動植物滅絕, 包括恐龍。 英國科學家發現, 這次撞擊可能比既有研究認為的更具破壞性, 3000多億噸硫被拋入大氣層, 導致全球在多年內處於“冰封”狀態。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瓊安娜·摩根帶領的團隊去年對墨西哥灣海底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進行發掘, 採集並分析“記錄”地球遭小行星撞擊情況的岩石樣本。

據他們推算, 當時, 一顆直徑約12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18千米的速度從東北方向飛來, 沿60度角墜入一片淺海。 強烈的撞擊導致數以萬億噸計岩石瞬間汽化。

這些岩石包含大量硫化物和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鹽。 英國廣播公司10月31日援引摩根團隊的資料包道, 撞擊產生的物質被高速拋向大氣層, 其中包括大約3250億噸硫和4250億噸二氧化碳。

雖然長期而言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 但撞擊產生的大量硫和煙塵會立即導致非常嚴重的“製冷”效果。 摩根說, 這可能使全球氣溫在數年內持續處於零攝氏度以下, 而對海水溫度的影響可能持續了幾個世紀。 這種氣候的急劇變化令眾多物種難逃滅絕厄運。

德國波茨坦大學朱利亞·布魯格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今年早些時候通過資料建模的方式類比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氣候變化:如果撞擊噴射出1000億噸硫和1.4萬億噸二氧化碳,

全球地表平均氣溫會至少降低26攝氏度, 在這種情況下, 地球會在3年至16年內一直處於零攝氏度以下。

摩根認為, 這項研究對撞擊產生硫的數量估計有些保守了。 她的團隊推算出小行星撞擊時的方向、角度和被撞擊的岩石性質, 因而可以更準確地計算撞擊所釋放的氣體狀況。 “如果1000億噸硫就讓朱利亞得出那種製冷效果, 那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新資料, 當時的情況應該更加嚴重。 ”

摩根團隊的研究報告發表於10月3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地球物理通訊》期刊上。 (劉秀玲)【新華社微特稿】

原標題: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 真相比你想的更可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