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輕人不奮鬥,和喪屍有什麼區別?

如果說用一個流行詞彙描述現在大部分的青年人, 那就是“喪”, 擁擠的早晚高峰、可憐的薪水、狹窄的出租屋讓我們無法將自己從日常喪中拯救出來, 這不像吹牛大王拔著自己的辮子就能把自己從沼澤中救出來那麼輕鬆。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稱自己為“寶寶”“少女”“小仙女”, 自嘲為“巨嬰”, 但眼角新生的皺紋卻時時刻刻提醒著你歲月的痕跡, 每當我聽到扭機樂隊的《鏡子中》時, 都會想到潘粵明站在《跨界歌王》的舞臺上那失魂落魄的樣子, 生怕看到自己終有一天變成別人口中“失意的油膩中年婦女”,

臉因為生了娃氣血兩虧, 腰腹的脂肪已經到了巔峰, 還是一無所成。

雖然現在有些人會教導你, “逃離北上廣吧退居二線”, “過自己的歲月靜好”, “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凡”, 但是還是會有不甘心, 想要過更好更豐盛的物質生活, 想每個月為自己添上一隻新的口紅。 江南的田野生活固然愜意, 但是還是有人願意吸著霧霾搖出一個北京牌照, 貸款七十年買一套京郊房產。

畢竟都是第一次做人, 這麼早就認輸可不是梁啟超口中的那“乳虎嘯穀, 百獸震惶, 與國無疆”的中國少年了。

讓我們來看看曾經沒錢、沒男友、沒美貌,

被四十家公司拒絕過的日本暢銷作家林真理子是怎樣談談她的野心的。

對歲月保持警惕, 保持旺盛物質欲, 不要被時代甩在車輪下, 喪著睡眠不足的臉在跑步機上打哈欠, 對待夢想如初戀地努力奮鬥下去, 到了中年還有張二十歲的臉, 才是我們老仙女(劃掉)的終極目標啊!

So, young man, be gentle, be ambitous.

林真理子——只差一個野心(節選)

分級的世界

不縱容得過且過

01

越來越多的人從不去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 也無法認識到被賦予的時間的意義, 一個野心淡薄的時代到來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野心也不會餓死的社會。 我們有優衣庫, 便利店裡賣的有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元)一份的便當。 你如果只想過最低限度的生活, 這個社會還是能滿足你的。

我甚至認為不僅是這些物質的問題, 現在的親子教育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因為工作關係, 我跟許多編輯打過交道。 他們教育孩子的情況, 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人高興地談論著他們的孩子畢業于一流大學, 想從事和自己一樣的工作就進了出版社;還有一類人他們的孩子到30歲左右還沒有固定工作, 整天窩在家中。

這些編輯大多都是自己原本就非常優秀, 他們之中成功培養孩子的不在少數。 但編輯這份工作經常會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因無暇照顧孩子而心存內疚, 慢慢地對待孩子的態度就變成了"隨你喜歡",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不只是編輯, 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 他們沒經歷過戰爭和貧苦年代, 大多都是接受偏差值教育一路升學上來的。

所以他們往往不能很好地給孩子們傳達"人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去"這一原則。

照此情形發展下去, 以後的年輕人豈不是永遠都不會有野心?想到這一點, 就令人絕望, 但我們暫時先把這件事放下不談。

要餓死不易, 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甚至會讓你失去朋友

02

我希望大家正視等級社會這個現實。 現在的社會雖然人不容易餓死, 但貧富差距卻在不斷增大。 社會上仍然存在著明顯的階層, 不管是來自經濟、教育, 還是衣食住行。

比方說, 現如今這個時代, 男富豪向貧窮的女服務員求婚的情形已經很難再發生了。 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性不會再選擇貧窮、缺乏教養的女性當自己的妻子。

誠然,1955年到1965年的時候,像吉永小百合在日本電影裡扮演的雖然貧窮但聰明果敢的女孩子,最後可能會和某位名門之子結為夫妻。那是因為那個時代許多人生活貧困,無力接受教育,初中畢業就出來參加工作。

如今社會上要是有人沒好好受過教育,大家都知道那只是單純的不努力,所以正經一點兒的男性壓根不會去接近高中沒畢業就退學的女性。這種情況男女倒過來的話就更是如此。

為什麼直到現在空姐在醫生、青年實業家的聯誼會上還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她們經過航空公司的層層選拔,其學歷、容貌及家世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已滿足了選拔的標準,而且她們有合乎男性審美的相貌和恰如其分的性格……總之容易和優秀男性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如果聯誼會上到場的都是這種安全牌女性,那麼就能很容易配對成功。

不過,如果已經認定自己就是要一輩子都當個小混混,那就在小混混的團體社會中早早結婚生子,給孩子起一個誰也念不出來的滑稽名字,一輩子都在小混混的環境下生活吧。

最麻煩的是那些既沒有作為小混混過一輩子的覺悟,卻渾渾噩噩地以為就這樣總能在二流、三流社會生存下去的人。(多說一句,我認為小混混們和我說的一流、二流、三流人們的價值觀、人生坐標軸是不同的。)

因為貧富差距,和好朋友可能漸行漸遠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所面對的貧富差距也更明顯,有時甚至會引起友情的破裂。

假設年輕時經常一起背著背包在亞洲各地旅行的好朋友A和B,等他們人到中年,孩子也都長大成人了,相約一起去紐約遊玩。A說乘坐經濟艙過去,B則覺得旅途漫長經濟艙太不好受了,希望乘坐商務艙。

B說抱歉我還是選擇商務艙,一旦演變成這種情形,B和堅持乘坐經濟艙的A,雙方從登機那一刻起就會變得異常尷尬。

假設另一種情況,B顧慮到A的感受,雖然心情略為低落但還是決定配合A,於是兩人一同坐上了經濟艙。但是坐久了讓人腰疼難忍,這牲口般的待遇讓身體早已習慣商務艙的B忍無可忍,在飛機飛往紐約的途中就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和A一起到國外旅行了!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萬分的不幸。原本關係很好的朋友之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差距逐步擴大,真的非常殘酷。

底層的舒適感,

會溫柔地將你殺死

03

想想前面的例子,就越發能理解三流人士容易固守于三流世界的原因了。

即便上了年紀,三流夥伴也不會先於自己脫離這裡,大家會一直同處於三流狀態。周圍的人都混沌度日,沒什麼壓力又輕鬆無事,大家待在一起很舒坦。三流世界就是充滿了讓人停留在三流世界的溫柔誘惑。

下面講講我沉湎於三流世界時的故事。

參加了廣告文案撰寫人培養課程之後,在最初就職的廣告製作公司裡,我早晨上班來得比誰都早,那段時期拼命努力著的自己卻被別人嘲笑是"鄉下人"。看著僅僅因為精明有心計就大受追捧的女同事,我覺得一切都愚蠢透頂。失望之下,我重新找了一家做超市宣傳單的散漫公司。

到了第二家公司,我心想做那些出力不討好的工作太不划算,於是光想著怎麼偷懶。每天早上,妝也不化,買了牛奶和麵包才去上班。一上午的時間就在無聊看報紙、讀雜誌中打發了。大家一起去吃午飯花兩個小時,下午也是優哉遊哉的……反正工作不過是做做超市的宣傳單,隨後集中搞定就行了。像這樣,我完全不把工作當回事,沉浸在懶散怠惰的生活裡無法自拔。

工資低、日子艱難,難堪是我自找的

我感覺自己在第二家公司工作時的狀態跟時下不少年輕人非常相似。所以,我對滿不在乎地打算就這麼在三流世界裡混下去的心情,有著切身的體會。

也就在那時,我得知廣告撰稿人培養學校裡的同學,一名成績比我還差的男孩獲得了TCC的新人獎。

如同往常那樣在公司消磨時間的我,無意中得知同學獲獎消息時,感覺呼吸幾近停止、不知所措。一開始我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悔恨,只覺得血液凝固,淚水不知為何竟溢出了眼眶。

另外還有一些人跳槽到了更有前景的公司,或者開始從事電視臺的工作。相比之下,自己要是能把宣傳單的工作真正做得很有趣倒也罷了,可周圍人也好,設計師也好,水準都很低,公司內部又淨是些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我不由得開始思考:自己這樣下去真的好嗎?我終於切身感受到了三流的辛酸痛苦。

當時,我每月收入是9萬~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660~5180元),只能住在六張榻榻米大的房間(約10平方米)勉強生活,然而這種生活完全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雖然當初決定工作隨便敷衍一下、領幾個錢過日子的是我自己,但我卻完全開心不起來。這樣的痛苦和在第一家公司體會過的痛苦又迥然不同。

樹立模範人物,激勵自己改變

我在第一章開頭提到過,野心就是必須認清現狀,所以我開始反復思考為什麼現在的自己會如此無趣。

我終於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我想在一個有活力的地方,當一流的廣告人!

然後,我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讓自己重整旗鼓。於是就像前面提到過的那樣,我去了絲井先生那裡。

來到一流的地方後,我發現了一流人士真的很有意思。從行為舉止到喜愛的食物(即便是拉麵),無論什麼話題他們都能相談甚歡。他們的一切都閃耀著光芒,這就是一流人士的風采。像絲井先生、仲畑貴志那種級別的人散發出的光芒更是璀璨奪目。每一天都充滿刺激,讓我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愉悅。

遇到這些一流的有趣之人,讓我變得強烈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其中一員,想永遠留在他們身邊。

在廣告界,我能很容易看出誰是一流,誰是二流、三流。處於成長過程中的二流之人和一直都是二流的人也大不一樣。我既能看出來什麼人是現在雖處於二流的位置,但總有一天會……,也能看出來什麼人是目標短淺,恐怕今生都會停留在二流世界。我看過了太多殘酷的"分級制度"。

進過頭等艙

何必再回頭

04

讓我們再次用飛機來打比方。分級制度在飛機的座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恰巧方便用來聊聊野心。

我在《下流之宴》(2010年)裡也寫過這麼一句話:這世上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只乘坐經濟艙。當然,我年輕的時候也只知道經濟艙,只從經濟艙的入口登過機。有時經濟艙的座位比較靠前,只有從隔簾的縫隙裡才能略略窺見商務艙的情形。

不過我開始乘坐商務艙以後,因為要從飛機的前方入口登機,所以只有穿過前面的頭等艙才能抵達商務艙的位置。

這麼一來我就見識到了原來還有這樣一個更高級的世界。於是,我開始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坐頭等艙。

一輩子隻乘坐經濟艙的人絕對沒機會見識到頭等艙的座位,但只要乘坐一次商務艙,哪怕不情願也會親眼看到頭等艙的世界。

現在買不起,以後一定買得起

泡沫經濟時期,生活在四張半榻榻米(約7.3平方米)大的地方,還奢求愛馬仕鉑金包的話會被批判是不懂分寸。然而當前這個時代,大家都過於懂得分寸,導致社會漸漸失去了能量和活力。也許對個人而言是很健全,但卻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反作用。

說到這裡,還有一則被形象設計師朋友寫進書裡,但我自己記不得的逸事。

我曾看到她穿了一件COMMEdesGARONS的漂亮短裙,我說:"我也想要一條這樣的裙子,一條要四五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00多元)吧!現在我還買不起,但是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買得起10條、20條這樣的裙子!"

我說得可真漂亮,真是個堅定的野心家啊!

誠然,1955年到1965年的時候,像吉永小百合在日本電影裡扮演的雖然貧窮但聰明果敢的女孩子,最後可能會和某位名門之子結為夫妻。那是因為那個時代許多人生活貧困,無力接受教育,初中畢業就出來參加工作。

如今社會上要是有人沒好好受過教育,大家都知道那只是單純的不努力,所以正經一點兒的男性壓根不會去接近高中沒畢業就退學的女性。這種情況男女倒過來的話就更是如此。

為什麼直到現在空姐在醫生、青年實業家的聯誼會上還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她們經過航空公司的層層選拔,其學歷、容貌及家世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已滿足了選拔的標準,而且她們有合乎男性審美的相貌和恰如其分的性格……總之容易和優秀男性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如果聯誼會上到場的都是這種安全牌女性,那麼就能很容易配對成功。

不過,如果已經認定自己就是要一輩子都當個小混混,那就在小混混的團體社會中早早結婚生子,給孩子起一個誰也念不出來的滑稽名字,一輩子都在小混混的環境下生活吧。

最麻煩的是那些既沒有作為小混混過一輩子的覺悟,卻渾渾噩噩地以為就這樣總能在二流、三流社會生存下去的人。(多說一句,我認為小混混們和我說的一流、二流、三流人們的價值觀、人生坐標軸是不同的。)

因為貧富差距,和好朋友可能漸行漸遠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所面對的貧富差距也更明顯,有時甚至會引起友情的破裂。

假設年輕時經常一起背著背包在亞洲各地旅行的好朋友A和B,等他們人到中年,孩子也都長大成人了,相約一起去紐約遊玩。A說乘坐經濟艙過去,B則覺得旅途漫長經濟艙太不好受了,希望乘坐商務艙。

B說抱歉我還是選擇商務艙,一旦演變成這種情形,B和堅持乘坐經濟艙的A,雙方從登機那一刻起就會變得異常尷尬。

假設另一種情況,B顧慮到A的感受,雖然心情略為低落但還是決定配合A,於是兩人一同坐上了經濟艙。但是坐久了讓人腰疼難忍,這牲口般的待遇讓身體早已習慣商務艙的B忍無可忍,在飛機飛往紐約的途中就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和A一起到國外旅行了!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萬分的不幸。原本關係很好的朋友之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差距逐步擴大,真的非常殘酷。

底層的舒適感,

會溫柔地將你殺死

03

想想前面的例子,就越發能理解三流人士容易固守于三流世界的原因了。

即便上了年紀,三流夥伴也不會先於自己脫離這裡,大家會一直同處於三流狀態。周圍的人都混沌度日,沒什麼壓力又輕鬆無事,大家待在一起很舒坦。三流世界就是充滿了讓人停留在三流世界的溫柔誘惑。

下面講講我沉湎於三流世界時的故事。

參加了廣告文案撰寫人培養課程之後,在最初就職的廣告製作公司裡,我早晨上班來得比誰都早,那段時期拼命努力著的自己卻被別人嘲笑是"鄉下人"。看著僅僅因為精明有心計就大受追捧的女同事,我覺得一切都愚蠢透頂。失望之下,我重新找了一家做超市宣傳單的散漫公司。

到了第二家公司,我心想做那些出力不討好的工作太不划算,於是光想著怎麼偷懶。每天早上,妝也不化,買了牛奶和麵包才去上班。一上午的時間就在無聊看報紙、讀雜誌中打發了。大家一起去吃午飯花兩個小時,下午也是優哉遊哉的……反正工作不過是做做超市的宣傳單,隨後集中搞定就行了。像這樣,我完全不把工作當回事,沉浸在懶散怠惰的生活裡無法自拔。

工資低、日子艱難,難堪是我自找的

我感覺自己在第二家公司工作時的狀態跟時下不少年輕人非常相似。所以,我對滿不在乎地打算就這麼在三流世界裡混下去的心情,有著切身的體會。

也就在那時,我得知廣告撰稿人培養學校裡的同學,一名成績比我還差的男孩獲得了TCC的新人獎。

如同往常那樣在公司消磨時間的我,無意中得知同學獲獎消息時,感覺呼吸幾近停止、不知所措。一開始我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悔恨,只覺得血液凝固,淚水不知為何竟溢出了眼眶。

另外還有一些人跳槽到了更有前景的公司,或者開始從事電視臺的工作。相比之下,自己要是能把宣傳單的工作真正做得很有趣倒也罷了,可周圍人也好,設計師也好,水準都很低,公司內部又淨是些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我不由得開始思考:自己這樣下去真的好嗎?我終於切身感受到了三流的辛酸痛苦。

當時,我每月收入是9萬~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660~5180元),只能住在六張榻榻米大的房間(約10平方米)勉強生活,然而這種生活完全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雖然當初決定工作隨便敷衍一下、領幾個錢過日子的是我自己,但我卻完全開心不起來。這樣的痛苦和在第一家公司體會過的痛苦又迥然不同。

樹立模範人物,激勵自己改變

我在第一章開頭提到過,野心就是必須認清現狀,所以我開始反復思考為什麼現在的自己會如此無趣。

我終於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我想在一個有活力的地方,當一流的廣告人!

然後,我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讓自己重整旗鼓。於是就像前面提到過的那樣,我去了絲井先生那裡。

來到一流的地方後,我發現了一流人士真的很有意思。從行為舉止到喜愛的食物(即便是拉麵),無論什麼話題他們都能相談甚歡。他們的一切都閃耀著光芒,這就是一流人士的風采。像絲井先生、仲畑貴志那種級別的人散發出的光芒更是璀璨奪目。每一天都充滿刺激,讓我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愉悅。

遇到這些一流的有趣之人,讓我變得強烈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其中一員,想永遠留在他們身邊。

在廣告界,我能很容易看出誰是一流,誰是二流、三流。處於成長過程中的二流之人和一直都是二流的人也大不一樣。我既能看出來什麼人是現在雖處於二流的位置,但總有一天會……,也能看出來什麼人是目標短淺,恐怕今生都會停留在二流世界。我看過了太多殘酷的"分級制度"。

進過頭等艙

何必再回頭

04

讓我們再次用飛機來打比方。分級制度在飛機的座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恰巧方便用來聊聊野心。

我在《下流之宴》(2010年)裡也寫過這麼一句話:這世上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只乘坐經濟艙。當然,我年輕的時候也只知道經濟艙,只從經濟艙的入口登過機。有時經濟艙的座位比較靠前,只有從隔簾的縫隙裡才能略略窺見商務艙的情形。

不過我開始乘坐商務艙以後,因為要從飛機的前方入口登機,所以只有穿過前面的頭等艙才能抵達商務艙的位置。

這麼一來我就見識到了原來還有這樣一個更高級的世界。於是,我開始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坐頭等艙。

一輩子隻乘坐經濟艙的人絕對沒機會見識到頭等艙的座位,但只要乘坐一次商務艙,哪怕不情願也會親眼看到頭等艙的世界。

現在買不起,以後一定買得起

泡沫經濟時期,生活在四張半榻榻米(約7.3平方米)大的地方,還奢求愛馬仕鉑金包的話會被批判是不懂分寸。然而當前這個時代,大家都過於懂得分寸,導致社會漸漸失去了能量和活力。也許對個人而言是很健全,但卻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反作用。

說到這裡,還有一則被形象設計師朋友寫進書裡,但我自己記不得的逸事。

我曾看到她穿了一件COMMEdesGARONS的漂亮短裙,我說:"我也想要一條這樣的裙子,一條要四五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00多元)吧!現在我還買不起,但是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買得起10條、20條這樣的裙子!"

我說得可真漂亮,真是個堅定的野心家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