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魚脫鉤的原因你找到了嗎?

作者:天之翼

黑漂揚杆刺魚, 中了!守了一天了終於守到一條。 伴隨著一聲歎息魚兒脫鉤而去。 這樣的情況我相信釣友們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都遇到過。 野釣守到一條大魚脫鉤了, 那就真的很遺憾畢竟現在的野釣已經難覓大魚的蹤影了。 而黑坑的話萬一在窩子裡面脫鉤跑魚的話, 窩子毀了再重新聚窩又得浪費不少時間了。

偶爾的脫幾條是很正常的, 但是頻繁脫鉤跑魚那就不正常了, 我們誰也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 那我們就來找找脫鉤跑魚的原因吧。 切線跑魚這裡就不浪費篇幅說了,

針對不同的魚情選擇合適的線組這個就很好理解了。 其他的情況我們來一一分析。

一、揚杆刺魚時機不對

我們在作釣的時候通常會用個一個詞彙“正口”, 魚鉤正好是穿過魚上嘴唇的中間12點位置, 而且位於魚嘴圈的內側。 這樣的穿刺魚是很難脫鉤的。 有的時候浮漂的動作很大, 下頓數目多而且有力以及黑漂果斷。 揚杆也成功的刺中魚了, 但是要麼快速脫鉤要麼就在溜魚的時候脫鉤跑魚。 如果連續出現這樣的情況多半是調釣太過靈敏, 魚的確是有吃餌但是因為調釣太過靈敏, 魚鉤尚未進入魚嘴沒有達到揚杆刺魚的最佳時機, 就進行刺魚的動作。 導致魚鉤只是刺中魚嘴的邊緣位置, 這樣的位置很容易把皮肉拉破導致脫鉤跑魚,

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 我們就可以適當的改變調釣。 比如你原來是調10釣1的話可以改為調7釣3。 或者直接把浮漂往上移幾目釣得鈍一點, 再配合一定的放口, 抓實口這樣的成功率就自然提高了。

二、過於追求小鉤細線

我們的作釣線組越精細,

靈敏度也就越高。 但是作釣混養的時候我們把魚鉤放的太小的話, 也會出現頻繁脫鉤跑魚的情況。 中魚以後魚鉤只是淺淺掛住魚嘴內部的一點皮肉, 因為魚鉤太小, 無法成功的穿過魚嘴。 這樣的話也是極為容易脫鉤跑魚的。 切線自然也是幾率高高的。 所以在作釣的時候, 還是要根據魚種魚情來選擇適當的線組, 小鉤細線靈敏度是高, 但是不能把魚成功的擒上來的話, 一切都是空談。

三、魚鉤硬度不夠

魚鉤的硬度取決於鉤條的粗細以及原材料的好壞。 不過不同的鉤型的硬度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就拿袖鉤來說, 分黑袖、白袖、金袖三種, 也是我們使用比較多的。 這三種鉤的硬度就不一樣, 金袖最軟適合釣小鯽魚, 白袖的話要硬于金袖, 可以釣下大鯽魚和一些小個體的鯉魚。 而黑袖的硬度要高於前兩者, 天冷的時候作釣生口鯽魚和個體偏大一點的鯉魚還是足夠的。 畢竟天氣冷的時候魚口輕, 而且力氣也不是很大。 在作釣的時候如果鉤的硬度不夠, 容易把鉤拉直導致跑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 魚鉤沒有拉直但是魚還是跑了, 這個就可能是遇到了品質不好的魚鉤了, 魚鉤在刺中魚以後, 魚的發力導致魚鉤少量變形跑魚, 但是一旦魚鉤沒有再受力就還原成原來的樣子, 表面上卻看不出來有什麼異樣。 這樣的魚鉤是最煩人的, 我以前就遇到過這樣的魚鉤。 果斷換了另一個型號的鉤子後就沒有發生脫鉤跑魚的現象了。 所以在魚鉤的選擇上, 選擇大品牌品質好一點的還是有道理的, 同時也要根據作釣的魚種來選擇相對應的鉤型。

四、矛魚

在魚聚窩了以後以及魚沒有完全下底的情況,都是很容易矛魚的。窩子魚多了就必然會出現魚撞線的動作,有的時候提杆。魚鉤壓根就不在魚嘴裡面,任何地方都是有可能的,有的時候開玩笑,你的餌料真的好,魚嘴巴不吃了,屁股還要吃。這無疑是對矛魚的一種戲言。而矛魚自然也是極為容易脫鉤跑魚的,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矛到的魚掙扎的力度也是很大的。要是在窩子裡面竄幾下窩子也就沒有了。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也只能抓漂象來弄了,適當的放口抓魚的吃口了來解決了,不過釣魚人又有幾個能忍住,大力下頓以及黑漂不揚杆的呢。魚被成功誘過來了,但是不下底吃餌,就在窩子裡面遊動,導致撞線以及水流影響浮漂出現假信號,揚杆矛到魚了,這個時候要麼釣離底,找到魚層進行作釣。要麼就把魚往水底壓,使其下底吃餌。總而言之呢就是避免矛魚,這樣可以減少脫鉤跑魚以及散窩的情況。

五、子線過大

為什麼子線過大也容易脫鉤跑魚呢。魚不是傻瓜也是有感覺的,子線過大的話魚吃起來會擋口,當魚吃餌的時候感覺到異樣會馬上把餌吐出來。而魚吐東西的時間只需要零點幾秒就可以完成,這個時候揚杆要麼空杆,要麼就像上面說的掛中魚嘴的一點點週邊的皮肉了,線組不能太細也不能太大。選擇適當的線組才是最佳的。

六、餌料過硬

有的大哥開的餌料請問你是用502膠水開的餌料嗎?硬的要死,而且不存在霧化。泡在水裡一個小時提起來餌料還在上面,餌料過硬,你在揚杆刺魚的時候,因為餌料是牢牢的粘合在魚鉤上面,而且又比較硬,餌球會跟隨魚鉤一起運動。這樣的感覺就像是用一個小餌球打了魚嘴一下。魚在這個時候會很快的吐出餌料,但是因為揚杆動作的慣性餌還是會脫落,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魚鉤穿刺魚嘴的最佳時機了,形成第一點的情況了。為什麼我們在開餌的時候會說把餌料軟硬度開成像人嘴唇或者耳垂這樣的軟度,還要講什麼霧化。就是為了揚杆刺魚的時候減少餌料對魚鉤的阻力,能迅速的刺透魚嘴達到上魚的目的。

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脫鉤跑魚,比喻溜魚方法不對,但是這個比較基礎,只能說不要心急,慢慢的消耗魚的力氣就可以了。不管是什麼原因脫鉤一定要快速的做出判斷,解決掉。避免後期依然跑魚鬧窩弄到最後收穫寥寥,回家還要挨老婆罵就太不划算了。

四、矛魚

在魚聚窩了以後以及魚沒有完全下底的情況,都是很容易矛魚的。窩子魚多了就必然會出現魚撞線的動作,有的時候提杆。魚鉤壓根就不在魚嘴裡面,任何地方都是有可能的,有的時候開玩笑,你的餌料真的好,魚嘴巴不吃了,屁股還要吃。這無疑是對矛魚的一種戲言。而矛魚自然也是極為容易脫鉤跑魚的,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矛到的魚掙扎的力度也是很大的。要是在窩子裡面竄幾下窩子也就沒有了。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也只能抓漂象來弄了,適當的放口抓魚的吃口了來解決了,不過釣魚人又有幾個能忍住,大力下頓以及黑漂不揚杆的呢。魚被成功誘過來了,但是不下底吃餌,就在窩子裡面遊動,導致撞線以及水流影響浮漂出現假信號,揚杆矛到魚了,這個時候要麼釣離底,找到魚層進行作釣。要麼就把魚往水底壓,使其下底吃餌。總而言之呢就是避免矛魚,這樣可以減少脫鉤跑魚以及散窩的情況。

五、子線過大

為什麼子線過大也容易脫鉤跑魚呢。魚不是傻瓜也是有感覺的,子線過大的話魚吃起來會擋口,當魚吃餌的時候感覺到異樣會馬上把餌吐出來。而魚吐東西的時間只需要零點幾秒就可以完成,這個時候揚杆要麼空杆,要麼就像上面說的掛中魚嘴的一點點週邊的皮肉了,線組不能太細也不能太大。選擇適當的線組才是最佳的。

六、餌料過硬

有的大哥開的餌料請問你是用502膠水開的餌料嗎?硬的要死,而且不存在霧化。泡在水裡一個小時提起來餌料還在上面,餌料過硬,你在揚杆刺魚的時候,因為餌料是牢牢的粘合在魚鉤上面,而且又比較硬,餌球會跟隨魚鉤一起運動。這樣的感覺就像是用一個小餌球打了魚嘴一下。魚在這個時候會很快的吐出餌料,但是因為揚杆動作的慣性餌還是會脫落,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魚鉤穿刺魚嘴的最佳時機了,形成第一點的情況了。為什麼我們在開餌的時候會說把餌料軟硬度開成像人嘴唇或者耳垂這樣的軟度,還要講什麼霧化。就是為了揚杆刺魚的時候減少餌料對魚鉤的阻力,能迅速的刺透魚嘴達到上魚的目的。

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脫鉤跑魚,比喻溜魚方法不對,但是這個比較基礎,只能說不要心急,慢慢的消耗魚的力氣就可以了。不管是什麼原因脫鉤一定要快速的做出判斷,解決掉。避免後期依然跑魚鬧窩弄到最後收穫寥寥,回家還要挨老婆罵就太不划算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