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不好意思,我看番茄炒雞蛋感動哭了

排在生活能力、獨立能力之前, 有一個重要得多能量大得多的能力, 但很多人忘記了。

招商銀行的“番茄炒雞蛋”廣告的刷屏出現得正是時候, 當時我剛好趕完手頭上幾個急活, 閑下來喝上一杯茶鬆弛地刷刷朋友圈, 四分鐘安靜地看完, 很輕易的, 眼淚就無聲地滑到面頰上。

“番茄炒雞蛋”廣告講的是一個催淚故事:兒子去國外留學, 參加第一次同學聚會需要做一道菜, 他第一時間就想到給媽媽打電話求助, 最後媽媽拍了個操作視頻過來, 在國內的淩晨四點。

互聯網時代, 什麼事情都會出現反轉, 果然第二天看見了很多反對的聲音,

說廣告三觀不正、孩子缺乏生活能力、不會上網查資料, 半夜四點打擾老媽, 最後上綱上線成這是養媽寶男養巨嬰, 本國簡直是巨嬰國。

坦率說, 真實的生活能力、搜索分析資料的能力……這些能力經常出現在我的文章裡面, 我無論如何都知道這些能力的重要, 為什麼面對“番茄炒雞蛋”這個廣告, 我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這些能力, 而是流下了眼淚?

我的內心在那一刻聽見了一個聲響, 那個聲響究竟是什麼?

“番茄炒雞蛋”的

核心能力是什麼?

其中我收藏起來的, 有關家庭教育的, 有這麼一些帖子:

說說什麼時刻, 你發現父母比你想像中更愛你__________________

說一件親人之間, 你覺得用錢也換不來感情的事__________________

你從父母的婚姻中學習到什麼__________________

哪個瞬間你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是親情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哪句話讓你感動, 銘記於心__________________

榜姐的每個題目都會有數萬評論, 看這些有幾千幾百個贊的回答, 是我瞭解社會懂得人心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 我自己保存了不少答案, 展示十個給大家看看

寫下這些留言的,並不是對著自己的小孩開始灌心靈雞湯,播放《常回家看看》的中年人、老年人,而是一些當下的年輕人——他們就像“番茄炒雞蛋”廣告裡面的那個男孩一樣,剛剛離開家,初次到陌生城市打拼,剛剛嫁入新家庭,當上新媽媽時候——在這段人生的艱難時分,他們一想起來父母對他們的那些好,人生就有了溫度,做事便有了力氣。

是的,你會發現,父母兒女一場,真正銘心刻骨的,只有那麼幾個瞬間,那幾個瞬間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我是無條件愛著你的,不因你聰明還是蠢笨,不因你成功還是失敗,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得到我的幫助和支持。(這段話聽起來多麼耳熟,是的,很像當年我們結婚時候的誓言。)

這是人的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你真的會覺得父母這樣對待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媽寶,就會巨嬰嗎?

我媽給丸子紮一種複雜的小辮兒。我至今沒有學會這個紮辮子技藝,也沒有學會織毛衣。

我的獨立能力

是怎麼獲得的?

在人群裡面,我大概能夠算一個獨立的人吧。

不到18歲的時候,我一個人拎著一隻17元買的旅行袋,帶著我的全部衣物,離開家鄉小縣城,隻身去廣州讀大學。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出過一次縣城。

據說一路上騙子和小偷很多,我媽把錢縫進文胸裡面,一共1800元。後來我寫作賺稿費、去廣告公司做文案創意、到小學生家裡做家教,這一輩子我再也沒有問我爸媽要過錢。

我工作後第一次回家給家裡裝了個熱水器,這樣就不用燒水洗澡了,我媽的每套房子都是我出錢買的。

有意思的是,從離開家那天到現在已經23年了,我媽每個月都會問我一次:你需要錢嗎?我這裡有!

有時候我正開著會,媽媽打電話過來,告訴我銀行卡被她秘密放在什麼地方,密碼是多少。

我媽告訴我,任何時候,她都給我留了一筆專款,是可以給我隨便用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動那筆錢,但是想著世界上有那麼一筆專屬我的錢的時候,心裡是暖烘烘的,做什麼事情都有了底氣。

記得我還在出版社工作的時候,就敢在選題表上填:“該選題賠了歸我個人,賺了按社規定提成。” 發行部的同事看了,都來找我喝酒,引我為知己。我出的書賣得好,跟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有很大關係。

我現在還記得我買廣州那個“豪宅”的時候,我的乾媽問我:這麼貴的房子,你負擔得起嗎?你的銀行帳號是多少,我給你打錢過來。

我也現在還記得父親去世的時候,我的兩個哥哥護送父親的遺體去停屍房,去火化,去埋葬,都不讓我和白先生經手,只安排我們去買了一套西裝父親走的時候穿得體麵點。哥哥說:這麼黑暗的事情,哥哥做就可以了,妹妹妹夫還是小孩,不要做。

我還記得我做童書媽媽阿那亞夏令營時,我想出了不少非常奇葩的,難以完成的主意時,營長曹弘和舒雯總是說:太棒啦,我們來推進。

那些任務有些做了,有些沒有做成,但是我擁有了巨大的安全感,有了我的夥伴,我可以想世界上最天馬行空的主意,面對任何挑戰我都無所畏懼。

我現在其實是個廚藝高手,有人問我擅長什麼風格的菜式,我說“百度風格”。什麼叫百度風格呢?就是想做什麼菜了,到網上去查一查,按照步驟做。我覺得我挺有做菜天分的,只要我吃過的菜,按照網上做一般都還錯不了。

我們一家去歐洲、澳洲、美洲旅行的時候,想中國菜了,我就在公寓裡給他們做一做,有時候跟當地的華人朋友聚會,我會專門做看起來挺難的口水雞、水煮牛肉,因此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

要上網學做個番茄炒雞蛋以及一切的菜需要的那些能力,都很容易得到,甚至不需要父母在家教授;而那份世界上永遠有人支持你,半夜四點也會起來炒菜給你看的安全感,卻非常珍貴,在講究科學、理性、效率的當下時代,卻越來越稀有。

奶奶忙活了兩天,完成了丸子交代的任務:做個布錢包。丸子小姐的最大幸福是:有個對她忠心耿耿的永遠回應一切要求的奶奶。

成 功 學

像霧霾一樣侵佔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我知道有很多小孩,遇到事的時候,寧肯一個人憋著,寧肯告訴哥們,也不會告訴父母。

我也知道,為數不少的丈夫,回家的時候不會立刻上樓,而是在地下車庫汽車上呆個半小時甚至幾小時,才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

我也知道很多所謂的“陪客戶吃飯”並沒有多大必要,只是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飯比陪客戶吃飯累多了,所以選擇陪客戶吃飯。

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家變成了畏途;見父母變成了逃無可逃的任務?

我小時候,家常常被比作溫柔的港灣,野獸打架後舔傷口的巢穴,而現在,港灣式的放鬆自在的家很少了,很多家都像第二個課堂,第二個職場,像一個高速運轉晝夜不停的工廠。

小孩從幼稚園就被送去全托,小學生就去寄宿,據說這樣的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更強、跟同伴更能相處,獨立能力更強。好像只要一提到效率,提到能力,親子之間所有的相處時光都一文不值。

有幸天天能夠回家見父母的孩子,見到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大多要麼像個洋氣的項目經理,要麼像個土氣的包工頭,每天鞭策著全家人進步——看小孩寫作業(甚至引發心梗)、給孩子磨耳朵、讀原版繪本(為了不錯過語言敏感期),練鋼琴(為了孩子氣質好,乃至為了鍛煉意志力),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補習班……現代小孩的日程表,幾乎沒有不被科學、效率安排的時間段,父母都像監工一樣地監督著自己的孩子。

父母寧肯孩子怨自己,恨自己,也要好好“培養”小孩的能力。

這樣的家,沒有懶惰的時刻,沒有浪費的時光,沒有感性的、柔情的時候,這樣的家理性、有效率,成果大,但媽媽缺少了媽味兒,家缺少了家味兒。

我小時候第一次買礦泉水的時候,不相信大自然中的水還需要去買;後來,不但乾淨的水需要買,乾淨的空氣也需要自己買個淨化器去過濾。當然,我們也都知道,之所以環境越來越惡劣,天空越來越霧霾,是因為我們在追求讓我們越來越富裕的GDP。

今天,我們對各種能力越來越看重,對孩子可以考上名校、可以成就功名,家庭可以上升一個階級保住階級優勢如此熱衷,跟舉國追捧GDP並無二致。而親密的充滿信任和愛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就像藍天白雲泉水清流,看上去免費的,我們時刻都擁有的,但終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些才是最珍稀的。

我時常在想,父母最應該提供給孩子的的必需品究竟是什麼?什麼東西是孩子在其他地方得不到,只能從父母和家庭那裡得到的?

我想,做菜的能力,查資料的能力,乃至規劃人生規劃行業的能力,在家之外都學習得到。但是,愛的能力,鬆弛放鬆的家庭生活,那種徹底信任沒有一絲猶疑猜忌的情感體驗,在家裡最容易得到。

在外面經歷風雨之後可以回來放心睡覺的地方,叫做家;在半夜四點,還敢打電話去騷擾的那個人,叫做媽。

有一個像家的家,有一個像媽的媽,這是對於家庭的最低要求,還是最高要求?

最右的滿頭銀髮的美麗老太太是我乾媽,她從加拿大回來,第一件事情是來北京看我。在青春時代我的很多次嚎啕大哭,是在她面前完成的。

最後,再談談做菜

我雖然有一身廚藝,但我媽至今不相信我會做菜,因為她沒有親自教過我,也很少吃我做的菜——我倆在一起的時候,我哪有做菜的機會?!

最近我很少百度菜譜,而是打電話問她,她會很詳細講給我聽,還會專門去菜市場買了材料回來拍步驟照片給我看。

我媽今年七十,我們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已經23年了,我們之間能夠談的話題越來越少,尤其是顯得她很英明,很有人生經驗的話題越來越少。

幸虧我可以裝作我不會上網,我還很賴皮地隨時想打電話給我媽就打。每次通完電話,她發朋友圈的高興勁兒都像過節一樣。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寫下這些留言的,並不是對著自己的小孩開始灌心靈雞湯,播放《常回家看看》的中年人、老年人,而是一些當下的年輕人——他們就像“番茄炒雞蛋”廣告裡面的那個男孩一樣,剛剛離開家,初次到陌生城市打拼,剛剛嫁入新家庭,當上新媽媽時候——在這段人生的艱難時分,他們一想起來父母對他們的那些好,人生就有了溫度,做事便有了力氣。

是的,你會發現,父母兒女一場,真正銘心刻骨的,只有那麼幾個瞬間,那幾個瞬間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我是無條件愛著你的,不因你聰明還是蠢笨,不因你成功還是失敗,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得到我的幫助和支持。(這段話聽起來多麼耳熟,是的,很像當年我們結婚時候的誓言。)

這是人的內心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你真的會覺得父母這樣對待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媽寶,就會巨嬰嗎?

我媽給丸子紮一種複雜的小辮兒。我至今沒有學會這個紮辮子技藝,也沒有學會織毛衣。

我的獨立能力

是怎麼獲得的?

在人群裡面,我大概能夠算一個獨立的人吧。

不到18歲的時候,我一個人拎著一隻17元買的旅行袋,帶著我的全部衣物,離開家鄉小縣城,隻身去廣州讀大學。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出過一次縣城。

據說一路上騙子和小偷很多,我媽把錢縫進文胸裡面,一共1800元。後來我寫作賺稿費、去廣告公司做文案創意、到小學生家裡做家教,這一輩子我再也沒有問我爸媽要過錢。

我工作後第一次回家給家裡裝了個熱水器,這樣就不用燒水洗澡了,我媽的每套房子都是我出錢買的。

有意思的是,從離開家那天到現在已經23年了,我媽每個月都會問我一次:你需要錢嗎?我這裡有!

有時候我正開著會,媽媽打電話過來,告訴我銀行卡被她秘密放在什麼地方,密碼是多少。

我媽告訴我,任何時候,她都給我留了一筆專款,是可以給我隨便用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動那筆錢,但是想著世界上有那麼一筆專屬我的錢的時候,心裡是暖烘烘的,做什麼事情都有了底氣。

記得我還在出版社工作的時候,就敢在選題表上填:“該選題賠了歸我個人,賺了按社規定提成。” 發行部的同事看了,都來找我喝酒,引我為知己。我出的書賣得好,跟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有很大關係。

我現在還記得我買廣州那個“豪宅”的時候,我的乾媽問我:這麼貴的房子,你負擔得起嗎?你的銀行帳號是多少,我給你打錢過來。

我也現在還記得父親去世的時候,我的兩個哥哥護送父親的遺體去停屍房,去火化,去埋葬,都不讓我和白先生經手,只安排我們去買了一套西裝父親走的時候穿得體麵點。哥哥說:這麼黑暗的事情,哥哥做就可以了,妹妹妹夫還是小孩,不要做。

我還記得我做童書媽媽阿那亞夏令營時,我想出了不少非常奇葩的,難以完成的主意時,營長曹弘和舒雯總是說:太棒啦,我們來推進。

那些任務有些做了,有些沒有做成,但是我擁有了巨大的安全感,有了我的夥伴,我可以想世界上最天馬行空的主意,面對任何挑戰我都無所畏懼。

我現在其實是個廚藝高手,有人問我擅長什麼風格的菜式,我說“百度風格”。什麼叫百度風格呢?就是想做什麼菜了,到網上去查一查,按照步驟做。我覺得我挺有做菜天分的,只要我吃過的菜,按照網上做一般都還錯不了。

我們一家去歐洲、澳洲、美洲旅行的時候,想中國菜了,我就在公寓裡給他們做一做,有時候跟當地的華人朋友聚會,我會專門做看起來挺難的口水雞、水煮牛肉,因此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

要上網學做個番茄炒雞蛋以及一切的菜需要的那些能力,都很容易得到,甚至不需要父母在家教授;而那份世界上永遠有人支持你,半夜四點也會起來炒菜給你看的安全感,卻非常珍貴,在講究科學、理性、效率的當下時代,卻越來越稀有。

奶奶忙活了兩天,完成了丸子交代的任務:做個布錢包。丸子小姐的最大幸福是:有個對她忠心耿耿的永遠回應一切要求的奶奶。

成 功 學

像霧霾一樣侵佔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我知道有很多小孩,遇到事的時候,寧肯一個人憋著,寧肯告訴哥們,也不會告訴父母。

我也知道,為數不少的丈夫,回家的時候不會立刻上樓,而是在地下車庫汽車上呆個半小時甚至幾小時,才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

我也知道很多所謂的“陪客戶吃飯”並沒有多大必要,只是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飯比陪客戶吃飯累多了,所以選擇陪客戶吃飯。

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家變成了畏途;見父母變成了逃無可逃的任務?

我小時候,家常常被比作溫柔的港灣,野獸打架後舔傷口的巢穴,而現在,港灣式的放鬆自在的家很少了,很多家都像第二個課堂,第二個職場,像一個高速運轉晝夜不停的工廠。

小孩從幼稚園就被送去全托,小學生就去寄宿,據說這樣的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更強、跟同伴更能相處,獨立能力更強。好像只要一提到效率,提到能力,親子之間所有的相處時光都一文不值。

有幸天天能夠回家見父母的孩子,見到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大多要麼像個洋氣的項目經理,要麼像個土氣的包工頭,每天鞭策著全家人進步——看小孩寫作業(甚至引發心梗)、給孩子磨耳朵、讀原版繪本(為了不錯過語言敏感期),練鋼琴(為了孩子氣質好,乃至為了鍛煉意志力),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補習班……現代小孩的日程表,幾乎沒有不被科學、效率安排的時間段,父母都像監工一樣地監督著自己的孩子。

父母寧肯孩子怨自己,恨自己,也要好好“培養”小孩的能力。

這樣的家,沒有懶惰的時刻,沒有浪費的時光,沒有感性的、柔情的時候,這樣的家理性、有效率,成果大,但媽媽缺少了媽味兒,家缺少了家味兒。

我小時候第一次買礦泉水的時候,不相信大自然中的水還需要去買;後來,不但乾淨的水需要買,乾淨的空氣也需要自己買個淨化器去過濾。當然,我們也都知道,之所以環境越來越惡劣,天空越來越霧霾,是因為我們在追求讓我們越來越富裕的GDP。

今天,我們對各種能力越來越看重,對孩子可以考上名校、可以成就功名,家庭可以上升一個階級保住階級優勢如此熱衷,跟舉國追捧GDP並無二致。而親密的充滿信任和愛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就像藍天白雲泉水清流,看上去免費的,我們時刻都擁有的,但終有一天我們發現,這些才是最珍稀的。

我時常在想,父母最應該提供給孩子的的必需品究竟是什麼?什麼東西是孩子在其他地方得不到,只能從父母和家庭那裡得到的?

我想,做菜的能力,查資料的能力,乃至規劃人生規劃行業的能力,在家之外都學習得到。但是,愛的能力,鬆弛放鬆的家庭生活,那種徹底信任沒有一絲猶疑猜忌的情感體驗,在家裡最容易得到。

在外面經歷風雨之後可以回來放心睡覺的地方,叫做家;在半夜四點,還敢打電話去騷擾的那個人,叫做媽。

有一個像家的家,有一個像媽的媽,這是對於家庭的最低要求,還是最高要求?

最右的滿頭銀髮的美麗老太太是我乾媽,她從加拿大回來,第一件事情是來北京看我。在青春時代我的很多次嚎啕大哭,是在她面前完成的。

最後,再談談做菜

我雖然有一身廚藝,但我媽至今不相信我會做菜,因為她沒有親自教過我,也很少吃我做的菜——我倆在一起的時候,我哪有做菜的機會?!

最近我很少百度菜譜,而是打電話問她,她會很詳細講給我聽,還會專門去菜市場買了材料回來拍步驟照片給我看。

我媽今年七十,我們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已經23年了,我們之間能夠談的話題越來越少,尤其是顯得她很英明,很有人生經驗的話題越來越少。

幸虧我可以裝作我不會上網,我還很賴皮地隨時想打電話給我媽就打。每次通完電話,她發朋友圈的高興勁兒都像過節一樣。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