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襄陽·24節氣丨清明 仲宣樓

襄陽 •【仲宣樓】

圖丨簡白

文丨江南久久

如果說, 臨漢門是襄陽城的標誌, 從而勾勒出了這座古城威嚴的輪廓, 那麼, 仲宣樓留給人們更多的,

應該是對這個城池的風雅記憶!

襄陽城牆, 在其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 無論多麼強悍地庇護了這座南船北馬的經濟重鎮, 無論多麼忠誠地守衛過這方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 終因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的《登樓賦》, 一舉力證, 襄陽城, 並非一介武夫, 其實, 更是文人雅士。

王粲(177-217), 山陽高平人, 他少時即有才名, 博聞強記。 相傳在其十四歲幼弱之時, 前去拜訪才學顯著, 貴重朝廷的蔡邕, 正在會客的蔡中郎竟然一時激動得"倒屣相迎";比這更年少一些的時候, 他過目不忘, 曾經一字不差地背誦路中偶遇的大段碑文, 一子不錯地連擺兩次一盤被打亂的棋局;而"驢鳴悼亡"的典故, 則是記錄了魏文帝曹丕, 為了寄託對英年早逝好友王粲的眷念之情,

放下當時的世子身架, 不僅親自為其送葬, 還在葬禮上, 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 讓我們學一次驢叫, 為他送行吧!”於是, 當年墓地裡響徹四野的這片驢叫聲, 也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千古絕唱。

就是這樣一位曠世奇才, 在年輕時期, 滿懷希翼, 投奔劉表而來, 欲展平生才學之時, 卻因劉表以貌取人, 讓王粲寓居襄荊的十幾年時間裡, 一直鬱鬱不得志, 最終登斯樓, 寫下從此與襄陽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千古流芳的《登樓賦》, 此賦與曹植的《洛陽賦》, 一起並列為建安辭賦作品中, 最高成就的代表。

為紀念這位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首的才俊, 又因其當年登高抒懷的角樓原樓早圮, 明襄王時期,

襄陽人在襄陽城東南角城牆之上, 特地重建新的層樓閣。 由於王粲字仲宣, 所以將此樓題名仲宣樓, 王世貞作仲宣樓記, 後順治雍正乾隆光緒時期多次修葺, 據《襄陽府志》記載, 此樓于民國初年被毀。

1993年襄陽市政府依據奎星樓建築樣式仿古重修。 這種雙層重簷歇山頂式建築, 盡顯古樸、雄偉、壯觀的氣勢。 這次重建仲宣樓, 分城牆、城台、主體樓和廣場四大部分進行。 樓高十七米, 建築面積650平米, 樓內懸掛沈鵬等名家題寫的"仲宣樓"等八幅匾, 四副聯, 樓下的仲宣園占地35畝, 園中有王粲雕像及園林小品。

如今, 仲宣樓以其獨特的人文歷史背景, 與黃鶴樓、晴川閣和岳陽樓, 並稱為荊楚大地上的“四大名樓”。

清明時節, 在襄陽一個好得讓人心顫的天氣裡,

我們乘車來到東門外的薈園。 隔著著名的襄陽護城河, 遠眺對岸的城牆還有城牆上仲宣樓文影。 這一刻, 藍天, 白雲, 遠山, 碧波, 新草, 春花, 樓臺, 水榭, 遊園, 賞景, 天人合一, 心曠神怡。 憑水臨風, 絲毫無有王粲賦中所歎"風蕭瑟而並興兮, 天慘慘而無色", 滿目皆為黃耀輝先生筆下所吟"視通八遐兮, 煙雲變幻;思接千載兮, 意興飛揚。 "

從薈園前往仲宣樓, 沿護城河信步而行, 過東門橋和南湖橋, 均可至對岸仲宣園登樓。

從仲宣樓拾級而上, 及至城樓, 一路不見景區門票限制。 整個仲宣園區, 只見遊人如織, 在春風中, 往返城牆之上樓閣之間, 都是滿面春光, 滿心歡喜的樣子。

站在仲宣樓二樓戶外的觀景平臺, "真攬勝佳區,

斯樓斯處。 "憑欄看, 粉紅桃花, 素白梨花, 金色迎春花, 千嬌百媚地渲染著春色錦繡;俯瞰時, 河畔垂柳, 小橋流水, 酒旗人家, 怡然自得地彰顯著城市節奏;舉目望, 飛簷反宇, 梁枋彩畫, 丹楹刻桷, 古色古香地烘托著千古名樓。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閉上眼, 靜靜地聽清風滑過耳畔, 還有城外柳林裡傳來的聲聲鳥鳴, 所有的雜念, 在這一刻的安寧裡, 悄然匿跡, 心無旁騖, 醉入春風裡。

轉身, 在城牆上, 迎著正在西斜的太陽, 漫步青磚覆地的寬闊兵道, 看自己的身影, 在身後被陽光拉長, 感覺溫暖而愜意。

遊人中, 發現兩位先生對城牆上的青磚看得仔細, 通過交談得知, 其中一位是北京來的遊客郎先生。 他笑著說襄陽很美, 既有燈火闌珊也有湖光山色, 有繁華喧囂也有田園雅居,有歷史悠久的陳街老巷,有風情浪漫的襄陽人家,真是一座宜居古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北京更讓人感覺舒服。

"誠人間福地,吾土吾鄉。"此時此刻,聽著遠方客人對襄陽的讚美,我毫不掩飾讓自豪感喜形於色,也大方地送上溢美之詞"你看,襄陽用今年最好的天氣迎接您到來,希望您的襄陽之行,愉快順利,也歡迎您常來襄陽走走!"

一陣和暖的輕風拂過,從仲宣樓一樓傳來悠揚的旋律與動人的歌聲。下樓尋聲而去,原來是一群熱愛音樂的市民們,正在這裡練習歌唱技藝。

只見這處名為漢風館的大廳,設計上是內外並蓄,古今結合,既突出表現中式古典建築風格,又點滴融入現代時尚元素,沉穩大氣的空間感,讓人印象深刻。在這裡,我們很幸運地偶遇了漢風館館主,襄陽崇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具有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知識的岑紅女士。

原來,仲宣樓在2013年,由該公司以15年期限整體租賃下來,從事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經營專案。當時投資三百多萬元,本著"憑古悠思,志存高遠,蕩滌心靈,品味文化"的宗旨,經多方考證,集思廣益,力求以最合理的方式進行修繕,之後又陸續投入二百多萬元,連年保持常態維護。

這一次仲宣樓的修繕,探索性地採用了新的文保思路。即在保持仲宣樓原來特有外形風貌的同時,增加其內涵功能的品質利用,保證以弘揚傳統文化理念為基礎,在樓內進行相對應的商業經營活動,以樓養樓,讓仲宣樓煥發新的生命力。

岑總說:"三年過去了,現如今的仲宣樓,已一改當日她接手時的落魂殘敗之狀,出落得如同一位江南女子,溫雅秀美。"

就在一樓漢風館,我們還遇見了我市知名文史研究者、拾穗者成員劉浪先生。他也從專業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這是我市閒置的名勝古跡中,第一次比較成功地被文化性利用。"並當場給了岑總許多細節上的建議,"所有古典建築被合理利用時,一定要保證其原有的滄桑感,要有文化意味在其中。"

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幽藍夜幕下的仲宣樓,愈顯俊逸雅致,靈動不凡。望著仲宣園裡,佇立在巨大棋盤中間的王粲塑像,不由得感慨萬千。想那塵世間的人來人往,得意失意都如過眼雲煙。千年彈指,有多少歷史人物被遺留在歲月的風雨之中。當年的百轉千回,世事如棋,如今也只剩下一番緬懷與感慨⋯⋯

遠遠地,再次端詳這一刻的仲宣樓,莫名地,又有一股感動,讓萬千思緒翻湧的內心瞬間平靜下來。最近一段時間,走過襄陽古城牆的許多角角落落,撫摸過許多斑駁的牆磚垛堞,襄陽的歷史滄桑,正逐漸洗禮生命,襄陽的厚重美景,正悄然浸潤時光。翻閱著這本專屬於襄陽城的史記,無論是一天,一月,還是一年,又或是一生,這座古老的城池,始終令人著迷,即使頌讀千遍,亦是不會厭倦。

如果可以擇得一人白首,那麼,來古城襄陽吧,來這裡,攜手一生一世,會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圖一 ▲: 斯樓也,俯漢水而摩蒼穹,荊山遙對;遠塵囂而近街市,白鷺長遊。

圖二 ▲: 帶織煙波,飄來眼底;天連草色,鋪到心頭。

圖三 ▲:集九州之英傑,聚四海之賢良,挾千年之底蘊,譜百代之華章。

圖四 ▲: 雲生畫棟雕樑,揮灑漢唐氣象;霞起飛簷斗拱,鋪排魏晉風流。

圖五 ▲: 披月色而仰瞻,悅青天之澄澈;步江聲而鳥瞰,欣古邑之輝煌。萬盞華燈,星河滉漾;一團瑞氣,歲月禎祥。

(特別備註:配圖文字選自黃耀輝先生的《登仲宣樓賦》)

有繁華喧囂也有田園雅居,有歷史悠久的陳街老巷,有風情浪漫的襄陽人家,真是一座宜居古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北京更讓人感覺舒服。

"誠人間福地,吾土吾鄉。"此時此刻,聽著遠方客人對襄陽的讚美,我毫不掩飾讓自豪感喜形於色,也大方地送上溢美之詞"你看,襄陽用今年最好的天氣迎接您到來,希望您的襄陽之行,愉快順利,也歡迎您常來襄陽走走!"

一陣和暖的輕風拂過,從仲宣樓一樓傳來悠揚的旋律與動人的歌聲。下樓尋聲而去,原來是一群熱愛音樂的市民們,正在這裡練習歌唱技藝。

只見這處名為漢風館的大廳,設計上是內外並蓄,古今結合,既突出表現中式古典建築風格,又點滴融入現代時尚元素,沉穩大氣的空間感,讓人印象深刻。在這裡,我們很幸運地偶遇了漢風館館主,襄陽崇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具有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知識的岑紅女士。

原來,仲宣樓在2013年,由該公司以15年期限整體租賃下來,從事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經營專案。當時投資三百多萬元,本著"憑古悠思,志存高遠,蕩滌心靈,品味文化"的宗旨,經多方考證,集思廣益,力求以最合理的方式進行修繕,之後又陸續投入二百多萬元,連年保持常態維護。

這一次仲宣樓的修繕,探索性地採用了新的文保思路。即在保持仲宣樓原來特有外形風貌的同時,增加其內涵功能的品質利用,保證以弘揚傳統文化理念為基礎,在樓內進行相對應的商業經營活動,以樓養樓,讓仲宣樓煥發新的生命力。

岑總說:"三年過去了,現如今的仲宣樓,已一改當日她接手時的落魂殘敗之狀,出落得如同一位江南女子,溫雅秀美。"

就在一樓漢風館,我們還遇見了我市知名文史研究者、拾穗者成員劉浪先生。他也從專業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這是我市閒置的名勝古跡中,第一次比較成功地被文化性利用。"並當場給了岑總許多細節上的建議,"所有古典建築被合理利用時,一定要保證其原有的滄桑感,要有文化意味在其中。"

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幽藍夜幕下的仲宣樓,愈顯俊逸雅致,靈動不凡。望著仲宣園裡,佇立在巨大棋盤中間的王粲塑像,不由得感慨萬千。想那塵世間的人來人往,得意失意都如過眼雲煙。千年彈指,有多少歷史人物被遺留在歲月的風雨之中。當年的百轉千回,世事如棋,如今也只剩下一番緬懷與感慨⋯⋯

遠遠地,再次端詳這一刻的仲宣樓,莫名地,又有一股感動,讓萬千思緒翻湧的內心瞬間平靜下來。最近一段時間,走過襄陽古城牆的許多角角落落,撫摸過許多斑駁的牆磚垛堞,襄陽的歷史滄桑,正逐漸洗禮生命,襄陽的厚重美景,正悄然浸潤時光。翻閱著這本專屬於襄陽城的史記,無論是一天,一月,還是一年,又或是一生,這座古老的城池,始終令人著迷,即使頌讀千遍,亦是不會厭倦。

如果可以擇得一人白首,那麼,來古城襄陽吧,來這裡,攜手一生一世,會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圖一 ▲: 斯樓也,俯漢水而摩蒼穹,荊山遙對;遠塵囂而近街市,白鷺長遊。

圖二 ▲: 帶織煙波,飄來眼底;天連草色,鋪到心頭。

圖三 ▲:集九州之英傑,聚四海之賢良,挾千年之底蘊,譜百代之華章。

圖四 ▲: 雲生畫棟雕樑,揮灑漢唐氣象;霞起飛簷斗拱,鋪排魏晉風流。

圖五 ▲: 披月色而仰瞻,悅青天之澄澈;步江聲而鳥瞰,欣古邑之輝煌。萬盞華燈,星河滉漾;一團瑞氣,歲月禎祥。

(特別備註:配圖文字選自黃耀輝先生的《登仲宣樓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