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諾獎得主來寧:敢於“異想天開”才能克服後勁不足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莫爾納爾日前來到南京一中, 跟師生們分享了發明超分辨螢光顯微鏡的故事。 莫爾納爾表現出的對科研無止境探索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場的學生, 他們瞬間變成“迷弟”和“迷妹”, 爭相向莫爾納爾提問。

“時至今日, 我仍然是個學生。 ”在一中演講時, 出生於1953年的莫爾納爾兩次重複這句話。 莫爾納爾拿到工程學、數學和物理學三個學位, 是傳說中的“學霸”。 他解釋說, “拿到三個學位是巧合, 我學工程學, 因為工程學涉及到很多數學和物理學知識, 所以我就不停地學。

”他說, 很多科學家雖然沒獲諾貝爾獎, 但仍然為科學做出巨大貢獻, 相比之下, 他可能只是多了一點“小幸運”。

在和師生交流時, 一中的“化學小王子”張靖陽給莫爾納爾送上鮮花。 得知張靖陽因為在化學奧賽獲得全國銀牌提前被清華大學“鎖定”, 莫爾納爾豎起了大拇指。

在提問環節, 一中高二“崇文班”的黃嘉玥拋出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 “中國學生基礎學科很好, 但有人發展後勁不足, 如何解決呢?”莫爾納爾笑著說, 這確實是個“難題”。 略微思考後, 他說, 不可否認的是, 基礎學科非常重要,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學生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數理化的訓練。

“打個比方, 在黑夜中很難看清一棵樹的形狀, 但如果‘開腦洞’, 讓樹枝上停滿閃爍的螢火蟲,

就可以看清這棵樹是什麼樣的。 ”他的“奇思妙想”讓師生們頻頻點頭。 莫爾納爾鼓勵學生“異想天開”, 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 還要嘗試自學。 “每個學生擅長的領域不一樣, 如果你獨立學習就會發現很多神秘的問題。 ”他還反復叮囑學生, 一定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並保持一生的激情, 這對科學研究非常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