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英國21世紀精銳航母計畫的啟動,再度邁入世界航母強國前列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 皇家海軍只有兩艘攜帶STOVL戰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無敵號與競技神號)為遠征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面對阿根廷空軍超過百架岸基飛機的挑戰時已經有點力不從心, 經常處於被動迎戰狀態。

由於搭載機數量有限, 加上海獵鷹STOVL戰鬥機的速度與航程都不足, 使得戰爭中皇家海軍實質上無法維持高強度的戰鬥空中巡邏(CAP);而欠缺有效的艦載預警機(只擁有搭載雷達的預警直升機, 算是聊勝於無), 也讓皇家海軍不得不將幾艘Type 42防空驅逐艦佈置於艦隊前端充當雷達哨戒艦, 成為阿根廷機群來襲時首當其衝的犧牲品, 付出了兩艘沉沒、一艘受創退出戰場的代價;在聖卡洛斯灣登陸作戰期間, 阿根廷軍機也多次突破英國遠征艦隊防空網, 擊沉、擊傷多艘軍艦(若不是阿根廷空軍的炸彈引信不適用於低空轟炸導致許多命中彈未爆,

皇家海軍蒙受的損失將更為慘重)。

如果阿根廷海軍不是因為貝爾格拉諾上將號巡洋艦被擊沉而立刻全面撤出戰鬥, 則無敵號與競技神號的機對就要同時擔負防空掩護與對海攻擊任務, 勢將更加力不從心。

為了能在2010年代即時替換無敵級航艦, 英國早在1994年便展開新一代航艦的初期評估研究, 計畫名稱最初為CVSG(R), 稍後演變成CV(R)。 經過總結之後, 英國DOR在1996年公佈初期評估結果, 認為 皇家海軍必須建造兩艘三到四萬噸級的、能搭載最多40架飛機的大型航空母艦來取代現役三艘無敵級 (後來的研究顯示船艦排水量必須放大到五、六萬噸級左右,

才能攜帶足夠的艦載機燃料、彈藥與零件物資來保證足夠的出擊架次)。

先前馬島戰爭等教訓已經證明, 只有較大型的航空母艦才能搭載足夠的艦載機隊來滿足皇家海軍的各種任務需求, 並在戰爭爆發時提供足夠的戰鬥力。 除了自製新航艦之外, 英國也曾研究獲取兩艘美國海軍已經退役的福萊斯特級(Forrestal class)傳統動力航空母艦, 不過這麼龐大而老舊的航艦明顯不符合成本效益。

1997年5月, 當選不久的工黨政府展開新一輪戰略防衛評估(Strategic Defense Review, SDR), 並於1998年7月公佈報告, 其中正式確立了發展新一代航空母艦的計畫, 命名為「未來航空母艦」(Future Aircraft Carrier, CVF)。 這份戰略防衛評估報告認為, 英國在未來需要投入武力的場合中,

有可能無法獲得海外盟國配合借用基地, 或者是即便盟國同意借用基地, 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妥善部署, 因此英國希望CVF航空母艦能成為英國最快投入武力, 並具備強大威懾力的平臺。

上述構想, 啟動了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的研製工作, 最終令英國再度進入了航母大國的前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